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三峡博物馆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2022-10-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重庆三峡博物馆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三峡大坝(图片来源于网上)

5年来,绵延数百公里的三峡库区展开了举世罕见的文物大抢救工作,展示这一成果的“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10月在山城重庆开展。

展览分为序厅、“古老的三峡”、“神女传说与陶写的历史”、“神秘的巴人”、“秦汉雄风”、“晋唐风流”、“千年遗韵”和“永远的三峡”等8个展厅,展出了116件(组)文物,绝大多数是1997年以来抢救三峡库区文物时出土的,也有少量属重庆文物机构与三峡地区有关的藏品。展出文物中,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巴文化青铜器、汉代神鸟、汉魏象棋子、南宋金腰带等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从1997年正式启动三峡文物保护及抢救工作以来,三峡重庆库区已完成考古发掘任务40余万平方米,完成全部规划发掘任务的文物点共44个,出土珍贵文物数千件,一般文物3万余件,完成地面文物留取资料项目62项,原地保护工程38项,实施搬迁保护1项,其中有85项搬迁保护项目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

国家发行的以三峡库区古迹设计的邮票。大昌古镇、石宝寨、屈原墓、张飞庙

三峡水库淹没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上)

长江三峡淹没景区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上)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鼋要发祥地之一。平方公里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曾是古代

先民们劳动耕作休养生息的晕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在三峡工程建设期及后三峡期保护好长江峡工程库区文物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造福人类的事业是国家和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三峡程建设本身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和经验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的峡库区文物保护数量众多根据《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经国务院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项目共处其中地面项目处地下项目处考古发掘面积万平方米。

重庆三峡博物馆为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展设计的展板

重庆三峡博物馆为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展展区

三峡库区文物的考古与文化价值

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地点有多处许多遗址中含有大量的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特征的砍砸器、刮削器是研究我国石器文化南北分界的重要依据。

二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多处是研究长江流域江汉平原至四川盆地的东西两大文化系统分界的关键所在。

三是古代巴人包括夏商周时期的遗址和墓地多处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钥匙。

四是楚、秦、汉至六朝的遗址和墓地余处是研究楚、秦及中原文化如何进入三峡地区并与当地巴文化逐渐融合的重要依据。

五是古代枯水题刻处和宋代以来洪水题刻数十几处组成了举世罕见的古代石刻水文记

录长廊特别是涪陵白鹤梁题刻更是有“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美称。

六是东汉石阙数处和唐宋明清的摩崖造像、碑碣、摩崖诗文题刻数十处其中既有著称于世的珍贵艺术品又有可说明当地重要历史情况的文物。

七是包括庙祠、民居、桥梁等明清建筑。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云阳旧县坪遗址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百鹤梁题刻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张飞庙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屈原祠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白帝城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万州钟楼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矍塘峡摩崖题刻群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秭归段摩崖石刻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龙滩河摩崖造像也龙门桥

重庆三峡库区的博物馆建设成就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涪陵地区出土的文物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印章我没按博物馆的展出展区来介绍文物,因板块的文物分布不均,难以归纳,而是三峡库区的地区区域的出土文物来介绍。这里首先介绍的是涪陵市,它是三峡库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出土的文物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最多,档次也最高。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虎钮錞于 关于錞于,《周礼·地官》载,\"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国语·晋语》卷十一(赵宣子曰):\"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韦昭注:\"椁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形状\"圜如碓头,大上小下\"近似桶形。錞于顶部中央铸有虎形钮,虎形仰头张嘴,倨牙翘尾。经考证,虎钮錞于是东周至汉代,巴民族的特有乐器。在商周的较早阶段,巴民族是和楚民族并列发展的南方民族。《左传·昭公九年》有:\"巴、濮、楚、邓,吾南土也\"的话,说明西周时期巴与楚是周王朝南方两个势力相差不远的民族或地区。进入春秋以后,巴人的活动地域逐渐归入楚境,巴民族的一部分留居楚国,并与楚民族不断融合;另一部分逐渐向四川盆地迁移,慢慢与那里的蜀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巴民族是楚国境内的主要民族之一。楚国中心地带的考古发现中,常有巴民族标志的文物出土。此件錞于于从红旗水库泄洪道巨石缝中被发现,由万州博物馆收藏。2005年6月,调集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三峡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属战国晚期的巴人作品,其通体完整,音质优良,造型厚重,形体特大,有“錞于王”之誉。其上部的钮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虎腿以漩纹勾画出神物特征,是巴人虎崇拜的又一重要例证。虎钮的周围,分布着五组“图语”: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魚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这些图语对研究巴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资料,其中羽人击鼓与独木舟已经被选取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外墙浮雕的中心图案。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虎钮錞于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虎钮錞于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虎钮錞于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错银铜壶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错银铜壶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错银铜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错银铜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错银铜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鸟形尊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鸟形尊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鸟形尊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鸟形尊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鸟形尊 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通体长28CM、宽16.8CM、高29CM。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鸟形尊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巴式柳叶形剑 柳叶形铜剑是巴蜀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同时也散见于其他地区的古文化中,目前考古发现见诸报导的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85件。这件精美的柳叶青铜剑,是战国时期巴人所使用的兵器。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唓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陶楼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青釉孩儿枕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青釉孩儿枕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青釉孩儿枕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兽面纹单耳银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兽面纹单耳银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青釉褐彩划花梅瓶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青釉褐彩划花梅瓶 涪陵是三峡工程主要淹没区之一,它地处重庆东部,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别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1998年重庆恢复直辖后改设涪陵区。涪陵的风景名胜主要就是被淹没的涪陵白鹤梁,它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直辖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石梁形成上、中、下三段。被誉为“长江一绝、中国一绝、世界一绝”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北岩题刻在涪陵城长江北岸,北宋初期已有普净院等寺庙建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文学艺术价值。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众多

珍贵题刻勘谓国宝,令中外专家和游>客惊叹不已。

白鹤梁是在造山运动时天然形成的,形似卧伏长江的巨鳄,其身长约1600米,龟背形宽约15米。古时候周围环境优美,郁郁葱葱。每当秋冬来临,便有成白上千的白鹤飞到此地棲栖,翩翩起舞,煞是奇美,白鹤梁即由此得名。

与水文科学有关的题刻108件,故有“世界水下碑林”美誉。这些题刻主要集中于倾斜14.5度的北坡上,起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止于1963年2月15日涪陵文化馆最后题刻落笔,刚好1200年。记录着72个年份的枯水历史,共有题刻180多幅,其中唐代l幅、宋代98幅、元代5幅、明代16幅、清代23幅、近现代40多幅。

梁上刻着历代名人真迹,如黄庭坚、晁公道、黄寿、朱昂、吴革、刘甲、庞公孙、王士贞等,共300多人题写的诗词,达3万多字。荟萃“颜、柳、苏、黄、真、草、隶、篆”名体书法于一梁,大放异彩,流芳千古。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更是令人惊叹。

白鹤梁上还刻有有鱼19尾、送子观音2尊、白鹤1只。白鹤梁西头,有众多令人垂青的石鱼。有一条大石鱼约3米长、1.5米宽、0.5米厚,维妙维肖,称“鲤鱼之王”。据记载刻于嘉庆年间,有“石鱼出水兆丰年”之佳话。

葛洲坝水电站和宏伟的三峡工程都参考了白鹤梁水文题刻一些数据,如175米水位高程是以白鹤梁1000多年的洪水纪录为依据。唐鱼的眼睛为长江中上游的零点水位,相当于海拔137.91米高程。此水文纪录比英国在武汉江汉馆设计的水尺标点早1100年。因此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誉。

据黄庭坚的后裔、涪陵区文管所长黄德建先生介绍,国家已接受中外专家的建议,将实施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由天津大学承担工程设计,建成了水下博物馆,国宝白鹤梁题刻已有一个可靠的、令人欣慰的归宿。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奉节地区出土的文物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鼎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鼎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鼎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鼎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鼎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鼎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鍪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敦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车轴饰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立人铜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立人铜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晋 青瓷虎子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晋 青瓷虎子6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青釉唾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青釉盘口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青白釉缠枝牡丹纹温凉钵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白釉温碗执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白瓷盏托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三彩人物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三彩人物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三彩人物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三彩人物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三彩人物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三彩人物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三彩人物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清代 铜佛像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清代 铜佛像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四川盆地东端。县境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奉节北部为大巴山南麓的一部分,东部和南部为巫山和七曜山的一部分,长江横切七曜山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奉节县老县城奉节县历史悠久,是一个文明古县,历代为路、府、州、郡治地。夏、商时为荆、梁二州之域,东周战国时期秦置鱼腹县(公元前314年),属巴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筑白帝城。章武二年(222年),刘备败归白帝城,改鱼腹为永安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三峡工程启动后,老奉节部分被淹,其移民工作分为就地安置和外迁,就地移迁占人口三分之二左右 。

奉节县境内有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世界最长的天井峡地缝、目前已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天井峡地缝候选世界纪录、世界级暗河龙桥河、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长江三峡第一峡的瞿塘峡,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胜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亮的八阵图、瞿塘峡内的摩崖石刻、悬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了分别以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为中心的两大特色旅游区。一个相关报道 刘备墓到底在哪里,在奉节还是成都?

奉节文物的抢救性发掘正与三峡工程水位赛跑。刘备究竟埋在哪?是在奉节夔州宾馆下还是在成都武侯祠?滔滔长江水将要淹没这座2000年古城,刘备墓显得越发神秘起来。

奉节人说起刘备墓,满脸好奇和神秘。在县委、县府附近的仿古建筑夔州宾馆里,神秘感扑面而来。刘备墓就在我们脚下的泥土里?

很多人反对这种说法,以成都武侯祠为代表。据《三国志》载,刘备4月死于奉节,5月启运,8月到达成都,刘备就葬在武侯祠,此为“成都说”。

中国史学泰斗级人物郭沫若最先开反对成都说。郭老1961年在奉节认为:4月到8月酷暑难当,当时还没有甲醛和水晶棺等“保鲜设备”,刘备若真运成都,早已尸水长流。总之他认为,刘备墓在武侯祠缺乏依据。而很久以来,成都刘备墓只是个衣冠土冢的说法一直占上风。

经多年建筑挖掘和探测发现,奉节人对“刘备墓在奉节”的说法充满信心。

20世纪60年代修县委办公楼时,曾挖出一个大洞。原县交通局局长孙华奎冒险走了

一段就不敢再往下走了。县府在修建原四川汽运公司出城公路时候,曾挖出一条1米宽的土槽。这一洞一槽,当时被文物界认为是刘备墓的墓道,但因缺乏资金和确凿证据,封存至今。

但土槽引起了文物界的极大关注。安徽物理探测所1982年应邀前往探测,发现夔州宾馆地下有18米的空洞,并有金属反映,推测可能是金属随葬品或铁墓碑(据史载,刘备墓抢救三峡文物 奉节文物悬念多

刘备墓到底在哪里,在奉节还是成都?

奉节文物的抢救性发掘正与三峡工程水位赛跑。刘备究竟埋在哪?是在奉节夔州宾馆下还是在成都武侯祠?滔滔长江水将要淹没这座2000年古城,刘备墓显得越发神秘起来。

奉节人说起刘备墓,满脸好奇和神秘。在县委、县府附近的仿古建筑夔州宾馆里,神秘感扑面而来。刘备墓就在我们脚下的泥土里?

很多人反对这种说法,以成都武侯祠为代表。据《三国志》载,刘备4月死于奉节,5月启运,8月到达成都,刘备就葬在武侯祠,此为“成都说”。

中国史学泰斗级人物郭沫若最先公系铁碑封门)。在后来的多次探测中,均有相同报告。

史料也为“奉节说”提供了佐证,目前有四种版本的刘氏家谱均记载刘备葬于夔州府后花园,即现在的奉节旧县城夔州宾馆内。

但刘氏家谱也给“奉节说”带来麻烦:奉节在唐代改信州为夔州,三国时代还不称夔

州,其“夔州府后花园”与年代矛盾。 “奉节说”的专家立即反驳:称谓不是大问题,后人可以沿用“夔州”称谓。明代《夔州府志》继续反驳:“昭烈之陵依依,甘后之墓匿匿”。刘备和甘夫人感情甚笃,应该合葬。而今,甘夫人墓在夔州宾馆地下已无争议。

但奉节县政协副主席魏靖宇称:即使刘备墓在奉节,也不在甘夫人墓附近——考古发现,白帝 城池并不是现在的奉节县城,现在的奉节旧城建于三国之后。

这场几十年的争论成为学术界和旅游界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打开刘备墓,亲眼目睹三国皇室墓葬的辉煌。但由于多种原因,成都刘备墓还没有发掘,也给“奉节说”留下了悬念。

奉节文物稽查队副队长姚炯称,奉节目前正加紧制定发掘规划。届时将向世人公开谜底。 永安宫到底在哪里?地下真有宋代粮仓?

孩子们正在奉节师范校操场上玩耍,身旁庄严肃穆的明代建筑群就凝固着“刘备托孤”的经典历史。三峡水位的逼近,但永安宫的种种悬念至今难解。

真正的永安宫到底在哪里?奉节县政协副主席魏靖宇称,“刘备托孤”是三国史,但现在的奉节旧城系南宋后修建,三国时代莫非会在现在位置修建永安宫殿?

但据考古发现,三国城在白帝山坳里。永安宫是刘备行宫,“托孤”时多大?文物部门介绍,永安宫现在的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占地面积1210平方米。奉节师范职工高应生告诉记者,他记事时开始,永安宫占地24亩,1952年修建学校时被征用,宫门外的永安亭拆了,奉师附小内的文昌宫拆了,清代“文武官员君民人等在此下马”的石碑从东南角搬到了黄桷树下。

奉节文管部门退休干部袁仁林说:奉节县委、县府位置就是北宋初年夔州府所在地,其东南边即永安宫的位置,是转运史丁谓修建的粮仓,便于在水道转运,保证供给。永安宫殿可能会有古代仓储建筑群甚至粮仓,这对研究古代仓储技术和粮食种植有着深远影响。 诸葛八阵今何在?陆逊真的困阵中?

你怕不? 走进诸葛亮的八阵图,你要迷路,还会遭遇滚木和乱石。这就是史书不断重复的诸葛亮八阵图神话。

据史书记载, 诸葛八阵分“水八阵”和“旱八阵”两处,以阻挡东吴水陆两路进军,此故事在后代越传越神。“旱八阵”在奉节县草堂镇八阵村,地形犬牙交错,阡陌纵横,俨然“迷魂阵”,已无争议。但“水八阵”在即将被淹没的奉节县城码头长江边上,尚存悬念。

奉节港附近有臭盐碛,枯水季节裸露出的面积俨然一个飞机场,至少千亩,不少人史学人士认为就是水八阵。

奉节文管部门退休干部袁仁林称:史载诸葛亮用兵曾摆过鸡翅膀状的“鸡阵”,就是八阵之一,而奉节小南门附近长江边上有个地名就叫鸡翅膀。唐代都督李益生曾记述:臭盐碛往西南,就到八阵图。恰好就是现在鸡翅膀的位置。

童叟皆知陆逊当年曾身陷八阵,但陆逊真的到过奉节吗?

袁仁林称,据三国志载,蜀国在火烧连营700里后兵败如山倒,但东吴追兵只到巫山,陆逊也只到宜昌,不可能在奉节困进八阵。无论如何,随着水位上升,“水八阵”将永没于江底,这些典故就“悬”得更重了。 奉节曾是造船中心?白帝曾是水军基地?

“一眼看到南津关,两眼泪不干。要想象回四川,买个广砂罐。走南边跨北边,走北边跨南边,怕的是在峡谷里被挤烂……”奉节县政协副主席魏靖宇背诵这首瞿塘峡船工民谣时心情沉重。

他认为,奉节是长江上游造船中心和船型博物馆之一。理由有三:据史料记载,奉节在南北朝时可造出规模宏大的“五牙战船”,可载千人,反映出当时奉节造船业的技术精湛。下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柏木船,几乎都出在瞿塘峡口上,由于没有动力,常常是船出三峡后,连船带货卖给下江人,船工徒步溯江而回。

白帝下的杜甫西阁、观音洞一带,是古代镇江王庙遗址。该庙是为瞿塘峡滟滪堆而建,是出峡船工烧香叩拜之地,凡出瞿塘峡船只的船老大都要到岸上庙宇为镇江王烧香,敬献船只模型,祈祷行船平安。据说庙中曾存放船模若干,清代中期毁于洪水。

夔门天堑,万夫莫开,历来是兵家重地。白帝山下的煤窑码头,是古代天然良港,极有可能是军事物资和民用物资的集散地。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队副队长袁东山介绍,据史载,现白帝村煤窑码头曾有水军在此练兵。他曾在煤灰和流砂下发现古水军基地设施。同时,由于自古瞿塘水战频繁,需要练兵基地。该煤窑码头地势开阔,进退有余,距瞿塘峡口较近,方便调配兵力,且这里水文环境良好。

袁称,若要进一步考证水军基地,目前困难极大。除历代水毁外,重要的是煤窑码头的破坏,煤窑码头24小时运行,无法进驻现场考证。此处属三峡工程一期水位淹没点,水军基地可能只会留下了诸多悬念和遗憾。

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滟预大如龟,滟预大如马……”瞿塘峡口的滟预堆,曾让无数人翻船葬身长江,也是历代墨客骚人咏叹的对象。

1959年,为疏通河道,国家将其炸掉。 在众多骚人墨客眼中,滟预堆就是一个借物抒情、借物壮怀的文化载体。有人认为,炸掉滟预堆不仅是块礁石,也是珍贵的千古文物。

三峡工程建成后,175水位会让奉节古城留下诸多悬念,但愿留下的决不是千古遗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过:“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整个奉节旧县城都被纳入了“永安遗址”进行发掘。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忠县地区出土的文物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铜灯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铜灯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铜灯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抚琴俑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击鼓说唱俑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击鼓说唱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母子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六朝 青釉莲瓣纹长颈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西汉 蒜头壶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釉陶井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东北与万州相邻,西接垫江县,东南与石柱县毗邻,西南与丰都县接壤,北与梁平县为界。东经107°3′至108°14′,北纬30°03′至30°35′,东西长66.45公里,南北宽60.15公里,幅员面积2183平方公里。境内低山起伏,溪河纵横交错,其地貌由金华山、方斗山、猫耳山三个背斜和其间的拔山、忠州两个向斜构成,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17米,属典型的丘陵地貌。浩荡长江,穿流而过,流径88公里,汇合溪河28条。

忠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块土地 上生活、劳作、繁衍,创造了早期的忠州文化,成为华夏文明之一--长江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县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300多年。周朝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西魏设临州。唐贞观八年为纪念州人巴曼子\"刎首留城\"和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唐太宗赐临州为忠州。清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设忠县至今。忠县地灵人杰。战国时有\"刎首留城\"的巴曼子将军,汉末有巴郡太守严颜,三国时的\"折冲将军\"甘宁、西晋\"散骑常侍\"文立、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秦德君、广州起义中共领导人之一吴毅等均是著名的忠臣良将,使忠县人的\"忠\"字特征享誉华夏。唐代陆贽、李吉甫 、白居易、刘晏四贤曾为官忠州;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墨客亦驻足忠州;现代革命先驱余永藻、秦伯卿,当代植物学家方文培、著名作家马识途、罗广斌及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等忠县籍人士蜚声海内外。

忠县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有\"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江上明珠\"石宝寨,有\"江中仙岛\"皇华城,有\"人间胜地\"白公祠,有绝代珍奇\"丁房阙\"、\"无名阙\",有省级森林公园天池山。风景秀美的翠屏山有曾为\"忠州别驾\"的唐代贤相陆贽之墓,近年发掘的?井镇中坝遗址被专家誉为\"中国活的二十四史\"。忠县西周属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汉献帝时改属永宁郡;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县设置临江郡,属楚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于县设置临州,辖二郡三县,临江县隶临州临江郡;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怀忠信为名。唐天宝初年(742年)改为南宾郡.唐乾元初年(758年)复为忠州,属山南道,州郡治地临江县;宋初名忠州南宾郡,属夔州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为咸淳府,设府治于皇华州(今顺溪乡皇华村)管五县。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名忠州,州治还于临江县城。明洪武初年(1368年)以州治,临江县省入州,属重庆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为直隶州,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1914年归属四川省东川道。1949年12月7日解放,属万县专区。1970年属万县地区,1997年3月14日后属重庆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开县地区出土的文物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周 圆底罐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虎纹戈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铜案、铜耳杯、铜勺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麒麟摇钱树座 三峡库区文物保

护成果展 东汉 麒麟摇钱树座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铜立俑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提梁壶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南宋 青釉凤耳瓶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南宋 青白釉婴戏纹瓶 开县距重庆市280公里。北依巴山,南近长江,西与四川省接壤,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全县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 开县历史悠久,古属梁州之域。秦、汉属巴郡朐忍县地。由东汉建安21年以“汉丰”为名建县,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清乾隆《开县志》写道:开县虽僻处偏隅而景物繁华,英贤聚集,农工商贾,皞皞熙熙,说礼敦诗,家弦户诵矣,晚唐名相韦处厚于开县山水间赋诗十二景唱和长安,清两江总督、兵部尚书李宗羲抚民赈灾名存青史,开县六举子公车上书慷慨维新名噪华夏。更有2000余名抗日将士为国捐躯,十四红岩英烈浴血拂晓。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不仅孕育出灿烂的农耕文明与人文锦绣,也哺育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元帅。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丰都地区出土的文物

丰都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么一座鬼城 和鬼城里的奈何桥 给一碗孟婆汤,你喝吗?在丰都,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桥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

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 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孟婆汤又称忘情水,一喝便忘了前世今生,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随这

碗孟婆汤遗忘的一干二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阳间的每个人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只碗,碗里的孟婆汤,其实就是人活着时因喜、悲、痛、恨、愁、爱所流的眼泪。

不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汤,因为这一生,总会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孟婆会告诉他:你为她这一生所流的泪都熬成了这碗汤,喝下它,你就喝下了对她的爱,喝下它,你眼中最后的一抹记忆便是你今生最爱的人。他喝下了汤,眼里的人影慢慢地淡去,眸子如初生婴儿般清彻。

为了来生再见今生的最爱,你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许会看到桥上走过今生最爱的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见她,她看不见你。千年之中,你看见过她走过一遍又一遍奈何桥,喝过一碗又一碗孟婆汤,你盼她不喝那碗孟婆汤,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千年之后,若心念不灭,还能记得前生世,便可重入人间,去寻前生最爱的人。

丰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大县,县城是全市唯一跨江全淹全迁的县城。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将淹没县内陆地30.47km2、耕地1.3万亩、房屋229万m2,涉及1座县城、5个集镇、11个乡镇、356个企事业单位、90家工矿企业,淹没总人口54592人,实际搬迁人口81307人,补偿包干资金19.6亿元。丰都县城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峡旅游线上著名的旅游胜地。丰都旅游景观奇绝、活力无限,以“鬼城”扬名海内外,被誉为东方“神曲之乡”。 丰都历史攸久,是举世闻名的\"鬼城\"。1996年在三合镇(原汇南乡)烟墩堡发掘出砍砸器、凹缺器、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1000余件,经鉴定属旧石器时代文物,距今10万以前,这证明早在10万年以前丰都地域内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丰都自公元90年建县,迄今已历1914年。

周时,境属巴国,曾建\"巴子别都\"。至秦,属巴郡枳县(今涪陵);西汉,属益州巴郡枳县。

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分枳县地置平都县,治所倚平都山(名山),故名。是为丰都建县之始。初置隶属益州巴郡;献帝初平元年至建安五年(190年-200年)隶属益州永宁郡。

三国蜀汉延熙十七年(254年),平都县并入临江县(今忠县),属益州巴郡;至西晋,属梁州巴郡;成汉,属荆州巴郡;东晋,属梁州巴郡;南朝宋初,属益州巴郡;齐,属巴州巴郡;梁,属楚州临江郡;北朝西魏、北周,属临州临江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境属临州临江县;大业三年(607年)属巴东郡临江县。恭帝义宁二年(618年),自临江县分出置豐都县,隶临州。治所豐民洲在平都山下。

唐贞观八年(634年),豐都县隶山南道忠州;天宝元年(742年),隶山南东道南宾郡;乾元元年(785年),隶山南东道忠州;至五代前蜀、后蜀,隶忠州。

北宋真宗时,豐都县隶夔州路忠州南宾郡。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复并入临江县。南宁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豐都县复置。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隶夔州路咸淳府。

元时,豐都县隶四川行省重庆路忠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垫江县并入豐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大夏政权时,垫江分出。

明洪武十年(1377年),豐都县并入涪州,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十三年(1380

年)自涪州分出复置县,改名酆都,隶重庆府忠州。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酆都县为吴三桂军占领;十九年(1680年)清军复收。雍正十二年(1734年),隶忠州直隶州;嘉庆七年(1802年),隶川东道忠州直隶州。

辛亥革命(1911年),酆都县隶重庆军政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隶四川省忠州;民国2年,隶四川行政公署川东道;民国3年,隶四川巡按使公署东川道;民国17年,直隶四川省;民国24年,隶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酆都县隶西南区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1952年9月,隶四川省涪陵专区;1958年改县名酆都为丰都。1968年至1996年,丰都县隶四川省涪陵地区;1997年重庆直辖后,丰都县由重庆市直管。(以上介绍根据网上资料组合而成)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陶鸟(一只笨笨的鸟)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陶鸟 这大约是丰都建县后最早有的文物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鎏金铜佛像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鎏金铜佛像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鎏金铜佛像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鎏金铜佛像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鎏金铜佛像这几个小佛像制作精良,因而从这批小佛像看,在唐朝丰都应该还算繁荣发达。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抚耳俑(我最喜欢巴渝的汉俑,极富生活情趣,是丑得好看。唱个歌,唱个歌,唱个猴儿摸耳朵)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庖厨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披衣俑(你冷吗?让我为你添件衣)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舞俑(舞不够轻盈,能搏你一笑,我便心满意足)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抱琴骑马俑(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击博俑(真是没风度,赢了就笑得这么灿烂,不知道含蓄一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六朝 青釉六系口壶三峡库区文物

保护成果展 万州地区出土的文物

万州钟楼 万州慈云寺 值得推荐的万州烤鱼,味美鲜嫩,价廉物美,去了别忘了点一份吃哟(也可再加红油高汤再煮一下)。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王溪坪文化 折沿深腹罐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璜形饰带钩 万州区地处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濒临长江三峡,扼川江咽喉,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有“川东门户”之称,水路上距重庆市区327公里,下距湖北省宜昌市321公里,为川东水陆要冲,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和盆东平行岭谷区,地处三峡工程库区腹地,举世闻名的大、小三峡均在其中。境内山峦起伏,丘陵交错,街道楼房背山面江,故又称“江城”. 万州区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早在西周,其地属秦,置巴郡。秦一统天下后,分置三十六郡,川东始置县,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远古时代,先民们在此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大溪文化”.这里的阳光雨露,造就了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历代忠烈战将,哺育了刘伯承、林铁、薛子正、彭咏梧等民族精英,养育了刘诗白、马识途、何其芳、刘淑芳等天赋学子;名山大川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诸葛亮、张飞、张献忠、李来享等,曾在这里演出一幕幕悲喜剧。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串珠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串珠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釉陶熏炉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釉陶熏炉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熊座釉陶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铜立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汉 铜立俑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晋 青瓷盘口鸡首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晋 青釉莲瓣六系罐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东晋 青釉莲瓣六系罐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白釉褐彩花鸟纹枕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宋代 白釉绿彩执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陶印模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陶印模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云阳地区出土的文物 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腹心地带。云阳有2300余年建县历史。东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置巴郡,在朐忍夷人之地建县名“朐忍”,是为云阳县建县之始。县治旧县坪(又名“旧县坝”,今双江镇建民村二社)。东汉献

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以下省略“公元”和“年”字)属永宁郡。献帝建安六年(201)隶巴东郡。建安二十一年(216)改隶固陵郡。蜀汉章武元年(221)属巴东郡。 西晋和南北朝宋、齐、梁、西魏国,朐忍县名、隶属未变。北周天和三年(568)县治迁汤口(今云阳镇),更县名“云安”,隶巴东郡。隋开皇三年(583)隶信州。大业三年(607)还隶巴东郡。次年改隶夔州。天宝元年(742)属夔州云安郡。五代前蜀置安州,治今云安镇,隶镇江节度使(<中国历史地图集-五>P86中华地图学社出版1975年第一版))。后蜀国州废,置云安监,隶宁江节度使(《中国历史地图集-五》P86中华地图学社出版1975年第一版)。宋置云安军。宋末,军废县存,更隶夔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云安军,县仍为军治,隶夔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军,军改为州,名“云阳州”。至元二十三年(1286),州属夔路。

明洪武四年(1371),州隶夔府。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州降为县,始为“云阳县”,属夔州。洪武九年(1376)隶重庆府。洪武十四年,更隶夔州府。清仍之。1917年起,先为国民革命军20军防地,后为国民革命军21军防地。1935年实行新县制,隶第九行政督察区万县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6日,云阳县城和平解放。同月16日,成立云阳县人民政府,隶万县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元月,更名为“云阳县人民委员会”;是年5月,属万县专员公署。1969年10月,更称“云阳县革命委员会”,隶万县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4月恢复“云阳县人民政府”称谓,属万县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12月,改属万县市。199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成立重庆直辖市。是年7月18日,重庆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云阳改由万州移民开发区政府代管。1999年9月28日,县治从云阳镇迁至新县城双江镇。2000年7月14日,直属重庆直辖市管辖至2005年。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恒侯庙、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龙缸等。 张恒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书、篆书、楷书、草书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虎纹戈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西汉 釉陶锤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西汉 釉陶锤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西汉 釉陶锤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西汉 釉陶锤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铜带钩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青铜树干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青铜树干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青铜树干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甬钟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铃铛铜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清代 兽面纹瓦当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人面纹瓦当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寿字纹瓦当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清代 蝙蝠纹瓦当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兽面纹脊头瓦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鸟形戈饰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陶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唐代 一佛二菩萨石刻造像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农耕画像砖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汉代 狩猎画像砖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宜昌秭归地区出土的文物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中国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湖北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古称夷陵,扼长江三峡东口,是长江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的所在地,拥有“三峡明珠”、“中国动力心脏”和“世界水电之都”的美誉,也是中华鲟的主要栖息地。

宜昌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境内有长江三峡、三游洞、白马洞、世外桃源、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三峡大瀑布)、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长

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长江三峡与三峡工程交相辉映,巴楚文化和土家风情水乳交融。旅游资源种类之多,品位之高,垄断性之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随着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宜昌独特的大坝景观、峡江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复合资源优势日益凸现。宜昌已经成为三峡区域旅游的增长极,正在向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城市、中国最佳旅游观光城市迈进。

这里不光有风光旖旎的长江三峡,让人迷醉的清江土家风情,还有屈原祠、昭君故里、关陵等古代名人文化遗址;而三国古战场历史遗风、三游洞的文墨千古、三峡水利枢纽的雄伟景观更是为宜昌旅游神奇浪漫、多姿多彩的迷人画卷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宜昌也是名人的故里

滚滚奔流的万里长江不仅在宜昌劈开了壮阔奇美的三峡,也滋养了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在中华文明璀璨星空中,宜昌人留下了几道绚丽的光芒。其中最为世人熟知的便是屈原和王昭君。

屈原

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楚三闾大夫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故里就是宜昌秭归县。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湖北秭归,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辉煌的辞赋,其《离骚》充满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和崇高地位。26岁的屈原,即任楚国左徒之职,颇得楚怀王信任。后来,由于他的治国方针触犯了靳尚等权臣的利益,靳尚等人向楚怀王屡进谗言。怀王信之,将屈原贬为三闾大夫,后又两度被放逐。公元前278年,心忧故国的屈原怀着自己不得实现的理想,含愤投江自沉。

王昭君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昭君故里(明妃村)即是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那里很多动人的传说都与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美人之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元帝时昭君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釉陶楼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釉陶楼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釉陶楼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陶楼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明代 陶楼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六朝 青瓷虎子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清代 竹枝纹银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清代 竹枝纹银壶2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清代 竹枝纹银壶 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42.3万人。秭归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合地带。长江流经巴东县破水峡入境,横贯县境中部,流长64千米,于茅坪河口出境,把秭归分为南北两部,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东部边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边境云台荒海拔2057米(县境最高峰),茅坪河口海拔40米(县境最低点)秭归,殷商时代为归国所在地。

西周前期为楚子熊绎之始国。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为夔子国。春秋中期属楚。战国后期称归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归乡为南郡所辖。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下同)置秭归县。秭归之名缘其地为楚三闾大夫屈原之故乡,据《水经注》引用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秭归。”

南北朝北周建德六年(577)置秭归郡,避郡县同名而改秭归为长宁县。隋开皇三年(583)罢天下诸郡,改长宁为秭归。

唐武德二年(619)置归州,天宝元年(742)改置巴东郡,治秭归。乾元元年(758)复置归州。宋时仍名归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归州路,十六年(1279)降为州。

明洪武九年(1376)废归州置秭归县,隶夷陵州。十年(1377)再改秭归为长宁县,十三年(1380)裁长宁县复置归州。

清雍正七年(1729)置归州为直隶州,隶属湖北省。雍正十三年(1735)升夷陵州为宜昌府,归州直隶州降为县级州,属宜昌府,不再辖县。

民国元年(1912)改为秭归县,隶属荆南道。民国11年(1922),隶属荆宜道。民国21年(1932),隶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隶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名秭归县,1949年~1991年,先后隶属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宜昌专员公署、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宜昌地区行政公署。

1992年,宜昌地区行政公署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宜昌市人民政府,秭归县隶属宜昌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新石器时期 太阳人石刻 “太阳神纹石刻”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8年于湖北省秭归东门头出土,归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城背溪文化(约公元前5800~公元前4700年)。城背溪文化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已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宜昌市及其周围地区。关于“太阳神纹石刻”的发现经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副所长孟华平记忆犹新: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队对秭归县东门头古城遗址进行了发掘。一天,他和同行来到秭归东门头遗址,在乱石杂草中仔细搜寻,希望能有所发现。时至中午,他就坐在文化层附近的一块石头上休息。当他点上一支烟,眼睛往近处一瞟,感觉自己坐的那块长条形灰色砂岩造型十分古朴,起身仔细一看,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石头上刻的是太阳与人的图纹。

“太阳神纹石刻”灰色砂岩质地,呈长条形,长1.05米、宽0.2米、厚零0.12米。图像呈阴刻形态,画面整体古拙质朴,原始气息浓郁。上端琢刻一光芒四射的太阳,工整、圆润,每一道光的刻制都显得遒劲有力。中部刻制一细长简练的男性:人物头部略小于太阳,头顶上有一小尖状物,是头饰还是其他什么不得而知,整个头部形状尖而瘦弱,人物面部表情凝重;身躯为一向下的倒三角形,线条松软,下端两线未绘到头,下部一短横线,横线下三角形,且下端出头寸许,有研究者疑是男根;上肢两臂自然下垂,落笔处微粗,表示手部;下肢短而有力,到底部向外微弯,当是表示足部;下肢与身体结合部左右近旁各有一个圆圈,左低右高,右大左小,稍上部也是左右各一个小圆圈,比其他两个要略小许多,是表示星辰还是其他有待考证。整块砂岩表面平整,长条形四周打制规整匀称,凿刻痕迹与图像古朴怪异,整个图案浑然一体,形象生动,宛若天成,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遥远过去的故事。 据学者研究,在华夏早期文化中有各种纹饰和图案,太阳被认为是自然界的造物者,是繁衍万物和人类的生殖大神,是主宰世界的万物之源。太古华夏文明的太阳神崇拜贯穿了自伏羲至炎黄帝的数千年,跨越于伏羲渔猎、神农采集种植、炎黄帝垦殖等阶段。炎帝、黄帝、共工、祝融、商、周等“华夏”主体部落都把太阳神当作自己的祖先神而予以崇拜,而伏羲、黄帝、太昊、太皓、太皞、帝喾等最初都是太阳神的尊号,后慢慢变成部落酋长或区域统治者的名号。

“太阳神纹石刻”是华夏早期太阳神崇拜的有力证明。古拙质朴的石刻,原始宗教气息强烈,反映出在生产力不发达、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华夏的先民们对发展人类自身能力

的渴望。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成果展 战国 铜杖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