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秦观分析

2022-06-2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秦观

继苏轼之后,文坛上出现了受苏轼影响的“苏门四学士”,即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其中秦观与黄庭坚是苏门词人的代表。陈师道说东坡词“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实际上在当时的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秦冠词内容未脱离愁别恨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晁补之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评本朝乐府》),张綖刻《淮海集》说:“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象放。当以婉约为主。”《四库全书提要》说秦观:“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也就是说,秦观作为苏轼的门客,但在文学创作上却独辟蹊径,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人说,秦观作词远袭《花间》,近学柳永。同时对其后的周邦彦、李清照及清代的纳兰性德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他的词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所以我们着重讲一下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县人。父亲早逝,叔父,祖父做过州县的小官。小时候家里较穷。“毙庐数间,足以避风雨,薄田百亩。”《宋史 秦观传》称他:“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他曾经对好友陈师道说:“往吾少时,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谓功誉可力致,而天下无难事。顾今二虏有可胜之势,愿效至计,以行天 ,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流声无穷,为计不朽,岂不伟哉?”这番胸怀远大,想干大事业,甚至征辽和恢复汉唐故地的雄心壮志,后来却尽付东流。

秦观26岁震于苏轼的大名,但一直无缘的见,后来他听说苏要从扬州经过,就学苏的笔势做了一首诗或词不知。苏见了大惊。从此也就知道了秦观这个人,后来再过了几年,秦经别人介绍才拜见了苏,一见如故,情兼诗友,在苏门四学士中,苏“最善少游。”后秦

1

观中进士,哲宗元祐初年,受苏轼的举荐,43岁起历任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官等职。至哲宗绍圣元年(1094),因新旧党争,作为旧党的苏轼受新派的打击被贬谪,而作为苏轼门人的秦观也遭贬谪,先后被贬放到浙江、湖南、广东等边远地区,至宋徽宗临政,大赦天下,秦观才被赦还,在归还途中病卒于广西藤县,时年52岁。秦观年轻时即受到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赏识,他的一生也因为与苏轼的关系而沉浮不定,后人称他为“古之伤心人”。秦观词有《淮海词》一卷,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存词九十余首。

秦观词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多表现男女恋情、伤春悲秋之作,表现出对纯洁真挚爱情的向往,缠绵悱恻,凄婉悲凉。后期词,主要抒写贬谪流放的痛苦心绪,情调更为凄楚,愈来愈趋于低沉哀伤。秦观词的内容相对狭窄,但较有抒情深度,而且带有十分鲜明的惆怅感伤的个性色彩。他尤其擅长把男女之间的思恋怀想同个人的坎坷际遇结合在一起来写,“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宋四家词选》),这是秦观对传统情词的一大开拓。同时秦观也写了不少羁旅行役之作,如《踏莎行》(雾失楼台)等。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秦观的词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以下的特点:

其一,他善于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宋四家词选》),即善于借男女之艳情描写自己遭遇逐放的坎坷政治遭遇与潦倒困顿的生活经历。把深沉的人生政治上的辛酸愁苦融注在离情别绪的艳情中,从而给传统的艳情词注入新的情感内涵。如他的 [满庭芳·山抹微云] 就是借情场失意写官场的失意。所以有人评说“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王国维则评他的词为“有我之境”。秦观承传苏轼以词抒写自我性灵一路,但又不象东坡那样直接自我抒情,而是另辟一途,即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周济曾指出其“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的特点,如《阮郎归》(潇湘门外)等。

第二,他的词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即作者善于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构成鲜明的形

2

象,并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倾注于这些客观景象中,从而使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他写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江城子》)作者通过不同的客观意象来寄寓自己的主观情感---愁。

其三,秦观被誉为婉约派词人中的语言大师。即主要指他的词的语言清丽、自然、少用典,少陈词,而且音律谐美,充分体现出词体语言的本色。极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南宋词人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其四、秦观的词体既有小令,又有慢词,尤其他善于将小令意境深婉,语言含蓄的长处用来弥补慢词过于直露、缺乏深长韵味的不足,代表作品如《鹊桥仙》(金风玉露)、《浣溪沙》(漠漠轻寒)等,情景融合,语言淡雅,意境含蓄空灵。又把柳永慢词篇幅较大、长于铺叙与五代以来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的优点结合起来,达到情韵兼胜的效果,其代表作如《满庭芳》(山抹微云)、《望海潮》(梅英疏淡)、《八六子》 (依危亭)等慢词名篇。宋人蔡伯世早已指出“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称者,唯秦少游而已。”(《竹坡老人词序》)故此,

因为秦观在婉约派词中成就很高,有许多人认为秦观以婉约为主,因此对他极力推崇,甚至说他在苏轼之上。苏轼对他的才情很是欣赏的,曾指出他的《满庭芳》“销魂”(《高斋诗话》),又据叶梦得《避署录话》,苏轼对秦观的文学包括他的词“极为称善”,但也指出其词以气格为病。故尝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柳永《破阵乐》语也。”可见苏轼对秦观在词的创作上不能摆脱柳永的影响不能使气格振拔起来,是作了委婉的批评的。明胡仔也指出秦观之词“格力失之弱”。

具体分析作品:如《鹊桥仙》

3

纤云弄巧, 纤细的云彩编织出绚丽的图案,

飞星传恨, 飞逝的流星传递着牛郎织女的离愁,

银汉迢迢暗度。 今夜他们要渡过无边的银河相会。

金风玉露一相逢, 即使每年只能在金秋时节相遇一次,

便胜却人间无数。 但胜过了人间的千万次相聚。

柔情似水, 柔情蜜意像水一样连绵悠长,

佳期如梦, 幸福的相会如梦幻一般甜美,

忍顾鹊桥归路。 怎能忍心回望鹊桥上的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如果两人的感情地久天长,

又岂在朝朝暮暮。 又哪里在乎早早晚晚的相伴相守。

此词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月七日相会的传说为题材,歌颂他们真诚不渝的爱情。词的上阙写七夕的景色和牛、女相会的欢乐,下阙写牛、女别离的悲哀和坚贞的情感。全篇悲欢交融,语淡情深,词调较为开朗明快,不仅在众多的歌咏七夕的诗词中是独辟蹊径之作,而且在秦观众多缠绵悱恻的爱情词中也是独具一格。

《鹊桥仙》这首词取材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稽考中国文学中以此为题材的文学

4

作品年代久远,数量也颇多。早在《诗经·大东》里就有了关于织女的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极章。”))至东汉末则出现了以此为题材且故事情节也较完整的诗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汉应劭《风俗通》载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南宋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则更为完整且富神话色彩。书中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一年一度相会。”又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后人多以此入诗入戏,但其思想内容与情感基调不出愁苦哀怨,离恨别愁。

如:欧阳修《渔家傲》:“一别经年今始见,新欢往恨知何限?天上佳期贪眷恋,良宵短,人间不全催银箭。”他认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必然是“贪眷恋”的,因此人们不应该惊破他俩的好梦。

柳永的《二郎神》:“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他希望相聚的欢娱年年如是。

张先的《菩萨蛮》:“牛星织女年年别,分明不及人间物。匹鸟少孤飞,断沙犹并栖。”

以上以牛郎为题材的诗词都是表现一种既怨相聚太少又恨分离太快的情感。

另外,其它非以此为题材的写男女悲欢离合爱情的也是多以愁、恨为情感基调,希望能长相聚,不分离。如:

《西厢记》写张生与莺莺是“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永的《雨霖铃》中写作者与女友相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5

风情,更与何人说?”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李的爱情愿望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苏轼《水调歌头》的中秋词最后也是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亦希望男女的爱情能“月常圆,人长久。”

而秦观的《鹊桥仙》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却表现了一个新的富有哲理意味的爱情观念——真正的爱情是要看双方的感情是否纯洁真挚、坚贞不移,并不在于朝朝暮暮的聚首欢娱。

词的上阙侧重写“逢” 。“纤云弄巧”交待相会的美妙环境。“飞星传恨”说明相会的原因,因为飞星给他们互相传递着无穷的离愁别恨。这两句是对偶句,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第三句直抒相会,“迢迢”明写他们相距之远,也暗示他们离别时间太长,“暗渡”交待了相会的方式。前三句是记叙他们相会的时间、环境和如何相会。

上阙的重点和精华在最后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作者将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一相逢”与人间的那些没有真情的男女的“无数”次相聚对比,揭示出一种蕴含着哲理的爱情观念——象牛郎织女这样有着纯洁、真挚、坚贞的爱情的情人“一相逢”,胜过了人间那些没有纯真爱情而有无数次短暂欢娱的相聚。这里作者是在前三句描写牛郎织女相会的基础之上发议论,认为真正的爱情不在相聚次数的多少,而在于爱情是否真挚纯洁。从数目上看,“一”是胜不过“无数”的,但从感情上看,“一”又可胜却“无数”,这就是哲理和辩证法。有着真挚爱情的一次相会,胜过于那虚伪的无数次的欢娱。所以有人说,作者的议论一方面是歌颂牛女的纯真爱情,同时也影射了当时封建士大夫们眠

6

花宿柳的行为。

词的下阙则侧重写“归”。“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二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是承上启下。在手法上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格。承上进一步写他们相会时的感受。俗话说:“久别胜新婚。”“良宵一刻值千金”。因为是有着真挚爱情的相会,又是久别后的相会,所以他们更感受到情浓意蜜,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连绵不断。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深化。正因为他们感到情意缱绻,所以对即将要出现的离别就感到这种相会只如梦幻一样短暂。此句也是启下,所以第三句就直抒离别。“忍顾鹊桥归路”,“忍顾”二字极写他们短暂相会之后的留恋难舍之情。看都不忍心看,更何况马上就要去踏上那条归路呢?作者在此只说不忍看,而紧接着的主人公织女不忍走的情状留给读者去领味。

按一般的写法,下面就要以离人的无穷愁怨作结,但作者于此一反俗套,在前三句对离别描写的基础上再发议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里对离别的议论是在前面对相会的议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指出真挚、坚贞的爱情是能够受长期离别的考验的,并不在于朝朝暮暮的厮守。

从以上分析可知,本词在写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作品中,在写牛郎织女爱情的作品中,不失为一篇立意新奇的佳作。在结构上也非常清晰、紧凑,上、下两阙的结构形式相仿。前三句描写、叙述,后两句议论。上阙写相会,下阙写离别,两处议论分别相对而发。从感情色彩上看,此词摆脱了作者惯有的那种感伤、低沉的情调,表现出一种乐观、积极的感情色彩。

2. 此词的艺术特点:

(1)设意新奇,立意高远。魏、晋以来诵咏七夕故事的作品,大多以双星会少别多为

7

恨,此词却自出机杼,不落俗套,一反离别感伤的老调,而歌颂双星的坚贞爱情,同时也把追求耳鬓斯磨、朝夕相守的世俗爱情升华到一个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深化了双星故事的思想内涵,提高了词体的品格,确实是一篇“化臭腐为神奇”(黄苏《蓼园词话》)的佳作。

(2)叙议相间,情理兼胜。此词叙述精当,议论精警,以议论来深化感情、点明题旨,同时议论、说理中又融入了浓厚的情感,理藉情而愈彰,情寓理而相得,使事、情、理三者水乳交融,达到了撼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3)采用了象征手法。此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写下界男女的真情,表面上字字在叙写天上的双星,实际上又句句暗喻人间的爱情,这样就使整篇作品既缥缈空灵,又富于浓厚的人情味,闪现出浪漫的绚丽色彩。

〈满庭芳〉“山抹微云”赏析

《踏莎行》

雾失楼台, 夜雾茫茫,楼台依稀难辨,

月迷津渡, 月色朦胧,渡口隐约难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 放眼远望找不到理想的桃源。

可堪孤馆闭春寒, 怎能忍受这孤寂的馆舍在春寒中紧闭,

杜鹃声里斜阳暮。 在杜鹃的哀叫声中夕阳渐渐下山。

8

驿yì寄梅花, 驿站上寄来友人馈赠的梅花,

鱼传尺素, 又传送来安慰的信函,

砌成此恨无重数。 这些更牵惹起无数的愁怨堆砌在心坎。

郴chēn江幸自绕郴山,郴江啊,你本来是绕着郴江流的,

为谁流下潇湘去。 却为何不耐寂寞流向潇水和湘江去呢?

宋哲宗赵煦绍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不仅作为旧党的苏轼弟兄遭贬谪。“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未能幸免,先后由京师贬到浙江杭州、广东处州,继而再遭诬告被贬湖南郴州。 这首词就是秦观在遭遇接踵而至的政治迫害再贬郴州时所写的。

词的上阙主要是以环境描写作者遭贬客居郴州时的心境。前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主要是写作者于傍晚的望中所见的虚幻环境,以此写其失望迷茫的心境。夜雾笼罩,使得月光朦胧,故望中所见的景物是一种模糊不清的轮廓,一个“失”字和“迷”,准确地勾勒出这种迷茫特征。“望断桃源无寻处”则是一种望后的失望,哪里能找得到象陶渊明隐居消愁的理想环境呢!很显然,作者于此借环境所写的迷茫、失望的心境,正是他遭贬后的心境,“失”去了原先楼台亭阁中享乐的美好生活。由于贬谪使他感到了以后人生道路的迷茫,在眼前甚至连一个避愁消恨的理想地方也找不到,生活是如此令人失望。

“可谌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二句是以眼下客居之所的实在环境写其孤寂凄清的心境。“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作者以这四种景物所构成的环境,带

9

有很鲜明的孤寂、凄清、迟暮的感情色彩,形象地再现了作者遭贬后的孤寂、凄清的心境,而“可堪”二字更写出了作者那种难以忍受这种孤寂、凄清环境折磨的心理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秦观能以境胜,善于把心境移到景物上,创造“有我之境”,并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也有人称二句为“尤堪肠断”句。

词的下阙侧重写作者贬居郴州时的愁怨、不满的感慨和心理感受。前三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是由客观的事物引发的心理感受。朋友的传书赠物,本应由此得到安慰,但贬谪之人不仅未能从中得到慰藉,相反,这朵朵梅花,封封书信,却如同块块凝聚着愁苦的砖在心灵深处砌成层层愁墙恨壁。非但没消愁,反而添愁无穷,真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一个“恨”字点明了作者此时心理感受的特征。一个“砌”字形象地再现了这种愁怨感受的频增不已,层层加重。此二句用典对于反映作者贬居的感受可谓恰到好处。

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是由眼前的客观景物引发的心理感受。眼前,身边的郴江可以自由自在地避开这孤寂之地而流向远方,而自己却难以脱身。内心的不满油然而生。这两句含义深远,其一,“郴江幸自绕郴山”,作者是以郴江自喻,说自己本来是该在朝廷为国做一番事业的,犹如“郴江幸自绕郴山”一样。然而,为什么现在郴江不能绕郴山,而被贬到这荒僻、偏远的山区呢?可见秦观不满于现实中自己被贬的遭遇。其二,“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现在流下潇湘去了,逃避了这山区的孤寂,它为什么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去路、归宿,而我为什么不能像郴江一样也流下潇湘,脱离这孤寂、凄凉之境呢?这也是一种不满之情。此外,此结句正好照应了上阙的“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对眼下处境的不满,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理想之地。可见,此二句由眼前之景写贬谪后的心理感受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颇耐人寻味。所以,苏轼遭贬之后读此词,很欣赏此二句,甚至将它书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吟赏不己,足见其感染力之强。

10

总之,此词借景物抒写贬谪后的心境与情绪,笔 未著“我”字,但句句皆有“我”字,委婉含蓄,意远情长,是他那种感伤低沉情调与婉弱风格的代表作品。

秦观一向被称为“婉约之宗”,其词也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人之词”,颇能代表婉约词风的典型特征。总的特色是情韵兼胜与意辞相称,即情感深挚,韵味含蓄,意境凄婉,语言淡雅,音律和谐。在词史上卓然一家,和婉醇正,秦观直接影响了稍后的婉约大家周邦彦和李清照,在婉约派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秦观词的不足之处,除题材较窄外,风格也较柔弱,情调时时显得过于凄凉。这与他的坎坷遭遇和意志消沉有关。但总的来说,秦观词的感伤情调既容易引起封建社会一些怀才不遇的文士的共鸣,词的艺术成就又较高,因此他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对后来词家,从周邦彦、李清照直到清代的纳兰容若等,都有显著的影响。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