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勇,方中坚,姚虹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19期
摘 要:根据药学伦理学课程特性,围绕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设立教学主题,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了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成效。
关键词: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8)19-0040-02
按照“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药学伦理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
1 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早在公元1116年,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写道:“夫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干人命。用药亦然,一误即便隔生死。”这说明古人对药品特殊性的充分理解和认识。历史上许多著名医药学家在培养和选拔医药学人才时坚持将具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放在首位,这在客观上表明了品德在药学人才素质构成中的重要性[1]。由于药学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管理、使用、服务等各个环节与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关系,是特殊而重要的社会职业领域。这就要求药学从业者必须具备技术层面的素养和非技术层面的素养,其中,非技术层面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团队精神和身心素质,等等。因此,药学伦理是药学内在的、固有的本质属性,涉及科学和人文素质培养,药学伦理学教育是药学职业的内在要求。
课程是教育学中的重要术语,指基于教学计划的教学进程和安排,是保障专业教学的关键载体和支撑。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因此,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既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3]。课程思政就是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利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
药学伦理学是药学及相关类专业的综合素养课程,药学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药学实践中的具体反映,是药学道德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科学。它是运用伦理学的原理研究药学实践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即道德本质、道德理论、道德关系等,以及药学科学发展中人们行为准则与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社会、自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药学伦理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符合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改革的实际需要。因此,药学伦理学教育是对药学专业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最有效
途径,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医药行业、更加尊重生命,在遇到道德冲突时有客观的判断。对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方面起到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4]。
2 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药学伦理学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课时严重偏少(只有16学时),而内容较多问题。二是大多数教师对药学伦理学教育的价值认识模糊,存在忽视人的完整性,没有认识到药学伦理学教育在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主观或客观上对药学伦理学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缺乏认识,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能正确看待药学伦理学和药学专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易偏重专业知识教学,缺乏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药学伦理学教育意识,从而忽视药学伦理学教育。三是在药学伦理学教学中往往错误地把药学伦理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处理工具作为个体道德品性的养成及培育媒介,脱离社会实际,以认知伦理为主,忽视应用伦理以及药学伦理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关系,常常采用简单的理论说教方式,导致药学专业学生对个体人格和德性养成重视不足,无法发挥药学伦理学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药学实践中复杂多样问题的能力。
3 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
3.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药学伦理学课程要转换成“课程思政”,在教学大纲设计时,首先,从顶层设计出发,明确课程的基本思政理念和思政教学目标,对照药学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挖掘教学内容,寻找思政教育与药学伦理学课程的结合点;同时积累思政素材,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其次,修改课程教学效果要求,明确身心素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与课程教学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次,在教学中,通过丰富授课手段,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3.2 教学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为在课程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药学伦理学课程的特性,通过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对照现有教学内容,围绕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设立了5个主题(见表1),并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为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目的,合理地将案例素材和药学伦理学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药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成效最大化(见表2)。
3.3 教学方法
药学伦理学强调药学伦理的实践性,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药学道德决策和行为,有效解决药学领域伦理冲突。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因此,PBL与药学伦理学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其他教学方法更为有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引导学生,围绕药学伦理问题,分工协作,解决问题,形成结论,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以往对药学伦理学学习效果的评价过于单一,以知识为本位,过于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忽视了课程教学的真实目的;采用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仅以期末考试分数定高低,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药学伦理道德水平。为改变这一现象,药学伦理学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方式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考查与综合考核,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关注教学活动和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真实状况,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真实和自然的。过程性考核强化了对能力培养效果的检验,引导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由被动式学习变为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
参考文献:
[1]赵迎欢.育药学人才“药德”先行——论医药伦理学在药学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5):320-322.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贡庆,洪兰,叶桦.本科生对于医药伦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41-42.?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