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4、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读通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大致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打一种自然现象)
趣味谜语导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接触文言文,要让他们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体味到文言之美和修辞之美,而非产生恐惧回避心理。 二、读通读顺熟读成诵
1、学生指名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2、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总结: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3、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句子停顿和情感)。 4、再读,注意句子停顿。 5、齐读(熟读成诵)。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才能疏通文意。我在基础方面的落实设计得比较扎实。通过预习自读、指名读、示范读等方式将文章读通。提醒学生注意读的停顿和情感,将文章读出古韵,熟读成诵。通过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文言文学习的初步技巧,即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三、把握重点疏通文意
这篇文章虽然非常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在预习时和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请找出并用原文回答。 文言知识点拨:古今异义以及词义范围的变化。 1、儿女:今义:儿子和女儿;古义:子侄辈 2、(拓展)妻子:今义: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3、找出文中另外一个古今异义词。 拟:今义:仿照、打算;古义:相比
出示重点理解词语,考察预习效果。(抢答方式) 俄而雪骤:不一会儿,雪下密了。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不如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知识点拨:判断句:即也。省略主语。 全文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出示参考答案进行比对,及时提出问题并解答。
《咏雪》一文字数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字字珠玑。理解起来并
不困难。抓住文中的几个重要信息点: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训练学生用原文回答问题的能力,从而抓住文章线索。适时点拨儿女等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抓其中的重点词语考察预习效果,由此顺水推舟,翻译自然水到渠成。最后出示全文翻译进行比对,即时提出问题并解答,在课堂上扫清所有翻译障碍。 四、形神之辩赏析比喻
1、咏雪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提出中心问题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2、你更喜欢撒盐的比喻,还是喜欢柳絮呢?说出你的理由。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从形、色、状等)外形方面比较。
单从外形方面比较行吗?还能从哪些方面去看一个比喻是不是好的比喻呢?(还要看神,即神韵之美)
3、文中有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哪个比喻更好?你欣赏哪个?为什么?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如果要你去比,你会比做什么?
(鹅毛大雪、蒲公英、糖、梨花、玉屑、白蝶)
拓展思维,脱离书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后面鉴赏比喻句做好铺垫。 5、你学过的诗句中,有哪些描写雪的名句?(出示其他写雪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
乐游春苑望鹅毛。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看看这几句,分别把雪比作了什么?他们写的美不美?为什么? 6、再回来看看同学们的比喻,究竟哪个美。(分析学生提出的比喻) 总结: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美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五、小结
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柳絮之喻,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究竟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呢?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从颜色,外形,下落形态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引出形神之辩。开放性的辩论最后收归为:一个好的比喻不仅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或者说神韵之美。初步总结后再出示古代诗歌中的雪的比喻,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发掘神韵之美。最后通过学生们自己对于雪的比喻,加强深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作业布置:
1、以雪来造一个比喻句。
2、抄写并背诵《咏雪》原文及书下注释。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
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__39;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是我执教生涯第一节公开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听课指导教师的肯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培养学养成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时重点
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把握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3.背诵课文。 学时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用钟氏二子的故事导入。 二.预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f_ugrave;)雪骤(zh_ograve;u)差可拟(ch_agrave;)柳絮(__ugrave;)
王凝之(n_iacute;ng)无奕女(y_igrave;)道韫(y_ugrave;n) 3.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编者(),()的文学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骤:欣然: 何所似:差:拟:未若:因: 5.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
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_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_谢奕之女,_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后来人们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补、调、删、换。
2.借助学习古文的方法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并识记常见字词。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你能不能也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你还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句吗? 四.拓展延伸
古人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_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