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胡适认为:“《春秋》只可当作孔门的参考书,却不可当作模范的史书。《春秋》的宗旨在于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下列选项可以解释胡适观点的是( )A.《春秋》不能算作史书,没有继承意义C.史学以求是为要,评判的历史不是历史多
2.据沈括的《梦溪续笔谈》记载,宋太祖与宰相赵普有一次君臣对话。太祖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回答“道理最大”。这意味着( )A.皇帝的最高权威受到挑战C.结束唐末五代战乱有了哲学基础
B.君臣合作有了真诚的沟通D.引入了文武兼治的社会管控机制B.《春秋》开启历史作为道德载体的传统D.史学以求真为旨,价值观入史不宜过
3.“是非之心,不带虑而知,不带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这是王阳明对“良知”概念的阐述。于是( )A.读圣贤书,成就君子人格C.有教无类,人人皆可成圣
B.节制欲望,重视士人培养D.追求利益,适应社会转向
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在回顾自己思想转变时说,“社会主义书籍中描绘的人人平等、消灭贫富的远大理想大大地鼓舞了我,使我想起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下列选项不能说明吴玉章的观点应有之义的是( )A.三民主义要消灭贫富,实现人人平等C.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传统文化理想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渊源于传统文化
5.近代中国农民遭受高租剥削和高利贷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之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农民失去生产积极性,农民破产产生大量的流民,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也严重阻碍着工业化的进步。其正确的解决之道在于( )A.民生主义平均地权,限制地主盘剥C.土地收归国有,推行土地制度改革
B.使用政府权力,推行二五减租D.通过暴力革命,使耕者有其田
6.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1950年表彰大会“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名称是农业和工业战线的代表名额基本相当。而1956年表彰大会的名称是“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集中在工业战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劳动模范政治诉求的多样性
B.劳动人民政治地位的提升
试卷第1页,共6页
C.国家工农业发展方式的差异D.国家发展战略认识的调整7.1988年,陈云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办法,看来困难不少。”“在经济活动中,中央应该集中必须集中的权力。”“在改革中不能丢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这一条,否则整个国民经济会乱套”。这一指示( )A.说明国家应重视宏观调控C.反映当时的改革速度放缓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方向D.理顺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8.罗马共和国中晚期,罗马城盛行“权力支持下的表演”。将军们纷纷用战利品建造公共神庙,又当众向士兵分发战利品;贵族们竞相进行公共演说,还在艺术等领域展示自己和家族的功绩与德性。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自然法精神影响贵族的行为C.重视品德成为社会主流价值B.平民在政治上具有重要作用D.参与公众活动属于贵族职责9.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并获得在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公司最初不雇佣“手政客,用和平方式谋求商业利益。到17世纪下半叶,大批政客和军事人员进入公司,持刀剑做生意”成为信条。这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主流经济思想的改变C.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B.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D.政治体制与统治集团的变更10.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开始推行收费公路委托修建制度。经过议会授权后,受委托者履行建筑、维护公路的义务以及享有在特定路段收取通行税的权利。收费公路的受托者一般都是当地的地主、贵族、富农和企业主。收费公路委托制的推行( )A.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有利于工业化时期的商品流通B.推动了英国议会主权的确立D.为统一市场形成奠定了基础11.19世纪20年代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C.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增加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2.表:1880年与1920年美国六大主导行业(附加值,1914年百万美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121880年机器钢铁111105.31920年机器钢铁575.6492.8试卷第2页,共6页
3456棉纺织成材靴子和鞋子服装97.287.18278.2成材棉纺织造船(钢)汽车393.4363.7348.8347.3B.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D.在工业化浪潮中一枝独秀A.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C.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13.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列宁的观点( )A.没有看到资本主义民主的优点C.使苏维埃民主克服了这些不足B.可以作为中国全过程民主的思想资源D.可以作为美苏开启冷战大对抗的原因14.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这一占比1932年在苏联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两万人左右,上升到了1/2左右;在厂矿企业中,还有大量的外国技术工人。由此推断,此时( )A.西方国家受到经济危机严重打击C.苏联的经济体制具有强大吸引力B.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苏联经济建设D.苏联主动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15.1931年,甘地在《青年印度》上发文称:“读者们都明白,《青年印度》和《新生活》都不因商业目的而存在。它们的唯一目标是,教育民众通过非暴力追求真理的方式去赢取‘完全自治’。”甘地的说法意在( )A.为政治变革营造舆论氛围C.压缩民族工商业发展空间B.创造民族独立运动的新形式D.提高中下层民众的文化素养16.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外联合申遗( )A.推动了传统贸易方式的复兴C.打开了世界贸易发展新格局B.增进了国家间相互理解和认同D.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同化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
试卷第3页,共6页
也。”他认为每个人在天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应享受天赋予人的各种物质生活,欲富贵而恶贫贱是人性之自然。墨子提出“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美好则使之。”他抨击因血缘、门弟不同而造成的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主张君臣与平民平等。
——摘编自杨俊光《墨子新论》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人们大力宣扬墨学,此时墨学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儒学,成为当时思想界一大潮流。历史学家王桐龄曾如此形容:“就目下形势而论,墨子学说之传播力,乃正如日出东方,光焰万丈,有普照全世界之观矣。”很多中国共产党人推崇墨子,例如陈独秀提出:“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或墨教不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吾国历史必与已成者不同。”
——摘编自郑林华《<墨子>与中国共产党人》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墨家思想在五四运动前后流行的原因。
18.对外援助是一个国家外交的手段和体现国家利益的工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便开始了对非洲的援助,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政治意味极浓的“第四点计划”,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走上发展之路。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逐步加大对非洲的援助,且以非洲急需的经济援助为主。美国对非洲的援助通常不是无偿援助,而是伴随着一定的政治目的,要求非洲各受援国进行美国所认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诱使非洲各受援国成为亲美势力。
——摘编自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国际威望明显提高,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事业。尤其在1956—1966年这十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尤为显著,先后同13个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此期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表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我国向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提供经援,派出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最著名的是坦赞铁路和索马里边境公路。
——摘编自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
(1)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至1960年代中美两国援助非洲的时代背景。(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援助非洲的不同特点,并简述中国援助非洲的意义。
试卷第4页,共6页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详尽地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下表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原因两大阵营内部紧张的关系德国的战争罪责战争机器的发展基本观点协约国和同盟国内部各怀鬼胎,关系微妙复杂。国际关系普遍脆弱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国为追求自己的实力强迫扩张各国相继扩军;成立总参谋部民族主义思想助长了军国主义情绪;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交织在一民族主义起,使得战争愈益可能巴尔干战争巴尔干战争导致东欧国家之间仇恨更加强烈——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1914年以前,广泛传播的西方乐观主义带有一种国际性质。帝国主义者认为西方领导者给“劣等民族”带来了新的启蒙。19世纪晚期,已初步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国际组织,这为正在发生的国际危机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出路。——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思《全球文明史》(1)请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上述材料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从一战最终不可避免地爆发的历史教训中获得了怎样的历史启示?三、论述题
20.阅读下面关于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历史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终于获得了胜利。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
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五一运动史”的纪念文章,他写道“只要他们认今年的‘五一’纪念日作一个觉醒的日期。”
1933年5月1日,中央苏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开展了阅兵与文艺演出活动。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发表了“五一口号”,共23条。比如第四条 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
试卷第5页,共6页
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从1951年开始,整个20世纪50年代的“五一”节都贯穿群众游行活动。1957年5月1日,五十万人游行主题是“庆祝五一,迎接整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和勤俭建国方针。”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
2013年4月28日,“五一口号”提出65周年前夕,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希望各民主党派全面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请你根据上述关于五一纪念史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一劳动节的精神内涵的演变”为主题,选择某一年份或就五一节纪念史整体内涵展开述评。(要求:自拟题目,态度鲜明,行文通畅)。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春秋》的宗旨在于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并结合所学“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可以得出,《春秋》开启历史作为道德载体的传统,所以才有了胡适这一番言论,B项正确;《春秋》是史书,有继承意义,“不可当作模范的史书”不等于《春秋》不算史书,排除A项;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所以“评判的历史”也是历史,排除C项;尊重史实很重要,但史学研究过程中也应该在史实基础上注重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排除D项。故选B项。2.C
【详解】本题是单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宋朝。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宰相赵普是宋太祖的辅佐大臣,根据两者的对话可见,强调了“道理”,而皇权之下,皇帝最有话语权,赵普的回答强化了皇帝的所作所为皆有道理,强化了皇帝的权威,其所作所为皆有道理,为其开国提供了理论依据,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君臣合作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文武兼治的社会管控机制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3.C
【详解】本题是单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明朝。根据材料中的“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人们要努力接受教育加强修养,恢复良知的本性,而“有教无类,人人皆可成圣”,强调的是主动接受教育,人人都能成为圣人,与题干相符,C项正确;“读圣贤书,成就君子人格”,强调的外界对本心产生的客观作用,而非主观影响,排除A项;“节制欲望”属于朱熹的观点,排除B项;“追求利益”与圣人的品行相违背,排除D项。故选C项。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材料并未涉及,D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中“社会主义书籍中描绘的人人平等、消灭贫富的远大理想大大地鼓舞了我,使我想起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可知,吴玉章认为社会主义要建立的“人人平等、消
答案第1页,共8页
灭贫富”社会目标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有相同之处,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要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5.D
“近【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代中国农民遭受高租剥削和高利贷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知农民受到严重的高租和高利贷压榨,生产积极性不高,大量农民破产,解决之道就是通过暴力革命,废除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D项正确;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并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问题,排除A项;推行二五减租,是在民族战争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但农民仍受到地主剥削,排除B项;农民关心的是土地问题,土地收归国有,并不能解决农民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50年和1956年召开的两次劳模表彰大会,名称从强调“工农兵劳动模范”到强调“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名额从农业工业基本相当,到集中在工业,结合所学可知,这与1953开始实施一五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关,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工业与工人的重视,不是劳模的政治诉求多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人政治地位的提升,不是劳动人民,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国家对工农业的重视程度差异,不是发展方式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可知准确时空是:198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在改革中不能丢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这一条,否则整个国民经济会乱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计划比例发展经济就是要重视发挥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而不是强调改革速度问题,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理顺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解释合理的是”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
答案第2页,共8页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中晚期。共和国晚期,不管是将军还是贵族,都积极参与公共活动,这种活动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因此出现了“权力支持下的表演”,这说明当时平民在政治上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自然法强调的是公正平等,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社会上层在权力下的表演本身带有功利性,是为了获得权力,这种行为不能认定为品德高尚,排除C项;“权力支持下的表演”不属于贵族的职责,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家由私人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同时受到国家的支持,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B项正确;17世纪英国主流的经济思想仍为重商主义,排除A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是在18世纪中叶,排除C项;英国的政治体制变更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下体,排除D项。故选B项。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初(英国)。据材料“经过议会授权后,受委托者履行建筑、维护公路的义务以及享有在特定路段收取通行税的权利”及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英国即将开始工业革命,为便于商品流通,英国政府推行公路委托制度吸纳资金来改善交通条件,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收费公路委托制与议会主权确立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统一市场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据材料“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可以看出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下午茶等东方特色,说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不能得出奢靡风气的盛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英国生活习惯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变化,排除C项;仅从生活习惯的变化,无法得出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1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1880年与1920
答案第3页,共8页
年美国。据表格信息可知到1920年,美国经济中的主导行业变化为机器、钢铁、汽车等重工业行业,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A项正确;没有与其他国家数据的对比,无法得出工业产值在世界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重工业的发展,不能得出国民经济失衡,排除C项;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一枝独秀”,排除D项。故选A项。1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当代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包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中国道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据材料列宁认为,“资本主义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中国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弊端,坚持建设全过程民主,B项正确;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就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少数人的民主,列宁说的没错,排除A项;苏维埃民主虽然出发点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民主,但是实践中也出“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不是美苏冷战对抗的原现了个人崇拜、一言堂,排除C项;因,排除D项;故选B项。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年代(苏联)。据材料“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这一占比上升到了1/2左右……”,可以看出苏联在西方国家处于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的背景下,采购外国的机器设备和引进人才,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方国家对苏联经济建设的支持,排除B项;此时西方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下,并不能说明苏联的经济体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苏联与资本主国家之间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目的题,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的印度。根据材料“读者们都明白,《青年印度》和《新生活》都不因商业目的而存在。它们的唯一目标是,教育民众通过非暴力追求真理的方式去赢取‘完全自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印度在甘地的领导下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的说法意在为政治变革营造舆论氛围,A项正确;甘地领导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是创造民族独立运动的新形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方面的政策,排除C项;提高中下层民众的文化素养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教育民众通过非暴力追求真理的方式去赢取‘完全自治’,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第4页,共8页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与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联合申遗,有利于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B项正确;联合申遗的目的并非推动传统贸易方式的复兴,排除A项;联合申遗没有打开世界贸易发展的新格局,排除C项;联合申遗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多样化发展,并非同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1)主张:民本;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知识分子努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儒学派的价值,寻求救国真理;工人阶级壮大,墨家最能反映平民的思想和利益;墨家思想为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和扎根提供了合适的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者大加推广。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一“主张君臣与平民平等”可得出民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第二小问代表的阶级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墨家思想在五四运动前后流行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据材料二“就目下形势而论,墨子学说之传播力,乃正如日出东方,光焰万丈,有普照全世界之观矣。”并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危机加深,知识分子努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儒学派的价值,寻求救国真理;据材料一“他认为每个人在天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应享受天赋予人的各种物质生活,欲富贵而恶贫贱是人性之自然”并结合所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可得出,工人阶级壮大,墨家最能反映平民的思想和利益;据材料一“他认为每个人在天面前都是平等的”、“抨击因血缘、门弟不同而造成的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可得出墨家思想为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和扎根提供了合适的文化土壤;据材料二“很多中国共产党人推崇墨子”可得出马克思主义者大加推广。18.(1)背景:美苏冷战,展开对中间地带的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2)不同:美国援助非洲附带政治条件;中国援助非洲基于平等原则。
意义:有力支援了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迎来新的建交热潮;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巩固中国国家安全,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第5页,共8页
“要【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0至1960年代(中美和非洲)。据材料求非洲各受援国进行美国所认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诱使非洲各受援国成为亲美势力”,得出美苏冷战,展开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分析,得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从殖民体系的崩溃分析,得出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从不结盟运动分析,得出“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
(2)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0至1960年代(中美和非洲)。不同:据材料“美国对非洲的援助通常不是无偿援助,而是伴随着一定的政治目的”,得出美国援助非洲附带政治条件;据材料“表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得出中国援助非洲基于平等原则。
意义:据材料“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事业”,得出有力支援了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我国外交环境分析,得出有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迎来新的建交热潮;从对中国的自身的影响分析,得出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巩固中国国家安全,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19.(1)评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导致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而帝国主义的掠夺本质必然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根源。由于国际关系的普遍脆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在民族主义旗号下,军国主义如影随形,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表格中的原因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把战争责任诉诸德国是不公平的,各大国均富有重要责任。(写到4点即可)
(2)启示:必须摒弃“劣等民族”等帝国主义者的错误认识,和平共处原则才是人类的长久生存之道;大国应有责任担当,有管控国际分歧的责任与能力;民族主义维护了基本的国际秩序,但民族主义是不够的的,确立命运共同体观念人类才有明天。(写到2点即可)
【详解】(1)评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爆发前夕至一战(欧洲)。根据“国际关系普遍脆弱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结合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材料一
展不平衡的相关史实可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导致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而帝国主义的掠夺本质必然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根源。根据材料一“协约国和同盟国内部各怀鬼胎,关系微妙复杂。”结合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相关史实可知,由于国际关系的普遍脆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根据材料一“民族主义思想助长了军国主义情绪;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使得战争愈益可能。”并结合一战必然性可知,在民族主义旗号下,军国主义如影随形,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一战的爆发是帝
答案第6页,共8页
国主义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根据材料一“德国的战争罪责,德国为追求自己的实力强迫扩张。”并结合一战爆发的多种因素可知,表格中的原因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把战争责任诉诸德国是不公平的,各大国均富有重要责任。
(2)启示: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1914年以前至19世纪晚期(欧洲、美国)。根据材料二“帝国主义者认为西方领导者给‘劣等民族’带来了新的启蒙。”并结合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可知,必须摒弃“劣等民族”等帝国主义者的错误认识,和平共处原则才是人类的长久生存之道。结合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的相关史实可知,大国应有责任担当,有管控国际分歧的责任与能力。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可知,民族主义维护了基本的国际秩序,但民族主义是不够的的,确立命运共同体观念人类才有明天。20.示例1【题目】工人阶级的觉醒
述评如下: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新文化运动浪潮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工人运动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开始懂得了自身的价值和地位。
1920年的五一纪念日,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的文章实现了五一纪念与中国革命的结合,使工人阶级更加明白了自身的使命和历史责任。示例2【题目】五一纪念内涵的时代特征
述评如下:五一纪念日起源于1889年,恩格斯领导下的第二国际对于美国芝加哥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维权的胜利予以肯定,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政府紧紧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不同的年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比如,1948年发布五一口号,要求建立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人民中国;1957年的五一节迎接整风运动,提倡勤俭;1999年的五一开始七天长假制度,鼓励消费,实现人民休息权,等。五一纪念内涵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人民至上和国家至上的执政理念。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20 ——2013年中国。首先,阅读材料,以“五一劳动节的精神内涵的演变”为主题,选择某一年份或五一节纪念史整体的内涵,如选择1920年份,由材料“只要他们认今年的‘五一’纪念日作一个觉醒的日期。”可得出内涵是工人阶级的觉醒。然后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工人运动和思想的进步进行陈述评析。结合材料“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五一运动史’的纪念文章”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新文化运动浪潮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工人运动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开始懂得了自身的价值和地位。1920年的五一纪念日,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的文章实现了五一纪念与中国
答案第7页,共8页
革命的结合,使工人阶级更加明白了自身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还可以选择五一节纪念史整体内涵,据材料,不同时期五一纪念内涵的演变得出题目:五一纪念内涵的时代特征。然后结合材料中五一纪念日起源,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纪念“五一”的方式和主题的变化,进行陈述和评析。据材料可知,五一纪念日起源于1889年,恩格斯领导下的第二国际对于美国芝加哥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维权的胜利予以肯定,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然后结合材料陈述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纪念“五一”的方式和主题,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政府紧紧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不同的年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比如,1948年发布五一口号,要求建立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人民中国;1957年的五一节迎接整风运动,提倡勤俭;1999年的五一开始七天长假制度,鼓励消费,实现人民休息权,等。五一纪念内涵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人民至上和国家至上的执政理念。
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答案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