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书心得
与孩子沟通,处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和一位母亲,应该去了解学习这门艺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教我们如何应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要全神贯注地倾听,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说出他们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大人若嘴上说在听,但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如果大人能够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额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也只会越难过。我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我们说出他们的感受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往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但常常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听。有时候,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这些技巧不光可以用在对待孩子身上,我觉得对于同龄人、长辈们都是一样。比如,朋友分手了,很难过,我们应该避免否定他们的感受,说类似“别难过,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会遇到更好的”,并不能帮助朋友从情绪中释放出来,面对问题。倾听孩子或者其他人的情绪的宣泄,并说出他们的感受,需要我们不断演练。当我们看到孩子或他人的内心,从孩子或他们的叙述中确定他们的真实感受,与他们产生真正的共情,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
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才需要和孩子产生共情。当我们接纳是理解孩子的感受了,他们也就比较能够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比如“黄油不熟用来玩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给他们提供建
议或者立刻见效的解决方法,就剥夺了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注意,孩子通常会反感自己的话被完全重复。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 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大人陪在孩子身边就足够了。当孩子表达强烈的感受时,大人“冷淡的”反应(尽管是正确的)或者过度的反应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
接下来,书籍第二章讲解了《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面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写便条来帮助与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互相尊重的平台是合作的开始。在使用这些技巧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比如,描述技巧的最好运用,是在孩子感到确实需要让他去做的时候;提示技巧使用时要避免提示孩子已经知道的信息;不要用孩子的名字作为简单的词语表达。
在我们使用新的技巧和孩子沟通时,我们需要不断控制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毕竟,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当我们学习的技巧不管用的时候,我们容易使用惩罚的办法。但惩罚会带来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第三章告诉我们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愿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所有技巧都试过了,问题还是一遍遍的出现。当问题一再出现时,情况就会变得比先前复杂,通过五个步骤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冲突: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2、说出大人的感受和需求;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4、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5、挑出哪些建议大人和孩子都能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这个方法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当我们出现冲突的时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我们要坚信如果肯花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真正感受,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想出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法。
家长培养孩子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第四章让我们《鼓励孩子自立》,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通过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尊重孩子的努力、不问太多问题、别急着告诉答案、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不毁掉孩子的希望来鼓励孩子自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给孩子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练习作决定的机会。如果从小没有经历过自己作选择,将来对职业、生活方式、伴侣的选择就会变得困难。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问太多问题会让人感觉私生活被侵犯。孩子们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大人说。当孩子提问时,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都完全依赖我们。家庭以外——牙医、学校、优秀生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第五章教我们《学会赞赏孩子》。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但是赞赏是需要谨慎的,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1、成人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的和他所感受到的;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描述性的赞赏还有别的方法,那就是描述后面,把他们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这一系列简单的过程会让孩子们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不过,关于赞赏也有一些注意事项:1、确认你的赞赏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2、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3、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4、当用“描述”表达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情。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书的第六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告诉我们六个技巧: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正面的评价;4、以身作则;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
觉和愿望。
大人也只是普通人,仍有成长的空间和改变的潜力。和孩子一起生活,不仅需要耗费精力和体力,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智慧、和恒久忍耐。即使我们不能做到这些,也不必苛求自己,正如我们不必苛求孩子一样。多给孩子一次机会,也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读完这本书,希望可以在以后育儿、教书的过程中把学到的新原则、新技巧运用到。摒弃过去的不良习惯,培养出好的习惯,一步步达到我的最终目标,让孩子、学生成为一
个有爱心、负责任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