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健儿开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肝旺脾虚证临床研究

2023-08-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9卷第2期 2013年3月 中医儿科杂志 J.PEDIATRICS 0F TCM Vo1.9 No.2 Mar.2013 4病案举例 少,脉细数稍滑。实验室检查显示:MP.IgM(+)。西 医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医诊断:咳嗽(阴虚邪 恋),治以养阴清肺,祛痰化瘀。自拟养阴清肺汤加 减:牡丹皮5 g、地骨皮10 g、沙参10 g、桃仁5 g、天 花粉10 g、栀子5 g、枇杷叶10 g、款冬花5 g、桑白皮 5 g、五味子5 g、甘草5 g、银柴胡5 g,5剂,每13 1 病案1黄某,男,5岁,2011年5月16日初诊。 主诉:发热伴咳嗽3 d。现病史:患者3 d前开始出 现发热,最高T 38.5 ,无寒战,伴阵发性咳嗽,有 痰,无明显气喘及呼吸困难,乏力,咽痛,食欲差,大 便2日未解。查体:T 38℃,呼吸稍促,无紫绀,咽 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未见脓点,心音有 力,律齐,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舌 红、苔薄黄,脉浮数。实验室检查:查咽拭子肺炎支 剂,水煎复渣,分2次服。二诊:无低热,咳嗽及汗出 明显减少,纳差,原方去栀子、牡丹皮、桃仁、银柴胡, 加太子参、茯苓、山楂、山药,3剂后痊愈告终。 5体会 原体快速培养(+)。西医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2) 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医诊断:咳嗽(痰热蕴肺)。治 以清肺泄热、宣肺祛痰。自拟清肺祛痰汤加减:石膏 笔者认为4-,JL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与外感六淫 之邪后引起的阳热亢盛、津液耗损有关。&JL为纯 20 g、杏仁5 g、鱼腥草20 g、黄芩5 g、桑白皮10 g、栀 子5 g、防风5 g、前胡10 g、枳壳5 g、芦根10 g、知母 5 g、甘草5 g,3剂,每日1剂,水煎复渣,分2次口 服。二诊:家长诉服药1剂后热退,现咳嗽明显减 轻,大便调,但痰较多,原方减石膏、知母,加葶苈子 3 g、天竺黄5 g、浙贝母5 g,3剂。三诊:已无明显咳 嗽,1周后随访未见复发。 病案2黎某,女,7岁,2012年3月5日初诊。 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旺盛,感邪之后化热迅速,极 易出现阳热亢盛、津液耗损之象。因此,临证应高度 重视泄热存阴,所谓“留得一份阴液,便有一分生 机”,阴液的存亡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善恶。故对肺 炎支原体感染后早期,尤其是伴有发热者,治疗 原则应以清肺泄热、甘寒养阴之法为主;后期多 为邪热内伏,气阴亏虚,痰瘀互阻,治疗应以益气 养阴、清透虚热为主,兼以活血化瘀,使阴复则足 以制水,邪去则其热自退,标本兼顾,共奏养阴透 热之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咳嗽,病程较 长,症状反复,缠绵难愈,临床长期使用抗生素, 易造成肠胃功能损伤,不良反应较大。运用中医 辨证治疗&JD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咳嗽,临床疗效 满意,凸显独特疗效。 主诉:反复咳嗽1月余。现病史:1月前开始出现咳 嗽,痰少,无气喘,病初有发热,屡试西药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及止咳药,效果不佳。症见咳嗽阵作,咳吐少 量黏痰,偶伴有低热,易汗出,纳差,二便尚调。查 体:神清,精神一般,咽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心 音有力,律齐,双肺呼吸音稍粗,无哕音,舌红、苔薄 {・} ・} ・} ・} ・} ・} ・} ・} ・} ・} ・}÷} ・} ・} ・} ・}_{・} ・}_{・}_{・} ・}_{・}_{・}_{・}_{・}_{・}_{・}_{・} ・}_{・}_{・}_{・}_{・}_{・}_{・}_{・} ・} ・} ・}_{・}_{・}_{・} ・}_{・}_{・}_{・} 健儿开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肝旺脾虚证临床研究 徐曼曼,许洪义,任光明 (菏泽市中医医院儿科,山东菏泽274035) [摘要]目的:研究健儿开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肝旺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 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给予健儿开胃散口服,对照组58例给予小儿健胃消 食片17:服,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能改善厌食症患儿拒食、厌食、面色萎黄、易激惹症状, 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提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发锌、发钙、发铁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 义(P<0.05或P<O.O1)。结论:健儿开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健儿开胃散;厌食症;肝旺脾虚证;小儿 中图分类号:R2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297(2013)02-0028-04 Clinical research of Jianerkaiwei Powder in treating infantile anorexia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hyperactivity Xu Manman,Xu Hongyi,Ren Guangming 收稿日期:2012—10—25;修回日期:2012—12—06 作者简介:徐曼曼(1963一),女,主任医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小儿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28— 第9卷第2期 2013年3月 中医儿科杂志 J.PEDIATRICS OF TCM VoI_9 No.2 Mar.2013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TCM Hospital of Heze City,Heze,Shandong,274035,China) [Abstract]0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Jianerkaiwei Powder in treating infantile anorexia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liver hyperactivity.Methods: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reatment group of 72 cases was given Jianerkaiwei Powder orally,and the control group 0f 58 cases was given Xiaoerjianwei Tablets.After 1 course。the effects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reatment group reduced the symptom of anorexia anti ̄edant,anorexia,sallow complexion。irritability symptoms,improved clinical symptom score in TCM,raised immune globulin(IgA,IgG, IgM),zinc,calcium,iron cont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ifcant(P<0.05 or P<0.01).Conclusion: Jianerkaiwei Powder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infantile anorexia. [Key words]Jianerkaiwei Powder;anorexia;liver hyperactivity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children 厌食症是4,./L时期的一种以较长时期见食不 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近年来,我们运用健儿开胃散治疗肝旺脾虚证厌食 症患儿,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年龄<2岁或>12岁,发病时间<2月,近4周内有服 用治疗药物者;3)合并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 系统等原发或并发疾病者;4)对治疗药物耐受性 差,不能坚持服用或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止服用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健儿开胃散,药物组成:柴胡6 g、黄 130例人选病例均来源于2006年1月至2011 芩10 g、黄连3 g、连翘10 g、陈皮6 g、茯苓10 g、山 药1O g、莲子10 g、焦山楂10 g、枳壳6 g、党参10 g、 炒麦芽10 g、神曲10 g、生甘草3 g。水煎,每日1 剂,不定时温服。对照组给予小儿健胃消食片(江 年6月在我科住院和门诊患儿,采用完全随机化分 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中男39例, 女33例,平均年龄(6.5±2.25)岁,平均病程(3.4± 2.36)月;对照组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 龄(6.8±2.13)岁,平均病程(3.9±2.57)月。2组患 儿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各年龄段服用剂量见 说明书。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 效。 1.6观察指标及方法 所有中医症状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 则》 分级量化原则,按照症状程度分为重度、中 度、轻度、无症状4个等级,分别计为6分、4分、2 分、0分(见表1)。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 中医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 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发钙、发 锌、发铁的变化。 1.7疗效标准 1.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疗效标准》 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 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_2]。主症:厌食或拒食。次 症:神疲乏力,多汗出,易激惹。舌脉:舌光、苔薄,脉 细弱。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 科学》 厌食症诊断标准:1)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 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3)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正常同龄儿 童,而无其他疾病者。 1.3病例纳入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d,JL厌食 疗效评定标准与临床实际情况制定。 1.7.1综合疗效标准临床痊愈:食欲显著增加, 食量恢复到正常健康儿水平或原有水平,各项观 察指标恢复正常。显效:食欲明显恢复,食量显 1)符合小儿厌食症中医辨证标准及西医临床 诊断标准者;2)年龄≥2岁且≤12岁,发病时间≥2 月,近4周内未服用过任何治疗药物者;3)无心血 著增加,食量恢复到原有水平的3/4,各项观察指 标明显改善。有效:食欲有所改善,食量有所恢 复,但未达到原有水平的3/4,各项观察指标改善 不明显或变化不大。无效:食欲、食量均未见改 善,甚或厌食、拒食症状加重,各项观察指标无 改善。 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表现者。 1.4病例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或西医诊断标准者;2) 29— 第9卷第2期 2013年3月 中医儿科杂志 J.PEDIATRICS OF TCM Vo1.9 No.2 Mar.2013 表1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注:舌苔、脉象单独描述,不计分。 1.7.2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显效:中医症状总积分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2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值>2/3。有效:中医症状总积 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值>l/3且≤2/3。无效:中 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值≤1/3。 1.8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建立Excel数据表格,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9.3%,2 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P<O.05,差异有统计意义, 说明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综合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组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治疗 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 例(%)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7.6%,2 表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中医症状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2.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发钙、发锌、发铁 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及中医症状总积分都 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拒食、厌食、面 色萎黄、易激惹、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 治疗组在提高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发 30~ 第9卷第2期 2013年3月 中医儿科杂志 J.PEDIATRICS OF TCM Vo1.9 No.2 Mar.2013 钙、发锌、发铁含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意义(P<0.05或P<0.01)。见表5。 表4中医症状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ol。 表5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发钙、发锌、发铁比较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讨论 本次观察结果表明,健儿开胃散能明显改善厌食症 患儿拒食、厌食、面色萎黄、易激惹等症状,改善中医 症状总积分,提高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发 钙、发锌、发铁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 义。说明健儿开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有明显疗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易由饮食不当、外邪 侵袭致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职、肝气横逆,以致不 思饮食、积而化热,形成肝旺脾虚证的基本病机。健 儿开胃散立足这一基本病机,以疏肝健脾、消积清热 为治疗原则组方。方中柴胡、山药调和肝脾、疏肝理 气,使邪外解,又健脾益气,扶助正气,为君药;陈皮 理气疏肝、健脾燥湿,党参、茯苓、莲子健脾益气,化 湿和中,黄芩、黄连、连翘清热散结,共为臣药;焦山 楂、炒麦芽、神曲健脾消食,和胃降逆,枳壳疏肝理 气,宽中除胀,共为佐药;生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 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消积清热之功。一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7.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94—95.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中 国卫生出版社,2005:1276—1277. 般认为,小儿厌食症与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免疫功 能失调有关。而厌食又可进一步使体内微量元素缺 乏、免疫功能失调,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06. 一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