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目录:
一、第4课《孙权劝学》 二、第8课《木兰诗》 三、第12课 《卖油翁》 四、第16课《陋室铭》 五、第16课《爱莲说》 六、第24课《河中石兽》
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9、【但】只,只是。 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2、【当涂】当道,当权。 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3、【辞】推托。 往事,指历史。 4、【务】事务。
12、【及】到,等到。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13、【过】经过。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15、【今者】如今,现在。 《书》《诗》《礼》《春秋》等书。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7、【非复】不再是。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20、【更】重新。
了解。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
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⑩自以为大.
有所益:古今异义,古义:
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很。今义:形容词。
⑪蒙乃始就.学:古今异义,古义:从事。今义:就。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今异义,古义:知晓。今义:看见。 2、一词多义 :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
①但当涉猎:应当 ②当涂掌事:掌管 见:
①见往事耳:了解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副词,十分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的3、判断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四、课内简答题:
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答: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鲁肃:敬才爱才。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C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A代词,他;表推测语气,大概。B完成;靠近。C最终;最终。D成为;为了。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代词,书具;宾语前置标志。B代词,他;代词,他。C推辞;言辞。D表顺承;表转折。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D )
A.扶苏以数谏故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解析】例句是用。A因为。B来。C认为。D用。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解析】B作者只见过一次方仲永。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答: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二)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唧唧】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4、【唯】只。
5、【何所思】想什么。 6、【忆】思念。
7、【军帖】军中的文告。
8、【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9、【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士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10、【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旦】早晨。 12、【溅溅】水流声。 13、【胡骑】胡人的战马。 14、【啾啾】马叫的声音。
15、【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
16、【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 17、【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 18、【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19、【策勋十二转】记最大的功。策勋,记功。20、【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1、【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2、【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23、【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24、【郭】外城。 25、【扶将】扶持。
26、【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7、【霍霍】磨刀的声音。
28、【著】穿。
29、【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0、【帖】同“贴”。
31、【火伴】同伍的士兵。32、【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免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通假字,同“贴”,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通假字,“火”通“伙”。 .
③双兔傍地走:古今异义,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⑤卷卷有爷名:古今异义,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⑥出郭相扶将:古今异义,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⑦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今异义,古义为怎么,今义安全。 .
⑧雌兔眼迷离:古今异义,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不清。 ..
⑨问女何所忆:古今异义,古义为思念,今义回忆。 .⑩策勋十二转:古今异义,古义为勋级每升高一级为一转,今义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
⑪赏赐百千强:古今异义,古义为有余,今义力量大,势力大。 .⑫愿为市鞍马: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买。 .⑬策勋十二转: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登记。 .⑭当窗理云鬓: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2、一词多义: 市
①东市买鞍马: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 帖
①昨夜见军帖: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将
①将军百战死:带领。 ②出郭相扶将:扶助,扶持。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问女何所思: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愿为(之)市鞍马:省略句,省略宾语。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修辞:互文。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修辞:对偶+互文。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修辞:没有修辞。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是对偶,其实不是,“戎机”和“若飞”的词性不一致。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记下战功很多次,(天子)赏赐很多财物。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雌雄两只兔子贴着地面一起跑,怎么能辨别哪一只是雄兔,哪一只是雌兔呢?
四、课内简答题:
1、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答: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2、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答: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 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3、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答: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 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答: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5、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答: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6、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
答:文中详写了木兰从军的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略写了木兰的多年的战争生活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7、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答: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时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8、 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答: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9、 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答: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10、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第12课 《卖油翁》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2、【陈康肃公】公,对男子的尊称。 3、【善射】擅长射箭。 4、【自矜】自夸。 5【圃】园子。
6【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7、【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10、【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11、【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12、【安】怎么。
13、【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14、【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舀取,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15、【覆】盖。 16、【徐】慢慢地。 17、【杓】同“勺”。
18、【沥之】滴入(葫芦)。沥,下滴。之,指油。 19、【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二、重点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但手熟尔:通假字 ,通“耳”,相当于“罢了” 。 .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通假字 ,“杓”通“勺”,舀东西的器具 。 .
③尝射于家圃:古今异义 , 古义:曾经 今义:吃一点儿试试,辨别滋味 。 .④尔安敢轻吾骑射:古今异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 .⑤但微颔之: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原意为下巴,文中指点头。 .
⑥尔安敢轻吾射: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原意为射箭,文中指射箭的本领 。 .⑦尔安敢轻吾射: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原意为重量小,文中指看轻。 .2、一词多义: 之:
①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②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③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④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其: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陈尧咨
②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译为“它的” 射:
①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②尔安敢轻吾射 :名词,射术。 以:
①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②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尔:
①但手熟尔:同 “耳” ,罢了。 ②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而:
①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③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3、判断文言句式:
①尝射于家圃:倒装句,状语后置,“尝于家圃射”。 ②自钱孔入:省略句,句首承前省略了主语“油”,译时补出。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翻译: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翻译: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翻译: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4、无他, 但手熟尔。
翻译: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翻译: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6、康肃笑而遣之。
翻译: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四、简答题:
1. 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 答: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 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久而不去”是不是有意要教育陈尧咨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
答: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久而不去”不是有意要教育陈尧咨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因为卖油翁久而不去是为了引起陈尧咨的注意,为下文卖油翁献技作铺垫。 3.分析康肃公与卖油翁的形象。
答: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
卖油翁:虽技高一筹却并不骄傲,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态度。 4.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态度变化:反感→忿然(恼怒)→佩服认输
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5.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答: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6.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 答: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7.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答: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答: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9.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他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启示(略,可以从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方面来谈。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重财轻信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孟子曰:‘故术不可不慎也。’信哉!”
【注释】① 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 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④情绪低落的样子。⑤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⑥迫: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暮而果大亡其财 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广故说言欲亡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解析】例句是丢失的意思。A丢失。 B逃走。C逃跑。D逃亡。
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而”相同的一项是:( D )
A、渔者载而升诸陆 B、黯然而退 C、立而观之 D、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解析】例句是表转折。A表顺承。B表修饰。C表修饰。D表转折 3、下列同例句“若渔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
A、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C、马之千里者《马说》 D、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A倒装句。B判断句。C倒装句。D倒装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孟子说:“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 B.”济阴之贾人”的做法从正面告诉了我们诚信对人的重要性.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个商人用生命为代价告诉我们诚信很重要。 D.有的人说商人看重钱财而轻视生命,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知道真的有这样的事。 【解析】B反面。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翻译:渔人用船载着商人回到陆地,(商人)却只给他十金。 (2)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翻译:这就是那个答应给金子却不偿付的人。
(四)第16课《陋室铭》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
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今义:形状、样子。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今义:丝绸、竹子。
④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今义:鸿雁。
⑤有仙则名.: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⑥有龙则灵.: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⑦惟吾德馨:词类活用 ,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一词多义 : 名
①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
①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②当是时:代词,这。 之
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3、判断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倒装句, 宾语前置:有何三、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之。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课内简答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②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 答: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②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③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
答: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②突出了陋室
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交往雅)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雅)的特点。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①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②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他们都是古代的名贤。在这里用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答: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答: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
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解析】A有时;有时。B大概;迷惑。C旧的;所以。D丑陋;憎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 ..
D.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A的;主谓之间。B凭借;凭借。C在;比。D代词;反问语气。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饮之而愈
A.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中峨冠而多善者为东坡(《核舟记》) 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解析】例句表顺承。A表顺承。B表转折。C表并列。D表修饰。 4、下列语句,句式与“为拖工手汗所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B.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C.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A判断句。B省略句。C倒装句。D被动句。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解析】B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翻译:有一个患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
(2)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情耶?”
翻译:我于是对欧阳修说:“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
(五)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 姓名: 班级: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
②香远益清: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③无丝竹之乱耳: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词类活用 ,形.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当。
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⑥亭亭净植:古今异义,古义:立。今.义:栽种。 2、一词多义: 鲜
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
①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 ②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 3、判断文言句式: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①陶后鲜有闻:形容词,读xiǎn,少。
②芳草鲜美:形容词,读xiān,鲜艳。 远
①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四、课内简答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彭氏
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⑤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⑥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国君。②伊尹:商初大
臣,曾为奴隶。③御:驾车。④贱人:出身低微的人。⑤赐:恩惠、恩德。⑥说:同“悦”,喜欢。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令彭氏之子御 御:驾车 .B.耳加聪 加:更加 .C.譬之良医善药也 譬:犹如,好像 .D.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车 .【解析】D撤下。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A.肃逐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B.灌清涟而不妖(《鱼我所欲也》) C.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D.暮而归(《醉翁亭记》)
【解析】例句表修饰。A表顺承。B表转折。C表并列。D表修饰。
3、下列语句,句式与“君将何之”相同的一项是( D ) A.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C.伊尹,天下之贱人也(《商汤见伊尹》) 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例句是倒装句。A被动句。B判断句。C判断句。D倒装句。 4、下面对短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商汤认为伊尹对于国家,就好像良医好药一样,能辅助自己让国家强盛起来,所以他是诚心去拜访伊尹的。 B.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伊尹的贤能。
C.从文中看,彭氏之子是怕商汤好,才极力阻止其见伊尹。
D.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智君王。 【解析】C彭氏之子目光短浅。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翻译:如果您想要见他,也不过是下令召他前来询问就是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赏赐了!
(2)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翻译: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
(六)第24课《河中石兽》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二、文言知识积累:
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不亦颠乎:通假字,“颠”通“癫”,疯狂。 .②棹数小舟: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
④渐沉渐深耳:古今异义,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⑤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今异义,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⑥二石兽并沉焉:古今异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⑦阅十余岁:古今异义,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 .⑧是非木柿:古今异义,代词,这。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 .
⑨盖石性坚重:古今异义,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⑩但知其一: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⑪求石兽于水中:古今异义,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 .⑫转转不已:古今异义,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
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今异义,古义:水边,河岸。今义:跟“湿” 相对。 .2、一词多义:
之:
①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这件事。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③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 ④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 为: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②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④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棹数小舟。省略句,省略主语。
②一讲学家设(于)帐寺中。省略句(省略介词)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为”表被动。 ④……求二石兽于水中。倒装句,状语后置。 ⑤是非木杮。判断句
⑥当求之于上流:倒装句,状语后置。
⑦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省略句,省略宾语。 ⑧求之(于)地中 :省略句,省略介词。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
游去呢?
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大概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四、课内简答题: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4、写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并概括主题。
主旨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主题: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主观判断。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大 言
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蚩尤
犯吾以五兵②,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余手为.拭泪。禹治水,经余门,劳而觞③之,力辞不饮而去。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
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意言词过度,实不曾活千岁。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赵王乃叱而赦之。 .
(取材于明代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蛇身人首。 ②五兵:五种兵器,泛指队伍。 ③觞:请人喝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流血被面而遁 被:披散,散落 .B.时时相遗 遗:遗忘,忘记 .C.俄而赵王堕马伤胁 俄而:不久 ..D.赵王乃叱而赦之 叱:呵斥,叱责 .【解析】B赠送。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赖伏羲以草头药治
A.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以刀劈狼首 (《狼》) D.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解析】例句是用。A因为。B相当于“而”,表修饰。C用。D来。 3、下列句子中,与“蚩尤犯吾以五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B.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解析】例句是倒装句,状语后置。A被动句。B判断句。C反问句。D倒装句,宾语前置。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结合全文内容推测可知,题目所说“大言”是“吹牛、说大话”的意思。 B.赵国的方士说,女娲补天时,自己住在平稳的地方,和女娲互不加害,和平相处。 C.姜尚钓鱼时,传说已是八十老翁,而赵国方士却称之为“姜家小儿”,真是大言不惭。
D.赵王需要千年血治病,艾子认为赵国方士不止数千岁,便向赵王建议杀掉此人以治病。
【解析】B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余手为拭泪。
翻译:舜被父母虐待,对天号叫哭泣,我亲手给他擦眼泪。 (2)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
翻译:医生说:“需要千年之血才可以治好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