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民警在接处警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派出所开展各项警务活动的基础环节,也是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最广泛、最直接、最深入接触群众的一项公安工作。可以说接处警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案件、纠纷处理的效率,更直接关系到公安派出所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虽然我踏入公安工作时间并不算长,在基层的经验也不够丰富,但我却深刻体会到:在接处警的工作中,民警有时就需要靠一张嘴,不会说不行,处警方式得当、语言得体,往往三言两语就可以将一起警情在现场就处理好;如果方法不妥、言语不当,往往会把简单的情况变成了复杂的问题,不光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并可能引发信访投诉。
近年来各类警情不断增多,形势越来越复杂,对公安派出所接处警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层派出所面对的不光是罪犯、犯罪嫌疑人,往往更多的是面对“张家长李家短”的百姓问题,面对群众许多时候基层民警不光要会做,有时更要会说。
什么叫做会说话呢?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和境界,其实很不简单。许多基层民警常常是在不经意间就说错了话。
一、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使用语言时常出现的问题
经验往往源于失误,教训常常出自错误。基层民警在接处警中的语言沟通容易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讲话“跟不上趟儿”,容易“压不住阵脚“。部分民警,尤其是年轻民警的接处警经验不足,接触的社会面不够广,特别是处理一些没有遇到过的警情,一到现场,感觉无
从入手,无从说起,任凭纠纷当事人双方滔滔不绝,有的在民警到场后,纠纷继续恶化,引起打斗,导致局面失控。
2、讲话“冷、硬、横、推”,容易造成群众不满。由于处警量大,个别民警产生厌烦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如果稍不注意,就可以把握不好说话的口气,极有可能出力不讨好,特别是不同性质警情交叉处置时,民警心理状态一时难以及时调整,有可能带“气”出警,说出过头话,误伤群众感情。有时当事人情绪激动时,一些接处警民警情绪也受到当事群众的影响,继而说“狠话儿”,引发群众更大的情绪,有的甚至直接将矛头转向处警民警,得不偿失。比如处理一起简单的入室盗窃案件报警,派出所到达现场后,需要通知县局刑侦大队工作人员勘验现场,由于县局刑侦大队勘验现场的人员要负责整个县区发案现场的勘验工作,时常需要从其他现场勘验完毕后再到达,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在这过程中许多报警群众会问派出所处警民警:“为什么还没来啊?”“能不能催促快些啊?”,一些不负责任的回答:“我怎么知道?”“不是已经通知过了吗?”往往使得群众产生不满情绪,有些因此与民警发生口角,甚至引起信访、投诉。
3、讲话不分对象场合,容易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接处警工作是一项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的工作,接处警民警应根据不同对象、场合,语言必须适中,以情感人。“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有的时候要讲俏皮话、风趣话,有的时候要讲圆场话,有的时候要讲慰问话。若讲话时不注意对象、场合,常常在处警之初容易引起当事人的厌恶和反感,导致后期的处警工作不能正常展开。
4、讲话缺乏法律依据,容易引起当事人误解。当前,接处警工作的覆盖面很广,经常会遇到民事纠纷及与警察业务涉及较远的问题,少数接处警民警掌握法律法规、政策不全面,往往在接处警中造成失误,在应对此类问题时,仍凭以往的处警模式,在相关法律法规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轻易答复当事人,往往语言中带有明显的失误和错误,一旦遇到媒
体、律师或“内行人”时,常常被人“贻笑大方”,甚至会被当事人误解。另外,少数接处警民警不能以法律为准绳,对当事人不注重进行政策、法规宣传,而妄图拿话压服,往往导致更难以让群众信服,甚至引发上访案件的发生。
5、讲话情绪化,容易把自己卷入纠纷的“漩涡”。有的民警出警后,很想早点结束处警任务,常常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了解,主观地判断纠纷当事人谁是谁非,言语中常带自己主观情绪,不能把自己摆在“局外人”、“中立人”的位置上,公正、公平处理纠纷,使自己不自觉地卷入纠纷双方的矛盾漩涡。同情弱者是我们中国人的共性,而我们警察又大都具有保护弱者的英雄情结。有时接处警时,一不留神,自己的心理可能就会向弱者倾斜,进而失去理性分析和辨别能力。
6、话说的太满了,容易在兑现不了时候缺少回旋余地。过去几年为了宣传公安“110”,对社会作了夸大其词的承诺。如“有难必帮、有求必应”,如果有忙帮不上,有求应不了,岂不失言,失去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常常听到老百姓说:“不是有困难找警察吗?”许多处警民警在面对群众时,为了使警情快速解决,往往喜欢轻易许诺,若日后不能予以兑现,不仅增加了群众的厌恶情绪,甚至使公安的整体形象受到了影响。
为避免和克服因言辞不得体造成不良影响,就要注意在接处警中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做一名会说话的民警。
二、接处警中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说话能说退百万雄师;纪晓岚能言善辩会说话能够救人一命;老师会说话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更利于知识的传授,会说话能提高下一代的整体素质;民警会说话能化解群众矛盾,协调警民关系,会说话能促进和谐社会。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孟建柱部长提出公安机关“三懂四会”群众工作能力中有一点就提到懂沟通技巧,中国有句老话:“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这里的嘴不是吃饭的嘴,而是说话的嘴。的确,说话人人都能,但能说不等于会说,有人“口吐莲花,字字珠玑”,有人“巧舌如簧,而听者寥寥”,更多的人却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倒不出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酷暑寒”,境界有高下,效果也就有霄壤之别,好的口才不仅是天赋,不全靠遗传,任何人都可以先天不足后天补。怎么补?如何补?接处警民警只有补好正确运用语言沟通技巧,才能发挥语言的正面作用,使接处警达到理想的效果。
1、弹好前奏曲——准确把握当事人心理特点,用定心话稳定心情,用公道话引发共鸣。抓住了当事人的心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首先,要说定心话,就是稳定当事人情绪的话。报警的当事人,无论是急需求助当事人,还是违法犯罪的嫌疑人,纠纷双方当事人,他们的情绪一般都不太稳定,有的粗暴蛮横,蛮不讲理;有的急躁不安,言词不清;有的郁闷痛苦,不言不语;情绪都不稳定,所有的这些异常的心理状态,都不利于处警人员处警过程中的语言交流。因此,说定心话必不可少,只有稳定了当事人的情绪,当事人才能对求助事,纠纷的原由表达的更清楚,处警人员才会容易与当事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当事人得到安慰后,情绪慢慢得以稳定,从而更容易听处警人员分析和解释,更容易接受处警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处警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说公道话。讲公道话容易引起报警人的共鸣,更好地配合处警人员完成接处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处警人员一旦处警,就代表一级执法,一言一词都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关系公安机关的威信,所以处警人员责任重大。讲公道话,就是要讲符合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的话。对违法违规,不符合国家政策,不道德的行为要严加批评,言语用词准确恰当,忌说外行话,避免被别人抓住“把柄”。
2、定好主旋律——准确把握警情本身的要点,用关键话切中要害,用合理话使人信
服。俗话说:牵牛要牵鼻子,打蛇要打七寸。用在我们讲话上就是要抓住关键,切中问题的要害。实际工作中,许多民警处警经验不丰富,在接处警过程中,找不到警情发生的根源所在,把握不准纠纷矛盾的关键所在,分不清事情的主次轻重,不能快速抓住事情的根源,矛盾的中心,而只能漫无目的地“空谈”、“乱弹”一番,“废话”连篇。所以处警人员在处警中应当准确进行判断分析,正确把握当事人所报事情的主要矛盾,将话题引导转移到解决主要矛盾上,要有地放矢、把握分寸,善于抓住问题的重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会避免陷入当事人的无端纠纷和“口理之争”当中。同时,要力求要深入了解警情,了解当事人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讲出合情合理的话来。接处警人员根据对象,场景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度的语言,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令人信服。对于那些懂法讲道理的当事人,我们尽量使用简洁、明了、文明的言词,以法说理,以情感人,使当事人对接处警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和信任度,这样当事人才会认真听你的分析,容易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
3、奏好尾声——注意处理意见的可行性,用实在话争取理解,用管用话庄严承诺。一个好的曲子,需要一个好的尾声,一次成功的接处警,离不开圆满的结局。我感到,在接处警过程中,尤其是在收尾工作时,越是实在话、管用话越是有效果。“行百步者半九十”。在接处警中,我们要努力把最后那几步走好。多一分夸张的成分,就可能失去全部的信任,最终影响问题的圆满解决。要讲实在话。实在话往往最能打动人,争取到更多的理解。说职责范围内该说的话,办职责范围内该办的事。确实超出自身工作职责范围的事,要实话实说,做好解释工作。要讲管用话。在接处警中,我们在处理定性时,要说管用的话,要慎做承诺。不能做“三拍”警察:做决定拍脑门、做保证拍胸脯、做完决定拍大腿。我们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整个公安机关,对于我们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能办到的,一旦承诺就要尽量做到,它体现的是公安机关的权威性,否则会降低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对于法律不允许或我们能力办不到的不要轻易承诺。谁都想在接处警时把说话的技巧运用好。这就需要平时多学几手,这样在接处警过程中才能打好有准备之仗,增加胜算。
三、提高接处警语言沟通技巧的方法
接处警语言技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到的,除了在接处警过程中认真思考,灵活运用以外,还要靠平时不断学习和长期的磨练积累。
1、要主动加强学习修养。学习是提高素质的阶梯和主渠道。要向书本学习,书本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好了,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要向能者学。与高手过招,才能练成高手,我们的领导,我们身边的同事,每个人都有自己接处警的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每个人身上学一手,那将使我们受益匪浅;要向实践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沟通艺术的提高源于学习修养,更源于实践的磨练。要敢于在实践中摔打、历练和不断总结反思,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经一步”。
2、要保持爱心和善心。爱心是达成沟通的桥梁。有了爱心做基础,说出来的话才能让人从内心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体会到,老百姓办点事实在难,我们是人民警察,一定要对他们有感情,有爱心、有善心,不让群众在我们这里受冷遇,雄辩是银,倾听是金,多倾听群众的声音,不让他们在我们这里受委屈,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把自己摆在群众中,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多一些换位思考,多说暖人话、得人心的话,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要学会调整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保持理性思考、合理运用语言技巧的重要保障。心理调整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控制能力,我们都应该具备这种能力。接出警工作是昼夜二十四小时的工作,很辛苦,压力也很大,有的时候要面对群众的指责和埋怨,甚至有的时候会受到辱骂。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很可能导致情况判断不准,语言把握不住分寸,说出不该说的话来。这就需要接处警人员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保持
一定的紧张是必要的,但也要学会处乱不惊,临事不乱,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保持足够的定力,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4、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面对群众工作的窗口之一,在公安机关各项警务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接处警人员直接面对老百姓,代表着警察队伍的光辉形象。接处警人员必须要有严谨的作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既要灵活,又要谨慎,做到有因、有理、有据、有力、有节、言出有据,言语规范。
三百六十行,行行需口才。在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中,一个人是否有好口才,是否会说话,成就与境遇必定会大不一样。现代社会里,那些表现得羞怯拘谨、笨嘴笨舌、老实巴交的人,总会处在交际困难的尴尬里。有些人知识渊博,可就是因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而不受人们欢迎。有些人在工作上表现得也很出色,可一讲话就语无伦次,拘谨慌张,从而失去了很多晋升的机会。有一位国外名人曾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法国大作家雨果也认为:“语言就是力量。”的确,精妙、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非凡。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就把“舌头、金钱、电脑”并列为三大法宝,口才被公认为现代领导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美国人的能说会道是出了名的,相比之下,中国人就没有那么放得开了。但是,我国历史上也涌现过许多口才出众的人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施展合纵、连横之术的苏秦、张仪;以敏捷的思维、雄辩的口才出使楚国而闻名的齐国重臣晏子等等。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或羽扇纶巾,谈笑间逢凶化吉。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口才的背后实际是一种人际沟通与人际应对的大智慧。
认真地“倾听”令你察已知人,审时度势;
由衷地“赞美”帮你获取好感,赢得听众;
“真诚”地表达让你更具亲和力,得到信任;
恰当地“设问”使你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更有效地交流;
巧妙地“幽默”彰显你的智慧,谈笑间绕过沟通的暗礁;
洛舍派出所:何一波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担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华盛顿的电话,通知他代表新泽西的议员,他的朋友,去世了。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即取消了自己当天的一切活动。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一位政客的电话。“州长,”那人支支唔唔地说,“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好吧,”威尔逊慢吞吞地说,“要是殡仪馆同意,我本人完全赞同。”看罢之后,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是否也领略了“幽默”四两拨千斤的威力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