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评价
左泽文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2)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带有强制性的单向约束型教育管理模式已正在改变,日益蓬勃发展的大学生社团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阵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成为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新途径。为此高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评价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搞好此项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社团 管理与评价
学生社团是本院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主要是以学生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学院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实践证明,社团活动营造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拓展素质的天地和心灵交流的家园。探索高职学生社团建设的新模式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延伸工作手臂、凝聚青年学子思想、强化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学院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1、现状。社团自成立以来就在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丰富多彩而又紧贴高职学生思想和兴趣的社团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在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拓宽知识视野、锻炼实践能力、展现个人魅力、培养团队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我院共有学生社团28个,近60%的学生成为注册会员。根据调查,我院社团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第一类是学习政治理论、党团知识的政治性社团,
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第二类是以丰富专业知识、围绕专业学习而组织的专业学术社团。如CAD协会、网页设计协会等;第三类是以锻炼身体和健美为目的的体育类社团。如各种体育俱乐部、武术协会等;第四类是宣传舆论和通讯报道的宣传类社团,如学通社等;第五类是文娱类社团。如爱乐协会;第六类是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类社团。如爱心社、礼仪队、心理协会等。这些团体,有的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有的利用先进教育设备和手段,刻苦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有的热切关注弱势群体,奉献一份爱心;有的努力强化综合素质,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社团活动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2、特征。(1)自主性。社团活动在院党委学工部和团委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自主进行,学生自我操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内容适合于学生各自的需要,由学生自愿选择,自由参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重点方向,自主支配活动时间。
(2)灵活性。学生社团成员没有班级和系部的界线,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场地不固定,由于共同的志向、爱好和兴趣,使广大成员团结一心、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趣味性。社团活动充分体现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爱好,生动活泼,轻松快乐,富有趣味性。可以是讲座、参观、报告会,也可以是竞赛、晚会、展览等等。很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学生乐于参加。
(4)实践性。学生社团活动立足校内,兼顾校外,坚持课余,融各方面知识于一体,知、能、智、德交融,学以致用。由于知识运用于实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思想、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
3、作用。高职学院学生社团一是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除了课堂教育外,还是日常生活管理中的渗透教育。传统的日常教育管理的途径是条状的层级实施,随着班级集体意识的逐渐淡化,传统的日常教育管理的链条出现了薄弱环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学生社团的兴起,不仅能使其取代班级的部分功能,同时也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新途径。例如名人讲坛、党的知识竞赛、采访调查等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形式,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
深入开展。
二是成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学生社团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活跃群体,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和新的载体,比如我院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青春风采大赛等活动,就充分发挥了社团优势。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社团对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传承学校优良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是成为大学生完善自我培养能力的新途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中学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主性明显增强。学生社团为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机会,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成员之间年龄、年级不同,专业有异,地域来源广,性格差异大,彼此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多种技能,完善知识结构;社团活动的自由度大,自主性强,社团成员的积极性高,创新的空间大;成员间的交往,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的凝聚力,成员间的关爱,宽松自由的气氛,能使青年学生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4、困惑。高职学院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同样遇到一些题,阻碍社团的良性发展。一是社团更迭频繁,人员流动快,稳定性差。从整体来看,社团数量逐年增长,但新的社团的出现也使原有的一些社团消失。有的学生对参加社团随意性大,有的学生参加社团是三分钟热度,新鲜感一过就不再参加;有的社团开展活动不注意了解社员的需求和心理,结果是曲高和寡;有的社团缺少新老成员衔接和传统的承袭,结果是社团随着老社长的毕业或退出而衰落甚至消亡。
二是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第一课堂与社团工作的关系。社团活动是第一课堂学习的继续和补充,但有的学生不能摆正两者的关系,认为参加社团越多越好,盲目加入,只醉心于社团活动,热衷于搞交际,出风头,把学习忘却脑后。参加社团活动不仅没有深化课堂知识,反而妨碍了自己的学习。也有个别学生把创建、加入社团作为自己“广交朋友”,获得老师和同学认可和赞赏的捷径,这就妨碍了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三是社团干部素质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社团主要干部对社团的发展举足轻重,
但由于社团是群众性自发组织,由团委管理,主要进行宏观指导,而不干预其具体活动。因此,只要符合基本要求,申请人都可以成为社长或社团主要干部。虽然大多数社团干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争当社团干部目的只是让自己头上多一顶桂冠,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由于缺乏服务意识,导致社团没有凝聚力,组织涣散,乃至难以为继。
四是引导管理不到位。社团中出现娱乐类和文艺类社团比较多,而学术类社团少的现象。学校对于社团的成立和活动开展缺乏总体思路,只要求社团活动不违法违规,较少引导社团开展活动,更谈不上科学管理和规范活动。加之缺乏活动场地和经费不足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五是指导教师的作用不明显。虽然要求社团必须有指导教师,但相当一部分社团把这当作一种形式,社团活动事前不与指导教师协商,事中不参与。有的指导教师有名无实,对于社团活动较少过问,甚至不参加社团活动,丧失了设立指导教师的意义。
二、高职学院学生社团的管理与评价
高职学院学生社团种类和数量日趋增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起的作用也已不容忽视,大学生日常活动从以班级为中心向以社团为中心转变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加强社团规范管理,提升社团发展层次,强化社团评价是目前一项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工作。
1、把握发展方向,培训社团骨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学生社团组织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入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生社团组织要注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自身在繁荣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学生社团组织应该与时俱进,拓展新思想,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培养一支思想过硬、品德优良、作风扎实的社团骨干队伍成为第一要务。一是在选拔、审核社团负责人时,特别是有较大影响力的社团,要综合考虑,不仅要求有较强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必须要求社团骨干增强政策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二是形成评优
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社团骨干分子积极培养,作为团学干部的后备人才力量,在各级各类评优推优中给予重点考虑。通过设立“优秀社团奖”、“最佳社团干部奖”激发他们搞好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三是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经验交流、户外活动等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社团工作的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与社团骨干分子的联系与交流,增进感情,掌握情况,指导工作,完善管理。
建立活动团支部,实现团组织覆盖。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多方资源的整合,新时期的共青团组织也需要通过新的途径开拓工作,因此把社团工作与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结合起来,是学生社团管理的一种尝试与创新。社团建团应在工作机制、组织建设、活动建设三方面重点考虑。在社团建立活动团支部,借助共青团的组织影响、完善的工作网络、丰富的人力资源甚至活动资金,活跃开展社团活动。要将社团活动团支部纳入到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中,有效延伸团组织的工作手臂。同时,共青团组织可结合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拓宽工作领域,扩大影响范围。
2、探索管理体系,规范社团管理
规范管理是学生社团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科学的规章来规范约束,学生社团就会各行其是,一般散沙;没有一套合理的机制,学生社团就会缺乏动力,走不久远。一是要把学生社团纳入学生工作管理体系,提升社团的层次与水平,使社团走上健康、规范的发展轨道,制定完善的政策是社团管理实践的第一重要步骤。要建立个建全社团注册登记制和完备的内部组织、考核、激励机制,做到出入手续简便,日常管理规范,活动开展有序,思想教育经常,内部帐目清晰,发展方向明确。二是要规范社团审批。规范学生社团的申报、认定、评比、考核、奖惩等,并定期对已有社团进行检查、考核、重新认定或变更,制定学生社团的退出制度,对不按管理规则和程序办事的社团,要及时整顿甚至责令其退出,以体现社团管理的规范化,保证社团队伍的稳定性,使其健康发展。三是要规范社团活动。对各社团的重大活动进行审查、指导、监督、考评。对影响力较大、影响面较广的社团活动,一定要履行申报程序,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保证方向正确,性质不变,形式合法,过程可控。四是建立评比表彰机制。开展活动方案设计大赛、品牌活动、特色评比活动等表彰活动,既可使社团形成主动围绕社团管理部门的向心力,又可调动各社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使各社团在竞争中良性发展,随着社团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让校园充满活力,让大学生充满激情与朝气。五是建立社团晋级机制。将校学生社团分为3-4个等级,每个等级有比较详细的考核标准,每个等级的社团数量有一定的比例控制,社团管理部门对不同级别的社团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各新组建的社团可向社团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将社团划分为院级和系级社团。社团管理部门对获批准的院级社团要给予启动资金支持。对管理比较混乱、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社团,社团管理部门要勒令其限时整改,整改不力的要降级直至取消其社团资格。
3、加强指导力度,提升社团层次
根据社团的迅速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求社团层次上水平、活动有质量、管理要规范,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提高学生社团的活动质量,促使社团活动经常化、有序化健康持续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制定、落实社团指导教师聘任、考核、奖励办法。通过制度保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引导社团高质量、高层次和高水平发展。第一,要选聘那些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擅长做学生教育工作、有丰富的组织管理能力与社团活动有相关性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学术类社团的指导教师须对该社团活动所涉及的学术领域有一定研究;文体类社团的指导教师须对社团活动所涉及的文体领域有一定专长。对于大型的重点社团,如学生艺术团、铜管乐团,应聘请有相当资历的教师作指导,指导教师以校内为主,聘期不宜过长,也不可太短,一般为一年。第二,定期辅导,定期考核。社团指导教师必须定期对社团活动加以辅导,一般至少每周一次,辅导社团活动计入教师工作量,每学期对社团指导教师实施考核,可按学生考评和教师自评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按考核结果核定其工作量,经考核合格的指导教师可续聘,考核不合格的应予以及时更换。第三,实行奖励制度。根据每学年的考核结果,对于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应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通过“优秀社团指导教师”,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其尽心尽力地指导社团,服务社团,同时,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组织,因此指导教师要尽量做到“指导而不领导,献策而不决策”,保证社团的自主管理权得到充分发挥。
4、加大投入力量,整合社团资源
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目前社团的资金主要来源:一是会费收入。获准成立的社团可以向社团成员酌情收取一定的会费,并根据“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收取一定的培训费。会费收入是维系社团活动的基础;二是学校投入。包括支付指导教师的课酬和奖励基金,提供社团活动开展的场地和设备等,学校投入是确保社团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三是活动支助。对精品社团、特色社团、重点活动、大型项目给予支持,实施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管理制,由社团通过承办校园文化活动获得支助,活动支助是打造精品、品牌社团的关键;四是项目收入。专业社团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专业特长,贴近市场承接有偿项目,真枪真干,我院CAD协会承接电子绘图业务,广告艺术设计协会承接校内外宣传板(画)业务、梦逸礼仪队承接礼仪接待业务、营销协会会员担任品牌代理等等,不但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积累了工作经验,更培养了一大批了解市场、学以致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收入是提升专业社团品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五是社会赞助。社会赞助是增强社团生机与活力的有效形式。社团管理部门要对每一部分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会费收入由社团自身掌管,学校投入由管理部门直接管理,活动支助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审批项目收入和社会赞助,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做到帐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各社团应有专职人员负责经费的管理,做到决策、出纳两支笔,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应将财务状况适时向社员公开。
学生社团在高职学院建设和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活动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臵,学生社团日益成为凝聚青年学生的有效载体。重视社团的作用,关心社团的发展,积极主动地把社团管理纳入工作体系是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时代要求。学生社团职能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问题,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机制,使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学生管理百科全书
(2) 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及评估标准指导手册
(3) 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及违规处理办法实务全书 (4) 漆小萍编著《学生工作的设计与评估》 (5) 当代教育《高校社团的德育载体建设新探》 (6) 倪治奇《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 [作者简介] 左泽文[1968— ],男,湖南湘潭人,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