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①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②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③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再次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被唱响,11岁的小女孩龙紫岚继1999年澳门姑娘容韵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后,成为新的传唱人。闻一多先生慷慨痛切的词、李海鹰含泪谱的曲,传唱二十年来感动无数人。
《七子之歌》第一次唱响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jì录片《澳门岁月》中。为什么会选《七子之歌》作为主题曲?总导演李凯回忆,他是在翻阅闻一多诗集的时候发现了《七子之歌》:“这首诗,最合适。诗人对澳门的呼唤,正是编导在《澳门岁月》中要宣xiè的情绪,共鸣之处就是中华民族祈.盼统一,祈盼澳门回归祖国的主旋律。”摄制组找到了李海鹰,他在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后,流着泪完成了曲子。
1. 找出下面短语中结构类型相同的两个,准确工整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梦寐不忘 慷慨痛切 祈盼统一 回归祖国
2. 第二段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2分)
11岁的小女孩龙紫岚继1999年澳门姑娘容韵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后,成为新的传唱人。
3.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牌坊.(fāng) 记录片 宣泻 祈.(qí)盼 B.牌坊.(fāng) 纪录片 宣泄 祈.(qí)盼 C.牌坊.(fáng) 记录片 宣泻 祈.(qǐ)盼 D.牌坊.(fáng) 纪录片 宣泄 祈.
(qǐ)盼 4. 《七子之歌》中三处画波浪线的语句,语气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陈述语气 ②感叹语气 ③祈使语气 B.①感叹语气 ②陈述语气 ③祈使语气 C.①陈述语气 ②祈使语气 ③感叹语气
D.①祈使语气 ②感叹语气 ③陈述语气 5. 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诗句是: , 。
(4)家书市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 , ”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尔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种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城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年且.九十(且:将近) B.指.通豫南(指:指导,指示) C.杂.然相许(杂:共同,全部) D.帝感其诚.(诚:诚意)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
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8. 读过这个故事,你从愚公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3分) 答: 。 (二)阅读下画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甲】 试笔自书 〔宋〕苏轼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①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
然不知所济.
。少焉②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③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
笔书此纸。 【乙】 书上元夜游 〔宋〕苏轼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④,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⑤杂糅,屠沽⑥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⑦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有生:生物。②少焉:一会儿。③方轨:两车并行。④过:拜访。⑤民夷:指汉族和少数民族。⑥沽:卖酒的人。⑦过:苏轼小儿子。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译文: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 B.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 C.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 D.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
答: 。 11.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笑”,请分析“笑”的内涵。(4分)
答: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振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
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实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
12.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它放在第 趣,甚至主动开始找他问问题,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那段时间,潘老师严肃的脸终于段和第 段之间最恰当。(2分)
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用问句引出主要说明对象——自己的声音,能引发思考,增强阅读兴趣。 B.文中第④段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另一半是指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是真实的。 C.我们将耳朵堵严实,无论再小声说话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是声音可以通过骨传导。 D.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是通过骨传导。
14. 学生小军认为第⑪段中说“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实的声音”的说法是错误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他进行反驳。(3分)
答: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9题。(15分)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逃学的想法。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道。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我心里害怕极了,可是越害怕越写不出,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根本看不懂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定,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客,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我心中的疑惑渐渐解开,似乎还有一丝好感在悄悄萌生。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有了笑容,像阴郁了一整个雨季后的晴空,也照亮了我的心情。
⑧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他冻得发抖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但依然时刻提醒着我要做好笔记。
⑨那堂课,我的心也被雨水打湿,根本无心听讲,但依然做着笔记,只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因为数学出色,最后去深圳做了老师。有一次,还惊喜的收到了潘老师的来信,里面没有一句说教,只是细数了我这个调皮鬼的糗事,和一步步蜕变的过程,最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是末尾的那句话:“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此刻我真想回去见见我的潘老师。后来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尊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⑪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我走进阳台,默默地追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⑫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⑬“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⑭“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摘自《教师博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潘老师严厉、恪尽职守、情感细腻的形象特点。
B.文章第①段总起全文,写出了星星在夜空中闪耀的美好场景,交代了“我”对星星的特殊情感。
C.文章第⑧段,以外貌和动作描写为主,通过哈气、搓手、发抖等细节,体现了潘老师虽然自己很冷,但依然用心上课的状态,表现了潘老师的认真负责。
D.文章结尾,照应了标题与开头。强调了“我”对潘老师的感激与怀念,言有尽而意无穷。
16. 所谓“恩师”就是对学生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那个人。第⑩段哪句话写出了“恩师”的这一作用,请将这句话写下来。(3分)
答: 。 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子。(3分)
那段时间,潘老师严肃的脸终于有了笑容,像阴郁了一整个雨季后的晴空,也照亮了我的心情。
答: 。 18. 说说标题“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3分)
答: 。 19. 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4分)
答: 。 (五)名著阅读(8分)
20.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几位同学各写了一句荐读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全书采用第一手资料进行报道,完美呈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面貌,堪称纪实作面之典范。B.全书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对长征壮举进行全方位记录,读完全书等于重走长征路!C.本书毋庸置疑是在宣告: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D.本书影响力巨大,很多热血青年都曾受到书中人物的精神感召与激励,从而走上革命道路。 21.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6分)
阅读书目 阅读内容 批注 我找到了我的食客们所需之食物了:我就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觉得这道菜非常合胃口,所以两三个星期的工夫,我那笼子里选段中的“我的食客们”一片狼藉,蝉脑袋、空胸壳、断翅膀、断肢指的是① 。 《昆虫碎爪,无处不在。只有肚子几乎整个儿地不记》 见了。 在这些美味之中,大灰蝗虫个头要比吃它的螳螂大的多;白额惫斯的大额有力,我螳螂的生活习性:们的指头都怕被它咬伤:……还有两种可怕② 。(请写出的猎物:一个是圆网蛛,肚子似圆盘,带有一点) 彩花边饰,大小如一枚二十苏的硬币;另一个是冠冕蛛,形象凶恶,鼓腹腆肚,令人望而生畏。 这些紧挨着发生的事情,在我年轻的心灵上,留下永远磨灭不掉的印象。我们心灵《红星照早已是反叛了。在这个时期中,我也开始有“这些紧挨着发生的事耀中国》 了一些政治意识,特别是在我读了一本关于情”是 ③ 。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开始认为努(请任选一件加以概括) 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三、综合实践(10分)
22. 八年级某班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完成以下任务。(10分)
(1)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4分)
示例:板块一: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
板块二: , 。 板块三: , 。
(2)下面是小军同学对某市学生疫情期间上网课情况的调查表。请你依据这两个表格,帮他提炼调查结果。(4分)
表一 是否在上网课
参与调查人数 A、没上过 B、偶尔上 C、近期一直在上 316874 0.940% 2.225% 96.835% 表二 上网课使用的工具
A、电视 B、手机 C、电脑(含平板) 5.661% 76.472% 16.927% (3)网课期间,老师发现小军同学的习作中使用了“666”“耗子尾汁”“躺枪”“老铁”“柠檬精”等大量网络用语,针对此现象,请你代替老师给小军同学提点中肯的建议。(2分) 答: 。 四、写作(50分)
23.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
作文(1):我与书的故事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到大海中,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①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②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③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再次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被唱响,11岁的小女孩龙紫岚继1999年澳门姑娘容韵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后,成为新的传唱人。闻一多先生慷慨痛切的词、李海鹰含泪谱的曲,传唱二十年来感动无数人。
《七子之歌》第一次唱响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jì录片《澳门岁月》中。为什么会选《七子之歌》作为主题曲?总导演李凯回忆,他是在翻阅闻一多诗集的时候发现了《七子之歌》:“这首诗,最合适。诗人对澳门的呼唤,正是编导在《澳门岁月》中要宣xiè的情绪,共鸣之处就是中华民族祈.盼统一,祈盼澳门回归祖国的主旋律。”摄制组找到了李海鹰,他在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后,流着泪完成了曲子。
1. 找出下面短语中结构类型相同的两个,准确工整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梦寐不忘 慷慨痛切 祈盼统一 回归祖国
【答案】祈盼统一 回归祖国
【解析】本题考查短语结构和临摹能力。“梦寐不忘”是后补结构,慷慨痛切是并列结构,“祈盼统一”“回归祖国”都是动宾结构。把“祈盼统一”“回归祖国”准确工整抄写在田字格中即
可,注意“祈”“祖”的写法。
2. 第二段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2分)
11岁的小女孩龙紫岚继1999年澳门姑娘容韵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后,成为新的传唱人。 【答案】龙紫岚成为传唱人。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 句子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结合“11岁的小女孩龙紫岚”可知,主语中心语为“龙紫岚”,结合“继1999年澳门姑娘容韵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后,成为”可知,谓语中心语为“成为”,结合“新的传唱人”可知,宾语中心语为“传唱人”。句子主干为:龙紫岚成为传唱人。 3.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牌坊.(fāng) 记录片 宣泻 祈.(qí)盼 B.牌坊.(fāng) 纪录片 宣泄 祈.(qí)盼 C.牌坊.(fáng) 记录片 宣泻 祈.(qǐ)盼 D.牌坊.(fáng) 纪录片 宣泄 祈.(qǐ)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牌坊,pái fāng,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用于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或点缀名山、胜景、园林。 纪录片,jì lù piàn,真实地专门报道某一问题或事物的影片。 宣泄,xuān xiè,①排出积水。②吐露;发泄:吐露胸中郁闷。 祈盼,qí pàn,汉语词语,指恳切地盼望。 故选B。
4. 《七子之歌》中三处画波浪线的语句,语气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陈述语气 ②感叹语气 ③祈使语气 B.①感叹语气 ②陈述语气 ③祈使语气 C.①陈述语气 ②祈使语气 ③感叹语气 D.①祈使语气 ②感叹语气 ③陈述语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气的判断。第一句陈述“我”离开祖国母亲的时间之久,是陈述语气;第二句“请叫儿的乳名”是要求别人做某事,是祈使语气;第三句“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强烈表达要回归祖国的渴望语气,属于感叹语气。故选C。 5. 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诗句是: , 。
(4)家书市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 , ”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答案】此中有真意;似曾相识燕归来;甲光向日金鳞开;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燕、鳞、帆、烽、抵。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尔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种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城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年且.九十(且:将近) B.指.通豫南(指:指导,指示) C.杂.然相许(杂:共同,全部) D.帝感其诚.(诚:诚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A.C.D解释正确;B.解释有误。B.“指通豫南”中的“指”同“直”,一直。故选B。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C.由“其妻献疑曰”可知,愚公的妻子只是提出疑问,并没有强烈反对,题干“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错误。故选C。 8. 读过这个故事,你从愚公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3分) 答: 。 【答案】①学习愚公敢想敢做、勇于挑战的远大报负。②学习愚公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决心。③学习愚公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困难。④认准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最终会取得成功。(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启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我们要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整理答案。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
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二)阅读下画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甲】 试笔自书 〔宋〕苏轼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①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
然不知所济.
。少焉②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③
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
笔书此纸。 【乙】 书上元夜游 〔宋〕苏轼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④,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⑤杂糅,屠沽⑥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⑦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有生:生物。②少焉:一会儿。③方轨:两车并行。④过:拜访。⑤民夷:指汉族和少数民族。⑥沽:卖酒的人。⑦过:苏轼小儿子。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译文: 。 【答案】家里人闭门熟睡,鼾声已经第二次响起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舍中:指家中人;掩关:闭门、关门;再:第二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 B.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 C.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 D.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
答: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于是径直下叶走,见到同类。“少焉水涸”为状语,点明蚂蚁现在面临的状况;“蚁即径去”“见其类”为递进关系,点明蚂蚁的行动;所以断为: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故选A。
11.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笑”,请分析“笑”的内涵。(4分)
答: 。 【答案】【甲】文写苏轼被贬往荒僻落后的海南,一开始茫然自悲,但联想到“蚁附于芥”的寓言而自我解嘲,聊以自慰,此处的“笑”是一种豁然开朗、自我安慰的释怀之笑。【乙】文写苏轼应老书生之邀游城晚归,看着家人鼾声已起,内心有一种忘怀官场得失的轻松之感,此处的“笑”是一种忘怀得失、坦然处世的愉悦之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可知,苏轼被贬到落后僻远的海南,开始时很茫然、悲伤;联系后文“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可知,写蚂蚁趴在草叶上不知道如何渡“河”,然而却不知道对于自己(蚂蚁)来说的“河”不过是倒在地上的一盆水罢了,苏轼将自己的处境类比成蚂蚁的处境;“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继而写蚂蚁等水干以后便得以“解脱”,苏轼通过一则寓言故事自嘲,反映了苏轼以宇宙之宏观反观人生艰难之渺小的智慧,结尾的“笑”是豁然解脱的“笑”,是自我安慰的释怀之笑。
【乙】文先写苏轼应老书生的邀请夜晚去游城,结果“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时间已晚,家中人已经熟睡,继而“放杖而笑,孰为得失?”“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写苏轼大笑,为了开心夜晚出游结果错过与家人一起酣睡,思考何为得失,写韩愈为了追求“鱼”,去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见得一定钓得到,可见苏轼不再为了贬官而失意,不再刻意追求什么,此时开怀的“笑”有忘却怀官场得失的轻松之感,
有忘怀得失、坦然处世的愉悦。 【参考译文】
【甲】我刚开始到海南岛时,环顾四面大海无边无际,神色凄然,为此悲伤,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这个岛呢?”一会又停下来想想,天地都在积水中,九州也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小海中,难道有生下来不在岛上的吗?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叶浮在水上,一只蚂蚁趴在草叶上,迷茫的样子不知道如何渡过河。一会儿水干了,蚂蚁于是径直下叶走。见到同类,哭着说:“差点儿不能与你再相见了。”哪知道一小会后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呢?想到这个可以笑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和客人喝少许酒微醉,随笔写下这篇文章。
【乙】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闭门熟睡,鼾声已经第二次响起了。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振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
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实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12.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它放在第段和第 段之间最恰当。(2分) 【答案】放到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放置。“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放到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所需放置的语句为一般疑问句;第④段“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陈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声音都是真实的;第⑤段“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分析“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不一样”的原因;所需放置的语句“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承接第④段结论并引出第⑤段原因分析,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下文,放在第④段后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用问句引出主要说明对象——自己的声音,能引发思考,增强阅读兴趣。 B.文中第④段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另一半是指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是真实的。 C.我们将耳朵堵严实,无论再小声说话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是声音可以通过骨传导。 D.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是通过骨传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辨析。D.根据第⑥段“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可知,本项“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是通过骨传导”表述有误;故选D。 14. 学生小军认为第⑪段中说“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实的声音”的说法是错误的,请
结合文章内容对他进行反驳。(3分)
答: 。 【答案】示例:小军,我认为该观点是对的。因为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被我们大脑接收的,失真最小,最真实的,所以说是“真实的声音”;而他人听到自己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首先明确“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实的声音”的说法是正确的;根据第⑪段“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即可反驳,在表述时,注意礼貌用语,有称呼。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9题。(15分)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
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逃学的想法。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道。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我心里害怕极了,可是越害怕越写不出,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根本看不懂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定,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客,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我心中的疑惑渐渐解开,似乎还有一丝好感在悄悄萌生。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主动开始找他问问题,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那段时间,潘老师严肃的脸终于有了笑容,像阴郁了一整个雨季后的晴空,也照亮了我的心情。
⑧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
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他冻得发抖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但依然时刻提醒着我要做好笔记。
⑨那堂课,我的心也被雨水打湿,根本无心听讲,但依然做着笔记,只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因为数学出色,最后去深圳做了老师。有一次,还惊喜的收到了潘老师的来信,里面没有一句说教,只是细数了我这个调皮鬼的糗事,和一步步蜕变的过程,最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是末尾的那句话:“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此刻我真想回去见见我的潘老师。后来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尊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⑪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我走进阳台,默默地追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⑫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⑬“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⑭“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摘自《教师博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潘老师严厉、恪尽职守、情感细腻的形象特点。
B.文章第①段总起全文,写出了星星在夜空中闪耀的美好场景,交代了“我”对星星的特殊情感。
C.文章第⑧段,以外貌和动作描写为主,通过哈气、搓手、发抖等细节,体现了潘老师虽然自己很冷,但依然用心上课的状态,表现了潘老师的认真负责。
D.文章结尾,照应了标题与开头。强调了“我”对潘老师的感激与怀念,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本文是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发生在“我”和潘老师之间的几件小事,结合文章一开篇就写“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可知,文章并没有“总起全文”;其次,结合第⑦段下文的“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可知,此处写星星是表达了“我”对看星星的渴望之情。故选项分析错误;故选B。
16. 所谓“恩师”就是对学生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那个人。第⑩段哪句话写出了“恩师”的这一作用,请将这句话写下来。(3分)
答: 。 【答案】后来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尊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作答时,紧扣“恩师是对学生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那个人”这个题干关键信息,找出老师对学生影响深远的句子。结合第⑩段“后来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尊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可知,这句话表明潘老师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时刻牢记当老师的职责,据此回答即可。 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子。(3分)
那段时间,潘老师严肃的脸终于有了笑容,像阴郁了一整个雨季后的晴空,也照亮了我的心情。
答: 。 【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潘老师的笑容比作是晴空,写出了我有了进步后潘老师的由衷地喜悦,表达了我对潘老师的感谢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潘老师终于有了笑容的脸比作“阴郁了一整个雨季后的晴空”;从效果上看,运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从情感上看,结合“也照亮了我的心情”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有了进步后潘老师的由衷地喜悦;结合上文的“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主动开始找他问问题,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可知,也表达了“我”对潘老师的感谢之情。 18. 说说标题“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3分)
答: 。 【答案】示例:①标题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潘老师比作是擦星星的人,交代了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师;②蕴含了作者对潘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或:抒发了我对潘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③标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首尾形成照应。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擦星星的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潘老师比作是擦星星的人;结合文中第⑩段“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第⑭段“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可知,蕴含了作者对潘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标题新颖别致,设置了悬念:星星怎么可以擦?擦星星的人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擦星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 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4分)
答: 。 【答案】理解:文中潘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有闪光点的,即使很渺小,但依然能绽放自己的美丽。表现出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1分,意对即可)。
感悟:生活中,我们也坚信再平凡的人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不要害怕自己的渺小,也不能轻视别人的渺小(联系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与感悟。
①理解。由第⑭段“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可知,“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表明,在潘老师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无论它是渺小的,还是灰扑扑的,它都有闪光点,它尽早都会闪光,都会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这句话表现出了潘老师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②感悟。小时候“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并且“越学越差,越差越怕”,但后来在潘老师的帮助下,“我”变了,而且长大后自己也成了一名数学老师。结合“我”的经历可知,生活中,我们要有自信,要相信是花儿总会绽放,是星星“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不要害怕自己的渺小,有自信,有努力,终会取得成功。 (五)名著阅读(8分)
20.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几位同学各写了一句荐读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全书采用第一手资料进行报道,完美呈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面貌,堪称纪实作面之典范。 B.全书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对长征壮举进行全方位记录,读完全书等于重走长征路! C.本书毋庸置疑是在宣告: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D.本书影响力巨大,很多热血青年都曾受到书中人物的精神感召与激励,从而走上革命道路。 【答案】B
【解析】B.《红星照耀中国》全书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故选项的内容概括不正确;故选B。 21.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6分)
阅读书目 阅读内容 批注 我找到了我的食客们所需之食物了:我《昆虫就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觉得这道菜非常合选段中的“我的食客们”记》 胃口,所以两三个星期的工夫,我那笼子里一片狼藉,蝉脑袋、空胸壳、断翅膀、断肢指的是① 。 碎爪,无处不在。只有肚子几乎整个儿地不见了。 在这些美味之中,大灰蝗虫个头要比吃它的螳螂大的多;白额惫斯的大额有力,我们的指头都怕被它咬伤:……还有两种可怕螳螂的生活习性:的猎物:一个是圆网蛛,肚子似圆盘,带有② 。(请写出彩花边饰,大小如一枚二十苏的硬币;另一一点) 个是冠冕蛛,形象凶恶,鼓腹腆肚,令人望而生畏。 这些紧挨着发生的事情,在我年轻的心灵上,留下永远磨灭不掉的印象。我们心灵《红星照早已是反叛了。在这个时期中,我也开始有“这些紧挨着发生的事耀中国》 了一些政治意识,特别是在我读了一本关于情”是 ③ 。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开始认为努(请任选一件加以概括) 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答案】①绿蚱蜢、绿蝈蝈、螽斯
②肉食、猎捕各类角虫为食、专吃活食、好斗
③长沙城因严重饥荒发生了暴乱,许多闹事领袖被斩首示众;哥老会因不满街门判决举行起义,最终被镇压;为人因粮荒开始“吃大户”运动:“维新涨”教员劝人把庙字改成学堂。(写出其中一件,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我找到了我的食客们所需之食物了”中“我的食客们”指法布尔饲养的一些昆虫,结合“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觉得这道菜非常合胃口,所以两三个星期的工夫,我那笼子里一片狼藉,蝉脑袋、空胸壳、断翅膀、断肢碎爪,无处不在。只有肚子几乎整个儿地不见了”这一内容可知,“我的食客们”指的是“绿蚱蜢、绿蝈蝈、螽斯”等。
第二空:从“大灰蝗虫个头要比吃它的螳螂大的多”、“还有两种可怕的猎物:一个是圆网
蛛……;另一个是冠冕蛛”可知,螳螂肉食、猎捕各类角虫为食、专吃活食、好斗。
第三空: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概括,要结合所给文段和原著内容概括。通过阅读积累及文
段内容可知,给作者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的事件有:①长沙饥民请求官府救济遭到斩首示众;②哥老会与地主发生冲突,遭到与地主勾结的官府的镇压;③饥荒年间毛泽东父亲的粮食被饥民扣押;④“激进派”教师反对佛教,劝建学堂。任选一件加以概括即可。 三、综合实践(10分)
22. 八年级某班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完成以下任务。(10分)
(1)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4分)
示例:板块一: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
板块二: , 。 板块三: , 。
【答案】示例:查一查,互联网的知识;学一学,互联网的技术;谈一谈,互联网的好处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活动主题为“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互联网的知识、发展等,以此为目的设计活动形式即可,联系示例“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可知,要符合“……一……,互联网的……”的形式;如:学一学,互联网的模式;想一想,互联网的弊端等。
(2)下面是小军同学对某市学生疫情期间上网课情况的调查表。请你依据这两个表格,帮他提炼调查结果。(4分)
表一 是否在上网课
参与调查人数 A、没上过 B、偶尔上 C、近期一直在上 316874 0.940% 2.225% 96.835% 表二 上网课使用的工具
A、电视 B、手机 C、电脑(含平板) 5.661% 76.472% 16.927% 【答案】示例:表一表明,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同学在上网课;表二表明学生上网课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机,使用电脑和电视的比例较低。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转换。
表一是针对“某市学生疫情期间是否在上网课”的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人有316874位,其中0.940%的人没上过网课,2.225%的人偶尔上网课,96.835%的人近期一直在上网课;据此提炼为: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同学在上网课;
表二是针对“某市学生疫情期间上网课使用的工具”的调查结果,5.661%的人通过电视上网课,76.472%的人通过手机上网课,16.927%的人通过电脑(含平板)上网课;据此提炼为:学生上网课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机,使用电脑和电视的比例较低。
(3)网课期间,老师发现小军同学的习作中使用了“666”“耗子尾汁”“躺枪”“老铁”“柠檬精”等大量网络用语,针对此现象,请你代替老师给小军同学提点中肯的建议。(2分)
答: 。 【答案】示例一:小军同学,请不要滥用网络语言。因为这些大多是在网络中广泛传播的一种即兴词语,它不利于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汉语言文化。让我们一起来规范作文的语言,好吗? 示例二:小军同学,你的学以致用值得肯定。但是,我们学习新事物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很多传递正能量、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我们可以借鉴,但是类似“耗子尾汁”这类的网络糟粕我们应当摒弃。
【解析】本题考查提建议。表述时先是称呼,然后指出这些网络用语不利于学习,也不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接着建议他在作文中引用经典文化,规范作文语言。表述时,语意清晰,真诚委婉,便与对方接受即可。
示例:小军同学,请不要滥用网络语言。网络用语大部分是一种即兴的表达,缺少内涵甚至低俗无趣,经常使用这样的网络用语不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更不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让我们一起规范表达好吗? 四、写作(50分)
23.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
作文(1):我与书的故事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到大海中,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 【解析】 作文(1):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与立意。本篇习作要求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进行创作。题目的关键词有三个:我、书、故事。“我”是写作的主体,也是故事的主体,表明要写自己的事情,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书”的范围极广 ,可以是课本,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书籍;“故事”,表明
“我”和“书”之间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可以是“我”痴迷看书,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也可以是朋友送“我”一本书,书凝聚着我们真诚的友谊;还可以是家人与我共读一本书,表现浓浓的亲情等。
第二,选材与构思。既是故事,就要写成记叙文。“我与书的故事”可以是关于读书的故事,也可以是关于买书的故事,还可以是借书的故事,甚至还可以是抄书的故事,日常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或辛酸、或有趣、或难以忘怀的与书有关的故事都可以记叙下来。如可以写“我”痴迷于看书,以至于生活中屡屡闹出笑话、糗事,引来大家的发笑;也可以写长辈送我书,书中题词表达对后辈的期望,让我心生感慨。可以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几个故事,注意表达清楚对“书”的认识或感受。 作文(2):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材料中帽子被刮入的人所说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为已经失去的东西而一味地伤心痛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坦然面对得失是一种境界。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失去、失败等痛苦的事太多太多,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拥有一份从容,坦然面对人生。唯有坦然,才能表现我们心中的欣喜与欢乐;也唯有坦然,才能冲淡我们身边的悲伤与无奈。当然,接受失败不是屈服于现状,更不是不求上进,而是磨砺一种良好的心态,让内心更强大,在一次次失败中走向成功。这则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写作:(1)失去或失败不意味着你会被打倒,要坦然接受并面对;(2)人生中有得就有失,失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3)失败不意味着你没有努力,失败表明你的努力还不够;(4)失去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失去表明你得到了经验;(4)失败不意味着你无法成功,失败表明你还需要一些时间,等等。
二、选材构思。这道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写记叙文,可叙述自己或他人在学习、运动、生活中遭遇一次失去或失败,但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坦然接受的故事;如果再略写后来吸取教训,终获成功,作文会更圆满。可议论文,以“坦然接受失去”“微笑面对失败”“正确对待失败”等为中心论点,论述接受失去或失败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答案】【例文】 作文(1):
【例文一】我与书的故事
夕阳西下,一抹余晖留在大地上,让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唯美。像拢上了一层纱衣,似是出于哪位名家之手的水墨画。我静静地倚在窗前,手捧着一本书看着。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很赞同这句话,因为书籍使我体会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从小时起我就与书解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晚上必会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如果妈妈不讲,那我就会闹上几小时的,直到妈妈肯讲了为止。渐渐地,上了幼儿园学会了一些汉语拼音,自己就能读一些带有拼音的书籍了,不再老是缠着妈妈给我念故事了。
上了小学,从小爱读书的我可尝到了甜头。像写日记、写作文等我可谓是手到擒来,每每都是一气呵成,而且还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朗读。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不限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百科全书》让我探索到了这世上的奇妙事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让我在童话王国里尽情飞翔;《伊索寓言》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到真理。
我与书也有着许多好玩有趣的故事。记得那是五年级期末考试前夕,我百般无聊的翻着教科书,一个字也看不下去。眼睛瞟到了书架那边,上面还摆着几本刚刚买来的书,那是我和妈妈再三保证等到期末考试后再看,妈妈才给我买的。此时盯着那几本书,心里痒痒极了,本来就是自己十分感兴趣,而且这时又不愿再复习了。看了看门口,确定妈妈没有在,就蹑手蹑脚的走到书架前,抽出了一本《侦探故事》,走到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第一页,我就被它给吸引住了。这是一本关于侦探故事的合集,我佩服福尔摩斯的机敏,柯南的勇敢,金田一的才能。在这时我已经完全沉浸在其中了。忽然听见好像有脚步声,吓得我赶紧把书给推到了一旁,回头一看,却没有什么。我拍拍胸口,进行自我安慰,抬头一看表,已经八点半了,可我又看了看一旁的书,想着:就再看一会儿,就一会儿。这样想着,就又拿起书来看着。一会儿,一会儿嘴上是这么说的,,看着看着就又过了一个小时。突然,在我身后响起了一个声音:“看什么那?你复习好了没有!”听到这儿,我转过头去看见了妈妈那张严肃的脸,羞愧地低下了头。在妈妈的目光下,认真的复习了起来,心里也在想着:《侦探故事》我们明天再见吧!
夜幕上几颗星星正在调皮的眨着眼睛,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现在,放下书,想着有趣的往事,想着那与书的经历,想起书陪伴我的这几年为我所做的一切,轻轻的勾起了嘴角。
【点评】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作者以时间为序,记叙了我和书的一段渊源。特别是对儿时背着父母看书的描述惊险刺激。叙事条理,情节曲折起伏,人物形象突出。
【例文二】我与书的故事
如果有人问我,你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书!”对于我来说,书是我的一位朋友,它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从我记事起,我与书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依稀记得,我最早的读物是《三字经》。每天晚上,母来都会读书给我听,我便凑过去看。母亲见我想看书,便教我认字。几个月后我就能熟练地将《三字经》读出来了。
接下来,我觉得《三字经》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趁姐组上学时,溜进她的房间找书看。我凭着自己已经会认一些字,找到了一本《神话故事》,我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遇到不会认的字,我就去找母亲。开始,母亲很乐意回答。后来,母亲觉得有必要让我学自己看拼音,
便一次次地教我。最后,我已能靠书上的拼音认识一些字词了。上小学后,所有带拼音,带图画的书我都不看了,一心只看图书角的推荐书籍。渐渐地,我对除了小说以外的书都不感兴趣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很尴尬的事。那一次,我在房间里看《淘气包马小跳》,到了半夜也不想睡,正巧母亲过来,我赶紧拉灭灯,装着熟睡,不料,睡前没放好书,在母亲推门进房时,书掉到了地上,于是,第二天我挨了一顿数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对小说产生了兴趣。《草房子》《城南旧事》《红楼梦》这些我都看过。于是,我积累的词句也越来越多,知识增长得也越来越多。书籍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感动。书,是我的一位良师,是我的一位益友,是我的营养品,是我的旅途伴侣,也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如果世界上没有了书,我的生活将会失去许多乐趣。书香伴着我一路成长,它会是我最好的伙伴。
人生的路上,有书陪伴着我,便不会孤单。 作文(2):
要学会接受失败
我,一个好强的女孩,从来没有向失败低过头,认过输,哭过鼻子……就这样,我度过了漫长的小学生涯,带着满腔憧憬和一颗要强的心我升入了中学。从跨进中学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就立誓要闯出个名堂来,一定要在求知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领。
可是,失败这个我很不愿提及的字眼却随着第一个学期的结束侵入并咬啮着我的心。 记得那是个寒气逼人、白雪飘飞的早晨。我满怀希望地坐到座位上,想象着即将到来的老师的夸奖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期待着那张鲜红的奖状飞到我的面前,回味着往常获奖时的那种飘飘然的感觉。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一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我这次竟落到了十几名。奖励、三好生……这一切都成了泡影。当老师念完分数的那一刻,我的心如同被摔到地上的玻璃一样碎了,继而,那数不清的玻璃屑也跟着扎遍了我的全身,好痛,真的好痛!
顷刻间,我的心里剩下的只有羞愧与深深的痛楚!我只觉得我的头垂得低低的,脸热热的,鼻子酸酸的,泪水差点儿就要掉下来了……
放学了,我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飞驰,恨不得一下子回到家,找个僻静的地方大哭一场。失败、沮丧、懊恼像潮水一样一遍遍冲刷着我的心,让我不敢去正视这可怕的现实。
回到家,看着妈妈那忙碌而衰老的身影,我再也忍不住哭了。我冲进卧室,一屁股坐在床上,随手拿起一本书,心不在焉地翻着。蓦地,一句话闯入了我的眼睛:“一次失败,并不等于永远失败;当你在困难面前倒下了、放弃了,那才是失败,是真正的失败!”顿时,我明白了。
是呀,失败了不要紧,关键是看自己能不能从失败中爬起来,重新面对自我。记住:眼泪不属于强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