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7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此卷为试题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非选择........铅笔填涂....
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书写。 .....
一 (23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晨兴理荒秽, ▲ 。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 (2)征蓬出汉塞, ▲ 。 (王维《使至塞上》) (3) ▲ ,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4) ▲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5)晴空一鹤排云上, ▲ 。 (刘禹锡《秋词》) (6)松间沙路净无泥, ▲ 。 (苏轼 《浣溪沙》 ) (7)白头吊古风霜里, ▲ 。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8)夜阑卧听风吹雨, ▲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三峡》中引用渔歌表现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 ▲ , ▲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拥抱自然,可以收获恬淡与幸福。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目力所及,五彩bān ▲ 斓。听落叶簌簌 ▲ 落下,赏白鹤翩 ▲ 然飞起,忘却心中的烦zào ▲ 即为一种 “小确幸”。..这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又岂是独坐家中所能感受到的呢? 3.用行楷字体书写有关《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语句。(3分) ..
纵横海底两万里,驰骋世外三百天。
1 / 22
4.下面是一段跟南京有关的导游词,选项表述有误的是( )。(3分)
①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南京旅游。②朱自清先生曾说过:“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③在大力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有关部门对名胜古迹也进行了大量的修缮、调查。④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一起“仰望钟山翠岭,俯 ▲玄武 ▲ ”。 A.第①句中的称呼“同学们”的使用,体现了交际口语用语得体的特点。 B.第②句中引用的句子是完整的语句,所以句号要放在句末的引号内。 C.第③句应该把“修缮”和“调查”调换位置,此句错误为词语搭配不当。 D.第④句下联根据词性相同的原则,空格内可以填写“看”和“碧波”。 5.下列选项,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驾驶着凝结着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鹦鹉螺号”潜艇带领博物学家和读者,穿越太平洋,漫步海底森林,驶向印度洋参观了锡兰岛的 ① ,夜航红海,不到二十分钟就穿越 ② 到达地中海,接着发现了大西洋底传说中的大陆 ③ ,这真是一场惊险刺激而又奇幻的科学冒险历程。
A.①采珠场 ②阿拉伯隧道 ③亚特兰蒂斯 B.①阿拉伯隧道 ②亚特兰蒂斯 ③采珠场 C.①挪威海岸 ②珊瑚岛 ③神秘岛 D.①珊瑚岛 ②挪威海岸 ③神秘岛
二 (47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第6题。(3分)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2 / 22
见①逐张征虏②,今思霍冠军
③
。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见,通“现”。②张征虏:东汉猛将张飞,曾为征虏将军。③霍冠军:西汉名将霍去病,击匈奴有大功。
6.字典上关于“逐”字的古义解释有三:①追赶;②强迫离开;③追随,紧随。颔联中的“逐”字应作何解?为什么?(3分)
▲ (二)阅读古文,完成7~10题。(13分)
汶水①出县西南流,自入莱芜谷②,夹路连山百数里,水流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蒙③,崖壁相望。或高山阻径,或回岩绝谷。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凌高降深,兼惴栗之..④
惧,危蹊断径,过悬度 之艰。未出谷十余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余,高九尺许。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
夷水⑤亦谓之“佷山北溪”,东入大江。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明澈,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旁多茂木空谷,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逐浪游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选自《水经注》郦道元,有删改) 【注】①汶(wèn)水:古水名,属于黄河水系。②莱芜谷:古山名。后文中佷(héng)山亦同。 ③林藿:树木丛林。绵蒙:浓密茂盛的样子。④悬度:用绳索凌空穿越地形险要地区。⑤夷水:古水名。在湖北西部。
7.下面选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3分)
3 / 22
A.水流/多行/石涧中 B.有别/谷在孤山
C.入穴/丈余,高/九尺许 D.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3分)
A.或高山阻径(有时) B.山壑俱响 (全,都) ..C.东入大江(向东面) D.略无土岸(都是)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
译文: ▲ (2)逐浪游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译文: ▲ 10.“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写出了文中汶水所经山谷 ▲ (填四字词语)的特点。与此句意境上相似的一句为“ ▲ ”(须写出完整的一句),二句都采用了 ▲ 的手法。(3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4题。(18分)
植物生存大冒险
【材料一】
我们终于来到了这片森林的边缘,林中尽是高大的乔木状植物,我们一走入它那阔大的拱形枝干下面时,映入眼帘的是分布奇形怪状的枝叶——灌木上丛生的枝杈一根也没有蔓出,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长高,直冲着洋面。没有细丝,没有叶带,无论怎么薄,都如铁杆般挺直。论其原因,当然是墨角藻和藤本植物,受使其生长的海水密度的影响和支配,都依据着垂直线而挺拔向上生长。
我仔细观察到,这里所有的植物界物产还有第二个特点:都没有根。原因是固体对于它们是无关紧要的,沙、贝、介壳、卵石都可以支撑住它们,它们只求有一个支点,而并不需要那种赖于生长的力量。另外,它们大部分长出的不是叶子,而是奇形怪状的胞层,表面色彩并不丰富,只有玫瑰红、胭脂红、青绿、暗绿、浅黄、灰褐等颜色。
4 / 22
(选自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第十七章,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材料二】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而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有删改) 【材料三】
2016年9月15日 22点04分09秒,长征二号F-T2火箭将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送向距地面约.400公里的运行轨道。在此次“飞天探索”过程中,中国科学家要完成对水稻和拟南芥“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发育过程的观察。
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地球上的植物早就高度适应地球1g的重力环境。早在2006年,中国科学家就曾将青菜随卫星送上太空,观察其开花过程。果然,感受不到地球重力,青菜开花全乱了。美国、俄国在空间站做的实验也显示,植物在太空环境下,开花结果都会“出岔子”。至于具体原因,科学家们仍在探索当中。 【材料四】
嗨,大家好。我是刚刚跟随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完成太空之旅的神奇植物宝宝“拟南芥”。什么?你从未听过我的名字?那我先来自我介绍下吧。我的叶子是鲜绿色的,叶片形状像个钥匙,顶端钝圆,根部渐窄,边缘有少数不明显的齿。开花时,我的花瓣是白色的,长圆形,花蕊的颜色是黄色,浅浅的像勾兑后的蜂蜜。
对了,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能有幸作为植物代表被送上太空呢?呵呵,我可自豪了:首
5 / 22
先,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学家对我的发育过程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了,因此我在天上的任何变化,都可以通过对比得知。其次,我具有植株小、结实多、生命周期短等优势,培养实验更易于实施。第三个因素,由于我属于长日照植物,而我的小伙伴水稻则是短日照植物。我们被放进同一个太空温室中,科学家做起对比来,也会更加方便。
(摘自网络新闻,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的是( ▲ )。(3分)
A.海洋森林里的所有植物都不开花,而且长出的都不是叶子,而是奇形怪状的胞层。 B.根据“逆温层”理论可以推测,在山地地区,秋季放牧的最佳地点是山腰而不是山脚。 C.此次天空二号进行拟南芥“种子到种子”实验是我国第一个将植物送上太空的项目。 D.在对拟南芥的说明中,作者采用了列数字和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12.研读前三则材料,分别概括植物在海底、陆地和太空环境中呈现出的生长特点及原因。(6分) ▲ 1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材料四中,决定拟南芥被选入太空的三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2分)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有什么作用?(2分 )
带向距地面约.400公里的运行轨道。
▲ 14. 参照材料四对拟南芥的说明,根据《海底两万里》原著和下图给“鹦鹉螺号”写一个自我介绍,100字左右。(5分) 写作要求:
(1)采用第一人称。
6 / 22
(2)按照先介绍外观,再介绍内部构造,最后介绍性能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
嗨,大家好,我是“鹦鹉螺号”。下面是我的自我介绍:
▲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琵琶鼠① 吴念真
村子里绝大多数的房子都盖在向阳的山坡上,而那对父子却挑了对面那个要到中午才晒得到太阳的山坳。
孩子的年纪好像跟我差不多,但我已经三年级了,他却还没上学。有关这孩子的来历闲话很多,普遍的说法是宜兰一个年轻女老师跟外省军人有了孩子,老师的父亲是乡长,他坚决反对,他给了一个帮人垦山的外乡人一笔钱,要求把那小孩“处理一下”。外乡人看小孩可怜,就把他当自己的孩子,带着他四处打工过活。
这种说法倒符合孩子为什么没有上学的理由,因为没办法入户口。
这父亲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我们都不懂,他好像什么都做。比如扛矿坑里要用的木头或铁轨、
7 / 22
整修村子通往外头的山路等。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却似乎都跟死亡有关,比如有人摔死在山谷,尸体得扛上来,夭折的小孩得找地方埋掉,人们想到的绝对是他。
他的本名好像没人在意,大家都叫他的绰号“老鼠”,那个孩子的名字理所当然就叫“老鼠子”。
这对父子好像什么都吃。自从有人发现老鼠子竟然千辛万苦地爬下山谷把人家丢弃的死鸡找回去吃之后,只要村子里有死鸡、死鸭时,都会大声地朝山的那边大喊:“老鼠,有死鸡哦,要不要拿回去炒姜丝?”
村子里的人这样说没有任何贬抑的心思,甚至还有一点回馈的意思。因为老鼠通草药,常有人去讨草药,要是有人想给红包,他都会粗声粗气地说:“给我钱干嘛?给山神啦!这都是他的!”
有一次我弟弟发高烧,妈妈要我到对面山谷找“一叶草”。走过老鼠家的门口时,老鼠问我这么晚了干什么,我说要找一叶草,因为弟弟发烧。他看看我说:“这么晚了你小孩子哪里找?有一叶草的地方蛇还特别多……”
老鼠子说知道哪里有一叶草,老鼠便让他领着我。他带着我走向芒草密布的山坡,他熟门熟路地往谷底走着,一边说:“我问你哦,每天你们在学校那边很大声念的那个是什么?二一二,二二四那个?”
“九九乘法表啊,你怎么知道?”
“我也会啊,你们每天念,听久了就会了!”
然后他就开始一边走一边念,念得很利落,当念到“九九八十一”的时候,还学我们的语气把声音刻意扬高。
他忽然又回头问我说:“那我也可以去学校考试了?”
他认真地等着我回答。当我还在想应该怎么解释的时候,他却笑笑地说:“我讲好玩的啦,要去学校读书才可以考试啦!”然后他就蹲了下来,要我把手电筒照过去,在芒草的深处,我看
8 / 22
到了从未见过的、一大丛肥嫩多汁的一叶草。
我跟他头凑着头一起摘,看到他比我黑比我粗的手指熟练地一闪就是连根带叶完整的一株,而我好像再怎么小心地拔,最后也都残缺不全。
半年之后某一天的黄昏,有人走过他家,发现老鼠子正在剁一条蛇。人家问他:“爸爸怎会让你自己杀蛇?”孩子的回答是:“爸爸在睡觉,爸爸睡了几天都叫不醒。”
没多久,老鼠子被一个远亲接去照顾。那天大雾迷蒙,我下课回家时正好遇到老鼠子,他胸前捧了一个篮子,里头装着纸做的牌位和香炉;他转头笑笑地看我,嘴里小声地念道:“九八七十二,九九八十一!”然后就慢慢地走入雾里,慢慢地消失踪影。
我再度和他相见已是将近四十年后的事。
那年我弟弟意外过世,在殡仪馆里,我茫然地走到外头抽烟,一个中年人走到我身边,他的身上有淡淡的檀香味道,他低声地说:“吴先生……要节哀哦……我认识你,小时候,我们一起摘过一叶草……,不过,你不一定记得。” 他递给我一张名片,然后就默默地走了。
职称是殡葬社负责人,名字下打了括号写着他的外号:琵琶鼠。
又过了很久之后,跟朋友讲起这件事,朋友跟我说“琵琶鼠”是一种鱼,说养鱼的人都知道,它不是鱼缸里的主角,却不能少。
(选自《这些人,那些事》,有删改) 【注】琵琶鼠①:一种热带鱼,善于清除水族箱里的残饵、污物。 15.村子里的人为什么会给 “父亲”起绰号叫“老鼠”?(3分)
▲ 16.文中两次写“老鼠子”背九九乘法表的情节作用分析有误的选项是( )(3分) ..A.第一次陪我去摘一叶草时“老鼠子”背九九乘法表,是因为他对我炫耀他懂乘法表。 B.第二次在他丧父离别之时背九九乘法表,表现了“老鼠子”对我友情的渴望和依恋。
9 / 22
C.这两处背九九乘法表的描写都表现了作者对“老鼠子”坎坷遭遇、孤苦生活的同情。 D.文中相识与别离两处描写“老鼠子”背九九乘法表在全文结构上有前后呼应的作用。 1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
我跟他头凑着头一起摘,看到他比我黑比我粗的手指熟练地一闪就是连根带叶完整的一....株……
▲ 18. 结合本文某一具体内容,联系下面的资料链接,写出你的阅读理解。(3分)
【资料链接】生命里某些当时的困苦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
(引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序言》) ▲
三 (50分)
19. 作文:以“我的经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10分)(1)带月荷锄归 (2)归雁入胡天 (3)月下飞天镜 (4)日出江花红胜火 (5)便引诗情到碧霄 (6)潇潇暮雨子规啼 (7)老木沧波无限悲(8)铁马冰河入梦来 (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4分)斑 sù piān 躁
10 / 22
3.(3分)正确1分,端正1分,牵丝连带1分。 4.(3分)C(逻辑顺序颠倒不当) 5.(3分)A
6.(3分)答案:选③,意为“紧随”。作者希望朋友张判官能追随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张飞,做一员猛将,为了国家建功立业流芳后世。 7.(3分)B (有别谷/在孤山) 8.(3分)D(毫无)
9.(4分)(1)山谷中的树木茂密,人们很少有能到达的。 (关键字:鲜、至等)
(2)逐浪(沿着江流,顺着江流)畅游的人,不但不觉得疲惫,反而乐而忘返了。(关键字:者、觉等)
10.(3分)空旷幽静。(1分)“旁多茂木空谷,夜听之,恒有清响” (1分)以动衬静 反衬。(1分) 译文:
汶水发源于莱芜县向西南流,从流入莱芜谷后,道路两岸连绵的山峦一百多里,水道大多经过乱石累累的山涧。盛产药草,遍地松柏,树林茂密,悬崖峭壁,遥望相对。有的地方高山挡住去路,有的地方环绕的岩石隔断山谷。山风吹动枝条,响彻山谷。走入幽深的山谷,都让人心惊胆战,有时路绝崖断,比绳索引渡还要艰险。离出谷还有十多里,在一座孤峰下有另一个山谷,山谷中有清澈的泉水,泉水上几丈的地方有两个石洞,可以容人行走。入洞一丈多,洞内高九尺左右。山谷中树木茂密,人们很少有能够到达的。但还是能见到少许山田,还留有引水灌溉的痕迹。
……
夷水也叫做“佷山北溪”向东流注入大江。水经过的地方都是石山,毫无土岸。那水清澈
11 / 22
空明,向下看到游鱼,就像浮动在空中一样。浅的地方很多五色石子,不论冬夏,清澈的流水冲溅雪白的浪花;旁边大多是茂密的树林和空旷的山谷,夜里常常听到清越的声响。各种鸟婉转鸣叫声互相唱和。逐浪畅游的人,不但不觉得疲惫,反而乐而忘返了。
11.(3分)B(A错在不是所有植物长出的不是叶子,只有部分。C错在不是第一次试验,2006年就已经有过;D错在没有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且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不是生动形象。) 12.(6分)三则材料,每则2分。特点1分,原因1分。
答案:在海底:植物呈现出的特点是都会向上长高(1分),原因是海水密度的影响和支配(1分)。或者海底植物都没有根(1分),原因是固体对于它们是无关紧要的,沙、贝、介壳、卵石都可以支撑住它们(1分)
在陆地:植物呈现出的特点是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1分)。原因是高下的差异能影响物候现象(或者越往高处,温度越低,植物抽青开花越晚,落叶越早)
在太空中:植物呈现出的特点是开花全乱了(1分),原因是植物一般高度适应地球1g的重力环境,到太空中突然感受不到重力。(1分)
13.(4分)(1)不能(1分),这三个因素是按照对拟南芥选入太空影响程度的从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2)“约”字表估计,说明运行轨道距离地面400公里是一种推测,作者并不肯定(1
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4.(5分)采用第一人称(1分),先介绍外观形状(1分)和外部设施(1分),再介绍内部构造(1分)最后介绍性能(1分)
参考例文:嗨,大家好,我是“鹦鹉螺号”。下面是我的自我介绍:我的船体是一个很长的圆柱体,两端呈圆锥形,很像一支雪茄。我的全长是70米,面积是1011.45平方米,体积是
12 / 22
1500.2立方米,潜艇外部采用的材料是双层角钢。我的船身上侧从右至左依次设置了灯舱、入口舱盖、船置小艇、横舵室和喷水口。船身下面从右至左是方向舵和潜水员出入口。我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从右至左依次设置了轮机舱、发电室船员舱、禁闭室、餐厅、图书室、大客厅、船长室和储气室。作为能够在海底自由穿梭的潜水艇,我的外壳用双层角钢链接,非常牢固。另外我的原动力是电,船上所有的机械装置都靠电来运行,非常先进。(或者学生从名著中概括得出:鹦鹉螺号没有传统航船的帆、锅炉等设施,更加安全;在深水里独来独往,不害怕风暴和碰撞等性能也可)。
15. (3分)①他们宁愿远离人群而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②他从事的多半是低贱的工作。③他们好像什么都吃。
16. (3分)A.(第一次陪我去摘一叶草时“老鼠子”背九九乘法表,是因为他很聪明,虽然不懂乘法表却旁听学会背诵)。
17. (4分)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1分);通过“黑”与“粗”写出了“老鼠子”的生活艰苦(1分);“一闪”写出了“老鼠子”的动作十分熟练(1分);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佩服(1分)。
18.(3分)深入领会链接资料的含义,能结合具体情节,谈出对某一个人物、情节等的准确理解,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不必面面俱到,就其中一点分析深入亦可。
第一层级:没有联系具体情节而只是简单概括部分情直接得出结论;或者仅仅摘抄或引用或化用小说中的有关语句直接得出结论,缺乏思考。(1分)
例:“老鼠子”没有因为自己的童年苦难而产生怨恨,这很感人。例:“老鼠”让儿子陪我去找一叶草,这很感人。
第二层级:联系具体情节,理解正确,有一些分析。(2分)
例:“老鼠“为了养育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私生子,从事各种艰苦的工作,他的善良令人感
13 / 22
到温暖。
第三层:理解深刻,思考深入,能对其老鼠父子的价值追求进行评判,从而揭示出让作者获得“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的真正原因。(3分)
例①:以一种鱼的名称做为标题(“儿子”把“琵琶鼠”的绰号印在名片上),写出“琵琶鼠”这样的人虽然普通、平凡,但他们始终善良,保有可贵的良知,这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不可缺少的存在。
例②:“老鼠”虽然长期与村里人保持距离,但偶尔看见我一个人外出找草药,担心我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生命安危,主动让自己的孩子陪我一起去,表现出的善良淳朴令人感动。 19.(50分)参照2016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6--2017学年玄武区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
语文补充细则及评分标准(含作文)
一、(23分) 1. 默写。
“红胜火”的胜容易写成“盛”
“潇潇暮雨”的潇容易写成“萧”;“碧霄”的霄容易写成“宵” “沧波”的沧容易写成“苍”
“泪沾裳”的裳容易将下面的“衣”漏掉一点一横。 2. 汉字及拼音。注意“簌”的注音,“躁”的偏旁。
3.书写。按照标准,如果写的是正楷,扣掉牵丝连带的1分。 二、(47分)
(一)6.选对给1分,意思正确给2分。如果选错,但是意思正确仍然可以按点给分。 补充解释:
14 / 22
“希望张判官能像张飞一样”,“拿张飞和张判官类比”,“张判官追随张飞的脚步”……类似的意思,均得1分。但是如写“希望自己像张飞一样”,不得分。表达情感必须表述成“对张判官的鼓励”“希望张判官建功立业”“希望张判官乐观向上”此类意思可再得1分;如果写的是对张飞、霍去病的怀念与敬仰,或者表达作者自己的爱国之情均不得分。 (二)9.(1)只要翻译成“树林茂密、茂盛、稠密、集中、密集”均得分。
(2)“逐浪者”翻译成“追逐浪潮(沿着浪潮)游玩”“沿(随)着江流游玩”均给分,但“游山玩水”、“流浪”、“游玩”、“游泳”不得分。
10.第一空,只要写到能体现“(寂)静”或者“空(旷)”的特点的四字词语均得分。 第二空无。第三空 可以写“以动写静”。 (三)非连补充答案
12.在海底:特点只要写到“都会向上长高”即可(1分),原因只要答道“是海水密度的影响和支配”即可(1分)。或者特点答“海底植物都没有根”(1分),原因答“沙、贝、介壳、卵石都可以支撑住它们”或者“它们只求一个支点”都可以(1分)
在陆地:植物特点只要答到“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或者“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即可得1分。原因答到“高下的差异”或者具体分析“越往高处,温度越低,植物抽青开花越晚,落叶越早”都可。注意:本题学生答到逆温层,或者分析逆温层形成的原因不得分。
在太空中:植物呈现出的特点是开花全乱了(1分),原因答到“太空中感受不到重力”即可。(1分)或者特点是“开花结果都会’出岔子’”。原因“科学家仍然在探索当中”也可。 【注】学生如果将特点和原因混在一起写,指向不明确只得1分。
13.(1)本题学生只答逻辑顺序而不分析是怎样的逻辑顺序不得分。答递进、由现象到本质、由大到小不得分。答到程度由大到小,影响由大到小可以给分。
15 / 22
(2)“约”解释时要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如“带向距地面比400公里多或不足400公里的运行轨道”或者“约表示差不多,指并不是刚好400公里”也可得1分。如果空泛回答表估计或表推测,或者用“大约”替代“约”均不得分。
14.(5分)采用第一人称(1分),介绍外观时候只写到外形形状或者只写到全长、面积和体积即可得1分。介绍外部设施(1分),再介绍内部构造(1分),没有介绍性能或者介绍性能时候出现知识性错误不得分。
【注】(1)说明顺序必须是先介绍外部设施,再介绍内部构造,否则扣1分。但在具体介绍内外部设施时,对说明顺序则不做要求。 (2)字数不足100字扣1分。
(四)15.(3分)①他们宁愿远离人群而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②他从事的多半是低贱的工作。③他们好像什么都吃。
补充:从住、做、吃三个方面答题,一点1分。住:补充“住在阴暗处”;“住在中午才晒到太阳的山坳”。做:补充“与死亡相关的工作”或者“好像什么都做”。
16. (3分)A.(第一次陪我去摘一叶草时“老鼠子”背九九乘法表,是因为他很聪明,虽然不懂乘法表却旁听学会背诵)。
17. (4分)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1分);通过“黑”与“粗”写出了“老鼠子”的生活艰苦(1分);“一闪”写出了“老鼠子”的动作十分熟练(1分);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佩服(1分)。 补充:
手法1分,动作或外貌(肖像)描写,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内容2分:(1)生活苦、贫困1分;(2)动作熟练、富有经验1分。
情感1分,从“我”即作者的角度来答出同情、可怜、佩服、赞美其中一点即可。
16 / 22
18.(3分)深入领会链接资料的含义,能结合具体情节,谈出对某一个人物、情节等的准确理解,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不必面面俱到,就其中一点分析深入亦可。 补充:
能体现温暖或感动的具体情节内容,给1分。例如:弟弟去世,“我”悲痛不已,老鼠子来安慰我。
对具体情节内容,理解正确,给1分。例如:弟弟去世,“我”悲痛不已,老鼠子来安慰我。表现出他对我的关心。
能将具体人、事和资料链接结合分析,1分。例如:弟弟去世,“我”悲痛不已,老鼠子来安慰我。表现出他对我的关心。他的善良,让我温暖感动至今。
如果仅仅写出对资料链接的理解,只给1分。没有对资料链接内容有所分析理解,仅仅就具体人、事分析,2分。 三、作文
19题:《我的经验》
参照2016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本着鼓励的原则,本次作文评分提示如下:
(一)析题:“经验”的字典义是“从生活中多次实践(自觉的行为)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哲学层面上,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在内容的确定上学生要注意写出实践和实践后的思考,这种思考对再次实践有指导意义。经验基于实践的感受,但不等同与感受。广义上“教训”也是一种经验,要看能否从尝试的失败中有所思考用于再实践。 (二)评分标准:
37分切入,先看切题,再看功底。
(1)切题:37分。有实践的步骤,有思考有结论。可以先写经验再实践,也可以先写实践再写得出经验。从文章上能体现出有过去和现在的认知不同,即可得37分,再视语言、内容、立意上升或下降。语言、内容、立意中有一项有闪光点即可加分,每一项可加4——5分,上浮至满分为止,同理有明显不足也可降分,但一般不低于34分。
(2)基本切题(32——37分):有实践无步骤,有经验无验证。注意基本切题进入者最高不超过37分。
17 / 22
(3)不切题(32分及以下):只有经历,没有实践;只有感受,没有经验;过程与结论完全不匹配。例如写我的经历很丰富,不同寻常;写我需要经验。 (三)特殊情况:
1、错别字每3个扣1分,扣满3分。 2、大量抄袭前面阅读给5分;
3、明显照抄成文、范文(必须能提供依据原文),给5——8分;
4、不足600字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 5、不满400字但成文25——28分,不满400字不成文23——25分,300字以下成文15——18分,不成文15分以下。
(四)样卷
我的经验1
“清仓大甩卖,清仓大甩卖,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一律商品只要10元,你买不了上当,如假包换。”楼下百货商店的大嗽叭吵了起来,“哎呦我的天,才几点呀,吵死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我不耐烦的摘下眼照,阳光火辣辣的刺着我的眼睛,打开手机一看,11点半了!我像踩了弹簧一样,蹦了起来。
我急急躁燥地,找着英语书和作文本,因为1点半要在新街口上课,这可急死我了,我边找边喊:“妈妈,妈妈,你怎么不喊我,要来不急了,”我等待妈妈回应我,可是家里十分的安静,我到外面一看,贴了一张便利贴“我去婆婆家了,你自己弄点东西吃,妈妈留。”这张字条,宛如又在火上交油。我翻了翻厨房里食物,又看了看表,“嗯,还有30分钟,”点点头心想我一定要以我多年吃得经验干出个大事业”。
我拿起一个鸡蛋就往锅里扔,看了半天没反映,原来是没开火。点着火,鸡蛋就像是变身了一样,黑漆漆的,还传出一种怪味,糊了!我赶快把火关了,倒掉鸡蛋“不会吧,以我这智商,难不成连一个鸡蛋都焦不好,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嘛,老好也是吃了十几年的鸡蛋了,我闭上眼,回忆着最近一次吃焦鸡蛋,”这是对妈妈的抱怨,噢!原来少了关键的一步,倒油!我重振旗鼓,一步一步慢慢来,第一步,热油,第二步,下鸡蛋,第三步翻面,OK,大功告成,看着金灿灿的鸡蛋,我尝了尝味道,宛如有神助一般,这道焦鸡蛋算是成功了,
心里乐滋滋的,“吃了时间的经验不是白吃的。”
评语:本文只是写了在家的一连串事情,只是一次简单的经历,没有任何经验获得,属于不切题。中心不明,语言一般,多处标点错误,错别字也较多。得分28。
我的经验2
经验,可能对每一个人都不陌生。比如学习经验、游戏经验都很常见,而我的则是生活经验。 我打小时候开始,父母就不再我的身边。在他们离开我时,我还很小,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我内心非常渴望父母的爱,但是没有办法,爷爷奶奶也都年迈了,家里的所有事情全都靠我来做,所以我多了比常人所没有的坚持和毅力。
在我七岁的时候,别家的呼吸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那种,但我却已经开始学习怎样做家务,洗衣和做饭的经验。
又一次,我的一个同学因为她妈妈家里有事,所以我便邀请她到我们家坐一会儿,然后我就去做饭了。她则是一脸惊讶的望着我说:“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做啊,天哪。”她看着我熟练地动
18 / 22
作以及手上的油泡,一脸难过,她可能是看到我这么辛苦,想来帮帮我,谁知锅里的油像见到生人一样,溅到她手上,我赶忙把医药箱拿出来,给她涂药包扎,她看到我这么小心翼翼地动作,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道:“你知道吗?你现在这样子特别像我妈妈,那么轻地给我上药,简直不能再像了。”我听到她这话,眼泪立马往下掉,因为我也想起了我的父母一到过年就给我的关怀和疼爱。我的脑海里瞬间闪过了我从七岁到十四岁所有发生的事。我天天干家务,整个人都觉得老了十岁。我的经验其实源于我的父母,他们每年回来给我讲,要照顾好自己和爷爷奶奶,其实生活经验丰富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可以为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多做一份力。
我的经验是可以帮助别人,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勇敢。
评语:只写经历,没有经验,只说“自己有生活经验”。属于不切题,内容结构尚属完整。32分。
我的经验 3
有些人总是在高谈阔论,我游五岳,了解了何事;跨三山,又懂得了什么;但我想,经验又何必如此伟大呢?
那是一年初秋。阴云遮住了天空,太阳费尽力气也未能挤出一张微红的脸蛋。屋前的草坪上一片暗绿,路旁的行道树似乎感知到了狂风的来临,也互相靠近了一些。
不久,一丝丝带着寒意的秋雨连绵的落下来。我坐在书桌旁的窗前,静静地看向窗外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阴沉天色。
不出意料,大雨滂沱,狂风呼啸,路上也没了行人,树木也渐渐受不住,有些微倾。倏地,我不经意间瞥到一抹亮色出现在草坪中,正在狂草中摇曳着。“那是什么?一朵野花?”我有些吃惊。不过那点亮白又瞬间消失。果然,野花怎么能抵御寒风呢?道旁的梧桐正接受着风的摧残,树风间的声音似是他的哭泣哀嚎,昔日的鸟儿也不见了踪影。一些幼苗们们已经没有父辈们的骨气,懦的弯了腰。草坪上的一抹莹白也未在出现。倒也合情合理。只有风才是这里的主角,树的坚忍不拔在这场游戏中显得如此苍白。只有摧残才是主旋律的曲调中,野花这种不和谐的音符又如何幸免?
合上手中的书本 ,狂风骤雨也戏耍够了。太阳才拨开黑云照进几缕温热的阳光。湿漉漉的树木、街道、草坪,都露出一幅疲惫不堪的面容。又忽然间,一点洁白带着蜂蜜般欲滴的淡黄,费力的丛草虫中探出小脸。又面带微笑的看着太阳,我心中一震:这朵花竟然躲过了暴雨?不,他经受住了洗礼?我匆匆跑出门,只见它的脸上似乎是带着骄傲,带着喜悦,又带着孩童般的纯洁。
之后偶然和朋友们谈到生活中小组得到的启示经验,便如数家珍的说了这事,他不禁笑道:“这花我见过好多,也养过,没有那么坚强的。”我也不愠,亦不辩解。温室的生活与野外的艰苦,理应不同吧。
有人讽笑:“那是杂草应有的特性,不足为奇。”我更相信:“这是生命的本质,顽强不屈。” 野花,也有故事,也有灵性,我自然也有经验。
评语:将观察自然草木的感受和领悟与自己的经验混淆,没有具体的过程和实践,属于不切题,文章内容结构完整,因此在不切题中给32分。
我的经验4
19 / 22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也会积累许多的经验,但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的经验,我也相信我的经验。
小学六年级时,我的家长给我报了一个补习班,第一次,我们坐着车子一起去了那儿,回来之后我爸爸说道:“以后你就一个人坐车去了。”当时玩得尽头,就随口糊弄着答了声嗯,也正是这声回答让我知道了自己的经验最可靠。
又到了星期六,我一大早就被爸爸喊了起来去上补习班,我迷迷糊糊的吃完早饭,背着书包被爸妈请出了家门,来到车站,我凭借着映像坐上了37路公交车,一路上,我在车里昏昏欲睡,突然,下车的铃声到了,我赶紧冲了下去。
但当我下车后,面对着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景色,我开始有点慌了,望着车子,行人不停的穿过和高耸入云的大楼,我不禁担心了——我不知道怎么走了,我开始回忆上个星期六来时的记忆、经验,仿佛又想起了怎么走,可是我决定还是问一个人,可是,他告诉了我一个和我完全不同的路线。
我站在街头,十分的犹豫。再过一会儿,课就要上了,万一迟到了怎么办呀,我转念一想,记得以前在学校时,有时我做完练习时,看看别人的答案,发现不一样,他讲不知道谁是对的,我却总是放弃自己的经验,写了别人的答案,可是经常有时错的,于是,我决定信相了我的经验,向那条路走了过去。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在要上课的时候,我终于到了,人生是像一座大城市一样,有许多条路,可是在听了别人的建议时,有时你不能人云亦云,要坚信自己的经验,这样才能走出去。
从那时起,我更加相信我的经验了。
评语:本文有实践也有思考,但经验和实践契合得不紧密,属于基本切题。结构完整,但语言表达一般。35分。
我的经验5
每个人小时候或许听到过父母的意见和对生活的经验。我们或曾听取过,借鉴过,验证过,可我早就知道这些经验有时是片面的。
十岁那年,我要一个人坐火车去内蒙古拜访亲人,因为那时父母都有急事。那年暑假,父亲特地在我出发之前给我打电话,让我小心一点。接着又谈起自己的人生经验,说“外面的人有很多都是骗子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治安不好,很乱。火车上也有‘坏人’总之在外要谨慎……”我当时信以为真,因为这毕竟是父亲的经验,在外生活的经验。
当我上了火车已是中午12时许,待我刚坐好就有列车员过来。她见我那一排座位上只有我一个人便问:“小弟弟,你一个人?”我有点紧张:“啊,对呀!”接着我又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我经常一个人出远门,不喜欢和太多人在一起。”列车员温柔地笑了:“多好的孩子,来,多吃一点儿。”说完便往我桌上放了一盒饭。
我松了一口气,原来火车上的人不错,父亲的经验不准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 后来,当列车驶入河北省时有一位年轻的叔叔走了过来,看了看我说:“小朋友,这儿有人吗?”我说:“没人,你请坐吧。”他坐下了,过了一会儿,他开始问我的姓名、学校,我听了父亲的话,这些都是瞎编的。没想到,他反而来了兴趣。“嗯,完颜氏,少数民族的?”由于我刚刚的姓名是乱说的,他才会问这个问题。“嗯,蒙古族乌兰察布人。”我有些不安。“啊,和元朝皇帝一样嘛。”后来我知道了他是研究历史的,特地来调查,接下来,我们便攀谈起来,由
20 / 22
于借鉴了父亲的经验,他问我的所有问题我都是瞎说的,但说完我就后悔了,我知道,他是个好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临下车时告诉他实话吧”我心里这样想。
他在太原转飞机,我却在太原睡着了,还好及时醒来。我向车外望去,看到了他便大声喊道:“史学家,给我您的电话。”“好”他赶忙拿出纸和笔,可就在这时列车开动了。“没关系,我给你打电话。”他挥了挥一张字条,那是我留给他的。于是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列车渐渐驶入了通辽,我却一直站在那里,原来父亲的话错了。
“小弟弟,通辽到了,你的行李。”那位女列车员把行李递给了我,我却更加难过了。 从此,我便知道了父亲的经验是片面的。“这世道很好,人也很好,人与人之间应当信任。”这就是我的经验。
评语: 本文有实践经验,有对经验的不断检验修正,属于完全切题。结构完整,情感真切,但语言不够简洁。42分
我的经验6
站在红色塑胶跑道的终点处,我带着上下起伏的呼吸和快速跳动的心脏,望着眼前刚跑完的1000米跑道。
五分钟前,我和所有人一样,都站在1000米跑道的起点。我紧张地捏紧了手,汗水在掌心液化,聚集,随着同样紧张而狂跳的心,一起让我全身微微颤抖。
老师手中的红旗仿佛一道烈火,随着它的落下,我便发动了双腿与肺,快速向前冲去。两耳呼呼的响,这是风从耳边刮过的声音。尽管我用尽全力去奔跑,但过去的经验还是在我脑中回响:“你跑不快”。
我从小便是同学口中所谓的“体育低能儿”。拜哮喘所踢,每但跑步时,肺中总会如风箱一般呼呼作响,那仿佛是一把汽油,不久便会被低下的体能给点燃,烧得我不得不停下。于是长此以往,我便总结出了这个经验:“我跑不快”。
我从回忆中醒来,此时,我跑步的速度慢了下来,没有了耳边的风声,有的,却如同十四年来的经验那般的火,点燃了肺的火。
我拖着灌了铅般的双腿和着了火的整个呼吸系统。一步一步地跑着。我指头望了望前方十几米处的同学。只有十几米,仿佛我稍一冲便可赶上似得,可就是冲不去、赶不上。而就在这几秒的工夫,我们的距离又拉远了几米。
此时,我已是十分疲倦,双腿像是被强相互作用力给定住了,变得沉重不堪。而呼吸也开始不顺常,每一口呼出的气都仿佛不由自主。它们都带着血腥味。我知道,那是已经过载的肺发出的警报。
我已经走到了体能的极点,全身都没了力气,我多么想停下来休息几秒。那几秒对我而言,是一次解脱。
我潜意识里开始算起我跑了几卷,是两卷,还是一卷,我就要停下吗?过去的经验告诉我,我只能跑这么远,我再跑不快了。我不甘就这么停下,不甘两卷的劳累化为泡影。我迈开步子,又跑了起来。
呼吸过载引起的肾上腺素在我的血液中奔腾,刺激着每一个细胞。脚下红色的塑胶跑道仿佛变成了火山的岩浆,使我步履维艰。我仿佛跑在现实与暗子之间,我知道,我也许只能跑这么远了。
21 / 22
突然,一切仿佛都清静了。没有灌了铅般的双腿,没有着了火的肺,也没有了口中的血腥味。我意识到自己超越了极点,超越了自我。我无所顾虑的飞奔起来。耳边又响起了风声。我超越了一个又一个在过去始终看来过不去的点,甚至超越了那个只与我相距十几米的同学。
跑过终点线的那一刻,过去的经验已然不存在了。转而被一个新的所代替。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
我带上起伏的呼吸和快速跳动的心脏。望着刚跑完的1000米跑道。还有我的经验。 评语:本文有不断实践的具体过程,有对经验的再次修正,完全切题。此过程中的细节描写较多,心理感受写得充分,语言较生动。不足在于文中错别字。44分。
我的经验7
每天清晨坐公交车到学校,总得要穿过门外的一条大马路。
这条马路无时无刻不热闹。车辆来到这宽敞的马路上各个加大了马力,从上方呼啸而过。电动车似乎更加猖狂。他们穿梭在马路上,只要一有缝隙便极速而去。
“他们怎么就不能为那些正急着过马路的人想想呢?”我低声道。此时的我正站在斑马线的一端心急如焚地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百米内无任何车辆,足够让我过街的机会。
然而,行驶的车辆不会顾及这些。 我稍微有点耐不住性子了。
我其实是有一个经验的。那边是“步步推进”法,在车辆行驶的不那么快时,我便可以乘势向前走几步,车子见了我便会停住,我于是便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飞奔过街。“精华”便在于此。
我于是凭着以往的经验,开始提起脚,小心翼翼地沿着白线朝前推进,每走一步便将头向右一转,望向驶来的车辆,等待他们能够“为我”停下高速旋转的车轮。
果不出我所料,一辆轿车见我正“明目张胆”地横穿马路,急忙在我的右侧停了下来。我万分欣喜,经验果然起效,我于是再次缓缓向前推进。又一辆车驶来,见我正从容不迫的行走也刹住了车,在我的面前停了下来。我见整个路段已被我一人“打通”,便回头招呼同在等候的父亲过街。
父亲不动。他站在那里,望着右侧一辆辆“为我”而停的车子,不禁露出了一丝愧色。 我不解。再次望向右侧,只见车子已因无法行驶而排了足足大概五十米的队伍。确切的说,是“为我”停下来的。令人费解的是,并没有一辆车子为此而长时间鸣笛,它们仿佛十分顺从的停在那里,等待着我过去。
我不禁退了回去,示意他们继续行驶。
我有些自责:“这难道是我所谓高明的经验吗?” 也许这只是一种钻空子罢了。
或许这亦是一种对他人的无视、不尊重。
也许别人也在着急上班或者送孩子上学,而他们却“为我”停了下来,“为我”着想。我想我凭的不是经验,而是别人对我的宽容。
也许此时的我又获得另外一个经验,那就是要为他人着想,别人才会为你着想。
评语:用错误的经验和反思获得正确的经验,经验的得来有步骤,有实践,有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完全切题。观察视角有意思,语言生动有味道,将生活的平凡小事变得不凡有趣。47分。
22 /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