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比较阅读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诗歌专项训练----比较阅读

一、创作意旨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秋海棠 清·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创作旨意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平原放马①

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王鹏运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统治者却苟且偷安,一味粉饰太平。②张炎,南宋词人,从小生长在都城临安,宋亡后,到处漂泊浪游。③王鹏运,晚清诗人。④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为燕昭王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黄金台。 2、两首词都以马为写作对象,但用意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②

二、语言风格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 [宋]王镒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概括说明。

三、在优劣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1)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2)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2)写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他思念的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4、《夜雨寄北》的结尾划线句有对《月夜》结尾划线句的传承和超越,请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内子亡十年其家以甥在稍还母所服潞州红衫颈

(明)徐渭

黄金小纽茜衫温,袖摺犹存举案痕。 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5、两首作品皆为悼念亡妻之名作,有人认为苏轼词抒发的情感更显深厚,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第48-49回,因薛蟠外出香菱被带进大观园,跟林黛玉学习写诗。黛玉让她以“昨夜的月”为描写对象练习。她先后写了三首,下面是第一首与第三首。

(一)

月挫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装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侍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6、黛玉评论前一首“措辞不雅”,众人评论后一首“新巧有意趣”,请你结合诗歌说说后一首优于前一首的理由。

四、运用手法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金陵渡 唐·张枯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山晚眺 宋·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7、有学者评论说:“秦诗脱胎于张诗。”两首诗情感相似,但抒情方式并不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①寒食草青青。

[注]①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宜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墓。 8、两首诗的划线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各自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9、比较鉴赏这两首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秦 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菰(gū)蒲:茭白和蒲草。②瀹(yuè):烹茶或泡茶。 10、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①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11、这两首诗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除了今昔对比,两首诗还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韩揆之江西 唐·李冶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释:①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

1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明]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赤壁 [清]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注]①明代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清代诗人、史学家,因

不满官场的庸俗黑暗辞官归里,途经赤壁写下此诗。③渔父唱沧浪:屈原被放逐后渔父唱“沧浪歌”,劝他世道清廉,就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就与世沉浮,不必过于清高。 13、两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表达情感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三十三)

李白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 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凌随海运,烜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古风(其四十二)

李白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寄影宿沙月,沿芳戏春洲。 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注]①巨鱼:《逍遥游》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句。②狎:亲密,亲近。③俦:伴侣。 14、两首诗歌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甲)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

矮小,时称“短李”。②伏:服气。

(乙) 戏赠友人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15、请从“戏赠”入手,分析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六、艺术构思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韩幹牧马图(节选)

苏轼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16、两首诗都写到了曹霸、韩幹,在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 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春近四绝句(其二)

黄庭坚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 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17、《探春》一诗中的后两句与唐诗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均为描写早春的名句,二者在艺术构思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七、侧重点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台城①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②如梦鸟空啼。 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③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台城: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核心,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②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都建都今南京。③结绮临春:“结绮”和“临春”是陈后主建造的两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18、两首《台城》均怀古论今,引人思索,但其着眼点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五绝句·岭上云

唐 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

宋 苏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19、以上两首诗都写云,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八、形象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②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③燕然:即燕然山。《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④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20、刘克庄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用古人古事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试比较这两首词,简要分析其塑造的自我形象或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九、意象的作用上的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翼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①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

【注】①黄陵庙: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从征,泪洒斑竹,后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21、两首诗表现愁情时都涉及了“鹧鸪”这一意象,但作用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①元诗借物说理,通过对含苞欲放的海棠花蕾的怜爱,告诫儿辈要珍惜如花蕾般美好的青春时光。(或咏物抒情,表达了对岁月不拘、青春易逝的人生感叹)。

②袁诗托物言志,作者借对秋海棠独含秋气、清香袭人的赞美,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

2、①张词借曾经杀敌立功的宝马,如今却过着清闲生活,讽刺当权者不顾国家安危,一味粉饰太平;借宝马一日日老去,却困于拉盐车之粗活,大材小用,表达了对统治者浪费人才的抨击。

②王词借黄金台的典故,写老马渴望寻求识人的君主;老马如今已没有了奔驰千里之志,曾经怀有的驰驱百年之心亦已成空,原因都是得不到伯乐的认可赏识,诗歌借写马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3、语言风格上:戴诗呈现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王诗呈现出沉郁悲凉的风格。 4、①传承:两首诗的结尾都通过想象未来美好的团聚,表达此刻的思念之情。

②超越:杜诗结尾虽然寄希望于美好的未来,但诗人心中的愁苦依然深重。而李诗结尾想象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在情感上超越了今天的愁苦,更有希望与期待。

5、示例:苏词的情感抒发得较为深厚。(要表明苏词的更为深厚之处。苏词对妻子的思念源于过去的回忆、夫妻的美好生活、自己现今的孤寂,还有对作为心灵伴侣的思念。情感更显深邃。)

示例:徐诗的情感抒发得较为深厚。(要表明徐渭诗的更为深厚之处。徐渭诗写的更多是生活琐事、细节,融入生活的情感更为真切、厚重。)

6、在语言方面,第一首语言俗套直白,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常思玩”三字选

语均为俗套;第三首语言委婉含蓄,句句不着“月”字,但均与“月”有关。

在内容方面,第一首“翡翠楼边”“珍珠帘外”内容单薄;第三首借月怀人,寄情于景,以“寒”为骨(诗眼),表达了凄凉幽怨的感情,有身世之慨。

在立意方面,第一首立意较浅,第三首开阔深沉,由个人之思联想到普天之下游子思妇之愁。

7、张诗直接抒情,通过“愁”字明写诗人羁旅愁思,诗人夜不成寐,触景生情,直接写出旅居在外时寂寞凄凉的心境;秦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四个场景描摹出迷茫清丽的金山晚跳图,将漂泊之感、思乡之情蕴涵在所描写景物之中。

8、孟诗这句以乐景写哀情,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韦诗这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寄思念于故园的寒食芳草萋萋的景色,烘托出诗人对诸弟和故园的怀念之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①杜诗结尾以反问手法,借蚕妇之口进行控诉:都说我年年养蚕辛苦,为什么穿不上漂亮的丝绸衣服,浑身只穿粗糙的苎麻之衣?鞭挞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不劳而获;②来诗大胆想象,提出假设:如果蚕妇也像那些贵族妇女喜爱繁华热闹,只怕哪些住在“黄金屋里”的人只好冻死,不平之中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轻蔑和嘲笑。

10、第一首诗主要以声响之动衬托环境寂幽。诗人先勾勒有星无月的秋江夜景,接着妙用“疑”“忽",意外发现水草深处有人家,借人家笑语的声响效果,衬托夜色的宁静;第二首诗主要以生活场景之动衬托逸趣闲情。诗人先写砚茶烹茗、课儿读书之动,表现家庭闲适情趣,接着写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

11、①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绿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韵悠长。

②高诗欲抑先扬,开篇极言当年梁王汇聚贤才的繁盛,其后急转直下,写到世殊时异,空余高台陈迹、秋风衰草,顿挫跌宕,悲慨万端。

12、(1)想象/虚写。(2)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想象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后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3)李诗诗人想象分别之后,友人生活的环境和两人音信稀少,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不返,音讯全无的惆怅之情。 13、相同点:两诗尾联都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诗歌分别结束于荒矶鸥鸟、沧浪渔父的画面当中,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不同点:杜诗直抒胸臆,杜诗认为过往的历史已不堪回首,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诗人面对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表达了历史沧桑、宇宙苍凉和人生短暂渺小的凄怆情

感。赵诗用典,认为一切已是历史陈迹,眼前只有明月高照、渔父清唱的安逸无忧的景象。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与世沉沦、洁身自好的归隐之意。

14、①第一首通过塑造一个气势不凡、凌空翱翔的鲲鹏形象,抒发了诗人意欲一展自身才华的远大志向。②第二首前六句塑造独立而自由的海鸥形象,表达了自己摆脱世俗羁绊、追求自由的愿望。

15、同:两首诗都是赠给自己的朋友,有对朋友的戏谑之意,也体现出与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两首诗都有作者对自己的自嘲之意。

异:白诗通过戏谑的口吻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同时也有对自己仕途不顺的辛酸和自嘲。而贾诗则是通过简单明了的比喻写出了自己的创作感悟,同时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情。 16、①主次不同。苏诗韩幹是主要写作对象,曹霸是衬托;杜诗以曹霸为主,韩幹是次要写作对象。

②详略不同。两首诗对衬托性的对象的处理,苏诗是一笔带过,极略;而杜诗则更为详细,介绍了韩幹师曹的时间,画马的成就,以及艺术缺陷。

③对韩幹的评价不同。苏轼高度肯定了韩幹的牧马图,而杜甫却批评了韩幹画马不能“化骨”的艺术缺陷。

17、①二者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风拟人化,表现了春回大地时万物复苏的生机;②二者都通过丰富的想象,赞叹了春风的神奇造化,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喜悦。

18、①韦诗着眼于描写台城现在的春景。将六朝的逝去与眼前的春景相对照,领悟到很多事物总会无情地消逝,而有些事物总会年复一年地再现,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也隐含着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国运的担忧。②刘诗着眼于分析六朝逝去的原因。诗人认为,这共同的原因就是在于帝王的生活太奢华,只懂享受,不精于治国。“只缘一曲后庭花”是作者对六朝灭亡原因的经典概括,面对“万户千门成野草”的悲惨结局,作为士大夫的作者,清醒而深刻地追寻其原因,实属难得,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9、①白诗侧重于写云的作为。朝云未散,青麦将枯,劝谏云不要自生自灭,应该逐风化雨,救济苍生,有所作为。作者托物言志,借云表达对民生的担忧,表现出诗人大济苍生的入世观。(既是写自己积极入世,也是劝谏统治者积极作为。)

②苏诗侧重于写云的心境。云出来是无心的,随风归去也是顺其自然,白云你的内心真像我这个看云的人。云出云归就像人生进退,作者托物言志,借云表达进退顺其自然,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20、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写词人赞颂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冒进误国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的立场和态度,并以廉颇自比,既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随时准备抗金杀敌的决心,也表现出担心报国无门的忧虑。全词塑造了一位为国忧心、老骥伏枥的爱国诗人形象。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上片塑造了一位能文能武、期待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借李密、虬髯客的事迹表现所与交游的人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下片回忆自己未能出击强敌,像古代英雄那样登燕然山勒石纪功,只能草草归故里的经历,如今华发苍颜,不能再展抱负,只好以酒浇愁。全词塑造了一个满腔忧愤的爱国诗人形象。 21、①李诗用“鹧鸪”起兴,鹧鸪在斑竹间的翻飞之态引发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②郑诗中则更多的是用鹧鸪的叫声渲染氛围,相呼相应之声引发了游子思乡及佳人念远的哀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