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1)

2022-03-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师顺势做采访) 师: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答出,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就顺势引导出本文。)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4.指名读 随机点选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出示原文。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试读课文) (2)同学们要读准字音, 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108页的课文吧!(自读课文)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试。(自读课文) (4)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5)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指名读) (6)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我们男生、女生比赛读吧,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男女生分工读、交换读) (7)男生、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真好听呀!我们四个小组各读一句,好吗?(分组读)

2.翻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来试试吧! (1)指名逐句翻译原文。(2)同学们翻译得对吗?让我们打开课文,说说意思吧!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齐读译文) (相机板书: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果然和我们翻译得一样。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3)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3.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边而( ),此必( )。”取之,( )。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5.说一说: (1)同学们 ,积极动脑,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识”字在古代有四种意思,①知道、懂得。②认识。③识别;辨认。④知识、见识。题目“王戎识李”中的“识”是哪种意思?(指名答③) (2)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3)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答) (板书:独立思考 爱动脑筋)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 (出示课件:王戎,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板书:观察、聪明、动脑)看来,文章的题目真是文章的眼睛呀,一个“识”字看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之处。 师小结:是呀,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让我的宰相这样大的官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播放三个简短有意思的动画片:《庾公不卖马》《割席绝交》《陈太丘与友期》。

3.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从王戎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