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策略初探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李都明
高考是考生在考场上能力的角逐,包括各种知识涵养、学科能力在内考试因素所构成的能力必然是考生取胜的关键,这是强调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背景下必须重视也理应重视的视点。同时,高考评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的讨论几年来也使诸如答题规范等非智力因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高考的一个新视点。尤其是分省命题以来,主观表述题的分量越来越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我省高考语文学科,由于主观性强、书写量较大,而高考评卷与监控又常常陷于极为被动的状态,长期积淀,高考评卷形成了对答案表述特殊要求,规范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要求。这样,如何发挥考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够符合高考评卷的要求,不因答题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是目前高考状态下我们必须着重研究,考生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此外,由于高考命题的延续性,各种题型的设置以及答题要求也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了解这些情况、适应它的要求,无疑能使考生在考场上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因而,在高考复习中如果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注意答题的技巧与规范,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丢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得分。现对有关试题的答题规范作初步的探讨,仅供参考。 一、审题:要求与提示
认真审清题干 切忌盲目下笔
审清题干是正确作答的第一步。考生如果搞不清题干中所包含的设问倾向及考查落定点,就盲目下笔,往往会答非所问。纵然过后修改,也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卷面污损,影响整卷的观瞻效果。
比如,2010年的省质检中,选考的文学类文本第15题,题目的要求是:孔老输棋后“静卧繁思”,进而“大彻大悟”,他悟到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有不少考生只注意到了“他悟到些什么呢”,而忽略了后一句“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就一口气列出了好几个内容,等到明白了要结合文本时,答题卡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展开了,造成了严重丢分的现象。同样是这一次考试,选考的文本第13题要求的是选出最恰当的两项,可是有不少的学生却依据原来的选出不正确的两项作答,结果5分全部丢掉。可见,读清楚题干的要求虽
1
不是能力,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题干既含有指令性的要求,同时也隐含着对解题的提示,如2009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①
离家今几宿,厌听掉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参考答案]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第(2)题从艺术手法上设置问题,其中的第二小题“从‘景’与‘情’的角度”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考生提示了这首诗写景上的特点。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2010年的省质检中: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6题。
西江①晚泊
赵嘏②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注】①西江:指长江的九江至南京段。②赵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晚唐诗人,曾官渭南尉。
6.本诗写景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请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诗前两句描绘了江上以及岸边柳浦桑村笼罩在暮霭中的朦胧之状,(1分)后两句转写夕阳中戍鼓声从远处传来,归船卸帆,水禽升飞。(2分)写景由静入动,极富动感,画意恬静、安宁,(2分)尽现晚泊之惊喜,一扫旅途之惆怅(1分)。
2
(如从动静对比、有声无声对比等角度来赏析“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言之成理亦可。)
其中的“本诗写景富有动感,充满画意” 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考生提示了这首诗写景上的特点。
对此,考生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简要阐述。 由于我省一再强调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所以几年来考生的高考作文离题现象很少。但是这并不等于考生不用审题,理解作文试题的要求,明白自己的写作方向依然需要加以重视,比如2009年的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 ”,考生就必须充分理解“也”字的限定与提示作用。再如2010年的省质检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苏轼云“高处不胜寒”,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考生可以在“高峰”的范围内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作文。但是角度的不同所产生的立意的难易度与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如何选择一个不同一般又适合自己的角度来思考与构思还是考生必须审清楚的。
至于其它的试题,一般都有一定题型规则与作答要领,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都已经明晰。临场发挥中,考生应严格按照题干要求,问什么答什么,要克制笔锋,力求精练到位,不能信手涂鸦,如探究题或时文评说一题,针对所问问题,宜分条陈述,先表明观点,再进行论述。避免用描述性语言或形容性语言来作答,导致解答不清,语意模糊。 二、答题:技巧与规范 (一)诗歌鉴赏
1.符合题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如2003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3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 声绘 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我认为“咽”和“冷”,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泉水从石头上流过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幽恬静的感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路过香积寺所领悟到的这股自然美景的喜悦的心情。
[解析]本题解题的要求是:“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但是,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将“冷”置于不顾,又没有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这一解答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2.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4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
(二)文学作品阅读的答题规范 1.答题步骤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第一步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第二步是研
5
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较易的?哪些是较难的?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人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是从一篇文章中冶炼出的精华。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比如《报秋》的题目要告诉读者,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都与“秋”有关。由此读者再沿着文章的思路进行整合联想,从而发现作品的真谛。
(3)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一般散文,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主要意思。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整合首句,能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4)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浏览首句,了解梗概,是粗读;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是细读。前者是宏观性的把握,后者是微观性的鉴赏。解决“问题锁链”当然既需要宏观把握,也需要微观鉴赏。此过程是组织答案的重要前提。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向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5)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是散文阅读的最后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深思熟虑,才能精确表达。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惟其如此,散文阅读才能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2.鉴赏须知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
6
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3.答题规范
(1)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作分析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与特性。
②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与特性。
③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④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⑤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如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卷12题:
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2)文章的结构、思路等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
答题模式:
表情达意+对表达主旨(结构)的作用。或:
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卷14题:
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3)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如2003全国高考语文卷21题: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清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4)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
8
步整合答案。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卷12题:
“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 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意思答对即可)
(三)关于选考与探究
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实行选考的设置,是为了适应新课程选修的实际而精心设计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在高中学习期间选学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阅读习惯和特长自主选择。从命题者来说,应该在难度等值方面进行研究,精心设计,为考生提供相对公平的选择机会。从课改现行省的试卷来看,选考题所选内容的阅读难度、题量以及分值都力求大体相当。而从评卷结果来看,还是存在着轻微的差别。如2009年我省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得分率就高于实用类文本,2010年的省质检同样也存在这个情况,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率高出实用类文本阅读1分多。但是,这并不等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就一定比实用类文本阅读,从其它新课标实验省来看,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得分也有高于文学类文本的。我们的意思是,在复习知道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学生一定要选答哪一种文本,我们所能做的可能只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经验去判断和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解答的文本。
至于探究题,不管探究是否开放,做好此类题目,研读文本是基础。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的试题,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的,不能脱离文本作探究。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置探究题,以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解决问题,正是我们语文界形成的共识。此外,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要把高考的探究性试题与我们平时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区别开来,课堂上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而考试则不能;课堂可以无结论,考试必须有答案。”因为,即便考试没有提供答案,评分细则也会有。
(四)关于作文 (一)总体要求
作文是重头戏。一篇成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破题、语言等方面都有过
9
人之处。因此考生必须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行文提纲,简洁明晰的提纲是成功作文的开端。此外,破题点题意识应该时时体现,尤其注意行文的第一、二段,材料运用前后及结尾收笔之时,要时刻不忘回应立意。文中的点题形式以独立语段为佳。再者,作文的语言也是关键,可以化用、仿用一些经典的诗文语段,给作文增色。
如果是材料作文,那么考生应该认真拟定一个既包含着材料关键词又漂亮的文题。其次,书写将是作文的门面,应尽力做到书写清楚、不潦草。
(二)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评卷教师的一些心理共性,也是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注重第一印象
高考改卷,由于时间太紧,很多老师不得不寻找捷径。据说,有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评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份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甚至是有点偏激)、出彩,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第二、喜欢条理分明的文章
每天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根据评卷的情况,提几个建议供作文训练时参考:
1.每一次的作文应在60分钟以内写完,写够800字,并做到卷面整洁。 2.努力写好开头与结尾(开头要有文采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句,结尾
要能收起全文、且有自己的感悟),并安排好段落与字数。 3.写记叙文要有描写,写议论文要有修辞方法的运用。 三、卷面规范
网上阅卷是以扫描的形式来反映考生的试卷情况的。因此,考生切记应该在答题卡要求的范围内作答。不要超出边框,不要用箭头圆圈标识,不能涂抹擦拭,以免试卷扫描不清影响评判,或因墨点污损而被另类处理。
10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高考数学解题教学建议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许耀德
各类数学考试,实质是对应试者解题水平的检测。一个人的解题水平高低,除与此人所掌握的知识有关外,很大程度依赖于解题者的“解题经验”。“解题经验”亦称“题感”,指的是解题者对数学问题的内在规律或内在联系的一种感觉。在解题过程中,思路的展开,不完全是逻辑的,更多的是一种数学直觉,这种数学直觉来源于解题实践,在解题实践中,经过反复地探索、积累、厚积薄发,感觉越来越灵敏,越来越好。有了良好的“题感”,便可大胆地跟着“题感”走。因此,要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培养良好的“题感”,而良好的“题感”的培养,必须一定量的解题训练。故解题教学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必要的解题训练,不是指“题海战术”,而是指遵循解题规律,科学地组织解题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良好“题感”为目的。
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包含有审题及解题过程的表述两大环节。其中审题环节指的是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人脑里所贮存的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找到解题的切入口。解题过程的表述环节指的是把解答过程按数学规定要求用文字表达出来,即所谓的规范化解题。下面我们谈谈自己对解题教学的一些体会,希望对一线老师在解题教学中能有所帮助。 一、关于审题环节
我们知道,数学问题是由已知、未知及解题指令三大部分组成。所谓的审题,就是对着三部分的阅读、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思考。以期找到解题的切入口。
例1(2010省质检理10)已知fx是定义在a,b上的函数,其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满足下列条件
(1)fx的值域G,且Ga,b
(2)对于任意不同的x,ya,b,都有fxfyxy,那么关于x的方程fxx在a,b上的根的情况是
A 没有实数根 B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11
C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D有无数个不同的实数根
审题:已知部分:图像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函数fx满足条件(1)(2)。 未知部分:方程fxx在a,b上的根的情况。 解题指令:判断根的个数。
分析:由于函数是抽象函数,不要指望通过解方程来判断根的个数。联想根的存
在定理,故只要判断faa与fbb的符号即可。
由条件(1)知,Ga,b,故faa且fbb,从而faa0
且fbb0,从而知fxx0在a,b上必有实根。 又条件(2)知若xy,有fxfyxyxy
从而 f即fxxfyy 故Fxfxx是减函数。 减函数在a,b上至多有一个零点。
xfyfxfyx yfx在a,b上有且仅有一个实根。
分析二:由于此题是选择题,故可通过构造特殊函数,通过特殊函数根的分布情
况来推断抽象函数的情况。为此构造fxx,x1,2,
则G1,21,2,且对不同x,y1,2
fxfyxyxyxyxy111xyxy 2满足条件要求。又fxx为xx, 即xx10在1,2有且只有一根x1。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看出:所谓的审题,即为理解题意,分清已知和未知,明确解题指令。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联想、归纳、类比,建立未知与已知的联系,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口。这就是审题的一般规律。
12
二、关于规范化解题
所谓的规范化解题,主要是指主观题(解答题)的解答过程的叙述要合乎数学的规定要求。对数学解答而言,解答过程的叙述要符合逻辑要求,不能因果顺序颠倒。要做到步步有据,跳步要合理。主要步骤(评卷中的得分点),都要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由于数学科的特点,一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故同一道题,解答过程的叙述不可能是一致的,但前面所讲的标准要求是一致的。
例2(2010省质检文18)在ABC中,有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sinC6 24(Ⅰ)求sinC,
(Ⅱ)若c2,sinB2sinA.求ABC的面积。 解:(Ⅰ)sinC6C,0 „„„„„„„„„„„„„„1分 242226CC10 cos1sin21 „„„„„„„3分 2244 sinC2sinCC61015 „„„„„„„5分 cos222444(Ⅱ)sinB2sinA,由正弦定理得b2a „„„„„„„„„7分 cosC12sin2C1,c2 24 由c2a2b22abcosC得
14a24a24a2 解得a1 „„„„„„„„„„„„9分
4从而b2 „„„„„„„„„„„„„„„„„„„„„10分
111515SABCabsinC12 „„„„„„„„12分
2244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整个解答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每一步都有依据,主要步骤(得分点)都明确无误地写出来。如(Ⅰ)的解答是通过求cos应用倍角公式求出sinC。故如何求cos而此题如换另一种解法。
13
C进而2C是得分点之一。一定要表达正确无误,2(Ⅰ)解法二:sinC6, 24261CcosC12sin212 „„„„2分 244又0C
151sinC1cos2C1 „„„„5分
442解法二是通过求cosC,进而应用平方关系求出sinC。故cosC如何求法是得分点,一定要正确表述。
解题规范化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一环。在历年高考中,我市考生因解题不规范而导致卷面丢分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为此,我们向一线教师提出如下建议:
1、强调上课教师的示范作用。在高考复习中,由于上课是有一定容量要求,不可能也不必要每道题都详尽地、规范地板书表述。但是每节课都至少要规范地、详尽地板书一或二道解答过程,起一个示范作用。让学生有样可依。典型的题型:如立几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空间距离与角度的计算、概率统计题的解答、解几中的二次曲线与直线位置关系计算、应用题的解答、证明题的叙述,都要作深入的剖析。该写什么,该忽略什么要交代清楚等。
2、重视典型错误的解剖,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复习过程中,经过某一阶段,注意收集此阶段复习中学生解题的规范的错例,在课堂加以深入剖析,指出错误的地方,反复强调、纠错,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是解答过程的所谓“跳步”,一定要合理。
3、平时检测中要严格要求。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平时检测中,对解答过程的叙述,要严格按评分标准进行批改,不要为追求高成绩而屡屡留情。平时严格要求,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关于解题后的反思
要培养良好的“题感”,解题后的反思是一大重要的环节。解题后,应该对解题过程做一个总结:解题的难点是什么?解题关键是什么?解题时使用了哪些基本方法?运用了哪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是什么?是否存在有不同的解法?不同解法的优劣如何?题目是否可进行变式推广。原解法对变式题是否可解?通过长期不懈的解题反思,就可以培养处敏锐的“题感”,形成良好的解题知识网络。使之在考试中利于不败之地。
14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从考生在考试中主观题的失分情况谈应考对策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张 芳
从近几年高考英语主观题阅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答题的技巧和规范一直是影响我市考生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高三英语学科复习进程的推进,教师在第二、第三轮的综合与专题复习中,除了继续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外,加强解题技巧指导、答题规范训练,显然是高考前最后阶段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以2010年福建省英语质量检查卷为例,综合多位参加过高考评卷老师的经验,谈谈我市考生在答题技巧和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复习备考的对策。
一、关于短文填词部分
附:2010年福建省质检卷的短文填词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my parents and some of my relatives gave me some gift money. What should I do the money? I had desired to buy a pair of Nike sports (鞋). I had
also wanted to have an MP4 player of my . With the gift money I could a what I wanted to buy. However, I soon gave up the idea b I knew I was still a student at school. Besides, my parents always lived a s life. Their money was not (容易) earned. Thinking of this, I decided to open a savings account at a bank the f day. From now on, I’ll make both ends meet as a student financially (支持) by my parents. I am sure my dream will true one day with the money through my hard work.
76. with 77. shoes 78. own 79. afford 80. because 81. simple 82. easily 83. following 84. supported 85. come
(一)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1.习惯用法掌握不到位。如:76题的“do with”、78题的“of my own”和81题的 “live a simple life”都属于惯用法;
2.单词的拼写能力较弱。如:把77题的“shoes”错写成“shose, shooes, shores”;把78题的 “own” 错写成 “owe”; 把79题的 “afford” 错写成“ offord, affort”;把83题的 “following” 错写成 “fllowing, fellowing” 把84题“supported”错写成 “supposed, supported”;
3.忽略词形的变化。如:把82题的 “easily” 错写成 “easy或easilly”;
15
把84题的 “supported” 错写成 “support、supporting”;
4.无视情境,生搬硬套。如:83题很多考生没有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做答,78题错误填入favour, first, frist, free, future, festival等;
5.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字母大小写不分,以及没有在规定的地方答题。 (二)答题技巧与规范:
1.考生务必把单词完整地填在右边有题号的横线上,不能只填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做首字母提示题时,注意不能漏掉首字母;
2.书写要工整、清楚,特别注意几个手写时易混的字母,如u和v; a和u; d和cl;
3.要根据语境确定所填单词的确切含义和正确形式; 4.填写单词时要注意双写、不发音的字母和字母的大小写。 (三)备考建议:
1.重视单词的拼写,通过听写、翻译等方法提高单词的拼写能力; 2.加强书写规范性的指导与训练;
3.有意识地强化常见词汇的词形变化训练和语境题的训练。
二、关于书面表达题
附:2010年福建省质检卷的书面表达
近年来,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媒体对“父母护送子女上学”的现象作了一些报道,引发了许多讨论,赞同和不赞同的声音都有。假如某英语报记者对你进行采访,征求你对此现象的看法,请你根据下表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赞同 不赞同 首次远离家门; 已经长大成人; 缺乏社会经验; 获取社会经验; 家长不很放心; 培养独立能力; …… ……
注意:
1.只能选择写一种观点,赞同或不赞同;除提示外还可适当增加你认为重
要的理由;
2.短文开头已分别给出,请把所选的开头句子抄写到答题卡上,然后接着
写。开头句子不计人总词数;
3.词数:120左右。
参考词汇:放心feel relieved; 新生freshman
16
赞同 * 不赞同
I think it's normal and understandable for * I don’t think it’s necessary
for parents
parents to accompany their children to college„ * to accompany their children
to college„ (一)考生答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不仔细,遗漏要点。如:本次质检的书面表达题学生在审题方面出现两方面的失误而丢分:第一,没有审好注意点的第一个要求“只能选择写一种观点,赞同或不赞同”来写,而是两种观点都写照成离题;第二没有审好注意点的第二个要求“请把所选的开头句子抄写到答题卡上,然后接着写”,而是直接写作或自己另外写个开头句。另外,有遗漏要点现象,特别是遗漏个人观点和理由部分。
2.句法结构较乱,语法错误多,出现词汇堆砌现象。
3. 语法结构简单、运用高级词汇、高级句式结构的能力欠缺。
4.层次不明,行文不连贯。有的考生未分段写作,一段从头写到尾,缺乏层次感;有的考生忽视了语篇的衔接语的使用,一整篇文章没有使用一个连词。过渡词犹如润滑剂,使文章能自然展开,通顺流畅。
5.书写潦草,影响卷面。有的书写不规范,单词高低不平,大小写滥用,字迹潦草,画痕及涂改太多,影响了卷面而被扣分。
6.拼写标点错误,表意不清。单词拼写错误率很高,尤其是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有的考生一篇文章几乎都用逗号,有的考生句号用空心圆点。而有的学生在句中该用逗号而用句号。
7.字数偏多或偏少。有的考生所写文章的字数达不到100词或超过150词,结果被扣2分;有的是因答题时间没有合理安排,所用时间太少,未能完成做答。
8.语言冗长,偏离主题。书面表达允许紧扣主题适当发挥,但不能随意发挥。有的考生随意发挥,有画蛇添足之感,其书面表达超过所规定的字数。
9.搬用短文,瞒天过海。有一部分考生“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出现搬用试卷上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题的文章或已备范文作为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有的考生整篇文章一直重复着某一两句话,就没有其它信息了。
10.其它不规范现象:遇到不会写的单词用拼音或汉字替代;要点只是简单地用数字1,2,3罗列;透露个人信息等。
17
以上种种在答题技巧与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我市考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薄弱环节,是影响考生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容忽视。 (二)减少答题失误的几点应对策略 1.研究评分标准,加强应考指导。
高考书面表达题共有六点评分原则,原则明确指出,文章的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以及文章的连贯性都是给分点,而词数过少或过多、单词的拼写错误和书写较差、以及标点符号的不准确都将被扣分或降档给分。此外,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要鼓励他们尽力使用从句、非谓语动词、倒装、强调等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的词汇,例如:不用try to do 而用spare no effort to do /make an effort to do/devote one’s energy to do/take advantage of;不用good/well 而用excellent/splendid 等,这样可以给短文增彩不少,以确保学生作文能达到第五档标准,即得21—25分。依笔者之见,最好在备考阶段,不妨规定学生每次训练书面表达时,给予规定写出一定数量的从句、非谓语动词、倒装、强调句和过渡短语等,也可给出关键句型或短语让学生模仿。 附:评分原则
1)本题总分为25分,按5个档次给分;
2)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词数少于100和多于15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5)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应视其对交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如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2.关注评卷教师的一些共性心理。 第一、注重第一印象
高考改卷,由于时间太紧,很多老师不得不寻找捷径。有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书面表达,只是第一、二句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两句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
18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
第二、喜欢条理分明、卷面整洁的文章
评卷教师每天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的卷子,而且长时间对视电脑屏幕十分辛苦,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书写工整的试卷无疑给阅卷教师平添一份好感,尽量给分。
因此学生的答题技巧和书写规范至关重要,好的书写是高考书面表达成功获得高分的一半,具有“一白遮千丑”的功效——你的一些小错误会因为好的书写而被忽略。
3. 书面表达题的答题技巧和书写规范。
首先书面表达题要做好审、列、写、查等四个步骤。审就是审文体、审要求、审人称、审时态。考生如果搞不清题干中的要求及考查要点,就盲目下笔,往往会遗漏要点,甚至离题。纵然过后修改,也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卷面污损,影响整卷的观瞻效果。列就是依据内容要点列个提纲,做简要的草稿(可在非答题卷上),以确保下笔不再涂改,避免被降一个分数档,即5分。写就是根据提纲所列的要点进行扩写,组织语篇。通常把短文分成两三段来写,并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或过度词进行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使文章连贯流畅,层次分明。查就是检查有无拼写、语法、标点等错误。
其次要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字母的大小要适宜,太小扫描后看不清楚影响阅卷,太大又照成后面的内容无空间做答;单词的间隔(只能有2个字母宽度)和倾斜度要尽可能一致,不可时宽时窄;单词的书写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以把试卷上的横线当作英语的四线格的第三条线来书写;在答题卡要求的范围内作答,不要超出边框;遇到一时想不起的词语,需要变通。可以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代替,也可用否定词加反义词来表达,亦可变换句式,切记不可生造词语、留空白或汉语表达;不要用箭头圆圈标识,并尽可能少涂抹擦拭,以免试卷扫描不清影响评判,或因墨点污损而被另类处理。
19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高考物理学科答题规范的教学建议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黄畋畋
在物理考试中,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不单纯是某个知识点,还有相应的考试答题不规范。高考主观题占物理总分的70%,由实验题、计算论述题及选考题组成,重点考查物理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综合能力。卷面解题步骤及其规范化是考生必备的基本功。从历年的高考阅卷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考生基础不错,但总是因为解题不规范,丢分,这是非常可惜的。这也是制约一部分优秀生不能得满分、高分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实行网上阅卷后,对解题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题规范化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并且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因此,狠抓解题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生在规范化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理符号使用混乱。
解题中不用题目给的字母,自己另用其他字母;前后设置的符号矛盾或与题目所给符号矛盾;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物理量用同一符号表示等等。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题目中的“R”已经是静电分析器圆弧轨道的半径,许多学生依然把它作为离子在磁分析器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即把“r”写成“R”。
2、字迹潦草做图不用规尺。
书写数据时连笔;涂改后不清晰;小数点不清晰;作图随意导致误差太大,以致扫描不清影响得分。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电压符号“U”与速度符号“v”混淆;字母“q” 与数字“9”及字母“a” 混淆。粒子运动的轨迹图,受力分析图,光路图,电路图等作图不规范,导致影响解题思路或思路阻塞。
3、方程书写不规范。 ⑪物理方程没有分步书写。
20
①写成连等式,中途小环节出错。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 中 PRI2R(漏写”。
②一步到位写成综合等式。 如2010年省质检第22题中
mgH1kmgcosH1H11kmg(L)mvc,整个式子全对得5分,sintan2Eks)R()R,式中“平方RrRr若有一处错,则5分全扣。若如下分步书写,则可分步得分且思路清晰便于阅卷。
mgH1Wf12mvx0 ①----------------------------------(2分) 2Wfkmgcosabkmgbc ②---------------------------------(2分) Labcosbc ③---------------------------------(1分) ⑫只写变形公式,不写原始公式。
v2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中用“r=mv/qB”代替“qvBm”,在有关天体
r运动的试题中用“GMgR2”代替“G4、运算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
Mmmg”。 2R⑪不善于先化简方程而急于带入数据,步步计算,使解题过程繁琐,易错; ⑫代入数据时不统一单位;算出结果不标明单位;
⑬不按题目要求的单位或有效数字解答;或应用符号进行运算时常常出错,mg 如在三角函数的运算(mgcosθ、tanθ、sinθ等)、平方运算(t=2as、t=+
2ms、移项运算、倒数运算等。
mgsinθ)⑭字母运算时,一些常量(重力加速度g,电子电量e,静电力常量k等)用数字10m/s2, 1.6×10-19替换等。
q
⑮数值计算结果表达不规范或不写最简式。如2009年高考第22题,=3.52
m7 2ππ
×10 C/kg、22×107 C/kg; t=56×10-4s、 ×10-4s等。
282
7
2msqE
⑯没有写必要的推演过程,直接得出结果。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不写
21
“qU122qUmv”直接写出“v” 2m5、文字说明中出现的不规范。
⑪书写繁杂,文字说明过多,像写作文,关键方程没有列出,既耽误时间,又占据了答卷的空间,阅卷老师找不到得分点。
⑫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都,纯属公式的堆砌且思路不清,使用的符号表示什么不写清楚,所列的方程对应哪个过程不清楚,不便于阅卷教师一目了然。
⑬不对运算结果做必要的说明,如不指明功的正负,不说明矢量的方向等。 ⑭文字说明与符号混用。文字说明不用物理术语,用字母或符号来代替物理语言,如用“↑、↓”代替文字“增加、减少”;用“>、<”代替“大于、小于”;用“∵、∴”代替“因为、所以”;用“(5m/s,8m/s)”代替“5m/s < v≤ 8m/s”等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在于思想上不重视,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审题不认真,计算能力差,解题的规范化训练少等等。
二、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要点
物理计算题是每年高考物理的重头戏,也是区分度较强的部分,是物理科成败的关键。高考中对物理计算题的要求是,会做的题目应得满分,不会做的题目应尽可能多得分。
物理规范答题的总原则是: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且具有学科特色,文字要简洁,字母符号要规范且符合学科习惯。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一行(象写诗歌一样分行写)。尽量不写连等..........式,避免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物理解题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1.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每列出一个方程式之前要写出所根据的物理概念及规律,或是指综合题前后段之间的联系语言。“必要的文字说明”一定要简练而有逻辑性。“简练”就是要把“分析”性语言去掉,文字说明的目的是展示物理问题发展的前因后果。文字说明的语言要简洁,明确,规范。主要有下列几个
22
主要方面:
⑪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整体和隔离相结合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例如可采用“对物体A”,“对A、B组成的系统”等简洁明了的说法。)
⑫说明研究的物理过程或状态。如“从A—B”,“在t时刻”等。 ⑬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方面。如“据„„得”,“由几何知识得”,“由题意知”等。
⑭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⑮说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假设所求的物理量或题中没有但解题却需要的中间变量。如“设„„”,“令„„”等熟知的说法,或“各量如图所示”(在题解图上标出各量)。
⑯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⑰写出解题过程中必要的关联词。如“将„„代入”,“由„„得出”等。 ⑱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还需要讨论分析),对题目所求或问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以上这些是“必要的文字说明”的几个主要方面,不是所有解题过程都要面面俱到,应该因题而异,关键是“必要”。
2.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是解题的主体,如果文字说明是正确的,但物理方程式写错,则等..于是原理错了。例如:解题中用到了万有引力,正常规范的解答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写出相应的公式,然后代入数据求解,这是正常的步骤,考生按照这个步骤解题,步骤是正确的,公式写错了,文字表达虽然正确,但不能得分,这因为,虽然是说万有引力定律,但你公式写错了,就不认定为是万有引力定律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文字表达和公式这两部分中以物理公式为主,文字表达是为辅助的,物理方程式才是重要的得分点。必要的方程式主要是指解题过程中一些必要.............的物理公式、规律和与解题有关的数学公式。
如何写出规范的物理方程式,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⑪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既得分点)必须是最基本的,一般不能以变形式、结果代替方程式。
23
⑫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⑬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读”进一些内容。 ⑭若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要编号(如①、②、③、以便计算和说明)。
⑮列方程时,具体数字相乘应用符号“×”而不能用点“·”,如2×3×52不能写成2·3·52;方程两端同样的字母不能在方程中约去,如“Eq=qvB”不能写成“E=vB”。
3.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与明确的结果
⑪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代数式,最后代入数据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
⑫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
⑬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既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 .............
⑭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且一般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做计算结果(代数式的系数除外)。是字母符号的一般不用带单位。
⑮文字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且是最简式。 4.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⑪“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⑫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⑬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⑭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并进行取舍。 ⑮卷面上不能“约”。如不能在卷面上打“/”相约。 5.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⑪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字迹清晰。阅卷时因为“γ、r、v”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屡见不鲜。
⑫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若你写成R 就算错。
⑬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一个物理
24
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
⑭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支持力FN、摩擦力Ff,阅卷教师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
⑮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 点的速度用vA,比用v1或v2好;通过同一点A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A,第二次用vA'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
⑯物理量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如功率P、压强P,电容C,光速c等。
⑰物理量单位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正体,其中源于人名的单位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字母用大写,后面字母用小写,Hz、Wb。单位中大于106的,词头应采用大写正体,小于106的,词头应采用小写正体表示。如兆赫MHz。不能写成mHz,千克kg不能写成Kg,皮法pF不能写成PF。
⑱其他符号中如三角函数符号、对数符号采用小写正体。如正弦sin ,对数log。代表点、线、面及序号的字母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
(⑯⑰⑱中的符号标准写法以课本为准) .....6.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
⑪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防止“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等表达......错误。
⑫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 7.绘制图形图像要清晰,准确。
⑪绘制必须用铅笔先画(便于修改),后用按规定的黑色笔描上(网上阅卷)、........作图用圆规、直尺、三角板,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
⑫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
⑬画函数图像,要画好坐标的原点,坐标轴上的符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⑭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
25
三、解题规范化训练的主要对策
1、加强审题规范化训练,提高审题的准确性
在解题中审题是第一关键的环节,准确理解题意,明确命题者的意图,决定了解题的成败,历年的高考阅卷都会发现一些考生因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思维敏捷的优生尤为遗憾。因此通过规范化训练,养成思维缜密的审题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⑪指导学生领会审题要领:以联想知识为审题的基础,以建立题目的物理图景为审题的中心——把实际情景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或要求)——把物理条件(要求)转化为数学条件(要求),避免粗心大意。
⑫要求学生平时审题养成规范审题的习惯:①关键词语的理解;②隐含条件的挖掘;③排除干扰因素;④分析临界条件;⑤审清图形,图象内涵;⑥画出示意简图;⑦审清本质属性,建立物理模型;⑧审清物理过程和状态。
⑬注意以下几个容易发生审题失误的地方加以避免:①是否考虑重力;②物体是在哪个面内运动(水平?竖直)③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④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⑤临界词与形容词是否把握恰当了;⑥注意括号里的文字;⑦是否抓住了图像上的关键点;⑧选择题中选错误的还是正确的;⑨区分物体的性质和所处的位置:如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是轻绳、轻杆还是轻弹簧;物体是在圆环的内侧、外侧还是在圆管内或是套在圆环上;⑩容易看错的地方还有:位移还是位置?时间还是时刻?哪个物体运动?物体是否与弹簧连接?直径还是半径?粗糙还是光滑、有无电阻等等。对于眼熟的题目,更要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仔细分析,找出区别之所在。
⑭常用的审题方法
①认真读题,发现信息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中提供的文字、图表,并在关键的字词句下面打上记号,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干信息,弄清题目的物理过程及其得以存在的条件、本质特征及遵循的物理规律,把握研究对象物理过程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等。
②翻译物理语言,转化隐含条件:在物理题目中,有许多条件隐含在明显条件之后,居于特定的物理语言、附图、关键的字词之中,审题时要进行准确全面的翻译转化,形成明朗化、通俗化的明显条件,便于利用。如“光滑平面”就意
26
味着没有摩擦;“轻杆”就意味着不计杆的重力。
③记录信息,排除干扰:有许多物理题,过程比较复杂,信息量也较大,这要坚决排除哪些分散注意力、干扰思路的多余无用条件,用文字、符号、图表等把有用的信息规范、有序地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寻求合适的解法。
④对照题干内容,反思解题过程:题目解出答案之后,再重新对照题意,反思解题过程,检查有无错解、多解、漏解过程是否完整,结论是否符合实际等,这也是审题的重要一环。
2、强化采分点意识,严格解题规范化
针对网上评卷研究规范解题的对策和要求,强化采分点意识。解题规范化,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⑪思想方法规范化。
解题动笔之前,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细读题目、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字眼,深挖隐含条件,理顺思维脉络,准确把握题意。甚至对该题用哪种方法求解,怎样画示意图,先求哪个量,怎样表达,头脑中都应有一个概况。 ⑫解题过程规范化。
解物理题要突出物理思想,交代物理过程,不要做成纯数学题。 ⑬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
文学有文学的语言,数学有数学的语言,物理也应有物理的语言。尤其在考试作答时,更需要讲究物理语言的规范化,文字叙述要逻辑清楚、简洁明了,单位要规范,卷面要整洁、书写要清晰。 ⑭解题步骤规范化。
主要包括:①选取研究对象(质点或系统),写出必要的题设、文字说明,画出必要的示意图,此步骤中有时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分析,有时还需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合适的坐标系;②根据公式、定理、定律或规律列出方程;③得出最简单形式的计算式;④代入数据、注明单位,得出结论,并对结果作必要的说明或讨论。
3、重视答题技巧,尽量用常规方法
从近几年的评卷反馈的信息可知,很多学生由于答题不规范,缺乏应试技巧,丢失了很多应得之分,其中不乏一些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失分情况相当严重。为
27
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并对学生加以指导。
考试中,不同题型,不同试题,解答试题的方式一般不同,掌握了解答试题技巧,可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所以教学中,应加强解答试题技能的训练。如,在定内容、定时间、定题量、定目标的各种专题训练里,抓审题、练速度、找感觉,学会和掌握举特殊例子、画图判断、公式变形讨论、验证、排除等答题方法和技能。以下就高考物理题型分析解题技巧。
⑪选择题
物理选择题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很少有较复杂的计算。解题时要注意一些关键词。不要挑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而且开始适当慢一点,这样刚上场的紧张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做题思维会逐渐活跃,不知不觉中能全身心进入状态。一般地讲,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接;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常规解。如较长时间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先做下面的试题,过后慢慢再来解决。确实做不出来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逐一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即使一个也排除不了,仍然不要放弃。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我省物理选择题由不定项选择改为单项选择,题型的变化将大大提高得分率。这是提高总分的新的增长点,一定要抓住。
选择题应试的另一方面是对6道加选考2道题进行分类,一般有四类:基础知识识记类、知识点相对独立的部分、图象类以及综合类。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总体而言,要想速解物理选择题,就必须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条件,深入挖掘隐含信息,既要注意问题的特殊处理,又要考虑学科内的综合与联系,尽可能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有效地利用考试时间,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⑫实验题
我省高考物理实验题一般是以“一小一大”的形式呈现,从近几次的重要考试来看,力学、电学实验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实验题千变万化,可以有多种形式、各个角度进行出题。但不管实验题目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本质是从原理开始进行考查,只要从实验原来出发,就能从容应对。
注意各种测量仪器仪表的读数方法,记录的有效数字应该是几位,是否要估读等等。
28
⑬计算题
计算题历来是学生难以攻克的得分障碍,学生首先要克服心理压力。所有大题难题都是看似很繁杂,理不出头绪,其实大多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知识的叠加而已,学生很容易被蒙蔽,一看到它心理上占了弱势,尤其是在考场环境下,更加容易让自己知难而退,丧失的分的机会。
物理计算题的应对技巧一般有,单个物理多个过程的大题可进行过程拆分,注意过程连接点,转折点,临界点等,多个物体不同过程,可采用整体法、隔离法相结合等。
解题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有些考生解题时不从常规的方法入手,而是为图简便而用一些特殊的、奇怪的方法。这虽然没错,但阅卷老师短时间不易看清,有可能影响得分。同样,不用通用符号表达相应的物理量,阅卷老师也可能会错判。阅卷现场老师的工作量很重,每天平均阅卷2500多份,平均看一道题的时间不过几秒钟,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失分,考生很吃亏。
若有分小题的计算题,每个小题的问题,有时是有提示作用的,或是解题的台阶。一般第一小题也是比较简单容易入手,不要放弃,争取多得分。
实在想不出的题可根据题目特定条件写一些相应的公式或方程,即公式中的字母具有题目中的意义,在一些情况下也可的几分。
总而言之,进入考场保持适度紧张,看清题目再下笔,先易后难巧安排,易题切莫丢分数,难题力争不留空白,答题规范多得分,条理清楚是关键,计算单位要统一,切莫未知当已知,书写准确不笔误,得出结果要分析。
29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蔡赐春
纵观历年高考考生在理综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不难发现有许多共同之
处,如:1、基础不够扎实;2、实验不够重视;3、审题不够仔细;4、表达不够清楚;5、书写不够规范;6、思维不够灵活;7、时间不够充裕。其中“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书写不够规范、时间不够充裕”几个问题是考生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或“低级”错误,由于这些问题和错误的出现而失分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历届考生。所以“审题能力、解题技巧、答题规范”是我们不得不谈的话题!
一、 提高审题能力,避免答非所问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 1、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等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 由大到小的排列要求”等等。这些都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30
5、审有效数字。审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
①使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
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审题有一大忌—粗心:表现为审题时急于求成,马虎草率,常见的错误有:一是不看全题,断章取义。部分同学喜欢看一段做一段,做到后半题时才发现前半题做错了,只得从头再来。须知,一道化学题包含完整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有的句与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的前后呼应,相互衬垫。所以必须总观全题,全面领会题意.二是粗心大意,一掠而过。如许多考生把不可能看成可能;把由大到小看成由小到大;把化合物看成物质或单质;把不正确看成正确;把强弱顺序看成弱强顺序而答错。三是误解题意,答非所问。四是审题不透,一知半解.许多同学见到新情境题目,内心紧张,未能全面理解题意就匆匆作答,结果自然是做无用功。
审题是正确作答的前提,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因此提高审题能力,细心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题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避免答非所问的前提! 二、强化规范作答,减少无谓失分
首先规范解题时心中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二是精明的命题者,三是挑剔的阅卷者。
自我—内强素质是自我规范的前提,平日测练我们都要注意各环节的规范,久而久之,规范的“习惯”才会升华成“自然”的规范。
命题者— 一般说来,命题者总是会通过精心设计题干,在题目的知识载体中,借助于“情境、立意、设问”的巧妙角度等,嵌进一些并非显露的信息或题障,以充分体现题目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因此应试者要认真研析命题意图,以免被一些表观而非本质的东西诱进陷阱。
31
阅卷人—我们做出的高考题是让阅卷人看的,如果做题时只“唯我”而不设身处地地从评卷角度去考虑,那么一定会吃亏的。 其次注意书写、表达规范
每年的阅卷评分标准上都有这样一些话:“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在做计算题时没有考虑有效数字的,按规定扣分;没注意量纲单位的,按规定处理„„”但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或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等,而与“大学录取通知书”无缘。常见的错误有绿(氯)气,熔(溶)解,退(褪)色,消(硝)化,黄(磺)化,油酯(脂),脂(酯)化,氨(铵)盐,金钢(刚)石;元素符号错为Ce(氯),mg(镁),Ca(铜),分子式错为Co(CO),H3P(PH3),NaSO3(Na2SO3);无机方程式错用“→”,有机方程式错用“===”“↑”“↓”、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我们不妨把2010年福建省质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我市学生答题出错情况简示如下,由此可窥一斑。 23题
(1)原子结构示意图写成离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没写
(2)①.配平错误,H2O配2 ②.ClO-写成HClO ③Cl2→Cl2或2Cl 等
④. = 写成→或加条件的 (3)NH3写成结构式
①写成:2H+ +2e -→H2 ,N2 + 6e- … ,2H+ -2e- →H2的, 或写成总方程式的,H2+2e-→2H+ H2-e-→2H+的 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
a.状态漏写或写错,如C(s) →C(g),CO2(g)→CO2(s),CO(g)→CO(s)
b.△H= +…写成△H=-… c.漏写单位,单位写错,如KJ/mol,kJ/mol-1。 d.△H计算错误; e.等号写成箭号或加条件的。 24题
(2)化学式错写成NAOH、名称铁屑错写成铁穴等,还原剂判断错误。 (3)金属离子Fe2+ 错写成Fe3+或者多写了一种离子,离子符号书写混乱如Fe2+或Fe+2或fe2+或Fe2-。
①未按要求答题,回答“没有、无、不是、不”。
②沉淀溶解平衡Ksp表达式不理解,认为Ksp是[Fe2+]〃2[OH-]或
32
[Fe2+][OH-],溶度积Q=[Fe2+][OH-]2与溶度积常数Ksp混淆,表述出现溶解常数、溶解积、溶度积等。
③方程式化学式写错、配平出现分数或非最简整数,生成物有CO、O2、Fe2O2、FeO;条件漏写或者写错为点燃、锻烧、燃烧;“=” 错写为“—”,多写了“↑”符号。 25题
(1)不知道X应为干燥剂,错填品红、溴水、等;知道填“硫酸”,却漏掉“浓”或写成“稀硫酸”;
(2)不能准确作答,答案“没有尾气处理装置”答成“没有防倒吸装置、没有加热装置”等;
(3)不按要求作答,题目要求填“偏高或偏低”,却填了“偏大、高”等; (4)本题得分率最低,对化学计算的原理不能准确地把握。错误有2种:一是计算错误,答案五花八门。另一种是用了带m1和m2的计算式表示;
(5)本题也有3种错误:一是完全错误的数据,如“70.97、135.94”等,对“控制条件”不够熟悉。一是与正确答案非常接近的数据,如“74.54、74.25、74.5”等;一是数据正确,但是多加了百分号,即“74.45%”;
(6)得分率较高,主要问题在文字表述不清;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回答实验目的,但是却填写的是结论,少数同学答成温度的影响。文字回答不严密,词不达意。
30题 物质结构
(1)第1小题中要求填写“<、>、=”号,部分考生写文字“大于”,不按要求作答;答题不规范,如填“Y>Z”,或判断错误。 (2)第2小题由于分不清该晶体是什么晶体造成失分
(3)第3小题:①SCl2的分子间构型误答为“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型,直线型”等。体现了学生对中间原子采用SP3杂化的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多样性认识不清,错误将SCl2的分子构型机械地迁移为NH3或CH4的分子构型。②对共价键中的ς,π键的形成没认识到位,造成答题错误。原子间形成的“ς” 键写成“ρ、δ、θ、Б”都有,这种书写不规范造成失分的很多;
(4)第4小题错误原因可能有:①由于计算错误造成判断错误。②由于所给图像不够科学造成判断错误。③对题意不够理解,造成乱选。没有选全的考生很多,从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还有很大的不足,个别学生把字母的大写写成小写。 (5)第5小题说明理由的错误原因有:①题目没看懂,不理解题意,造成乱答,学生很多回答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沸点),甚至有的学生回答什么分子半径,
33
物质的熔、沸点,物质的存在状态等等;②答题不完整,语言表达不科学,不准确,没有围绕题意来回答。③理由阐述没有注意因果关系,甚至是前后矛盾,这些都是不能准确地从题给信息得到解题的思路,等等问题。 31题 有机试题
(1)答成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错别字“银铵”;
(2)结构简式照搬遗漏原子团如“CH2”,形成聚合物未将“C=C”换成“C-C”,忘了聚合度n,写成反应的方程式;
(3)原理错误,写成脱去CH3OH分子;条件写成浓硫酸或者没写条件的学生很多,也有一部份的同学没有加水就直接写出产物。
(4)①写成-CH2-CH=CH2 或CH3-CH=CH2,碳原子饱和度错误;
②小题写成:H2O;
③配平错误的比较少,相当多的同学没理解题目给的生成物是二乙酸酯,产物写成一乙酸酯的很多。
由此可见,遗憾比比皆是,强化规范解题训练刻不容缓!具体要往以下两方面努力:
1.不写错别字和不乱写符号。首先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出现不完整、不规范的化学用语的书写;要有意创设情境,将化学用语书写置于情境中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分析、应用中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感受化学用语的价值,感悟规范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其次督促学生必须认真理解课文内容,过好文字关和符号关。如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要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
O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 但不可写成—OCOR。
2.注意文字表达
COR:可写为—COOR、—CO
2R,
答题过程中的文字表达是否规范、严谨以及合理同样决定着答题的准确性。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学生做题时务必要严格规范,认真书写,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简意赅。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切忌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更忌答非所问。
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模仿历年高考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语言。
34
三、善用解题技巧,追求事半功倍
高考看似考查学生的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实则考查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前,要明确学业水平已经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就要在解(答)题的技巧上多下功夫,挖掘潜力,调整心态做好训练,审时度势,巧妙安排。化学应试解题时有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1.“两先两后”,把握主动 (1)先通览后答卷
试卷发下来后,首先要用较短的时间看看,试卷是否是你要考得那门学科,共有几页,正反面是否都印上试题,这些题目大致都是考查那些内容的,哪些是自己做过的或类似的题目,哪些内容不太熟悉,做到心中有数。通览一下,看似没有必要,实则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考试中遇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当你做完正面做反面时,发现试卷有问题,更换试卷后却发现你已作的内容得全部再抄到新试卷上。无论是心理上的焦虑还是时间上的错失,都耽误考试,造成不必要的纷扰。
(2)先做易后做难
通览以后,大致知道自己哪些题目比较熟悉,心中有数了,题目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按照试题的顺序作答就很有效。但做题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生僻的没有见过的题目,是迎难而上、不做出来势不罢休,还是看看题目,转而先做那些熟悉、有把握的题目呢?答案显然是后者。考试不同于科技攻关,暂时绕开那些看了两遍都没有感觉和思路的题目,对于整个高考是有利的,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完成那些自己会做的题目,得到自己应得的分数;如果有剩时间,再返回来完成这些题目。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要根据分值和难度恰当地判断各个题目的价值,舍弃那些分值不大但题目难度很大的题目。充分保证时间的有效利用。 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即使随意选择一个答案也有25%的正确率,所以不要将选择题的答案空下,根据感觉把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2.了解几种类型题的解题技巧
(1)选择题
在理综试卷Ⅰ卷中化学题有7个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把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联系看清楚。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地找到所要选项。注意题目的问题,是要选择正确的,还是要选择错误的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作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地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
35
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
在理综试卷Ⅱ卷化学题中,我省近年情况是3+1(2选1)道填空题。 一般来讲一题实验题、一题无机推断、一题元素化合物、一题有机(物构)。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
(2)专业用语不能错。化学上常用的专业词汇是绝对不能写错别字的,一字之差会使整个空不得分。例如“砝码”不能写成“法码”;“熔化”不能写成“溶化”;“过滤”不能写成“过虚”;“萃取”不能写成“卒取”;“坩埚”不能写成“坩锅”等等。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例如举一个工业上CO做还原剂
高温 的反应,这时最好的例子就是写3CO+Fe2O3 ===== 3CO2+2Fe,这个反应应该
是最熟悉的,其他反应也可写,但是用不好就会扣分。比如CO和水蒸气反应,如果没注意到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写了等号会被扣分。同时也不可泛泛举例写还原金属氧化物的通式:RO+CO===R+CO2(R表示金属),这样肯定不能得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成立,而且也并不一定能用于工业生产。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作答时容易犯的错误有几种: ①题目没看懂,不理解题意,造成乱答
②答题不完整,语言表达不科学。不准确,没有围绕题意来回答。 ③理由阐述没有注意因果关系,甚至是前后矛盾。
所以作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主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或者是要注意空格后面所使用的单位是什么,不要因为没有书写单位或者是数量级不对而丢分。 总之,高考是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考查,只有认真审题、规范解答,巧妙用好解题技巧才会发挥出每位考生的正常乃至超常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36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从生物高考评卷角度谈答题规范和对策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庄啸林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三年的生物科复习效率和学生的应考能力;我们从2009年福建高考答卷及2010福建省质量检查理综试卷中,发现学生在生物科答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供给老师、同学们;为新一轮生物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提出下列建议和意见。 一、学生在生物高考答题中存在问题
1.实验与探究能力低
实验与探究是生物高考的重中之重。高中生物实验多数高一、二学年完成;另外,有的学校由于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或其他原因,学生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做过生物实验,仅仅听老师讲实验、自己“背”实验;自己根本没有感性认识,所以一碰到不是很熟悉的实验、实验设计,就乱了套、答非所问。如
(如2009年福建省高考试题第1题)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 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D. 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正确答案:C
本题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为素材设问,考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前两个选项考察实验技能,后两个选项考察实验方法的选择。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需要将根尖压碎,才能使细胞分散开来;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计数应先盖上盖玻片,然
37
后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以保证计数室中培养液的体积适宜。检测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是否有酒精,可采用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进行检测,该选项符合题意;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采用斐林试剂,但需要水浴加热后再观察颜色变化。
本题对实验能力要求不高,考查的是《考试说明》中规定实验的技能与方法,表明我省中学生物科的实验教学仍然较薄弱,考生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常规实验的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的掌握不牢固。 又如(如2009年福建省高考试题第26—Ⅰ题)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A B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加入10g活性干酵① 液 母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加入石蜡油,铺满液② 的葡萄糖溶液 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氧气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C 方法步骤一 ③ 方法步骤二 ④ 方法步骤三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答案Ⅰ.(1)①不加入石蜡油 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 自
(3)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38
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以酵母菌在不同条下的呼吸作用情况为知识背景,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设定的假没,完善实验设计、步骤,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考查对照实验、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实验原则等方面的内容。本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所要求的关于呼吸作用的知识背景要求不高,但是要求有一定的探究实验的基本能力,考生如果没有真正动手做过相关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本题有一定难度。
第(3)小题本题依然是考查考生设置对照实验的技能。增加一个装置C的目的是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因此,装置C应该是装置B对照。一些考生因为审题的原因,没有注意到设置装置C的目的,因而在作答的时候发生错误。例如,不少考生没有参照装置B的实验条件,在答题时遗漏“煮沸后冷却”的内容;也有部分考生因为对对照实验的方法原理不理解,回答“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
第(4)小题比较有氧呼吸(A装置)、无氧呼吸(B装置)以及空白对照(C装置)状态下保温瓶中的温度变化。考生常见的错误是对无氧呼吸作用的原理不理解,认为“B=C”;另有一些考生表达能力低,只写大于号,没有写字母,不能准确表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2.审题不清
如2010省质检26-Ⅰ题目要求回答小球藻培养液体积,学生却回答小球藻体积,26-Ⅱ(3)试题要求写ATP水解酶催化反应式写成其合成和分解的“共同”反应式,甚至有的写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更有甚者,试题中就有胰岛素三个字,还把“岛”写成——鸟、导、马。又27题目要求写基因型,同学却给写了表现型。 3.粗枝大叶 丢三落四
2010省质检26-Ⅱ(3)在写ATP水解的反应式时,有的少写能量、酶,或写了水解没写酶,Pi写成P或Ti,能量写成Q。
4.答题不在规定的区域内
评卷中电脑只显示所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部分,若不在规定的区域内答
39
题,则会影响得分情况。在评卷中出现一些试卷,答错位置。
5.字迹潦草 错别字多
2010省质检27题,字迹潦草将造成评卷老师难以识别,最终得不到应得的分数。错别字多,除上述外还有:如纺锤体
纺写成:——彷、防、枋、彷、妨、钫等 锤/锤写成:——捶、陲、倕、硾、捶等等 染色体的染——写成“杂” 二、应考对策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答题时要注意这些问题,教师也要在平时训练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做好高考中的规范答题。
1.冲刺阶段时间安排
现已临近高考,多数学校频繁对学生进行检测训练;学生忙于做来自各地的试卷;这些措施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一定的应试能力。但是,越到后面先当部分学生越感到茫然;觉得课本内容似乎都懂,但完成作业、参加学校测试训练老是出错。针对这种现象,学校除要科学安排测试次数;各科老师要互相协调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外。要建议学生每天安排30至40分钟的课外时间来读、写、反思学科知识,每天安排一科;各学科老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给学生进行指导。如生物学科,教师就指导他们如何充分利用这宝贵时间,在这宝贵时间要做什么,大致如下:
①熟记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免疫、细胞分裂各期特点、每个必考实验的过程,各药品在相应实验的作用)等等基本过程;要在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熟记这些内容;要做到一看到以这些知识背景命的试题,就马上能得出其结论;做到象看到熟悉的朋友,就能马上叫出其名字一样;不然在高考那么严肃的环境下,似懂非懂的知识,就得不出正确答案。
②确实做到能构建生物学知识网络;由于多数学生没有课堂笔记,虽然在课本上有批注;但由于教材经过新课、单元、期考、第一轮、第二轮等复习的使用,有可能连自己怎么批注都看不除来了。针对这种现象,学生可以用手中第二轮练习册中的“材料”进行复习。
③看看已整理的练习卷、考卷,反思一下你做错试题为什么;
40
④由于临近高考以上过程要定量。 2.审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体现每一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审题中要做到下列几步:①读题方法和目的:平时就要训练学生,读书时要有“那种读给别人听的感觉(因为在读给别人听的时候,即使读不准音的字,你心中也明白)”,这样才不会在审题中出现漏字的现象;通过这一阶段应使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那些字、词句是关键(自己可适当的标注);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目标去读题,针对性就比较强,也利于学生快速的捕捉题目的有用信息。②分析: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对整题的总体脉络在脑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即其大体上是如何行进的,可以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知识点落在过去学过的那些章节。
3.答题要分清主次,把握要点
主要和次要一般要分清不难,但还要知道,要对主要的对象说的具体些,也就是说要答出关键点,绝不能不写;次要的也要写,但不能比主要的还详细。主要对象的给分点往往占到分值的绝大部分。
4.答案要准确,不加无关的语句
回答问题不要有多多益善的念头。生物高考评卷中是按点给分,与题目要求无关的内容写多少都没有分数,不要以为有写就有分数,那只是在浪费时间。更不能写与前面相矛盾的话来,否则将成为狗尾续貂,适得其反。
5.条理要清晰、层次分明
答题时需要分开来写的最好另行来写或中间空开,利于评卷教师找出给分点,即使前面一点错了也不会泱及后面的给分。若一题分值很大,有几个小问,那么评卷时很可能分成几部分改;若第二部分的有些条件或对象没说清楚也容易丢分,不要以为在第一部分已经说明了。
6.准确地用字、用词
在答题时尽量使用专业的述语,最好不要用自己理解的话代替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答案的给分点。同时写完后也要注意检查是否写错了,以防笔误。平时训练要多加注意。
7.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答题
41
要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在网上阅卷,显示器只显示所改题的答案矩形框内区域。不能以“箭头指示法”在试卷规定的其它位置答题,若超出规定答题区域的答题部分在扫描时会切除掉,不予显示。因此要求同学平时要养成在规定的答题位置答题的好习惯,在下一阶段省质检等几场考试中师生应该严格要求,凡是不在规定的区域答题,一律以0分计算。
8.注重卷面和书写
注意答题的卷面篇幅,答题区域的整体设计,应不偏不倚,不“浓缩集中”,做到篇幅适中,千万不要答错地方,字不能写得太小,应该书写工整,这样往往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卷面分。不管是哪位教师,在他长时间、高强度、大批量阅卷一段时间后,看到一份字迹工整,卷面清淅,大小得当,条理清淅的试卷,顿时会容易产生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相比较于字迹寮草,不工于设计,字体、篇幅大小失调的试卷,多给认真答题的印象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9.高考试题中有些图形来自大学教材
高考试题中有些图形借鉴大学教材可以说是历年高考的潜规则。命题老师在命题时考虑到中学与大学的衔接,考题中对典型题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等要进行归纳总结,多开展“举一反三”、“举三归一”的变式训练,练活自己的学习“思维”,提高应变能力。要针对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易错的地方以及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多练,提高解题能力。要演练高考真题,因为每年的高考题出来以后,总是能从当年的试题中看到近几年试题的影子。演练高考真题时最好不要去看答案,而应该自已想出或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再和给出的参考答案进行比较。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务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练习过程中,应注重审题方法、解题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必须强化答题的规范性、条理性,从而提高得分率。 三、教学对策
1.研读考纲,明确内涵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高考命题的趋势与走向。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大都包括了“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个部分。其中考试范围主要是规定考试知识的考查范围。许多教
42
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关注,哪些要考、哪些不考,往往弄得很清楚,而对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则很少去研究、解读。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从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转变,近年来高考生物学科试题中注重以能力立意的题目明显增多,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因此,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如何根据《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是每个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内容,比如“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这里的理解和分析都是内因的心理过程,人们是无法观察和测量的,如何把这些要求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观察测量的东西,生物学中图表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如何用其它表达形式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等问题,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对《考试大纲》进行细致的解读和研究。
2.提高能力是省质检后复习的重要目标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我们已基本掌握了教材知识要点,现在应以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依教材特点和考纲要求可设置一些专题复习,如:蛋白质专题、染色体专题、实验专题、图表专题、社会热点专题等等。在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结构,着重各知识间的关联点,在知识网络的联结处多提出问题,抓住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要重视总结归纳,提高解题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养成勤归纳多总结的好习惯。 3.联系实践,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
高考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科学地设置新的问题“情境”作为知识载体是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主要体现形式。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问题已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且处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如以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为情境,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情境,以科技新进展、诺贝尔奖为情境,以教材实验、结论或课后习题为情境,以研究性学习为情境等。解题时不要被题目中材料信息的外表所迷惑,这些新情境只不过是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其知识落点仍在教材中,而且通常是试题材料越新、越高深(如基因工程、诺贝尔奖等),涉及的知识方法反而越简单。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学习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蛋白质的知识、血糖与糖尿病、细胞呼吸与农业生产、果蔬和粮食种子的储存等。复习时,除了
43
要学习教材上出现过的知识,教材中没有的相关知识,我们也要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4.重视实验的方法与技术
近几年的高考侧重实验能力的考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实验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向之一,所以复习中应充分重视实验的复习,尤其是实验设计题,应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重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实验设计思路,以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强化课本中的经典探究实验,为实验设计打好基础;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等。高考题中实验题的比重逐年增加,笔试中探究实验的考查重点主要是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作出假设、设计对照、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能分析和预期实验的结果,并能够加以处理和判断等。
5.演练高考真题,感悟考题“影子”
高考试题设计坚持“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的原则,高考命题人员一定会研读近年来的高考真题,并从中获得启示,同时高考不回避已考查过的内容,往往会更换角度重新命题,以考查考生思维的广度,体现命题的连续性。每年的高考题出来以后,总是能从当年的试题中看到近几年试题的影子,但又不是以前试题的简单翻版,通过演练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可亲身感触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设问方式,从中感悟解题技巧,从而在看到2010高考试题后没有陌生的恐惧感。同时要训练学生规范地绘画一些简单的生物图解如:有关细胞分裂的图解、概念图、坐标图等等。在比较重要的考试后;讲评试卷时,可以把成绩比较好学生又答题比较不规范的答题卷扫描并呈现在多媒体上(最好将该学生姓名处理掩盖掉),这不仅对该生有触动,对全体学生也是一种很好教育(在校月考中就可以实行);让学生感受到高考阅卷的过程。
6.勤于思考、及时纠错、善于反思、学会积累
上课多动脑筋,学会思考,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注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务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每次考试、练习都难免做错一些试题,要向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学习,如果能及时地纠正错误,把错误降到最低点,也就是把成绩提高到了一层。“只要出错,一定攻破,不能再错”,在纠错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平时尽量把自己做错的题、综合性强的好题分别贴在不同的本子上,在每次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题目再看一遍,能为你提供解题思路、方法等。
44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浅谈高考政治科考生规范化答题能力的培养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白 云
纵观历次大规模考试,不管是期末统考,还是省、市质检考,直至高考,在评卷后的质量分析报告中,谈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答题不规范”是非讲不可的。
很多同学有这样的感触,这道题我会做,但没有拿满分、高分,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同学不注意规范答题,导致失分后还蒙在鼓里。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规范化答题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而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和道理,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普遍欠缺,致使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如何规范化答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下面,就考生普遍存在的答题不规范问题,以我省2009年高考和2010年省质检考政治科第Ⅱ卷考生答卷情况为例,结合本人参加2009年省高考评卷和2010年组织全市省质检考网上阅卷的体会,谈谈复习备考的对策。
答题不规范的表现一:审题思路不规范
所谓审题思路不规范,即审题不精准,分析不到位;答题方向性错误,答非所问。
一是审题马虎,不是不会做,是审题不认真,问牛答马,或上面都做对了,搬到下面却错了。这种情况在高考中是非常忌讳的,得分非常低。考生心理浮躁,读题不认真,导致信息获取不足,抓不住材料的中心和关键,答题时偏离主题。如2009年高考卷39(1)要求回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少考生大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9(2)要求考生“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有的考生对政府职能、性质等过度展开说明,有的甚至去评析“汉代的做法”,没有抓住答题的关键;39(3)
45
要求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一些考生答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中所问的是当前采取措施的经济意义,而围绕97年金融危机的措施进行作答,有些考生不是选择一项措施分析说明其意义,而是不加选择地作答,还有部分考生没有注意到设问中的关键词“不同于”,选择了措施一进行分析其经济意义,造成严重失分。还有,2010年省质检卷第39题第1问要求“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爷爷为什么反对将家里的电脑‘以旧换新’?”部分考生答题时将“为什么”型答成“评析”型,只是简单的认为老爷爷的观点是错误的,受封建文化的影响,是落后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分析老爷爷持有该观点的原因。
二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造成的审题不清。 首先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弄不清答题的知识依据和设问指向,不少学生出现了经济、政治、哲学三块知识运用错位问题;有少量考生误解问题指向,混淆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者的区别,出现错答。
其次是考生不会从多个角度综合地审视试题要求,在问题面前思路打不开,缺乏全面性,答题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2009年高考卷第39(1),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看似简单,其实有较强的综合性,多数考生只答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能回答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及方向的考生极少。39(2)要求考生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进行评析,不少考生缺乏辩证思维,不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回答问题。39(3)综合性也较强,知识涵盖了经济生活模块的主干内容,部分考生缺乏对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许多考生就其一点意义如“科学发展观”或者“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作答,即“深挖洞”,而缺乏发散思维。
再有,是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提供的背景出发来组织答案,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而是习惯性地套用过去做过的习题答案。如在回答2009年高考卷39(4),试题明确提出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进行回答,考生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掌握不到位,导致答题时运用的知识点五花八门,各种哲学观点都有,如: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2A许多考生混淆了与必修2《政治生活》的知识的要求,大谈依法行政、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
46
平、履行政府职能和党的领导、依法执政等,导致分析与题意的要求不相符合而无法得到相应的分数。
『对策』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基本素养。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于日常要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许多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作答方式,如对待问题缺乏耐心,审题马虎、一目十行,不加深思、不讲文理、逻辑混乱等。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考生相当薄弱的语言文字基础和狭窄的知识面,是近几年来高考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考生成绩的提高。
近年来高考主观题设问的指向性都很明确,这类试题一般由背景材料及设问构成。
设问一般包含着“六个限定”,即知识范围限定、主体限定、角度限定、对象(客体)限定、材料限定、分值限定。完成这类试题,就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第一,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第二,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三,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2、坚持能力立意,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政治课高考坚持“能力立意”,因此,在把握“双基”的基础上,应始终贯穿能力的训练,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分阶段的训练,训练内容要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着眼,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富含思辨性的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材料和事实的阅读审辨能力、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对知识的筛选运用能力、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对已有知识和结论的创新能力、答案论点论据的组织表述能力和必要的实践探究能力。要特别注意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运用哲学所提供的诸如联系的、全面的、辩证的认识方法来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训练。要改变过去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课本条条和教师提供范题答案来学习政治课的方法。政治科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
47
后,试题主要是要求考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作出自己的评价。这就要求考生要更加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关怀人生。
答题不规范的表现二:语言表述不规范
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想表达的意思不会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写到哪,没有条理;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有: 一是不会从材料中提取答案要点,如2009年高考卷第39(2)多数考生不懂得评析题答题的基本规范,答案的组织与其他题型无异,只罗列政府的职能、性质、宗旨、原则等,有的把“职能和作用”混杂在一起,论据和结论区分不清。二是不善于运用题中已有的素材答题,答案中只有原理,没有分析,甚至只是大量罗列原理。如2010年省质检卷第39题(3)省“评分标准”只列3点答案,有考生罗列近十点原理却没有结合材料进行论证。三是缺少对重大时事的学习和思考,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问题,不善于运用社会实际来分析佐证自己的观点,使答案苍白乏力。四是答题缺少必要的构思,“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导致语言混乱、顺序颠倒、因果不分。
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或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
一是考生学科知识不够扎实。如2010年省质检卷第39题(3)问要求从“政府”角度回答,可不少考生却答到“党”的“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还有考生“社会主义经济职能”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能”、“社会主义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混淆,甚至有把“人民民主专政”写为“人民民主专制”的严重错误。第39题(4)问回答的原理与方法论错位,如回答“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选考42题A(1)问把违背“联合国宪章原则”答成“WTO原则”,(2)问“运用现代国家结构形式的有关知识”,很多考生把“国家结构形式”与“国家管理形式”相混淆,答成“人民代表大会制”。
二是在回答主观题时多数考生只会就事论事,不会立足于课内的知识平台,使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答题时虽有长篇大论,但通篇找不到几个有价值的知识点。
48
三是答卷中逻辑混乱、条理不清、词不达意、错字别字、答题错位越位,读不懂材料中的古文,文化素养比较薄弱。
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用于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暴露出的问题是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养较低。考生学科知识不够扎实,放松了课内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导致答题时无从下手或言之无物。
『对策』改进复习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基础知识薄弱是这几年高考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高三教学要从中吸取教训,克服因强调综合能力而淡化“双基”教学的错误倾向。一要重视在平时学习中对课内一个个知识点的理解突破,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主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过好知识关;在总复习阶段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学会灵活运用课本语言和思路分析问题、表达思想。二是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建立重大时事与这个网络的联系,并掌握在这个网络中搜索相关知识的方法。三是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会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不同模块、不同板块知识去综合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3、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1)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针对近年来主观题设问限定知识范围的趋势,特别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用课本目录中的单元标题或课题来限定考查的知识范围,考生需熟记课本目录,注重知识的网络构建。例如,题目涉及哲
49
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单元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课、框、目),哪个知识点。
(2)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时,常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和“绝大多数”等词语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3)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如要求对中美关系现状评价,其中“现状”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暗示既要做正面的评价,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4)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不要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答题不规范的表现三:卷面书写不规范
错字层出,结果是知识学了也白学。在高考试卷中,令改卷老师最感手软的就是因错别字被打0分的情况。2009年省高考评卷在制定“评分细则”时提出“关键错别字每3个字扣1分,同小题不重复扣分”,2010年我市在省质检考网上阅卷时也执行这个标准。在2009年高考卷中,考生的答卷错别字大量存在,导致失分。如:39题(1)考生的答案错别字多且非常搞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写成: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或者都“去”或者都“取”,取与去搞不清;还有“糟粕”写成:招伯、燥糟、残渣、糟糠等等。“推陈出新”写成:推成(承、尘、乘、趁)出新。“革故鼎新”写成:格固顶兴(典兴)、融物顶兴、隔物、顾等等。39题(3)“扩大内需(须、虚)”、“资源配置(配制)”等。同样,在2010年我市的省质检卷中,错别字也大量存在,如:“潜移默化”的“潜”写成“浅、黔”、“默”写成“莫、墨、寞、漠”、扩内需(须)、宏(弘)观调控(动)、消(销)售、配置(制)、档(挡)次、结(节)构、饱和(合);“权力”写成“权利”、依法治(制)国、配置(制)资源、共同富裕(欲)、就业岗(港)位、产业升(生)级、贯(惯)彻、目的(地)、尊(遵)重、单一制(致、质)。
50
答卷马虎,结局是答案再好都枉然。高考政治答卷马虎主要有二种情况: 一是字迹潦草,让改卷老师如看天书。这种卷子,改卷老师因为看不懂,常常就不给分,或者给很少的分数。
二是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有的地方画横线,有的地方画个圈,有的地方又涂成黑块,让老师视觉无比疲劳。还有的考生是写一段画一段,改卷老师得到处找答案。这种卷子,得不了高分是肯定的,万一老师找不到关键点,没给分也是常有的事。
『对策』强化平时训练,体谅阅卷老师工作。
条理分明,印象好,得高分。参加过高考网上阅卷的老师都知道,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改快的时候,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十几秒时间。每天要改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要体谅评卷老师的劳动。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会造成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紧采分点,不分点啰嗦一大堆,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寻找关键词带来困难,极易引起失分。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抓评分点,要点部分写完整。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因此,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
51
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用语规范是高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中,对标准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毫不含糊。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失分的原因绝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则、近于机械的扫描造成。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常学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向规范要分数,向规范要成绩,这样才不会在高考中无谓失分。
总而言之,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讲求策略,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少而精”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构思、作答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相关知识的搜索能力、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能力、不同知识的综合能力、文字的组织和书写表达能力等,从而使考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顺利地外现,促进考试成绩的提高。
52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例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审题技巧及答题规范训练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林晓杰
纵观近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高考历史试题,在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下,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可以这么理解:在新课程改革前的高考中,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识记、能力的考查;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中,则更加着重考查学习的过程、探究问题的方法。而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的审题要求、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知识、概念、学科方法,通过知识的迁移、综合与升华,用恰当的历史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加以阐述、分析、比较和评价。
从刚结束的省质检历史试题的评阅结果来看,学生在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基础知识没有把握或把握不牢,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②审题能力差,阅读、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薄弱。不会分析试题的构想成分,未能紧扣题目关键词,准确把握题意,严格按设题要求作答,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 ③答题缺乏规范,表述不当。不善于使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作答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无纲无目,段落不分,答题详略不当,没有序号化等。不少考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有的是任意发挥,信马由缰,造成喧宾夺主;有的是史论脱节,滥用观点或史实堆砌。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长期以来我市考生知识、尤其是能力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薄弱环节,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随着高三历史学科复习进程的推移,在第二、三轮的综合与专题复习中,除了继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理清历史纵横联系、提升学科能力培养外,加强解题方法指导、答题规范训练,显然是考前最后阶段提高学习效率和出成绩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一、关于审题、解题技巧问题
2005年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对于“考试目标与要求”呈现出全新的表述。与原来比较粗略的“记忆、理解、应用”三方面表述相比,目标更加具体,能力要求的层次更加分明。简要地说,提出了①获取和解读信息;②调动和运用知识;③描述和阐释事物;④论证和探讨问题四方
53
面的目标,并对每项考核要求做了具体解释与例证。而2007年国家新课程《考试大纲》对每项能力的三个层次表述,跟原来文科综合模式下的表述又有许多的不同,加强了对学科学习能力与方法、学科概念与技能的考查要求。它成为命题人员实现学科能力测试的依据,也是评价一份试卷是否科学合理,符合高考选拔要求的准绳。考核目标能力要求,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其目的是沿着“能力立意”的思路,有利于对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评价。一线学科教师一定要认真理解、研究,进而指导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能力测试。考核目标能力要求第一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可称为审题能力。强调正确理解题意,理解题目的考查意图,对于审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可见,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只有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发挥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多种技能的分析评论能力。审题通常要先把握三原则:第一审中心词。即“答什么”,也可称为找“题眼”,这一步考生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记住做到“准”和“全”,非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第二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这一步最为考生们所忽视,但命题人经常在此设置“陷阱”。排除干扰因素,准确理解题意是关键;第三审限制词。即“怎样答”,近几年高考题的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有时间限制词、空间限制词、角度限制词等。这是加强能力考查力度的表现之一。这些限制条件,虽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考生的答题思路中,它们起着路标作用。
以上审题方法既可用于选择题,也可用于非选择题。下面结合文科综合考试中的题型谈一谈答题技巧。
1、选择题答题技巧:
当前文综模式下的历史高考试题分为两大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即材料解析与评述题),其中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在学科总分里占48%的比重。很大的程度上,这部分题目将决定这份试卷最终的分数,因为它考查的都是基本的知识、基本的能力和基本的概念。按照一般的判断,如果一个考生在前面的选择题里拿到了比较理想的分数,这个试卷的最终得分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应的水平线上,就算后面的材料解析、论述题发挥失常也不会低太多,不会出现大幅度滑坡的情况。如果前面的选择题错得比较多,指望非选择题超水平发挥得到高分数,难度会很大。
54
选择题根据不同的设问与要求,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而且,新课程背景下的选择题,大多通过设置情景或材料入题的方式呈现,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提供了条件。即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又落实了《考试大纲》的能力目标要求。下面就试题中常见的组合选择题、材料选择题、判断式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 组合选择题:解答时可采用①排除法②肯定法③列式法(共有的选项不予考虑)。
例1:右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实物图片等资料为载体,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本小题首先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③,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的结论,就材料本身是无法体现出来的,联系该制度正式创立于1954年的相关知识,明确断定③错误,从而将ABC排除。此题也可通过列式法比较分析,认真观察图案,可以看到该图案总共包含四种文字,这一设计理念蕴涵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原则,①②正确无疑,在B和D中,共有的是①②,所以答案在B、D中选择,缩小思考范围(列式法)后,重点判断③④,可以肯定图案设计也反映出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重视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④正确,也可通过排除法中的分析肯定③错误,答案选D。
例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鲜明体现了当前高考注重从文明史观的新视角,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
55
景、立足能力考查的命题特点,以白居易的诗歌入题,考查考生对小农经济及其基本特征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当然是要正确解读诗歌的含义,将获取的信息与选项相对照,然后做出判断。由“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判断①②④正确。作为组合型选择题,也可采用排除,从诗中未涉及商业活动可以明确断定③错误,将包含③的A、C、D排除。
(2) 材料选择题:此类题目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选择题呈现的主要题型。特点是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时空、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目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例3: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解答时不仅要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还要善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如果能联系“1942年”这个关键信息点,判断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就容易推断出舆论的评判反映了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材料选择题也有把材料放在选项上的,这类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例4: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车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
56
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本题是一道比较新颖的材料选择题,其特点在于材料不是出现在题干,而是分布在四个选项当中,材料来源包括海关报告、县志、时人评论等等,重点考查学生材料处理、史论结合的能力。从题干“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结论排除A和D,剩下的B和C两个选项中B属于推断,不能作为“直接证据”,因此,只有C符合题意。
材料选择题除上述的文字材料题外,还有地图材料、插图材料、图表材料等,平时教师要留意引导学生理解和剖析教材中的图表资源。
(3)判断式选择题:要求判断关于某一问题的相关选项正确与否,此类试题在高考中的错误率很高,主要是由于同学们做题时比较紧张,看题时记得要求,但一看选项就忘了是做正确还是错误,匆忙下笔,导致错误。此类题目可在看题时将要求圈出来,在看选项时直接在选项中打√或×,做完后再看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另外判断时注意常见的迷惑项通常会在时间概念、因果关系、表述上设置圈套,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试题讲练中强调考生特别注意这几方面。
例5: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己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本题通过提供第一手实物遗存资料及相关介绍性说明,要求从中获取准确的历史信息,得出正确结论,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就该史料来看,它是无法充分证明A、B、D之结论的,钢针生产是否“开始”于宋代,该商标、广告是否是“中国最早”,都需要进一步搜集资料予以验证,材
57
料也无法反映刘家功夫针铺已形成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关系。综合“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转卖兴贩”等信息,能够得出的准确结论只能是C。
例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本题通过引入考古资料创设新情景,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出判断的能力。依据题干中“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联系秦朝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的郡县制,不难得出正确结论。A、B、D不符合秦朝的历史事实,而且材料本身也无法反映出来。 2、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在文科综合考试中,非选择题在学科总分里占52%的比重。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历史非选择题具有跨度大、视角新、高概括等特点,材料题和问答题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题型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此类试题也是学生们“谈之色变”的题型,在每年的高考中失分率很高,出现了“题目不见难,得分不见高”和“一看感觉会,答时难下笔”的怪现象。分析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还是学生们不很了解试题的设答类型与解答技巧。
通常,选择题更多的是考查一、二两项能力要求,而非选择题则较全面地落实各项能力要求的综合测试,各项能力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设答类型大致可理解为四类,这在2010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科试题第38题中表现的极具代表性:一是“根据材料回答”。如该题第(1)问“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二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如该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三是“比较分析材料„„”。如该题第(3)问“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四是“综合上述材料”或是“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的分析、启示、借鉴、经验教训、看法与建议类型的综合性试题。如该题第(4)问“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
58
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上述的四种分类,大致概括了历史高考非选择题的所有类型,体现了落实《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能力要求,全面考查考生学科能力的测试目的。明白了试题的类型,我们才好 “对症下药”。那么,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试题,我们该如何做答呢?
第一类“根据材料回答”类,一般答案就来自材料,关键是分析材料,找出试题设问与材料中一致的内容。(切记,答案一般不要照抄原文,高考阅卷明确规定照抄原文没分,一定要稍做改动和概括。)如2010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科试题第38题第(1)问,回答该题中的“特点”时,我们从材料中可以找到“汉武帝建元元年”、“唐贞观七年”、“清雍正七年”和“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等句,但我们不能直接照抄材料,而应据设问要求对其进行概括表述。如同材料中说了“苹果、香蕉、葡萄、西瓜等”,那么我们就说是“水果”;材料中说“牙膏、牙刷、毛巾、香皂”, 那么我们的结论就是“生活用品”。因此,材料中的“汉武帝建元元年”、“唐贞观七年”、“清雍正七年”等纪年方式的特点应概括为“以帝王为中心”和“长期使年号纪年”;材料中“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可概括为“改元频繁,不便记述、考据”。
第二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就要求学生们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多加训练分析和概括总结能力。此类题中材料只是个引题,解答过程中可以不用过多考虑材料内容。如上述2010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科试题第38题第(2)问,考生只需要借助材料二清楚康有为所处时期或是“甲午战争后”这一时空提示,在回顾总结教材中有关内容即可。在这里,注重的是对教材相关内容的整合。
第三类“比较分析材料„„”,解此类题时一定要做到“材料”和所学知识两者的结合,侧重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语言表述能力。强调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完整地描述和阐述问题,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如2010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科试题第38题第(3)问,“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这一问包含了三个答次,首先回答观
59
点不同时,要求考生在充分、全面理解材料人物观点差异的前提下,经过思维比较再概括写出。分析历史意义时,又要求考生对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归纳,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再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准确的描述与阐释。这类问题答案一般不能从材料中概括,而需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和理解、概括能力回答。
第四类试题设问则要根据材料、所学内容、时事以及常识等,根据情况综合做答。侧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运用多种学科技能分析评论能力。是高考学科能力测试中最高能力考查目标。这类问题一般有开放性趋向,要求考生充分体现自己的创新思维过程,以展示考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2010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科试题第38题第(4)问“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要求考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上述谈的是具体题型的分类与答法,但总的说来,非选择题在答题过程中可以细化为四步:审题、读材料、组织答案、验证。
第一步,审题。先审题,而不是先看材料,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审题时既要审好单个的设问,还要看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审单个题时看清要求,特别是设问的时间(包括显性时间与隐性时间)与限定词。审联系时,既要看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又要审出材料与材料间的联系,以便在第二步中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如:2010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科试题第38题第(1)和(2)问中,分别有“根据材料一、二„„”的设问,这就要求考生做题时将有关的材料或提问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准确无误解答。
第二步,阅读材料。一般来说,可以分成粗读与粗读。粗读即快速浏览材料的时、事、人(国)、地、故(前因后果)等(特别要注意材料的出处)。细读则要结合第一步中的审题,找出和设问有关的重点信息与要素。
第三步,精心组织答案,做到“三忌”和“三化”。“三忌”即:忌照抄材料,生搬教材;忌不用术语,乱写乱改;忌偏离材料,任意发挥。“三化”则是根据高考评卷“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思想,做答时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
第四步,验证。这是根据数学做题的方法步骤,引用借鉴而来的方法。考
60
生将自己所做答案拟出标题,做逆向思考,类似与数学上的验算。其目的是,避免部分考生审题时出错,以致将原因答成影响、将主观原因答成客观,将积极影响错答为消极影响。
当然,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靠几个题就可以简单实现的。它必须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与试卷讲评中有意识的不断引导,强调,在学生不断的经验积累下逐步实现的。
二、关于答题规范化问题
如果说审题、解题技巧训练是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那么,答题规范化训练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丢分。许多人认为,复习结束到了高考考场,会得多少分就已经定型了,其实并非如此。在高考答题过程中规范做答,必然会帮学生赢得时间,多得分数。许多考生应试时总感觉考得还可以,待成绩公布后,发现自己有好多分数,不是由于自己对考核知识点的不理解而造成的,而是因为没有按照有关答题要求规范答题造成的。这类问题看似渺小,却往往会导致学生为此付出重大的代价,不能让自己的分数与能力相当。
高考历史学科非选择题的比分占历史总分的一半多,从历史学科就考生而言,选择题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察,比分差别不大。非选择题则可以有效地检测考生的分析判断、知识迁移运用、历史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由于考生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解题方法,把握非选择题的答题规范,高考中非选择题的失分率最高,因此,决胜高考,拉开差距,关键在于非选择题部分。所以广大考生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答题规范,向规范化要5—8分,取得高考的胜利。福建自2003年开始采取电脑阅卷,阅卷老师整天面对闪烁的电脑屏幕批阅试卷十分辛苦,考生更要重视答题的规范化。
下面就我市2010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科试题非选择题阅卷情况谈谈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答题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存在问题:
(1)有的考生字迹潦草,字迹不清,答案错位,答案超出边框,自然会失分较多的。尤其是有的考生字体本来就小,字的行距与间距又没有控制好,简直是密密麻麻,挤成一堆,虽然有得分点,但给老师阅卷带来很大的难度,面对着挤成一堆的密密麻麻的小字根本是无从下手。
(2)答题洋洋洒洒,思维混乱、不分要点。有的考生认为,主观题部分就是要瞎蒙,特别是回答谈认识,启示之类的发挥题,更是随心所欲,想怎么答就怎么答,认为内容越多越好,甚至有的考生认为,答得越多老师也会给辛苦分。实
61
际上评卷中关键是看有没有得分点。答得多却没有采分点也不能得分,答得少但句句都在采分点上却可以给分。如38题第②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此问分值9分,考生得分最高分是9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4.01分,难度值0.45。这一问的难度并不大,许多考生因答题不分要点和思维混乱失分。如表述时代背景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原因不分,混在一起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表达口语化、不使用规范的学科语言,答题顺序混乱,如第一、二颠倒顺序答题;历史阶段及其特征界定不清,如把维新运动的背景写为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瓜分狂潮、新文化运动等。
(3)完全照抄材料,不加提炼。许多考生答题中不善于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或关键词。如很多考生在答第38题(1)问,该题是一道典型的根椐材料概括要点的问题。设问要求考生“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此问分值6分,考生得分最高分是6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2.94分,难度值0.49。 此问答案还有弹性,三个要点答对二个即满分,考生作答结果却极不理想,万多考生有近千名零分。主要原因是部分考生阅读能力差,照抄材料,无法根据材料所提问题找到相关的有用内容用于答题。如表述不准确,正确的表述应是以帝王年号纪年,很多学生写成以帝王的国号、名号、谥号、尊号、庙号、名字纪年;信息解读错误:正确解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改元频繁”,许多考生却照抄材料“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审题失误,题目要求答纪年法的特点,不少学生答成纪年法的种类。38题(3)问考生不理解材料三观点、不懂材料意思,不少学生完全照抄材料。几乎把材料三全部抄下来。 (4)答题口语化,错别字多,缺乏学科性。如38题(1)问考生把“皇帝”写成“黄帝”、“名字”写成“名子”、“繁琐”写成“繁索”等;38题(2)问将民族资本主义当成资本主义萌芽,对康有为的阶级立场不清楚,把他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变成洋务派,大谈他的真实意图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居于上述存在问题,应试考生一定要注意克服以下常见的毛病:
(1)急于求成。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会错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
62
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5)贪多求稳。认为回答得越多越好,来个撒网式战术,掩盖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答题规范建议:
(1)作答时首先注意书写的工整有序、清楚明白,修改要合乎规范、有章法,不能乱涂改。由于阅卷老师只改一小道题,故试题答案已经烂熟于心,阅卷速度很快。通常,阅卷老师在试卷显示的一瞬间,就对试卷有了一定的印象。 希望阅卷老师能给自己高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至关重要了,因为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书写而不是答案,看到工整的书写,心情舒畅,马上会相应给出一个大致分数。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稍作调整。许多考生到了高三年字体依然不漂亮,由于时间有限,要练字难度很大,但只要将字的行距与间距控制好,写的时候不要过于密集,尽量疏松一些,并不会影响到评分。当然考生也一定要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过粗或过细的黑色水笔仍会影响到考生的卷面。
(2)在答案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不要答非所问。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胡乱回答。分析问题要从多角度展开,话点到为止,不要集中在一点上罗嗦起来没完。语言表达尽量简洁,精炼,不拖泥带水,不要想当然地胡编乱造一些语言,尽量要用学科语言作答,以提高得分。
(3)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三化”。高考阅卷评分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答题时不要想到那里写到那里,让阅卷老师在茫茫字海中寻找到要点。最好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即根据题意,搞清楚到底要答什么,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如“原因”、“作用”、“影响”、“启示”等,写清要点。如要答原因,那么你写出“原因:”;“序号化”即根据设问的顺序和答案的层次,分别标出序号,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每个要点里面如何凸显关键词,至关重要,让阅卷老师对你的答案能够一目了然;“段落化”即一个问题层次答完后,自然分出一个段落。这样尽量使你的答题思路显得很清晰,便于老师阅卷,也易得高分。
63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
——浅谈高考地理学科答题中的问题与对策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周惠娜
新课程高考已实行多年,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学生答题有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我们知道,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现场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在试卷上,而在文字形式表达的背后,涉及到答题的诸多环节和思维过程,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上说,要让学生在高考现场将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最大化地加以展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方法、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一、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009年福建地理卷40题B,要求分析地质灾害类型,学生却着眼于“洪涝”、“暴雨”等气象灾害;空间分布特点答为时间分布。2010年省质检37(1)要求“温哥华与本国大多数城市”对比,学生答成“温哥华与中国对比”;37(2)要求回答加拿大农矿产品的出口倚重温哥华港的原因,学生答非所问,如答冬季温暖,农作物生长期长、或答“温哥华港建设的优势分析”;37(3)着重答中美经济合作互补性,或答产业转移的原因,大谈美国如何,中国如何,就是不谈天津如何;37(4)要求回答综合开发方向,学生却答“向东北或东南方向开发”等。
2、不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口语化现象严重
2010年省质检40A(2),“饵料减少、鱼类死亡”,学生回答“缺少饵料,鱼饿死”、“水温高,鱼热死”;40B(2)学生答“作物忍受不了寒冷而枯死”。“分析低纬度地区尤其是海洋表面温差小的原因”,很多学生不能用“太阳高度角”、“海陆热容量”等地理基本概念和术语来作答,而用“太阳照射弱、海洋太多”口头语言回答。 有时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如 “河流汛期”写成“河流洪水期”;“地质构造”说成“地貌构造”;“城市化”写成“城市扩大”等等。
3、观点的表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64
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形式上,书写不工整,上下左右不整齐,不分段,要点不清,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内容上,观点与图表两张皮,不能有效的统一起来,有的因果逻辑混乱,或只写因、不写果,或只写结果,不分析原因。更为可惜的是,有的学生知道图表中蕴涵的信息,却不管有用无用,写满了为止,结果胡子眉毛一把抓,令阅卷者云里雾里,眼花缭乱,不知所云。具体表现在: (1)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
如2010年省质检40B(2),许多学生没有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去分析,回答 成“冬季冷空气的势力强,寒潮危害严重”。 40C(2)回答不够明确:如只答“使气候发生变化”、“保护好湿地”等。 (2)画蛇添足多写答案
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对自己所写的答案没有完全对的把握,因此想多写出几种答案,答题存在侥幸心理,心想万一哪个词或者哪句话答对了就能得分。结果写出的答案往往画蛇添足,多写出答案的意思恰恰与正确的答案意思相反,这种情况不能给分。2010年省质检37(2),表述前后矛盾,如结冰期短,全年可通航。 (3)重复表述
2010年省质检37(2),重复回答同一知识点,如三点全答交通便利----水运便利,铁路运输便利,空运便利等。
4、生搬硬套现象十分严重
简单套用教材或教辅材料的条目,不能根据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的内容。 如2009年福建地理37(4),学生只是套用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不知道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来分析;只写交通便利,没能概括出“水运”便利;只写矿产资源丰富,没能具体阐述优势资源。2010年省质检37(2),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区位模式,不能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回答问题。如全搬港口建设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7(4)做得较好的同学也仅套用“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未能灵活取舍。40C(2)没针对题意回答:“退耕还林”、“禁止乱砍乱伐”。 把所有的生态破坏都写进来,如“水土流失,盐碱化,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等。
5、错别字多
如2009年福建地理卷40题B“滑坡”写为“滑波”;“泥石流”写成“泥
65
失流”。 2010年省质检37(2)关键词出现错别字,如“不冻港”写成“不动港”或“不洞港”; “结冰期”写成“接冰期”。 “海陆交通”写成“海路交通”等。还出现“渔类”、“倒致”错误字眼等。
6、考试的心理素质育待提高
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出现答题位置不在区域范围等低级错误。还有如书写笔、选择题涂黑规范等丢分。如果平时随便惯了,任意改变考试题号和答题顺序,丢分就更严重。
„„
学生解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既有直接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学科基础与知识结构的欠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师方面,很多教师总有这样的抱怨,学生答题不规范,不完整,无从下手,答非所问......在此教师应该反思,你是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教学?你在学科的教学中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哪些能力的欠缺与你的教学有关?你的教学是否规范?你的教学适应高考对学生能力测试的要求吗?
二、高考中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在文科综合能力考查中,从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到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大都始终贯穿在高考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其答题全局。针对多年来学生地理学科解题问题,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答题不规范等问题,让学生明确高考中地理学科的规范化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1、使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
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自然地理中的“太阳高度角、大气热力作用、温室效应、酸雨、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垂直地域分异”等。人文地理“农业地域类型、新兴工业、区位、商业中心、城市化、环境问题”。选修教材中的“市场距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在试题的表述中,要求严格按照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的语言。
2、科学、严谨、准确地答题
根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应解答,不能顾左右而言他,也不能泛而言之。要点之间、要点自身应具有逻辑性,不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答题时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
66
如:“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前者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而后者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二者不能混合运用。
3、层次分明,卷面整洁
要点要序号化,避免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不能语句冗长、画蛇添足。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简而言之,答题时必须在形式上与内在上做文章。从形式上看,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上看,就是地理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三、引导学生明确答题策略 1、审题方法 (1)审设问
——明确知识范围(高中地理;初中地理;高中必修1、2、3;高中选修) ——明确问题指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审材料
——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回归教材,试题万变不离其宗 ,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审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个模块的内容、涉及哪个专题的内容、主要要从哪个地理要素入手解决问题。逐步缩小知识调用的范围。 (3)审题眼
——逐字逐句读题,不能扫读。
——找出中心词、关键词或限定语,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内涵与外延。 ——针对不用地理情境审题
①分项检索信息,如:示意图要先读图例,坐标图要先弄清各坐标轴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表格要先读表头,再读其他内容。
②对某一地理事物不同年代的变化图、多项因素统计表,要细心地比较信息的变化。
③对图、文、表三者中相关信息要进行有机整合,并注意对图、文、表中的信息进行转换。
67
④正确读取数据信息以备回答问题。 2、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是在长期的常规训练中获得的,技巧中的很多环节在高考现场实际上只是一个高度浓缩的过程,具体从地理学科的两大题型入手,还原其基本过程与答题技巧。
(1)选择题解题技巧
①“过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②“观题组”: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③“明条件”:仔细分析题目设问,明确解题方向。
④“判类型”: 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包括:因果颠倒、前后矛盾、表述绝对化、概念混淆、表述错误或不完整、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与题干无关
⑤“选方法”:
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该法主要用于正误选择题、最佳选择题、因果选择题的解题中。
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该法主要用于正误选择题的解题中。
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该法主要用于最佳选择题的解题中。
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地球地图等题目。
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该法主要用于因果选择题的解题中。
68
(2)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①“抓两审”:即审题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一方面要把整个试题的图表材料及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读一遍,关注试题所给的材料,还要对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有总体把握。
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细节,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 ②“构框架”:即思考答案的方向性、全面性、顺序性。
方向性指答题时该从什么方面做答,需要灵活地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的课本知识与试题问题成功“对接”,明确分析解决该问题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全面性指在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不漏点,避免失分;
顺序性指每个案例都要抓最主要的因素,抓问题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次。 3、答题规范
(1)关注试题的表述要求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查试题的引导词,即表述要求,针对其要求准备作答。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
69
(2)明确不同类别综合题的解题要点 ①特征类问题
全面回顾每个地理要素所含盖的若干方面,针对所给的图表、数据或其他素材,适当展开联想后进行表述。如描述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等角度回答;描述农业生产特征,要从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等角度来描述。
高考中的特征问题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②成因类问题
成因问题在地理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很多,作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原因,或两方面都要答。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 ③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三要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此类题目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④比较类问题
此类试题一般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的有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⑤措施类问题
一方面要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另一方面要总结不同类型的措施,如(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等;
⑥规律类问题
70
关注三类问题: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如面:形状、大小;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变化规律,如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3)落实答题要领
①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②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③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④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⑤根据赋分值和素材采点答题。
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