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隧洞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5.1.1上线隧洞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0+000.0-0+094.8m为洞进口段,长94.8m。地形为斜坡,坡度约25°,表层为第四系坡积碎石土(MLG),层厚约3-11m,稍密,磨圆度差,分选性差,棱角-次棱角状,骨架颗粒主要岩性为砂岩、板岩,局部含块石。下部岩性为中上志留系绢云千枚岩(S2-3Ph),岩层产状NW315°NE∠48°,洞线方向SE97°16′40″,与岩层走向夹角约38°, 新鲜面呈银灰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白色、灰褐色。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成分以绢云母为主,次为泥质、粉砂质,有轻微变形和重结晶现象,岩石硬度一般、致密,抗风化能力中等,锤击声闷,单层厚一般为1-6mm,最厚达2-3cm。千枚岩抗压强度24.1Mpa,软化系数0.77,比重2.79,容重27.5g/cm3,吸水率0.50%,允许承载力1200KPa,抗剪和变形指标见表24。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5~30m。该段岩石饱和抗压强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25);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渗水或滴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73°倾向NW倾角75° 、②走向20°倾向NW倾角32°,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2°、52°。
表25 绢云千枚岩抗剪和变形指标一览表 抗剪指标 岩性 凝聚力MPa 干燥 绢云千枚岩 4.1 饱水 3.9 内摩擦角(°) 干燥 33.5 饱水 32.8 变形指标 变形摸量(103MPa) 干燥 4.01 饱水 3.56 泊松比μ 干燥 0.10 饱水 0.12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26),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洞帘基岩开挖边坡比1:0.5,砼/石摩擦系数0.50。
表25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0+000.0-0+094.8 岩性 绢云千枚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10 对应的Kv值 0.39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8.0 完整程度评分B 10.0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5 1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30.0 强度应力比S 25.8 围岩类别 Ⅳ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表26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0+094.8-1+549.2m为洞身段,长1454.4m,为基岩山体,高大雄厚。岩性为中上志留系绢云千枚岩(S2-3Ph),岩层产状NW330°NE∠66°,其中0+94.8-0+172.3m洞线方向为NE97°16′40″,与岩层走向夹角约53°,0+172.3-0+671.7m洞线方向为NE31°22′16″,与岩层走向夹角约61°,
0+671.7-1+125.6m洞线方向为NE38°16′50″,与岩层走向夹角约68°,1+125.7-1+549.2m洞线方向为NE22°39′49″,与岩层走向夹角约52°,绢云千枚岩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同0+000.0-0+94.8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30~21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27);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45°倾向NW倾角65-75° 、②走向70°倾向SE倾角65-8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52°、14°、7°、23°;27°、39°、32°、48°。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28),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表27
里程(m) 0+094.8-1+549.2 岩性 绢云千枚岩 成组节理条数/m 6 12 地下水评分D -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6 对应的Kv值 0.51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8.0 完整程度评分B 14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表28
围岩总评分T 31.0 强度应力比S 6.75 围岩类别 Ⅳ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1+549.2-2+262.5m为洞身段,长713.3m,岩性为下泥盆系灰色千枚状板岩(D1Sl),1+549.2-1+670.1m段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
NE22°39′49″,与岩层走向夹角约42°,1+670.1-2+262.5m段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NE64°56′46″,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4°。新鲜面灰、灰黑色,风化面浅灰白色,千枚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粉砂为主,绢云母次之,颗粒粒度较细。单层厚度不稳定,一般3-5cm,最厚达5-10cm。走向上地层产状稳定,层面平直,岩石较坚硬,抗压力较强,锤击声一般,回弹较小。千枚状板岩抗压强度21.8Mpa,软化系数0.83,比重2.72,容重26.9g/cm3,吸水率0.31%,抗剪和变形指标见表29。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80~23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30);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280°倾向NE倾角65-75° 、②走向85°倾向SE倾角6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42°、63°和84°、21°。
表29 枚状板岩抗剪和变形指标一览表 抗剪指标 岩性 凝聚力MPa 干燥 千枚状板岩 5.9 饱水 5.6 内摩擦角(°) 干燥 38.5 饱水 37.4 变形指标 变形摸量(103MPa) 干燥 2.96 饱水 2.53 泊松比μ 干燥 0.10 饱水 0.11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31),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
表30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1+549.2-2+262.5 岩性 千枚状板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18 地下水评分D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10 对应的Kv值 0.39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完整程度评分B 结构面状态评分C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表31
围岩总评分T 强度应力比S 围岩类别
7.3 10.0 17 -8 26.3 3.4 Ⅳ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2+262.5-2+337.4m为洞身段,长74.9m, 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NE64°56′46″,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4°。岩性为下泥盆系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D1LS),新鲜面灰色、灰白色,风化面浅黄色、灰黑色。中细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白云质、钙质为主。岩性较硬,但硬度小于小刀,岩石表面具刀砍状断口,裂隙较发育,但岩石完整,裂隙面光滑、细腻,但延伸不远。灰岩抗压强度41.8Mpa,软化系数0.90,比重2.72,容重26.7g/cm3,吸水率0.36%,允许承载力1500kPa。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230~27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中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性(见表32);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2.5m,张开度为微张(1-4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滴水和渗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220°倾向NE倾角47° 、②走向55°倾向SE倾角65°,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24°、9°。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Ⅲ类(表33),围岩稳定性较差,需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3-5,单位抗力系数k0=12-20MPa/cm。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表32 里程(m) 2+262.5-2+337.4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13.9 完整程度评分B 26.4 结构面状态评分C 21 地下水评分D -5 岩性 灰岩 成组节理条数/m 3 6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10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3 对应的Kv值 0.66 完整程度评价 较完整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表33 围岩总评分T 46.3 强度应力比S 4.13 围岩类别 Ⅲ 2+337.4-2+525.4m为洞身段,长188m,岩性为下泥盆系灰色千枚状板岩(D1Sl),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NE64°56′46″,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4°。新鲜面灰、灰黑色,风化面浅灰白色,千枚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粉砂为主,绢云母次之,颗粒粒度较细。单层厚度不稳定,一般3-5cm,最厚达5-10cm,走向上地层产状稳定,层面平直,岩石较坚硬,抗压力较强,锤击声一般,回弹较小。千枚状板岩物理力学指标同
1+549.2-2+262.5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270~325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34);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330°倾向SW倾角15-25° 、②走向75°倾向SE倾角7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86°、11°。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35),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
表34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2+337.4-2+525.4 岩性 千枚状板岩 3成组节理条数/m 8 18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10 对应的Kv值 0.39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 强度评分A 7.3 完整程度评分B 10.0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8 表35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26.3 强度应力比S 2.4 围岩类别 Ⅳ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2+525.4-2+589.6m为洞身段,长64.2m, 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NE64°56′46″,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4°。岩性为下泥盆系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D1LS),其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同2+262.5-2+337.4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230~27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中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性(见表36);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2.5m,张开度为微张(1-4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滴水和渗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220°倾向NE倾角47° 、②走向55°倾向SE倾角65°,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24°、9°。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Ⅲ类(表37),围岩稳定性较差,需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k=3-5,单位抗力系数k0=12-20MPa/cm。
表36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2+525.4-2+589.6 合计(条/m) 强度评分A 13.9 完整程度评分B 26.4 结构面状态评分C 21 地下水评分D -5 3岩性 灰岩 成组节理条数/m 3 6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3 对应的Kv值 0.66 完整程度评价 较完整 表37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10 围岩总评分T 46.3 强度应力比S 4.13 围岩类别 Ⅲ 2+589.6-3+186.7m为洞身段,长597.1m,岩性为下泥盆系灰色千枚状板岩(D1Sl),岩层产状NW325°NE∠65°,主要洞线方向NE64°56′46″,与岩层走向夹角约72°。新鲜面灰、灰黑色,风化面浅灰白色,千枚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粉砂为主,绢云母次之,颗粒粒度较细。单层厚度不稳定,一般3-5cm,最厚达5-10cm,走向上地层产状稳定,层面平直,岩石较坚硬,抗压力较强,锤击声一般,回弹较小。千枚状板岩物理力学指标同1+549.2-2+262.5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40~27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38);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45°倾向NW倾角70° 、②走向355°倾向SW倾角3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19°、89°。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39),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
表38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2+589.6-3+186.7 岩性 千枚状板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15 表39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7 对应的Kv值 0.45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7.3 完整程度评分B 11.5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27.8 强度应力比S 2.4 围岩类别 Ⅳ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3+186.7-3+241.4m为洞出口段,长54.7m,岩性为下泥盆系灰色千枚状板岩(D1Sl),岩层产状NW350°NE∠75°,主要洞线方向NE64°56′46″,与岩层走向夹角约74°。千枚状板岩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同1+111.9-1+892.6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10~4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40);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45°倾向NW倾角70° 、②走向355°倾向SW倾角3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19°、69°。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41),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洞帘基岩开挖边坡比1:0.5,砼/石摩擦系数0.50。
表40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3+186.7-3+241.4 岩性 千枚状板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18 表41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强度评分A 7.3 完整程度评分B 10.0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26.3 强度应力比S 2.4 围岩类别 Ⅳ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10 对应的Kv值 0.39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由以上说明可知,线路长约3.2414km。Ⅲ类围岩长0.1391m,占线路的4.29%,Ⅳ类围岩长3.1023m,占线路的95.71%。
5.1.2下线隧洞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0+000.0-0+118.1m为洞进口段,长118.1m。地形为斜坡,坡度约23°,表层为第四系坡积碎石土(MLG),层厚约2-8m,稍密,磨圆度差,分选性差,棱角-次棱角状,骨架颗粒主要岩性为砂岩、板岩,局部含块石。下部岩性为中上志留系绢云千枚岩(S2-3Ph),岩层产状NW315°NE∠66°,洞线方向NE71°22′27″,与岩层走向夹角约64°, 新鲜面呈银灰色、灰色,风化面呈灰白色、灰褐色。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成分以绢云母为主,次为泥质、粉砂质,有轻微变形和重结晶现象,岩石硬度一般、致密,抗风化能力中等,锤击声闷,单层厚一般为1-6mm,最厚达2-3cm。千枚岩抗压强度24.1Mpa,软化系数0.77,比重2.79,容重27.5g/cm3,吸水率0.50%,允许承载力1200KPa,抗剪和变形指标见表42。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5~20m。该段岩石饱和抗压强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43);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渗水或滴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73°倾向NW倾角75° 、②走向20°倾向NW倾角32°,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2°、52°
表42 绢云千枚岩抗剪和变形指标一览表
抗剪指标 岩性 凝聚力MPa 干燥 绢云千枚岩 4.1 饱水 3.9 内摩擦角(°) 干燥 33.5 饱水 32.8 变形指标 变形摸量(103MPa) 干燥 4.01 饱水 3.56 泊松比μ 干燥 0.10 饱水 0.12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44),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洞帘基岩开挖边坡比1:0.5,砼/石摩擦系数0.50。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表43 里程(m) 0+000-0+118.1 岩性 绢云千枚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10 对应的Kv值 0.39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8.0 完整程度评分B 10.0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5 1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30.0 强度应力比S 25.8 围岩类别 Ⅳ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表44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隧洞进口洞帘部位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上覆厚度约2-8m的坡积碎石土,边坡倾向WN,坡度约23°,岩层产状NW315°NE∠66°,此边坡为层状同向陡倾结构岩质边坡,组成岩性为中上志留系绢云千枚岩,坡向与岩层面同向,坡角小于岩层倾角,岩层层面未被坡面切断,该边坡基本稳定,如在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并对坡脚不进行大面积开挖的情况下,边坡能基本保持稳定。
0+118.1-1+111.9m为洞身段,长993.8m,为基岩山体,高大雄厚。岩性为中上志留系绢云千枚岩(S2-3Ph),岩层产状NW315°NE∠66°,其中0+118.1-0+264.4m洞线方向为NE71°22′27″,与岩层走向夹角约64°,0+264.4-0+718.4m洞线方向为NE22°39′50″,与岩层走向夹角约67°,0+718.4-1+111.9m洞线方向为NE38°16′49″,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3°,绢云千枚岩物理力学性质同0+000.0-0+118.1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20~8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45);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45°倾向NW倾角65-75° 、②走向70°倾向SE倾角65-8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26°、1°;22°、3°;7°、32°。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46),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表45 里程(m) 0+118.1-1+111.9 岩性 绢云千枚岩 成组节理条数/m 6 12 地下水评分D -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6 对应的Kv值 0.51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8.0 完整程度评分B 14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表46 围岩总评分T 31.0 强度应力比S 6.75 围岩类别 Ⅳ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1+111.9-1+892.6m为洞身段,长780.7m,岩性为下泥盆系灰色千枚状板岩(D1Sl),1+111.9-1+262.8m段岩层产状NW300°NE∠80°,主要洞线方向NE38°16′49″,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2°,1+262.8-1+892.6m段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NE62°31′55″,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2°。新鲜面灰、灰黑色,风化面浅灰白色,千枚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粉砂为主,绢云母次之,颗粒粒度较细。单层厚度不稳定,一般3-5cm,最厚达5-10cm。走向上地层产状稳定,层面平直,岩石较坚硬,抗压力较强,锤击声一般,回弹较小。千枚状板岩抗压强度21.8Mpa,软化系数0.83,比重2.72,容重26.9g/cm3,吸水率0.31%,允许承载力1200KPa,抗剪和变形指标见表47。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80~23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48);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280°倾向NE倾角65-75° 、②走向85°倾向SE倾角6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62°、47°和38°、23°。
表47 千枚状板岩抗剪和变形指标一览表
抗剪指标 岩性 凝聚力MPa 干燥 千枚状板岩 5.9 饱水 5.6 内摩擦角(°) 干燥 38.5 饱水 37.4 变形指标 变形摸量(103MPa) 干燥 2.96 饱水 2.53 泊松比μ 干燥 0.10 饱水 0.11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49),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
表48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1+111.9-1+892.6 岩性 千枚状板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18 表49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10 对应的Kv值 0.39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7.3 完整程度评分B 10.0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26.3 强度应力比S 3.4 围岩类别 Ⅳ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1+892.6-1+942.7m为洞身段,长50.1m, 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NE62°31′55″,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2°。岩性为下泥盆系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D1LS),新鲜面灰色、灰白色,风化面浅黄色、灰黑色。中细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白云质、钙质为主。岩性较硬,但硬度小于小刀,岩石表面具刀砍状断口,裂隙较发育,但岩石完整,裂隙面光滑、细腻,但延伸不远。灰岩抗压强度41.8Mpa,软化系数0.90,比重2.72,容重26.7g/cm3,吸水率0.36%允许承载力1200KPa。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230~27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中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性(见表50);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2.5m,张开度为微张(1-4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滴水和渗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220°倾向NE倾角47° 、②走向55°倾向SE倾角65°,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22°、7°。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Ⅲ类(表51),围岩稳定性较差,需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3-5,单位抗力系数k0=12-20MPa/cm。
表50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1+892.6-1+942.7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13.9 完整程度评分B 26.4 结构面状态评分C 21 地下水评分D -5 岩性 灰岩 成组节理条数/m 3 6 表51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10 围岩总评分T 46.3 强度应力比S 4.13 围岩类别 Ⅲ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3 对应的Kv值 0.66 完整程度评价 较完整 1+942.7-2+136.9m为洞身段,长194.2m,岩性为下泥盆系灰色千枚状板岩(D1Sl),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NE62°31′55″,
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2°。新鲜面灰、灰黑色,风化面浅灰白色,千枚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粉砂为主,绢云母次之,颗粒粒度较细。单层厚度不稳定,一般3-5cm,最厚达5-10cm,走向上地层产状稳定,层面平直,岩石较坚硬,抗压力较强,锤击声一般,回弹较小。千枚状板岩物理力学指标同1+111.9-1+892.6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270~295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52);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330°倾向SW倾角15-25° 、②走向75°倾向SE倾角7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88°、13°。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53),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
表52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1+942.7-2+136.9 岩性 千枚状板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18 表53段 本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强度评分A 7.3 完整程度评分B 10.0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26.3 强度应力比S 2.4 围岩类别 Ⅳ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10 对应的Kv值 0.39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2+136.9-2+205.3m为洞身段,长68.4m, 岩层产状NW340°NE∠70°,主要洞线方向NE62°31′55″,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2°。岩性为下泥盆系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D1LS),其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同1+892.6-1+942.7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230~27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中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性(见表54);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2.5m,张开度为微张(1-4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滴水和渗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220°倾向NE倾角47° 、②走向55°倾向SE倾角65°,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22°、7°。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Ⅲ类(表55),围岩稳定性较差,需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3-5,单位抗力系数k0=12-20MPa/cm。
表54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2+136.9-2+205.3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13.9 完整程度评分B 26.4 结构面状态评分C 21 地下水评分D -5 岩性 灰岩 成组节理条数/m 3 6 表55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10 围岩总评分T 46.3 强度应力比S 4.13 围岩类别 Ⅲ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3 对应的Kv值 0.66 完整程度评价 较完整 2+205.3-2+760.8m为洞身段,长555.5m,岩性为下泥盆系灰色千枚状板岩(D1Sl),岩层产状NW325°NE∠65°,主要洞线方向NE62°31′55″,与岩层走向夹角约83°。新鲜面灰、灰黑色,风化面浅灰白色,千枚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粉砂为主,绢云母次之,颗粒粒度较细。单层厚度不稳定,一般3-5cm,最厚达5-10cm,走向上地层产状稳定,层面平直,岩石较坚硬,抗压力较强,锤击声一般,回弹较小。千枚状板岩物理力学指标同1+111.9-1+892.6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40~27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56);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45°倾向NW倾角70° 、②走向355°倾向SW倾角3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17°、67°。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57),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
表56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2+205.3-2+760.8 岩性 千枚状板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7 对应的Kv值 0.45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强度评分A 7.3 完整程度评分B 11.5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8 15 表57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27.8 强度应力比S 2.4 围岩类别 Ⅳ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2+760.8-2+813.7m为洞出口段,长52.9m,岩性为下泥盆系灰色千枚状板岩(D1Sl),岩层产状NW350°NE∠75°,主要洞线方向NE62°31′55″,与岩层走向夹角约73°。千枚状板岩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同1+111.9-1+892.6m段。洞体上覆岩体厚度约10~40m。该段岩石强 度(Rb)分类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完整性差(见表58);结构面状态光滑平直,长0.5-1.5m,张开度为微张(1-3mm),基本无充填物,偶见石英细脉;地下水活动状态为有线状流水现象;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①走向 45°倾向NW倾角70° 、②走向355°倾向SW倾角30°,分别与洞轴线夹角为17°、67°。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的规定,综合判定进口段围岩类别为Ⅳ类(表59),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进行加固衬砌,建议围岩坚固系数f=2~3,单位抗力系数k0=6~12MPa/cm,洞帘基岩开挖边坡比1:0.5,砼/石摩擦系数0.50。
表58 本段岩体完整程度情况表
里程(m) 2+205.3-2+760.8 岩性 千枚状板岩 成组节理条数/m 8 18 表59 本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强度评分A 7.3 完整程度评分B 10.0 结构面状态评分C 17 地下水评分D -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E 围岩总评分T 26.3 强度应力比S 2.4 围岩类别 Ⅳ 非成组节理条数/m3 10 对应的Kv值 0.39 完整程度评价 完整性差 合计(条/m3) 注: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由以上说明可知,下线线路长约2.8137km。Ⅲ类围岩长0.1185m,占线路的4.21%,Ⅳ类围岩长2.6952m,占线路的95.79%。 5.1.3有关隧洞的几点说明
在隧洞段基岩中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向河谷排泄,其主要赋存在基岩风化层、构造裂隙中,这些裂隙并未相互连通,在基岩中地下水未形成连续的统一潜水面, 因而没有形成统一的外水压力。由于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基岩风化层、构造裂隙中,在隧洞开挖过程中,地下水出露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线状流水-滴水、渗水,其出水量q<35L/min·10m洞长,但随着隧洞的开挖,水量会逐渐减小,地下水水质较好,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引水线路上未发现大的破碎带和长贯通裂隙,隧洞开挖过程中不会出现突然涌水现象。
根据前人完成的《区域地质矿产报告(巴西幅)》(1:20万)和本次工作成果,线路上未发现大的断层和破碎带。在地层岩层间有层间断层,但规模很小,一般断距小于2m,对隧洞开挖基本无影响。
5.1.5隧洞开挖、支护及衬砌的建议
本工程隧洞设计为圆形压力洞,洞径毛跨约6m,为中型洞室。围岩岩层走向与洞向夹角多小于30°,但结构面较多,大部分地段有地下水渗出的影响。故目前难以划分出Ⅱ类围岩。全引水线路是否有可能划分出Ⅱ类围岩,建议在下阶段或施工阶段予以评价。对较密的断裂破碎带应属Ⅴ类围岩,本阶段未发现,下阶段应详细调查。
根据围岩的现状地质条件,洞隧的开挖均应采用光面爆破法,施工开挖方法对Ⅲ类围岩段,建议采用全断面分上下台阶的分台阶推进法,对Ⅳ类围岩段,建议采用先分部导洞开挖法。各类围岩的支护方法,建议采用锚、喷、网联合支护法。其中对Ⅲ类围岩段,因其只在局部出现塑性变形,故仅采用局部锚杆,喷8-10cm厚混凝土即可。对Ⅳ、Ⅴ类围岩,应采用系统锚杆,全面挂网,并保证12cm的喷砼层厚度。若在施工中发现有Ⅱ类围岩段,因其无塑性变形区,可不予支护,直接衬砌。Ⅲ类围岩的衬砌厚度建议35-40cm,Ⅳ类围岩的衬砌厚度建议40-45cm,Ⅴ类围岩的衬砌厚度建议50cm。
原 状 土 的 物 理 力 学 化 学 性 质 试 验 成 果 汇 总 表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报告日期:2006年4月28日 共1页 第1页 天 含 室 内 试 样 取 样 比 然 水 编 号 编 号 深 度 重 密 率 度 m % 干 孔 孔 饱 密 隙 隙 水 度 率 比 度 % % 颗粒组成 % 曲 不均率 匀系系 数 数 塑 液 塑 性 渗透系原状抗剪强度 限 限 指 数 数 % % 按压缩系压缩土的酸易溶盐中溶盐有机质含液数 模量 碱度 含量 含量 量 限 水 平 垂 直 a1-2 Mpa-1 Es Mpa PH 6.97 25.07 6.97 14.72 砂 粉 粘 粒 粒 粒 和塑性 指 数 分 类 低液限粉土ML 低液限粉土ML 低液限粉土ML 凝 聚 内摩擦力 角 Kpa 度 >0.005 < 0.075 ~0.005 0.075 (g/cm3) K×10-4cm/s 06-1300.8-1.20.TJ6-1 2.69 1.53 1.27 52.8 1.118 50.0 29.0 59.5 11.5 11.3 0.42 25.0 15.6 9.4 #### 25.1 4.71 6.20 0.67 3.16 8.52 84 0 8 06-1301.8-2.23.TJ6-2 2.71 1.54 1.25 53.9 1.168 53.4 22.0 64.0 14.0 11.7 0.77 27.0 17.2 9.8 34.0 25.5 2.86 3.70 0.66 3.70 8.50 85 0 0 06-1302.8-3.19.TJ6-3 #### 1.62 1.36 49.6 0.985 52.1 23.6 63.2 13.2 15.7 1.18 27.8 18.2 9.6 19.1 26.1 3.95 4.23 0.70 2.87 8.49 86 0 0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2.71 2.69 2.70 23.1.62 1.36 53.9 1.17 53.4 29.0 64.0 14.0 15.7 1.18 27.8 18.2 9.8 34.0 26.1 4.71 6.20 0.70 3.70 8.52 0 19.1.53 1.25 49.6 0.99 50.0 22.0 59.5 11.5 11.3 0.42 25.0 15.6 9.4 15.0 25.1 2.86 3.70 0.66 2.87 8.49 0 20.1.56 1.29 52.1 1.09 51.8 24.9 62.2 12.9 12.9 0.79 26.6 17.0 9.6 22.7 25.6 3.84 4.71 0.68 3.24 8.50 9 1.76 1.89 1.70 2.91 1.49 3.02 1.76 3.02 1.49 1.89 1.65 2.61 试验单位:省二分院试验室 审查:刘建军 校核:朱霜华 试验:张小平
黄 土 湿 陷 试 验 成 果 汇 总 表 工程名称: 报告日期2006年4月28日 共1页 第1页 室 内 编 号 野 外 编 号 取 样 深 度 (m) 天然状态 比 重 含 水 量 湿 容 重 干 容 重 饱和含 水量 湿陷变形系数δs 50 Kpa 0.018 0.016 0.029 100 0.058 0.055 0.052 200 0.073 0.072 0.059 300 0.072 0.067 0.061 400 0.066 0.060 0.057 起 始 压 力 Kpa 45.0 47.0 43.0 饱 和 容 重 (g/cm3) 2.00 1.97 2.02 自重 湿陷 系数 δzs 0.006 0.012 0.040 未浸 水饱 和度 (%) 50.0 53.4 52.1 浸水 后饱 和度 (%) 100.0 98.8 100.0 饱和土 自重 Gs (%) (ρ) (ρd) (%) 1.27 1.25 1.36 28.8 26.6 27.5 Kpa 18.0 37.4 58.1 2006-13084 TJ6-1 0.8-1.0 2.69 20.8 1.53 2006-13085 TJ6-2 1.8-2.0 2.71 23.0 1.54 2006-13086 TJ6-3 2.8-3.0 2.70 19.0 1.62
试验单位:省 二分院试验室 审查:刘建军 校核: 张小平 制表:朱霜华
砂 砾 石 工 程 地 质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汇 总 表 室 内 编号 野外 编号 取样 地点 取样 深度 混合 混合 砂砾 砂砾 砂砾 水上 水下 紧密 干松 混合 混合 混合 休止角 休止角 密度 密度 比重 孔隙率 含泥量 试验 时湿 密度 试验 时干 密度 试验 时含 水率 试验 时孔 隙率 相对 密度 天然状态 渗透系数 天然状态 临界 备 注 为五组合做 06-8040 06-8041 06-8042 06-8043 06-8044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TJ1-1 TJ1-1 TJ2-1 TJ3-1 TJ4-1 m g/cm3 g/cm3 Gs % % 1.25 1.36 1.28 1.78 1.11 1.78 1.11 1.38 度 31.8 32.5 31.4 31.7 32.7 32.7 31.4 32.1 度 29.8 30.2 29.7 30.0 31.2 31.2 29.7 30.3 g/cm3 2.07 2.07 2.17 2.21 2.15 2.21 2.07 2.15 g/cm3 2.02 2.02 2.12 2.16 2.10 2.16 2.02 2.10 % % 2.5 24.9 Dγ 0.70 0.76 0.64 0.62 0.67 0.76 0.62 0.67 1×10-1 cm/s 5.49 6.39 0.96 0.79 1.06 6.39 0.79 2.30 坡降 ι 0.04 0.05 0.05 0.07 0.06 0.07 0.05 0.06 下坝线 3.6-3.8 1.97 1.83 2.69 32.9 料场Ⅱ 4.0-4.2 1.84 1.67 2.69 37.9 料场Ⅱ 6.2-6.4 2.15 1.98 2.69 26.4 2.5 24.9 2.5 21.2 2.5 2.5 2.5 2.5 2.5 18.5 21.9 24.9 18.5 21.6 料场Ⅱ 8.0-8.2 2.18 1.93 2.65 27.2 料场Ⅱ 1.8-2.0 2.14 1.90 2.69 29.4 2.18 1.98 2.69 37.9 1.84 1.67 2.65 26.4 2.08 1.87 2.68 30.2 试验单位:省水电二分院试验室 审查:刘建军 校核:朱霜华 试验:邓丹利
颗 粒 分 析 成 果 表
工 程 名 称: 报 告 日 期:2006年4月27日 共1页 第1页 室内编取样取样取样深号 编号 地点 度m 颗 粒 名 称 及 粒 径 ( m m ) 漂 卵 石 砾 石 砂 粗 中 粉粘粒 有 效 粒 径 分 类 定 Cc 10.6 5.9 1.4 1.8 10.6 1.4 4.9 0.5 0.5 0.5 0.5 名 限 制 分 界 等 效 粒 径 粒 径 粒 径 不均曲 率 匀 系 数 系 数 ((碎 粗 中 细 块石) 石) ﹥200 200 ~60 60 20 ~20 ~5 5 ~2.0 细 2 0.5 0.25 <0.075 ~0.5 ~0.25 ~0.075 d85 d20 d15 d10 d5 d3 Cu 卵石混合土SiCb 卵石混合土SiCb 卵石混合土SiCb 卵石混合土SiCb 卵石混合土SiCb d70 d60 d30 含 量 % 15.6 46.6 22.2 2.3 4.6 16.0 45.3 25.2 2.7 3.8 18.8 42.1 30.3 1.4 2.6 18.2 54.5 18.2 1.8 3.2 18.8 54.5 30.3 2.7 4.6 15.6 42.1 18.2 1.4 2.6 17.2 47.1 24.0 2.1 3.6 3.9 3.0 2.2 1.7 3.9 1.7 2.7 1.8 1.6 1.0 0.9 1.8 0.9 1.3 3.8 3.8 3.8 3.8 3.0 2.4 1.6 1.5 3.0 1.5 2.1 6.9 6.9 6.9 6.9 (mm) (mm) (mm) (mm) (mm) (mm) (mm) 60.0 39.5 32.0 16.5 8.60 60.0 40.0 32.0 16.5 9.00 4.5 5.3 0.80 1.45 6.20 (mm) (mm) 06-803TJ1-1 上线 4.0-4.6 2 06-803TJ1-2 上线 6.2-6.7 4 06-803TJ1-3 上线 8.0-8.8 2 06-803TJ2-1 上线 1.8-2.9 0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0.20 0.08 40.0 0.33 0.20 22.1 0.50 0.28 5.2 0.70 0.45 5.6 0.70 0.45 40.0 0.20 0.08 5.2 0.43 0.25 18.2 70.0 41.5 32.0 17.0 11.00 8.8 65.0 46.0 39.0 22.0 16.00 12.5 6.80 70.0 46.0 39.0 22.0 16.0 12.5 6.80 60.0 39.5 32.0 16.5 8.6 63.8 41.8 33.8 18.0 11.2 4.5 7.8 0.3 0.3 0.3 0.3 0.80 3.81 0.20 0.20 0.20 0.20 06-804TJ6-4 下线 3.6-3.0 8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15.8 29.9 20.3 2.1 12.6 8.6 29.9 20.3 2.1 12.6 8.6 29.9 20.3 2.1 12.6 8.6 29.9 20.3 2.1 12.6 8.6 61.5 33.0 24.5 1.6 0.57 35.0 33.0 24.5 1.6 0.57 35.0 33.0 24.5 1.6 0.57 35.0 33.0 24.5 1.6 0.57 0.04 0.02 122.5 0.04 0.02 122.5 0.04 0.02 122.5 0.04 0.02 122.5 试验单位:省 二分院试验室 审查:刘建军 校核:唐淑芳 试验:王正环
颗 粒 分 析 成 果 表
工 程 名 称: 报 告 日 期:2006年4月27日 共1页 第1页 室内编取样取样地取样深 颗 粒 名 称 及 粒 径 ( m m ) 号 编号 点 度m 卵 石 砾 砂 粉粘粒 (碎石) 200 ~60 粗 中 细 粗 60 ~20 20 ~5 中 细 <0.075 d85 (mm) 1.4 1.1 0.5 0.5 1.4 0.5 0.9 62.0 82.0 76.0 70.0 82.0 62.0 72.5 d70 (mm) 38.0 47.0 58.0 49.0 58.0 38.0 48.0 d60 (mm) 29.5 34.5 50.0 31.0 50.0 29.5 36.3 d15 (mm) 6.4 2.7 5.0 3.1 6.4 2.7 4.3 d10 (mm) 2.0 0.9 2.0 1.30 2.0 0.9 1.6 有 效 粒 径 d5 (mm) 0.50 0.37 0.90 0.50 0.9 0.4 0.6 d3 (mm) 0.35 0.28 0.50 0.30 0.5 0.3 0.4 系 数 Cu 14.8 38.3 25.0 23.8 38.3 14.8 25.5 Cc 3.8 3.6 10.6 6.8 10.6 3.6 6.2 系 数 名 分 类 定 名 卵石混合土SiCb 卵石混合土SiCb 卵石混合土SiCb 卵石混合土SiCb 限 制 分 界 等 效 粒 径 粒 径 粒 径 d30 d20 不均匀 曲 率 5 2 0.5 0.25 ~2.0 ~0.5 ~0.25 ~0.075 含 量 % (mm) (mm) 15.0 9.30 10.5 5.00 32.5 23.00 16.5 6.50 32.5 23.0 10.5 5.0 06-804TJ1-1 料场Ⅱ 4.0-4.2 16.1 43.7 27.6 2.5 4.0 1 06-804TJ2-1 料场Ⅱ 6.2-6.4 21.7 36.1 22.1 6.3 6.6 2 06-804TJ3-1 料场Ⅱ 8.0-8.2 26.9 54.0 3.5 5.5 8.2 3 06-804TJ4-1 料场Ⅱ 1.8-2.0 20.5 43.4 18.5 4.7 6.4 4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26.9 54.0 27.6 6.3 8.2 16.1 36.1 3.5 2.5 4.0 21.3 44.3 17.9 4.8 6.3 2.9 4.2 0.9 4.7 4.7 0.9 3.2 1.8 1.9 0.5 1.3 1.9 0.5 1.4 18.6 11.0 试验单位:省 二分院试验室 审查:刘建军 校核:唐淑芳 试验:王正环
颗 粒 分 析 成 果 图 表 颗 粒 分 析 成 果 图 表
岩 石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试 验 成 果 表 工程名称: 报告日期:2006年5月8日 共1页 第1页 比 干 密 空 隙 吸 水 饱和吸饱水系重 度 率 率 水率 数 抗剪强度 凝聚力MPa 干 燥 g/cm2006-3010 2006-3011 2006-3012 最大 值 最小 值 平均 值 ZK2 ZK2 ZK2 21.5 49.3 73.1 绢云千枚岩 绢云千枚岩 绢云千枚岩 绢云千枚岩 绢云千枚岩 绢云千枚岩 2.79 2.78 2.78 2.79 2.78 2.78 2.79 2.80 2.79 2.80 2.79 2.79 3 室 内 编 号 岩 石 名 称 泊松比 备 注 野 外 取 样 编 号 深 度 抗压强度 MPa 干 燥 29.5 36.0 31.0 36.0 29.5 32.2 28.7 34.1 31.2 34.1 28.7 31.3 饱 水 24.2 28.1 26.5 28.1 24.2 26.3 23.5 26.2 22.5 26.2 22.5 24.1 软化系数 变模 E50 10MPa 干燥 3.39 4.28 3.93 4.28 3.39 3.87 3.55 4.45 4.03 4.45 3.55 4.01 饱水 3.01 3.48 3.23 3.48 3.01 3.24 3.32 3.92 3.45 3.92 3.32 3.56 3 变 形 性 内摩擦角(度) 干 燥 饱 水 饱 水 Kd 0.82 0.78 0.85 0.85 0.78 0.82 0.82 0.77 0.72 0.82 0.72 0.77 μ 干燥 0.11 0.12 0.11 0.12 0.11 0.11 0.09 0.10 0.12 0.12 0.09 0.10 饱水 0.12 0.11 0.11 0.12 0.11 0.11 0.11 0.13 0.11 0.13 0.11 0.12 % % % KW 0.65 0.63 0.66 0.66 0.63 0.65 0.73 0.79 0.77 0.79 0.73 0.76 4.0 4.0 4.1 4.1 4.0 4.0 4.1 4.0 4.2 4.2 4.0 4.1 3.8 3.9 3.8 3.9 3.8 3.8 4.0 3.8 4.0 4.0 3.8 3.9 33.5 33.1 33.0 33.5 33.0 33.2 33.0 34.0 33.5 34.0 33.0 33.5 洞线岩样 洞线岩样 洞线岩样 2.75 2.74 2.73 2.75 2.73 2.74 2.75 2.75 2.74 2.75 2.74 2.75 1.43 0.31 0.48 1.44 0.42 0.67 1.80 0.40 0.61 1.80 0.42 0.67 1.43 0.31 0.48 1.56 0.38 0.59 1.43 0.41 0.56 1.79 0.61 0.77 1.79 0.48 0.62 1.79 0.61 0.77 1.43 0.41 0.56 1.67 0.50 0.65 32.2 32.5 32.0 32.5 32.0 32.2 32.0 33.0 33.5 33.5 32.0 32.8 2006-3013 洞线Ⅰ 2006-3014 洞线Ⅱ 2006-3015 洞线Ⅲ 最大 值 最小 值 平均 值 试验单位:省二分院试验室 审查:刘建军 校核:朱霜华 制表:邓丹利
岩 石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试 验 成 果 表 工程名称: 报告日期:2006年5月15日 共1页 第1页 比 干 密 空 隙 吸 水 饱和吸水饱水重 度 率 率 率 系数 g/cm千枚状板岩 2.79 绢云千枚岩 2.73 绢云千枚岩 2.74 绢云千枚岩 2.74 绢云千枚岩 2.73 绢云千枚岩 2.72 绢云千枚岩 2.72 绢云千枚岩 2.77 绢云千枚岩 2.78 绢云千枚岩 2.78 3 备 注 室 内 编 野 外 取 样 号 编 号 深 度 岩 石 名 称 抗剪强度 凝聚力MPa 干 燥 饱 水 5.9 6.1 6.3 6.2 6.1 6.1 5.7 6.0 5.7 5.9 5.6 5.8 6.0 6.0 5.6 5.8 5.6 5.5 5.5 5.6 内摩擦角(度) 干 燥 39.0 38.5 38.0 38.0 38.5 38.5 39.5 38.5 39.5 39.0 饱 水 37.8 38.0 37.0 37.0 37.5 37.0 37.7 38.0 38.0 37.5 抗压强度 MPa 干 燥 24.2 22.1 26.0 27.1 24.2 24.8 29.7 31.3 34.5 32.6 饱 水 21.2 17.8 22.7 24.5 21.3 19.0 25.2 24.0 25.8 26.0 软化系数 变模 E50 10MPa 3 变 形 性 泊松比 μ 干燥 0.11 0.10 0.11 0.11 0.09 0.10 0.11 0.10 0.12 0.11 饱水 0.09 0.10 0.10 0.11 0.10 0.10 0.12 0.10 0.11 0.09 % % 0.69 0.42 0.39 0.39 0.42 0.44 0.36 1.05 0.96 1.00 KW 0.72 0.79 0.79 0.82 0.81 0.73 0.75 0.76 0.74 0.73 % Kd 0.88 0.81 0.87 0.90 0.88 0.77 0.85 0.77 0.75 0.80 干燥 3.40 3.33 3.56 3.96 2.69 2.73 3.47 3.81 4.46 3.90 饱水 2.41 1.95 2.92 3.00 2.49 1.96 3.15 2.94 3.92 3.23 洞线 厂房基础 厂房基础 厂房基础 调压井 调压井 调压井 下线 下线 下线 2006-3016 洞线Ⅳ 地表 2006-3017 ZK8 2006-3018 ZK8 2006-3019 ZK8 2006-3020 ZK10 2006-3021 ZK10 2006-3022 ZK10 2006-3023 ZK3 2006-3024 ZK3 2006-3025 ZK3 40.3 51.2 63.4 20.8 34.2 43.8 12.4 25.3 53.1 2.73 2.70 2.71 2.71 2.70 2.69 2.69 2.71 2.71 2.71 2.15 0.50 1.10 0.33 1.09 0.31 1.09 0.32 1.10 0.34 1.10 0.32 1.10 0.27 2.17 0.80 2.52 0.72 2.52 0.73 试验单位:省二分院试验室 审查:刘建军 校核:朱霜华 制表:邓丹利
岩 石 块 石 料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试 验 成 果 表 工程名称: 报告日期:2006年4月30日 共1页 第1页 室 内 编 号 野 外 编 号 岩 石 比 重 干 密 空 隙 率 吸 水 饱和吸水名 称 度 率 率 饱水系数 抗压强度 MPa 软化系数 抗冻系数 冻 融 损 失 率 % 三氧 化硫 含量 % 备 注 干 燥 g/cm2006-3006 2006-3007 2006-3008 2006-3009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料场Ⅰ-1 料场Ⅰ-2 料场Ⅰ-3 料场Ⅰ-4 灰岩 灰岩 灰岩 灰岩 2.72 2.72 2.72 2.71 2.72 2.71 2.72 3 饱 水 37.8 43.2 39.7 46.4 46.4 37.8 41.8 冻融后 39.5 39.5 39.5 39.5 Kd 0.92 0.89 0.91 0.87 0.92 0.87 0.90 0.91 0.91 0.91 0.91 次数 25 25.0 25.0 25.0 损失 0.56 0.56 0.56 0.56 % 1.47 1.84 1.84 1.48 1.84 1.47 1.66 % 0.33 0.42 0.35 0.32 0.42 0.32 0.36 % 0.51 0.58 0.50 0.45 0.58 0.45 0.51 KW 0.65 0.72 0.70 0.71 0.72 0.65 0.70 41.2 48.5 43.5 53.2 53.2 41.2 46.6 2.68 2.67 2.67 2.67 2.68 2.67 2.67 0.011 0.017 0.016 0.015 0.017 0.011 0.015 Ⅰ#料场 Ⅰ#料场 Ⅰ#料场 Ⅰ#料场 试验单位:省二分院试验室 审查:刘建军 校核:朱霜华 制表:邓丹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