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二)

2021-02-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1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二)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评分 一 二

三 四 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B. “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家长纷纷到市教育局反映:孩子作业多,完成任务很吃力,有时甚至要做到深夜,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

D.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六个方面的举措。 A

B C D

2.下列各项对病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可删去“通过”或“使”。) B. 我们班“学霸”晓锋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可改为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不仅……而且”。)

C.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把“原因”改成“缘故”。)

D.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

试卷第 - 1 - 页共 8 页

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动宾不搭配,“描写”与“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不搭配。)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请在横线上直接作答 1.默写。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l三、按要求做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名著阅读。

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旛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选段看,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七星坛孔明借东风。(或:七星坛诸葛祭风)

(2)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 (3)舌战群儒。(或:智激孙权、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 四、阅读理解。(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

试卷第 - 2 - 页共 8 页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他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

试卷第 - 3 - 页共 8 页

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⑪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⑫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⑮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试卷第 - 4 - 页共 8 页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永,富有表现力。 2.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美文,抒情怀,结合文意,请写出你人生经历中,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三句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表层含意是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青苔;深层含意是指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

试卷第 - 5 - 页共 8 页

3.拟人、排比。赋予青苔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情态和形状,突出了青苔顽强的生命力。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气势,富有表现力。

4.象征(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5.示例: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答案不唯一) (二)古诗文阅读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

(1)【与】①强与之( )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2)【具】①母具以语之( ) ②各具情态( )(《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试卷第 - 6 - 页共 8 页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①给 ②欣赏,领悟 (2)①详细 ②具有 2.B

3.(1)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2)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4.示例: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 ;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 ;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感受其间流露出来的或粗犷豪放或纤巧秀弱,或深远空灵或雄伟磅礴的风韵。当与我心有不可遏制的“戚戚焉”时,人达到心kuànɡ神怡、养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难事了。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婉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他面你而坐,娓娓而谈;睛动睫转之间,便可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了。

试卷第 - 7 - 页共 8 页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流露( ) 磅礴( ) 心kuànɡ神怡( )

2.划线句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____________”。 3.“不可遏制”中“遏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娓娓而谈”中“娓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lù bó 旷 2.婉若 宛若

3.制止,控制 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4.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不正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吗?(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难道不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吗?)

五、写作文。(每小题40分,共40分)

以下面给出的这段文字开头,续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夏日的午后,蝉声如织,我独自在家里漫不经心地整理书桌。从一本旧书中蓦然飘落一张照片,我俯身拾起…… 参考答案: 略

试卷第 - 8 - 页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