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现代性艺术差异

2021-10-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0-11

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艺术广角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现代性艺术差异

朱宁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摘要院审美现代性与现代艺术发展密切相伴,从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知识分子艺术家便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对资本主义、西方传统审美文化进行批判性实践,时至今日,审美现代性仍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试以“审美现代性”立论,比较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差异,最后探讨对“美”的理解。关键词院审美现代性;现代艺术;现代性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01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09一、“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提出

“现代性”(modernus)的概念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在时间界

定上特指文艺复兴以后,尤其启蒙运动之后的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自主地批判反思,其思想核心亦是启蒙运动传播的结果。哈贝马斯把“现代性”看作是一种新的社会和时代知识,用新的模式、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崩溃的模式和标准。如这一时期的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康德提出的“先验主体”,都体现了“现代性”精神,强调人作为“理性主体”,以对抗上帝对世界的主导地位。①

1863年,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PierreBaudelaire,1821-1867)首先在美学意义上使用了“现代性”一词。他在《费加罗报》上连续发表了对时下风俗画家康斯坦丁·居伊(Con-stantinGuy,1802-1892)作品的评论,称赞他为“普通人生活的编年史家”。这时期的画家一般总将目光转向过去和古代,而居伊则是“现代生活的画家”,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当代市民生活风俗场景,描绘军人、浪荡子、妓女、交际花、贵妇等人物形象。

在其中的一篇报道中,波德莱尔写道,“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每个古代画家都有一种现代性,古代留下来的大部分美丽的肖像都穿着当时的衣服。”这里提出了“现代性”的初始涵义———“现时性”。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或事物都具有其所在时期的独特性。波德莱尔将美学现代性定位于当下生活的瞬间感受,主张以“新异”压倒“永恒”,推崇新异美,它不强调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段的感受,而是当下即得的瞬时感受,这也成为审美现代性的标志性特征。

二、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差异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现代性”应该是现时代的一些基本特性的概括。比如在十六世纪,现代性就是文艺复兴;在十七世纪,它是理性;到十八世纪,它是启蒙;至十九世纪,现代性是工业革命;而到了二十世纪末,它又成为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卡林内斯库将审美现代性在艺术上的表现划分为“五副面孔”,分别是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派、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勾勒了审美现代性大约一百五十年的丰富历程,而审美现代性的历史揭示了其反现代性的本质。

这里的“现代主义面孔”指的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漫

作者简介:朱宁(1997—),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设计史论。

主义开始了反现代性的萌动,它以幻想和激情来抵抗理性的重

压;以自然和异国风情对抗工业化的城市;以病态美来对抗古典审美规范;虽然浪漫主义并未完全抛弃理性精神,并未与现代性完全决裂,在时间划分上仍属于西方传统艺术的范畴,但浪漫主义思潮已经开始偏重主观随意性,承认个体的自主性,鲜明地表现出反现代性倾向。

(一)现代艺术

关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起点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在这里采纳的是丁宁先生在《西方美术史十五讲》中的划分,他将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设定为由毕加索创作的画作———《亚威农少女》。这幅画作为立体主义的滥觞,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宣告书,它大体宣告了以典雅、和谐的美为特征的西方传统艺术的终结,也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毕加索这一勇敢、具有挑战性的举动很快就被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等先锋团体接了过去,从思想领域进行了一场艺术革新,以质疑、愿景和理想等艺术精神充实并丰富了真实生活。②

审美现代性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好奇尚异,求新求变,是对传统的反动与超越,所谓“现代主义”,首先指涉这个含义。基于瞬时“现代性”,一方面要将飞逝的时刻保持住或永久化,另一方面需要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来加以表现。然而西方传统艺术创作有着统一的、古典的道德标准,被压抑的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逻辑及其商品文化的表示出强烈抗拒,开始自主地表达对审美化生存方式的个性追求,审美现代性针对这一点提出了“艺术自律性”的观念,从而初步确立了现代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20世纪成熟的现代主义是反现代性最充分的体现。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呈现出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观念性)两条对立的发展路径。形式主义主张形式优先,以形式为本体,追求艺术自律性发展,从追求艺术的非描绘性走向抽象;功能主义主张内容优先,迫求艺术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功能,从弱化艺术技巧,强调象征功能走向反审美、反艺术,直至演变为后现代主义的观念本体论现代主义彻底抛弃了理性主义,以非理性来对抗理性异化,并且肯定人的自由。现代理性不再是美丽的女神,而成为凶恶的魔鬼。于是在现代主义笔下,现代世界被剥去了理性的光环,审美变成审丑,这表明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彻底决裂。

(二)后现代艺术

审美现代性作为社会现代性的反动和超越,它的批判锋芒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7

艺术广角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20-11

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呼应日后被叫做“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反思。一些原本是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先锋人物,也都当仁不让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人物。后现代主义延续了反现代性趋势,它对现代性彻底解构,理性被消解,一切意义和价值都丧失了神圣性,也拒绝任何重建的可能。如此看来,这些后现代主义的口头禅用在审美现代性上面,也是适得其所。现代性的面孔再形形色色,或许终究在后现代主义当中殊途同归?假如我们认可福柯现代性是一种态度的说法,那么后现代似乎是一种比现代更为深邃且诞生于现代之上的对抗性力量。

综上所述,西方美学经历过推崇理性与知识的古典美学,强调内心关照与审美独立价值的浪漫美学,最终倒达令人炫目的现代美学境地。随着传统美学权威的瓦解,现代美学与古典、浪漫美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指向及表现形式,断然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美”,重构了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规范。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总的来说就只有两个字,即“反叛”。传统的艺术观念是主张艺术高于现实、高于生活的,它象征着高雅、高贵、高尚,因此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严格而清晰的界限;然而,到了现代之后,尤其是“后现代”理念出现以来,在艺术范畴内部的“现代性”是自觉地与古典艺术理性知识主义、社会道德主义与和谐秩序主义的传统范式相对抗,企图超越既有的艺术传统,转向感性、非理性、非秩序与艺术独立自律,从而形成一种以变化和新奇为核心的新的艺术价值观念。

卡林内斯库最后在《现代性的五幅面孔》中写道:“只要我们还在比较和对比这些不同面目,现代性就仍然存在,至少它会作为一种文化上的家族相似性的名称而存在;好也罢,歹也罢,我们会继续在这种相似性中认识自己。”

参考文献:[1]周宪.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1999,01.

[2][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英]罗斯玛丽·兰伯特.剑桥艺术史[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4][德]乌韦·施内德.二十世纪艺术史[M].邵京辉,冯硕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5]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6.[6]席景霞.西方艺术的审美现代性略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16(4).

三、什么是美?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历史时间点上,许多艺术品都拥有

独特之美,甚至当我们透过橱窗欣赏那些由现代主义大师们所作的零乱线条和抽象形体时,也常会不可名状地被它们的魅力吸引,不吝赞美并沉醉其中。那么艺术审美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吗?什么是美?

社会在变迁,随着时间的逝去,变化被视为绘画的重要因素。它可能是超自然的人物,也可能是抽象的形状。它可能是理想化的人,其完美程度让人想起宇宙的秩序;或者它也可能是采用新颖手法为自然营造的理想化版本,让你联想到与生命有关的一种惊人解释。但无论是什么,它都是我们思想的反映,是我们想像中的现实模样。在艺术面前受众是一个完全精神独立和自主的人,当我们发现艺术之美时,我们就实际上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感兴趣的一切。

艺术之美根植于所有年代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这种多年积累的视觉传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改变。认识自己往往是一个不断推翻自己、打碎自己的过程。我们对美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可认知的事物,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可认知的事物,使这一审美观不断变化的过程变的异常美丽。

注释:①周宪.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1999(01).

②[德]乌韦·施内德.二十世纪艺术史[M].邵京辉,冯硕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1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