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口腔考试题

2020-08-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1、口腔(oral cavity):位于颌面部区域内,是指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2、腮腺导管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的一乳头状突起。腮腺造影检查或导管注药时从此实施。 3、牙槽骨(alveolar bone):是颌骨包围牙根的部分,骨质较疏松,且富于弹性是支持牙的重要组织。 4、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约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连线之外、中1/3交界处。肉眼观察此处粘膜稍显凹陷,其深面为腭大孔,腭前神经及腭大血管经此孔向前分布于硬腭后2/3。 5、牙尖(dental cusp):牙冠上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

6、唇(lips):分上唇和下唇,两游离缘间称口裂,两侧联合处形成口角,上唇上面与鼻底相连,两侧以鼻唇沟为界。

7、颊(cheeks):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外侧壁,主要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体、颊肌和粘膜所构成。颊脂体与颧后及颞下脂体联为一体,当感染时,可通过相连的蜂窝组织互相扩散。

8、牙釉质(enamel):位于牙冠表面,呈乳白色,有光泽,当牙釉质有严重磨耗时,则透露出牙本质呈淡黄色。 9、牙本质(dentin):构成牙的主体,色淡黄色而有光泽,含无机盐70%,有机物含量比牙釉质多,约占30%,硬度比牙釉质低,在牙本质中有神经末梢,是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有酸痛感。

10、牙骨质(cementum):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钙化结缔组织,色淡黄含无机盐55%,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但无哈弗管。牙骨质借牙周膜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

11、牙髓(pulp):是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其四周为钙化的牙本质形成的腔壁所包围。 12、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介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其纤维一端埋于牙骨质,另一端埋于牙槽骨和牙颈部之牙龈内,将牙固定于牙槽窝内,牙周膜还可以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 13、舌的乳头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舌根部有舌扁桃体。 14、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为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15、上颌窦:呈锥形空腔,底向内,尖向外深入颧突,底部有上颌窦开口。

16、上颌骨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为三条薄弱线

第一薄弱线:从犁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当骨折沿此薄弱线发生时称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骨折线称为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

第二薄弱线: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当骨折沿此薄弱线发生时称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骨折线称为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

第三薄弱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当骨折沿此薄弱线发生时称上颌骨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骨折线称为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17、下颌骨的解剖特点与临床意义

解剖薄弱部位4个: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等为下颌骨的骨质薄弱部位。 18、牙齿松动分级:

Ⅰ度松动:牙齿颊(唇)舌向松动幅度<1.0㎜

Ⅱ度松动:颊(唇)舌向松动幅度1.0㎜~2.0㎜,伴近远中方向活动。 Ⅲ度松动:松动幅度>2.0㎜,不仅有各方向松动,且可上下垂直活动。

19、龋病(dental caries):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20、牙本质过敏症(dentine hypersensitivity)又称过敏性牙本质,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 21、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 22、慢性牙髓炎(chronic pulpitis) 23、根尖周炎(apical periodontitis) 24、牙龈炎(gingivitis)

25、牙周炎(periodontitis)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致牙松动拔除。 26、单纯疱疹病毒(HSV)

27、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osis) 28、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出现不易愈合的大疱性损害。

29、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它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

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30、牙菌斑:细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靠唾液糖蛋白牢固地贴附在牙面上形成一种稠密,不定形,非钙化的细菌团块。

31、猛性龋(rampant caries):放射性龋,常见于颌面部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多数牙在短时间内同时患龋,病程发展较快。

32、四环素牙(tetracycline stained teeth):是指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

33、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是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 34、牙髓病:是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的疾病。

35、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的各类型的疾病。 36、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1)去净龋坏组织

(2)保护牙髓组织

(3)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预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37、不可复性牙髓炎按其临床发病和病程经过的特点分为:1.急性牙髓炎 2.慢性牙髓炎 3.残髓炎 4.逆行性牙髓炎

38、急性牙髓炎疼痛性质具有下列特点:

1.自发性阵发性痛 2.夜间疼痛加剧 3.温度刺激疼痛加剧 4.疼痛不能定位

5.放射性疼痛

39、慢性牙髓炎分为三种类型:

1.慢性闭锁型牙髓炎 2.慢性溃疡型牙髓炎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40、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临床表现:

1.根尖脓肿

2.骨膜下脓肿 3.黏膜下脓肿

41、始动因子——牙菌斑

42、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1.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病程长. 2.牙龈呈慢性炎症表现.

3.牙周袋形成,袋内出血,溢脓

4.牙槽骨吸收

5.早期牙齿不松动,晚期有深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

6.伴发症状:牙移位 、食物嵌塞 、继发性合创伤 、牙根暴露及牙周脓肿 、逆行性牙髓炎 、口臭 43、天疱疮临床表现:

1、寻常型天疱疮: 2、增殖型天疱疮

3、落叶型天疱疮 4、红斑型天疱疮 44、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表面麻醉 二、浸润麻醉

三、阻滞麻醉

45、念珠菌性口炎四个分型:

1.急性假膜型 2.急性红斑型

3.慢性肥厚型 4.慢性红斑型

46、根据牙周袋深度、结缔组织附着组织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程度来确定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 分度 牙龈炎症 牙周袋 牙槽骨吸收 牙齿松根分叉病变 动 轻度 出血,有脓 <4mm 附着丧1~2mm 牙槽骨吸收<根 失长1/3 中度 出血,有脓 <6mm 附着3~5mm 丧水平吸收或角可有轻可有轻度 失型吸收>根长度 1/3,小于1/2 重度 明显,可有>6mm 牙周脓肿 吸收>根长的明显 有 附着丧失>5mm 1/2 47、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放线杆菌主要致病菌。 48、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发病有四个时期: (1)前驱期 (2)水疱期 (3)糜烂期 (4)愈合期

49、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一般分为:轻型阿弗他性溃疡(红黄凹痛 ——口腔溃疡特点)、重型阿弗他溃疡(定义:又称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似弹坑,单个发生,深及粘膜下层肌层,基底较硬,边缘红肿隆起整齐,长,痛,瘢痕)、疱疹样阿弗他溃疡(疼痛最为明显)

50、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1、口腔、鼻腔、鼻窦长期与外界相通,常驻有各种细菌,这些部位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

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

3、口腔颌面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弱,感染可经此途径迅速扩散蔓延。 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感染可循血液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还可经淋巴管扩散,导致该

引流区内的淋巴结发炎。 “危险三角”。

5、颜面部的汗腺、毛囊、皮脂腺也是细菌常驻部位,暴露在外,容易受损,细菌可经破损皮肤引起局部感染。

51、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the third molar of the mandible ):又称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the wisdom tooth),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常见于18-25岁青年。 52、冠周炎形成骨膜下脓肿后,感染可向颌周间隙蔓延,有以下扩散途径:

1、向前方,顺外斜线在第一磨牙颊侧形成脓肿。破溃成瘘。

2、在咬肌与颊肌后缘之间向外前方扩散形成颊部脓肿,破溃成颊瘘。 3、循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形成嚼肌间隙脓肿或边缘性骨髓炎。 4、沿下颌支内侧往后,形成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或扁桃体周脓肿。 5、向下颌体内侧扩散,下颌下间隙及口底蜂窝织炎。

53、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 54、脓肿切开引流术的目的:

1、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

2、减轻局部肿用、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3、可防止感染向邻近组织扩散,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4、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55、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

1、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

性粒细胞明显暗高者。

2、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3、局部有凹限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4、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5、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56、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分为两个类型: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57、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论述)

1、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很强。

2、口腔颌面部腔、窦多,如鼻腔、口腔、鼻窦等,常存一定数量病原菌。 3、颌骨上有牙,颌骨发生骨折移位时,引起咬合错乱,导致咀嚼功能障碍。

4、口腔是消化道入口,损伤后妨碍正常进食,需选用正确的进食方法和食物,维持伤员营养。

5、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上端,损伤时容易引起机械性阻塞,故在抢救伤员时首先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窒息和误吸。

6、鼻、唇、舌、睑、眶和颊部的开放性损伤,如处理不当,愈合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组织器官移位和变

形以及瘢痕痉挛畸形。

7、颌面部有腮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等组织。

8、颌面部紧邻颅脑,严重者常合并颅脑损伤。如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并发颅底

骨折时,可发生脑脊液鼻漏和耳漏

58、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因:阻塞性窒息和吸入性窒息两大类 59、止血分为:指压止血、包扎止血、填塞止血、结扎止血、药物止血 60、闭合性损伤包括擦伤、挫伤、蛰伤

61、开放性损伤包括挫裂伤、刺伤、切割伤、撕裂伤、砍伤、咬伤、颜面部烧伤 62、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区 4、髁突颈部

63、下颌骨骨折临床表现:

1、 骨折段移位 2、 出血和血肿

3、 功能障碍

4、 骨折段的异常活动

64、颞下颌由颞骨的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以及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等组织构成。 (关节结节 :后斜面大,为关节的功能面 髁突:前斜面是关节的功能面。)

65、咀嚼肌紊乱疾病以面部肌筋膜扳机点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关节区无压痛,无弹响 66、可复性盘前移位以关节弹响为主要症状。发生在开口初,闭口末。

67、颞下颌关节强直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关节内强直、关节外强直和混合性关节强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