雨霖铃原文和译文
雨霖铃原文和译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给大家分享了雨霖铃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雨霖铃/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鉴赏:
先说一下,古人不叫写词,叫填词,是根据词谱来填的,像这个“雨霖铃”是词牌,是决定词的音乐性及字数平仄等格式的,因为最早的词是伴曲来唱的。所以词牌和内容是无关的,有人写词还要再起个题目。比如我们熟悉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少数词人自创的词牌是和内容相关的,比如宴几道的“思远人”,在以后会讲到。
据说这首词写于柳永离开京城南下,和他的相好一位叫虫娘的女子作别时所作。把情感反复强化,把离别的悲伤写得无以复加,是这首词最大的特点。
很多词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前三句是写景,寒蝉从听觉角度写凄惨、长亭是古时送别的地点、时间又是让人惆怅的傍晚、一场哭泣的阵雨强化了人的不舍,几个典型意象共同营造了离别时凄清的氛围,为全词定下悲伤的调子,这是用景物强化情感。
城门外喝酒送别,借酒浇离愁,偏偏没有喝酒的心情,正是难分难解时,船家催着出发,借外在来强化情感。紧紧握住心上人的手,千言万语、百感交集,悲伤得喉咙梗塞,一句也说不出来了,唯有泪千行,当然也不能怨喉咙梗塞,实际上就是要强化悲伤,所以这么写。
念去去,重复一下,想到越走越远,只要上船一转脸,心上人就见不到了,会看到什么呢?这是虚写了。广阔的江面,充满着烟波、暮霭,古诗词中有借烟波、暮霭写愁绪的习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虚写更突出了离别的不舍,而且楚天、千里,突出了空间的广阔无边,也就更写出了内心无边的悲伤。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点出了全词的事件和情感,是全词的核心句。而在这个地方特意再强化一下,更哪堪,堪,就是忍受,本来离别就悲伤,何况在这个最凄清最易让人悲伤的深秋时节呢。
最有名的句子来了,写到这里似乎把词写绝了,突然笔峰一转,假想,今宵酒醒时在哪里呢?三个意象:杨柳岸,晓风和残月。杨柳就是柳树,是文学中表示离别的典型事物,而且时间是凄冷的早晨,凉风阵阵,那残月还未退去,这想象营造了鲜明的画面,把词人的悲伤推到极致,三个意象构成的画面本来就够凄凉的,又配上刚刚酒醒,就分外凄凉。
接着往后想象,没了心上人的日子,真的是,没你的日子不甜,没你的月亮不圆,没你的风景无心赏玩,纵有千般好,更与何人言。再次强化!
总体上看,上片侧重写难别离,下片侧重写别后苦,以别后苦强化离别难。反复絮叨,反复强化,与一般的离别词相比,更细腻,比如李煜也有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但写得较为笼统。而柳永采用的是今天人常说的的剥洋葱的办法,
一层又一层,不断强化,直到让你泪流满面。
这首词把婉约词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