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差异研究
2021-07-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差异研究 代海燕(防空兵学院王子锦 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单位,包含各式各样的东西,其中称谓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所谓称谓,即对某个事物某个时间人物等 方面的称呼和叫法。此论文依据中英文化交流及差异,对英汉称谓语做些研究。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他们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英汉社会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拟亲属称谓、职衔称谓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及其文化内涵无疑为跨文化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少由此造成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社会称谓;中英文化差异 中西方民族有着迥异的文化历史,语言承载着不同国家,不 有朋友似的感觉,教师并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公司,老板 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反映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更为明显。现代汉语 词典中对称谓语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 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 等。称谓语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诸多特征,如身份、年龄、职业。 称谓语反映了说话人的思想、感情、态度等。人际交往,礼貌当 前:与人交谈,称谓当先。恰当地使用称谓,是社交活动的基本 要求。使用称谓得当,表现出尊重、亲切和文雅,能使双方心灵 沟通,感情融洽,缩短彼此的距离;否则稍有差错便会贻笑于人。 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越大,社会称谓系统的差别也就越大;社会结 构的差异愈大,社会称谓的区别也愈大。这种相异的社会称谓类 型对于跨民族语言交际显然是一种文化障碍,充分认识并理解不 同民族社会称谓类型的巨大差异,对于促进语言交流和提高交际 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比分析方 法,从四个方面对现代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差异进行初步研究。 一、汉英亲属称谓差异对比 汉语中有“三亲六戚”的说法,“三亲”指的是“宗亲、妻 亲、外亲”。三亲是根据性别和血缘关系来划分,表明亲属关系 的亲疏远近。其中的宗亲是亲疏关系的重要部分,上下九族同一 祖宗的男性成员都属于“宗亲”范围。以前,在中国三代同堂或 者四代同堂是没那么罕见的,所以汉语语言中的亲疏的成为系统 分类精细,具有高度的描述性、复杂性和明确性。相比中国纷繁 复杂的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称谓则显得简单、笼统、模糊得多, 往往一次多义,仅仅几个词就可以覆盖。如grandparent(爷爷, 奶奶,外公,外婆)、grandson f孙子,外孙)、brother(哥哥,弟 弟)、sister(姐姐,妹妹)、uncle(叔父,姨父,舅舅,姑父)、nephew(侄 子,外甥)、brother—in—law(姐夫,妹夫,小叔子)、mother— in—law(婆婆,岳母)、cou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 表弟,表姐,表妹。可见在西方国家,亲疏关系的覆盖及延伸远 没有中国来的广泛。 二、职衔称谓语方面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都可用职衔来作为称谓词,但英语中职衔称谓语 多用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和法律界的称谓。比如 Queen Mary、Prince Charles等。与汉语中的“姓氏+职衔”的 形式,相比英语的这种称谓远不如汉语普遍。中国可作职衔+姓 氏的称谓形式有: (一)职业称谓:系指受话人所从事的、在大众心目中有地 位的称谓。例如:老师、医生、经理、教练、记者、律师等。而 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体力劳动职业如司机、厨师、理发师、电工等, 不用作职业称谓。 (二)头衔称谓:头衔称谓系指以受话人所领有的官衔、职 衔、学衔、军衔等来作为称呼语的称谓,它实际上既是一种职务 的具体化,也是一部分职业称谓的具体化。头衔称谓可分为官衔、 职衔、学衔、军衔四种。中国人与带职衔的人讲话,不管其职衔 的大小,往往以这种形式相称,如王科长、李主任。这除了表示 对称谓对象的尊敬之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官本位、权本位的 观念和上尊下卑、尊人卑己的礼貌原则。而英语中一般工作人员 对厂长、经理、主任,一般教员对校长、系主任,学生对教师多 用Mr.(Mrs.,Miss)+Surname的形式(包括上下级关系)。 因为西方人际关系讲求平等,因此,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也 和职员问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在等级森严的军队中,成 功的军官一般也不采用绝对的权威口吻与下级讲话,而是让士兵 在平等的氛围中产生协作精神,从而自觉完成任务。 三、对老年人的尊称上的差异 汉语中用“老”+姓f或+职业)和姓+“老”来作为社 会称谓,这是英语中根本没有的。如果硬把“老王”译成old Wang 或SeniorWang,将“王老”译成WangVieux,那就要闹笑话。 汉语中的这种称谓方式是社交时说话人对受话人所使用的一种 尊敬称谓。如老李、老王,李老、叶老,冰心老人等。汉民族有 尊敬老人的习惯,因为年老的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 这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地方。俗语道:“姜是老的辣” “老将出 马,一个顶俩”都是对老年人的赞扬。因此,无论在正式或非正 式的场合,凡遇“老者”或“长者”通常选择尊称。但不同的文 化对年老有不同的理解,“old”一词在美国是难以接受的,这与 “老而无用”的美利坚民族心态有关。美国的老人谁也不想别人 说自己老,更不想变老。在他们看来Age is a burden.Old age is itselfa disease.所以他们费尽心血地借用其他词项来委婉地表示 “老”这一概念,如:a seasonedman(历练者),the advancedin age(年长者),the mature(成熟者),elder hostel(老人团1, retirement home(敬老院),private hospital(老人院),nursing home(养老院),golden age club(老人俱乐部),adult community(老人区)。对他们只须用普通的称呼即可。同样, 汉语中用“小”+姓(或+职业)的称呼方式,这也是英语中 所没有。 四、影响社会面称的社会因素上的差异 在英语国家中,对一个非亲属成年女性使用何种面称,~个 重要的因素是看其婚姻状况,已婚的女性用Mrs.,未婚的女性用 Miss,而在汉语中这个因素几乎不予考虑。反过来,在汉语的面 称系统中,年龄、辈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在英语中的作 用却不大。在英语的称呼系统中,辈份和年龄只是在对亲属关系 中年辈高出一代和一代以上的人才起积极作用(不是绝对意义上 的),对其他社会关系如同事或朋友中的年辈高者可以不用尊称而 直呼其名。在汉语的面称系统中,年龄包括称呼人的年龄和被称 呼人的年龄。称呼人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确定自己在交际中的 角色,其次是被称呼人的年龄。可以说,在汉语中,年龄是影响 面称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也反映了中国尊老爱老的传统。 每一个人都是成长于社会文化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 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可以看出,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差异反映 出中西方价值观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家族本位和个人本位、 上下有义和平等自由的差异。了解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差异和其文 化内涵无疑为的跨文化言语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少由此造 成的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1.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2】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8. [3]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 四川外语学 院学报,2001,(2). 时代报告2015.5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