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2022-11-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_论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张春胜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摘 要: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在文学 语言的艺术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语言风格独特 714000) 特别好,我走不动便背我一程,到城门上还给我买了一 些炒栗子”(《月牙儿》);“大寿桃点着红嘴,插着八仙人, 非常的大气”,“每一个声音都像踩了猫尾巴那么叫得钻 且富有创造性,作品语言清浅俗白口语化,描写生动形象 化,叙述高度凝练化,具有独特幽默诙谐的京味风格。 关键词:老舍幽默京味 心”(《骆驼祥子》)。这几个例子中的“一程”、“大气”、“钻 心”都是北京的地方口语,在普通话中有其相应的规范 词,“一程”是“一阵”,“大气”是“大方”,“钻心”是“难 受”。作品中类似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对这些词的巧妙运 用,明显增强了口语色彩。北京话中存在大量的儿化 口语艺术遣词艺术修辞艺术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以勤 奋的创作和特有的艺术才华为中国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 贡献。在文学创作上,他一生创作七十余部小说,三四十 个话剧和戏剧剧本.还有许多散文、诗歌和杂文,他的创 作多用北京话.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 气息。老舍在语言运用上多变且富有创造性,形成了独树 一词,这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今儿个,娘儿俩,门口儿,不 大会儿,身儿,名儿,一罗纸儿……”(《月牙儿》),儿化词 的运用.使得作品语言带上北京口语特有的亲切、自然 的韵味。[2]P3 口语化句式的运用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老舍 帜的语言风格。 一先生多采用简洁明快的短句,结构单纯,通俗明了。最为 突出的是对话式的句子.一般都不超过七八个字,既简单 又明白,比如“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妈不哭!不哭!”’(《月 牙儿》)“我不喝酒!”“不喝就滚出去,……辣不死你……” (《骆驼祥子》)。口语化句式除了简洁明快的短句,还有独 语句式、特殊句式等.这些结构简单的短句,使得作品语 言丰富多彩,贴近生活。 2.对生活语言的艺术加工 、清浅俗白的口语艺术 老舍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北京口语不但 熟悉,而且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过:“我说的是北京 话,而且相当喜爱它,它怎么说,我便怎么写。”…一也正 是如此。他才能充分地运用北京口语,表现北京的地方 色彩和地域文化。他一直追求用清浅俗白、朴实活泼的口 语再现生活。在老舍的作品中,口语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两方面。 1.口语化词汇和句式的使用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作品中丰富多彩的 口语词汇大都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搬。他 拥有的词汇量相当丰富.能够用不同的词汇最恰当地反 阅读老舍先生作品,最常见的是带有北京地方特 色、极富表现力的地方词汇,这些词的使用使得作品语 言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和文化韵味。例如“妈那天对我 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5.结语 映生活内容。例如“他逼着她拿钱,而且骂骂咧咧……”, “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的轻看她静 口而出的把他骂了 1999.8,(1). [2]David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 penguin books,1973. 刘宓庆在《文化翻译论纲》中指出:“翻译实际上是原 文+原文文化背景+译文+译文文化背景+原作者的气质 [3]甘文凝.浅谈《红楼梦》人名的翻译技巧[J].安徽 农业大学学报.2002,(2). 和风格+译者的气质和风格的混会体。”这对译者提出了 非常高的要求。翻译“应尽量传达原文的异质因素,尽量 [4]果笑非.浅谈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真”[J].黑龙 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 传达原语的异域文化特色,尽量传达原语的异语语言形 式”。它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失真度。所以我们在进 行翻译时.应从跨文化视角.充分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 [5]李涛,肖维青.《红楼梦》人名艺术及英译方法浅 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5). [6]李巍.论《红楼梦》人名的英译[J].文史纵横(新西 部),2008,(8). 差异,尽量避免信息走失。也许,霍克斯在整个《红楼梦》 的翻译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遗憾,但是我们不得不感谢霍 克思先生。这位不但精通汉英两种语言,更是深请中西两 [7]唐青.试论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创新[C].华东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o08. 种文化的翻译家以其传神的译笔,使这部名著的生命得 以在西方世界获得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8]徐俏颖.试论霍克斯《红楼梦》中人名翻译的特色[J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 [9]庄国卫.《红楼梦》双关语人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 化[J].中共桂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6). 13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成都:天地出版社[M], 201o年1月号上旬刊文教 :料 个花瓜”(《骆驼祥子》)。“骂骂咧咧”和“骂了个花瓜”都有 骂的意思.但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词表达,在程度上明显有 了差别,比单独一个“骂”字丰富生动。在老舍作品中,类 似这种通俗的语言运用得恰当、生动的例子很多,比如就 描写不高兴不满意的神态来说,《二马》中“马先生一脑门 子官司.没理马威”.“一脑门子官司”比“不高兴”更加新 颖、生动、贴切。 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在使用语苦上十分认 真。对待口语,他放胆使用,并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使通 俗质朴的语言变得光彩鲜亮。他曾说过:“口语不是照抄 的,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E3]P27他也真正做到了口语 的艺术化加工。《月牙儿》中“我后悔,我自慰,我要哭,我 喜欢,我不知道怎样好”,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 音乐美。在口语提炼加工过程中,老舍先生往往能够把语 言控制得恰到好处。老舍先生对口语的运用真正做到了 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 二、质朴自然,准确精当,简洁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 艺术 老舍先生使用语言不借助于典故,也不依赖于行话, 只是运用常见的普通字词进行加工琢磨,使其成了金玉 良言,个个光彩夺目,给人印象深刻,2_一能够做到人物、 环境、感情三者融为一体,既合乎情理,又能更加真实地 反映生活。 1.质朴自然的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一向很重视朴实语言的表现力。他曾说过: “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4]1W6他的作 品往往都是通过朴实俗白的语言来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和 命运。极其平常、朴实的词语在他笔下如虎添翼,活灵活 现,极富表现力。比如“祥子喝了一气凉水,……每一个井 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大灌 一气”,“喝了一气凉水”和“大灌一气”都是描写车夫喝水 的情景,这里的遣词非常符合车夫们的身份和生活境况, 自然真实地展现出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2.准确恰当的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在遣词过程中追求准确精当。准确精当就 运用语言要符合人枷性格、身份和环境。《骆驼祥子》中虎 妞骂祥子:“祥子, 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 了?”准确精当的用词一下凸显出虎妞粗俗豪爽,骂人也 带有男人的爽快性格。准确恰当的叙述描写语言也能准 确揭示人物性格,例如《离婚》中张大嫂对女儿的叙述: “只要一回来,不是买丝袜子,就是闹皮鞋;一个驳回,立 刻眉毛挑起一尺多高!”“闹”和“挑”的使用恰到好处,淋 漓尽致地展现出张大嫂女儿的任性和淘气。 3.形象生动的遣词特色 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文学创作作者所努力追求的目 标。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形象生动的遣词用法。 例如《牛天赐传》中“几间小屋在一株老槐树旁藏着”,一 个“藏”字,一下子变静态为动态,把小屋给写活了,让人 感觉新颖而独特。再如《骆驼祥子》中“这么点药,那么个 偏方,揍出他十几块钱去,病并没有除根”,一个“揍”字. 精彩形象,祥子平时惜钱如命,如今要花十几块钱,他无 疑会感到非常心痛,就像挨了一顿揍似的。 4.简洁凝练的遣词艺术 老舍先生十分推崇精练而有表现力的古典文学和民 14 间文学语言。他认为简洁凝练就是深入浅出,话说得少而 意思包含得多.用最合适的词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 《骆驼祥子》中写祥子由兵营里逃出,上了刘四爷家,虎妞 见了他很高兴,说:“你让狼叼去了,还是……”祥子只回 答了“哼”一个字,这一个字虽简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方面说明祥子是个天生就不爱说话的人,老实木讷,另 一方面表现出他百感交集.心里难受不愿多说话。车丢了 又被抓丁.经过一番磨难,生了一场大病,他心中充满了 不平、辛酸、委屈和怨恨。老舍先生做到了言简意丰,这正 是简洁凝练艺术的魅力所在。 三、生动形象的描写和修辞艺术 1.丰富的描写艺术 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老舍 先生十分重视形象生动的描写语言。他说:“小说是要绘 声绘色的写出来,故必须生动。”绘声绘色就是描写语言 的艺术化。老舍先生在作品中常常运用变化多姿的描写 手段,使描写语言达到有声有色、意韵俱佳的艺术境界。 对话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用于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老舍先生十分重视对话的作用,他笔下的人物说话都切 合人物身份和性格,读起来真实自然。例如《骆驼祥子》中 虎妞劝祥子喝酒的一段文字:“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 不领情怎着?你个傻骆驼!……”举着盅儿:“你喝!要不 我揪耳朵灌你!,'通过对话,把虎妞爽快、泼辣的性格凸显 出来。作品中对祥子肖像的描写:“头不很大,圆眼,肉鼻 子.两条眉眼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 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特别亮的是颧骨……”从肖像上可以看出祥子是一副老 实敦厚的模样,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在人物描写上,老 舍先生还常常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来刻画人物.而且可 以把对话、肖像、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使人物更加真 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马裤先生》里描写的马 裤先生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正是在话语、肖像和动作 描写方面的独特之处。马裤先生动不动就以全身的力气 喊叫,好似雷鸣;肖像上,穿马裤,戴平光眼睛,清缎子洋 服上身,脑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动作上,用 食指挖鼻孔,在别人头上脱靴子,并击打靴底上的土。把 小市民、小知识分子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老舍先生笔 下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充满了灵性,如《骆驼祥子》中 描写暴雨来临前的柳树.“病了似的”、“无精打采”.使柳 树变得有了活气,通过景物描写更加突出人物在恶劣环 境下生存的艰难。 2.形象生动的修辞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生动形象,很大程度上 与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老舍先生的 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形成了他独 特的修辞艺术特色。老舍先生对比喻的理解为:“比喻是 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在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广泛注 意,这种联想便无从得来。”他笔下的自然万物都可以作 为比喻的对象,且能比喻得自然巧妙。如《骆驼祥子》中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在他赁人家车的 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 着的陀螺”,形象的比喻更能体现出人物生存的艰难。老 舍的作品中还常常运用比拟、夸张、对比、借代,排比,反 复、引用等修辞手法,而且都用得恰当自然,活泼生动,形 成了老舍先生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 四、诙谐幽默的京昧风格 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中十分突出的是他作品中反映 出来的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幽默风格.这种幽默风格是他 本人的个性素质、生活经历和艺术修养的必然结果。老舍 先生作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 味”风格。 1.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幽默与语言技巧有着密切关系。 平实的语言在老舍先生笔下也可以变得幽默起来.他的 幽默深深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带有北京市民 特有的“打哈哈”性质。这既是对现实的不满的一种以 “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借 助笑声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些。他把幽默看成是一种 心态,一种生命的润滑剂。他的幽默格调多样,既有温厚 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离婚》中“张大嫂一边刷洗家 伙.一边落泪,还不敢叫丈夫看见,收拾完在炉前烤干了 两个湿眼睛”。“其实买个妾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只看男人 的脑袋是金银铜铁那种金属做的,吴先生的脑袋,据张大 哥鉴定,是铁的;虽然面积不小,可是能值多少钱一斤?” 很平常的话读起来令人发笑,风趣幽默。从创作《离婚》开 始,老舍先生为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发展方向,即 “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戏剧意味, 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中硬挤出来 的”,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是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 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而又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 寸感,产生了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结合,获得 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5]P83 2.京味风格 老舍先生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一 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韵、特具人文景观 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京味首先表现在取 材的特色上.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 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为读者提供了 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这画卷所充溢的是北京味儿的浓 郁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相当高的民俗学价值。京味作为小 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 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揭示,对于传统生活方式、文 化心理习惯和审美追求都渗透于作品中。北京人的讲礼 仪,固守老规矩,以及生活态度都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京味语言更是京味风格的重要体现.这种语言风格得力 于作家XCJ ̄,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熟悉和热爱。作品 中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作家自己 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 话的“原味”来:E6]P183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精致的美,写出 “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他成功地把 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干净利落.鲜活纯 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所使用的语词、句式、 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 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老舍先生的作 品中往往选用北京口语来描写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境 况,且有浓郁的北京风情和地域文化,充满了浓浓的京味 特色,可以说是京派作家中京味最浓的代表。 老舍先生称得上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语言风格清浅 俗白,纯净至极;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 默;描写意韵俱佳,语言简洁凝练;融会了多种语言并加 以创造运用,他在现代文学语言的创造和发展上作出了 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老舍.我的“话”[A].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91. [2]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文 化出版社.1996. [3]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A].老舍文集[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老舍.老舍文集(卷1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1. [5]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朱栋霖,丁凡,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