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有答案

2020-04-30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九年级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分。

文言文(39分)

一、默写(共15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2.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4.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观沧海》) 5.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6-7题(共4分)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B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两首作品都有句子再现当年壮志凌云奔赴前线的勃勃英姿。其中:

A则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分) B则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 (1分)

7.为了变现自己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两首作品借助了相同的东西: 白发 。A写作“可怜白发生”,B的句子是 鬓先秋 (2分)

三、阅读下文 ,完成第8-9题(8分) 记承天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月光下泻,承天寺里投影无数,作者只写到竹柏,其原因是:( D )(30) A 竹柏纵横交错,所以能显现出来。 B 竹柏密集丛生,所以看得清楚。 C 竹柏高大结实,就如自己的形象。

D 竹柏经冬不凋,象征自己的坚贞。 9.我们从文中的画线句读出的信息有:(可以从句子的表达内容,表达这个内容的意义,表达这个内容的方法等考虑。共5分)

(1) 美景时时有,追名逐利的人无暇欣赏,我和张怀民不愿去争权夺利,因此

成了欣赏美景的“闲人”。 (2) 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的坚贞品质 ,也有对被贬失意的自嘲和自我安慰。 (3) 运用反问句,增强语气,引起读者思考,也可以看出作者心绪难平。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共12分)

韩魏公知定州,闻卒中有好学者,悦之。使常随左右,公亲授之《春秋》。.公奖率读书不遗余力,常曰“自古农家多才俊”。士卒感奋。

某夜公伏案作书,一侍兵持烛侍直。侍兵旁视,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拂之,处之自若而作书如故。少顷公回顾,则已易他人矣。公恐主吏鞭之,疾呼曰:“勿.易,渠已解把烛矣。”士卒莫不感服。

【注】奖率:鼓励 侍直:值班 主吏:管事的官员 渠:他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使常随左右 ( 让 ) 处之自若而作书如故( 之前 ) ...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 不容易的,他已经明白如何持烛了。 B 不用换人,他已经明白如何持烛了。 C 不用换人,他已经解开那把蜡烛了。 D 不容易的,他已经解开那把蜡烛了。

12.关于韩魏公奖率士卒读书这件事的分析如下:(共4分)

(1). 韩魏公奖率士卒读书的原因是 “ 自古农家多才俊” (2). 韩魏公奖率士卒读书的表现是 使常随左右,公亲授之《春秋》。 13.从第2段分析可知,韩魏公是个 酷爱读书、宽厚大度 的人。(2分)

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兰花的智慧

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热的高岗上,我们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是如何走遍天涯的呢?

②兰花的种子细小,大多比头发丝还轻微。把它放大,我们会发现种子内部还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能进一步减轻了种子的重量。这样,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出世就可以随风piao往他乡。另外,种子的外表还排列了一层致密的细胞,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可以防止水分渗入,徒增自身重量。这样,种子还可

以随水piao向远方。

③兰花种子除了练就上乘轻功,能借助外力走向世界外,还学会了种种“骗术”,拉拢昆虫为我所用。有的兰花精心修饰,将自己打扮得富含花蜜的花朵,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蕊寻蜜,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效劳了;也有的兰花摇身一变,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之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还有的兰花则会集中精力,抓住晨露初睎之时刻,转瞬间香气扑鼻,一下子把蜜蜂和蝴蝶吸引过来充当\"信使\";这些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用为传粉者出任何力。

④看似一毛不拔的兰花,自修却全力以赴。它能通过渐变突变,使尽种种方法实现自我改造,在“荒无虫烟”的地方修成正果。如“大舌兰”的花粉块柄会奇迹般的向内弯曲二三百度,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完成受精。令人震撼的是“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则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在植物界是无法想象的。繁衍种族如此孜孜以求,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哪怕地老天荒,兰花照样可以笑傲江湖。

⑤兰花天生弱小。生命之初种子中连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构造都没有。于是他们放下身段,充分利用环境,跟身边不起眼的真茵发展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茵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种对环境的逆选择,使它们可以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减少与其他植物的生存资源竞争。如此随遇而安,确实为兰花的个体维持争得更大空间。 ⑥生命的本质就是维持个体,繁衍种族。兰花是其中的佼佼者。 14.第②段应填入两个字,都念pīao,依次应该是 飘 和 漂 (2分) 15. 第④段画线句揭示的信息是 兰花能通过渐变突变,使尽种种方法实现自我改造,达到维持个体、繁衍种族的目的。 (3分)

16.兰花天生弱小,但生存空间却很大,其原因可概括为:(4分)

(1) 种子轻巧、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能随风飘荡或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2)随遇而安甚至对环境的逆选择,为兰花的个体维持争得更大空间。

17.兰花的繁衍是通过哪些手段来实现的呢?请分条概括。(9分)

(1) 学会骗术,让蜜蜂、蝴蝶等昆虫为自己传授花粉。

(2) 通过渐变突变,实现自我改造。 (3) 充分利用环境,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茵丝为自身提供营养。 18. 第④段举了“大舌兰”和“鸟足兰”的例子,对此分析最合理的是: D (2分)

A举“大舌兰”例子完全是为了说明它的授粉受精完全是个奇迹。 B第④段举了“大舌兰”和“鸟足兰”为例要证明我们的推测。 C举“鸟足兰”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它的传代方式令人震撼。

D第④段举了“大舌兰”和“鸟足兰”的为例是证明兰花的自我改 造。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噙口钱

黄泥湾有个风俗:老人离世,嘴里要噙一枚铜钱,待封棺之前拿出来,穿根红绒绳,挂在长门长孙的胸前,以祈福佑。这叫做噙口钱。

舒雅跟随丈夫一家三口千里奔丧,儿子小宇的胸前就挂了这枚噙口钱。红红的绒线吸引了舒雅的眼球,她走到小宇身旁,问儿子,“你戴的是什么?”“奶奶嘴里的钱。”七岁的小宇口齿相当伶俐。“啊?”舒雅被毒蛇咬了一样暴跳起来,一把扯断红绒线,顺手把噙口钱扔了,扔到院子外面的竹林里去了。她抱起小宇跑到厨房,烧了一大锅热水,扒掉小宇所有的衣服,兜头兜脑给小宇洗澡,把小宇的皮肤都搓红了,她还往他身上涂肥皂。

送葬中有婆家的内侄,在县文物局工作。小宇刚戴上噙口钱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悄悄抱着小宇,反反复复地看这枚古钱,看了正面看反面,看了反面看正面,把小宇看急了,使劲挣扎,他才把小宇放下来。察觉舒雅扔掉铜钱,他赶忙打折手电寻找。好在红绒线还穿在古钱上,他终于找到了。

他把舒雅拉到一边,悄悄地说,“这个铜钱我拣捡回来了,嫂子可别再扔了。”“怎么了?”舒雅皱皱眉头说。“是宝啊,这是一枚‘元丰通宝’,价值在错版,世上仅存数枚。”他举起手,手心晃晃手背晃晃说“还不止这个数。”舒雅接过铜,仔细辨识着。果真这“元”字最后一笔出头,成了“无”。“真是绝宝”她顿时涨红了脸,嘴巴张了老半天„„渐渐地,她把铜钱捏紧了„„

娘入土为安了,这遗产的分割可是场大戏。兄妹两家刚坐在下,主持公道的阿里了,准备劝架的来了,能说会道的来了,瞎凑热闹的也来了。精明的城里嫂嫂和本分的乡下妹妹,前者明显占着上风。大家都揪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谁料想进程顺得出奇:兄长将一切开支全承担了,该继承的都让给了妹妹。舒雅一声没吭,凡问她,都点头。当然,小宇得了那枚古钱,价值连城,余下的瓦屋竹林锅碗瓢盆算啥?舒雅顺水推舟,入情入理。

分家波澜不惊,乡人轻松道别。突然舒雅起身直冲妹妹而去。众人大惊,众目睽睽。只见舒雅摊开手掌,亮出铜钱,通情达理地说:“妹妹当年放弃读书支撑哥哥完成学业,后来又替我们长年尽孝照顾老妈,我们欠妹妹的很多很多。我思忖了一夜,这枚古钱还是留给妹妹做个纪念吧!”

山村五月,和风习习。堂屋里鸦雀无声,围观者瞠目结舌。有人轻轻说了句:“哟,这人心,这世风。”

19.第四段画线处描述了舒雅的语言神情,其作用是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舒雅此时心中的激动惊喜。为下文设置“是否争夺家产”的悬念。 (5分) 20 . 第二段至第七段以舒雅为主角,围绕铜钱,构成了三个情节,依次是(4分)

(1) 舒雅扔铜钱 (2) 舒雅捏紧铜钱

(3) 舒雅让铜钱

21. 第五段画线句传递的信息很多,请写出两点:(4分)

(1) 乡里人认为精明的舒雅不会同意让妹妹继承家产。

(2) 乡村虽然贫穷,但是人们内心淳朴、善良。

22.舒雅一家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以下句子与此无关的一项是 D (2分)

A舒雅跟随丈夫一家三口千里奔丧。 B兄长将一切开支全承担了。 C这枚古钱还是留给妹妹做个纪念吧! D妹妹当年放弃读书支撑哥哥完成学业。

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1分)

胡适,安徽绩溪人,因提倡文化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思想自由,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胡适一生好学,先后获得三十多个博士头衔。他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诲人不倦,鞠躬尽瘁。

胡适一生除了结发妻子江东秀之外,还有好几个传闻的女友。但胡适对江东秀始终不离不弃。胡适13岁到上海读书,行前他母亲为他订了婚。胡适对这婚事本不感兴趣,可是他孝敬母亲,不违背母命,默认此事。1917年,胡适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同年尊奉母命完婚。 24.胡适去世有人送了一副对联。请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5分)

(1)若其中A句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则B句应该是“ 旧伦理

中 新思想 的师表”。(请将“新思想”、“旧伦理”依次填入,3分) (2)在AB两句中,上联应该是 A 句。(2分)

25.人们将胡适评价为“新文化中旧文化的楷模”的理由是 虽然他强调接受新文化,但是中国传统的孝顺父母他毕生坚持。这是优秀传统,应该坚持。 (4分) 26.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对联的字数是有限制的。 B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C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排比。 D常常和书法艺术相结合。 写作 27.题目:我做对了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抄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