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0-03-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系统设计 复习题

(课程代码 262290)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方法

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3、认知发展 4、学习风格 5、学习需要分析 6、教学策略 7、支架式教学策略 8、最邻近发展区 9、抛锚式教学策略 10、研究性学习 11、“先行组织者” 12、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二、简答题

1、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2、简述梅格卢斯的细化理论。

3、简述克内克的学习风格研究中对学习者的情况分析,举例说明。 4、简述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 5、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6、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7、简述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原则。 8、简要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9、试述教学设计的定义,并简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0、简要叙述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

1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2、简述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13、简述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4、简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

1 / 12

15、简要说明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

17、简述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 18、简述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步骤。

19、请简述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并说明其基本教学过程。

20、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为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模式。

2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 22、简述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用它解释自主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23、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4、简述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其区别。

三、论述题

1、试述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与设计内容。

2、试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总结网络课程/课件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流程。 4、列举某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说明其特点及其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 5、结合你的实践经验,试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 6、试述教学媒体选择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2、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P37: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

3、认知发展P52: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围绕认知发展,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发展的机制和阶段性问题。

4、学习风格P6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5、学习需要分析P71:学习需要分析在有些论著中也称“前端分析”、“学习需要的评价”,

1 / 12

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凋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教学策略P132: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7、支架式教学策略P164:这种策略“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8、最邻近发展区P164: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9、抛锚式教学策略P167:是由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开发的,要求以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锚进行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再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的一种教学策略。

10、研究性学习P198: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1、“先行组织者”P228: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具体体现——即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述或通过某种媒体呈现出来的,与当时所学内容相关的“原有观念”。

12、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P188-192:是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可以是现实的具有物质因素的如家庭、学校、课堂等构成的学习场所,也可以是虚拟的并不存在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学习场所。

二、简答题

1、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论。P19—20(必须答出具体内容)

加涅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针对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1 / 12

该信息加工模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由加工系统或称操作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预期系统等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

2、简述梅格卢斯的细化理论。P24(必须答出具体内容)

要点:(1)一个目标:按照认识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即当前所教学科知识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2)两个过程:“概要”设计和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3)四个环节:“选择”、“定序”、“综合”、“总结”,简称4S。 (4)七种策略:

宏策略1用于确定课程内容(涉及整门课程)的细化顺序(该课程内容可以是概念性、过程性或是原理性的)。

宏策略2用于确定每一堂课(包括各种必要的预备知识)的内容顺序。 宏策略3用于确定总结的内容及总结的方式。 宏策略4用于确定综合的内容及综合的方式。

宏策略5用于建立当前所学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宏策略6用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认知策略,所以也称“动机激发器”或“认知策略激发器”,其作用是使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信息加工状态。

宏策略7用于实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

3、简述克内克的学习风格研究中对学习者的情况分析,举例说明。P65

(1)信息加工的风格:喜欢高冗余度,喜欢使用训练材料主动学习,喜欢自定学习步调等;

(2)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官:喜欢通过听觉刺激学习,喜欢通过印刷材料学习,喜欢多种刺激同时作用的学习等;

(3)感情的需求: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能自动激发动机,能坚持不懈,具有负责精神等;

(4)社会性的需求:喜欢与同龄学生一起学习,需要得到同龄同学经常性的赞许,喜

1 / 12

欢向同龄同学学习等;

(5)环境和情绪的需求:喜欢安静,希望有背景音乐,喜欢弱光和低反差,喜欢一定的室温等。

4、简述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P73(基本步骤必须具体说明)

(1)规划:包括确定分析对象、选择分析方法(如内部参照法或外部参照法)、确定收集数据的技术(包括问卷、评估量表、面谈、小组会议及案卷查寻)、选择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

(2)收集数据:必须考虑样本的大小和结构。样本必须是每一类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此外,收集数据还应包括日程的安排以及分发、收集间卷等工作。

(3)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进行分析,并根据经济价值、影响、呈现的频数、时间顺序等对分析的结果予以优化选择和排列。

(4)写出分析报告:应包括概括分析研究的目的;概括地描述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参与者;用表格或简单的描述说明分析的结果;以数据为基础,提出主要建议四个部分。 5、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P156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6、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P200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人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一般学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第一阶段: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第二阶段:指导选题;

第三阶段: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实施研究,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 第五阶段: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第六阶段: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7、简述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原则。P194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乔纳森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一些原则: (1)构造仿真世界的环境,运用与学习相关的情境; (2)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1 / 12

(1)教师成为教练和策略分析者;

(4)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提供多种表示和观点; (5)教学目标应该协商而不是强加; (6)评估应该成为自我分析的工具;

(7)提供工具和环境帮助学生阐释世界的多种观点; (8)学习活动应该由学生自我控制和协调。 8、简要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现状:(每小点需要简述) (1)应用形式:强调在线学习

(2)资源类型:以网络课件、软件工具(如金山画王、几何画板等)、专题学习网站、 网络课程等为主

(3)教学类型:强调探索性、研究性、基于问题学习(PBL)等 (4)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

(5)教学评价:强调实时、动态或基于作品的评价 9、试述教学设计的定义,并简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和“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 10、简要叙述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

答:网络教学评价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是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并生成试卷或评价量表。(2)实施阶段。主要是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收集信息进行误差诊断。(3)处理阶段。主要是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信息,从而形成综合判断,并分析诊断问题。(4)反馈阶段。主要是估计本次评价的质量,从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评价本身的措施,为下一次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 1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教学设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在理解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

1 / 12

(2)其在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过程中,是一个综合运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过程。

(3)它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 (4)它的产物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 (5)教学设计的产物必须按照程序进行检验评价。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在教育教学中具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系统设计的教学,即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的设计的教学才能达到这种教育教学的效果。 12、简述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P213(每小点需要简述)

(1)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网络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总结性评价充分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态度、实践;

(2)对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智能教学以及对利用探索、发现、竞争、协作、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3)评价对象广泛,不仅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还对学习支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4)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利用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5)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于及时调整教与学,而且降低了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教师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降低了费用;

(6)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要依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取不同类别的评价,因而需要制定适于网络教学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要素,对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充分的评价,以促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13、简述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P82

答:教学目标分类理沦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沦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和情感三大领域。在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分类为:(1)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 (2)领会: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5)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知识整体。

(6)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1 / 12

14、简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步骤。P167

抛锚式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源);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15、简要说明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

答: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通过结构化观察、问卷调查、形成性练习、总结性测验等途径,收集学习者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认知效果等方面的数量化的资料,作为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及其变化的客观基础。

(2)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建立各门学科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收集到的客观资料进行第二次量化处理。

(3)对二次量化的结果,作出价值性的判断,包括作出达标程度、相对水平、差异对比和发展状况等方面的评价结果的描述。

16、简要阐述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应用对教学设计理论的方法有何影响?

答案参考第六至第十章内容进行论述。

17、简述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P196

(1) 定义学习领域; (2) 定义学习者特征;

(3) 教学策略设计——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情境性策略; (4) 学习资源、认知工具设计; (5) 教学模式设计; (6) 学习情境设计; (7)评价和修改。

18、简述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步骤。P170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1 / 12

(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方法是: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进行(即教师对学生应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提问);②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意思是指?”“你怎么知道这是正确的?”“你对这个问题怎样进行分析?”“这是为什么?”等等。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可通过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达到:“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请对A与B之间做出比较?“请评价某种观点”等。 19、请简述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并说明其基本教学过程。

答:先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对认识结构的改进和促进新知识的保持.所谓先行组织者即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能促使学习者用先前学过的材料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的材料以形成一定的\"智力地图\". 奥苏伯尔认为先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基本教学过程包括(1)呈现先行组织者(2)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三个部分。

20、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为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模式。

2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

答: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在这四种理论中,系统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近30年来的发展相对稳定,惟有学习理论,自50年代以来,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影响特别显著,因此,可以根据学习理论的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进行分代划分。第一代教学设计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是“肯普模型”,第二代教学设计是以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史密斯—雷根模型”。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22、简述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用它解释自主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答:维果斯基认为通过教学活动能消除儿童智力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的差异.该差异即所谓的 \"最邻近发展区\". 教学决定了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借用建筑业中的 \"脚手架\"(Scaffolding)喻义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策略,即教

1 / 12

学过程中,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对其现有能力提高具支持作用的\"支架\"来促使学习者能力水平的提高。

23、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根据目前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和我们近年来在中小学进行试验研究的实践,我们认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步骤应如下面所述: (1) 教学目标分析 (2) 情境创设 (3) 信息资源设计 (4)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5) 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 (6)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7) 教学模式设计

24、简述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其区别。

答题线索:参考《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一章。

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评价,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有如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价,通常是在该方案的试行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修改该方案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具体有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

三、论述题

1、试述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与设计内容。

要点: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有:

(1)注重专题的提取,加强知识的有机融合; (2)重视内容的整合与拓展,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3)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创 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4)实现超链接结构,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围绕某项学习专题,收集某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按照学习者的特征合理地选择信息资源,并在系统中有机地组合,建立符合逻辑的知识体系,提供通讯工具实现网上交流,提供测评系统进行在线自我评价。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设计内容:

(1)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

1 / 12

(2)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3)专题和内容的选取; (4)知识结构体系的设计; (5)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6)自主学习的设计; (7)协作交流的设计; (8)学生评价系统的设计; (9)网站评价的设计。

2、试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六章以后章节内容进行论述。分别从电视教材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设计、网络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等学习活动进行论述。

3、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总结网络课程/课件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流程。

P242

4、列举某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说明其特点及其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

答:1、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4、学习环境的设计 5、学习资源的设计

6、学习活动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7、学习评价的设计

5、结合你的实践经验,试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

答:项目定义、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编写、数据准备、软件编辑、试用评价。

分析课程教学问题,确定软件使用目标 分析教学内容,选定开发专题 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制作脚本 选择开发平台,统一制作风格 试验、反馈、修改

6、试述教学媒体选择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并举例说明。

参考第四章第四节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答题。 方法:

算法式:是通过模糊的数值计算决定媒体选择的一种方法。

矩阵式:一个维度是特定的媒体,另一个维度是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类型,学习目标、

1 / 12

学习类型和媒体的使用效果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矩阵图。

流程图:是建立在问题表方法基础上的、根据计算机的算法程序设计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媒体选择方法。它将选择过程分解成一套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步骤都设有一个问题,根据对问题的“是”或“否”的回答,被引入不同的逻辑分支。

工作程序:

第一,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基础上, 第二,媒体类型的选择 第三,媒体内容的选择

1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