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通俗演义》历史化与艺术化的辨析
2022-06-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冢口吧八 1-U LUIl 帚j朋 思帚ILl朋J 《三国志通俗演义 历史化与艺术化的辨析 杨文斌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 [摘要]《三国志通俗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但它不再像历史典籍那样去真实地记录历史、叙述历 史,而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去塑造历史、虚构历史,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爱憎、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对历史 精神的阐释全都融合到一起,将三国历史加以演义、虚构、渲染,或者改头换面。这就是所谓艺术化历史。总 的来说,《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借鉴历史,立足文学,达到历史和文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历史化 艺术化虚构人物 [中图分类号]I207.413[文献标识码】/i[文章编号]1672—3473(2011)03—0048—03 一、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艺术化 历史事件的辨析 记载很简单,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赠给关羽 的美名最多,对关羽的一生事迹虚构得也最多。如 与三国历史的真实相比,《三国演义》中的史事 经过、典章制度、生活习俗、人物功过、人物性格、官 制、礼仪、时间、地域等或是不 确,或是弄错,或 有意虚构,或是过分渲染,因而似真非真,真假并存。 尤其是书中所记典章制度、生 习俗等,大量是作者 生活的元明时代的,与三国的实际情形相差很远。 下面,我举几个典型人物的例 ,更能清楚地辨明 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都是虚构的。华容道关羽 义释曹操,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 而虚构的。关羽放水淹七军事虽有所本,但与史实 相差很远。《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 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 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 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 《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的差 : 一禁投降,庞德被杀。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关羽料 定秋雨季节必有大水,先堵住低湿地带,自居高处, 然后“放水淹七军”。 是与诸葛亮有关的“空城计”和“死诸葛走生 仲达”。“空城计”完全是虚 的,诸葛亮只是在最 三是为丑化曹操而故意歪曲史实。如赤壁之战 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j 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 胃水。但作者写空 尤是《三国志》中的裴 是一场遭遇战,《三国志》的《武帝纪》、《周瑜传》等 写的是两军相遇于赤壁,曹军大疫,初战不利,乃引 军还。而《三国演义》则将它无限夸大,中间演绎出 诸如周郎探营,蒋干中计,草船借箭等情节。又如曹 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 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 县假的。因为诸葛亮 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 。 :0州都督,无缘与诸葛 亮抗衡。“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 但是作者又作了加工。 二是关羽的一生事迹。《三国志》中对关羽的 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 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大家之所以憎恶曹 [收稿日期]2011—02—21 [作者简介]杨文斌(1980~),男,内蒙古电大办公室,助教。 ---——48-・・—— 文学・哲学 操,其主要是因为罗贯中写他杀吕伯奢,其实,曹操 并没有杀吕伯奢,据正史《魏书》所述:“太祖以卓终 必覆败,遂不就拜,逃还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 然罗贯中是为了把刘备塑造成一名仁义君主的形 象,而把事实给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 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 祖手刃击杀数人。”这说明曹操是出于自卫把他们 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核 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 杀了。罗贯中在故意把曹操的形象反面化。 二、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艺术化 历史人物的辨析 虚实之分,盖以史实为界,而三国的史实,自应 以“陈志”、“裴注”作为主要准则(包括《后汉书》、 《资治通鉴》等),以此来看小说中的人物的虚实。 当然,仅从人物数量上来估计作品的虚实,还只是表 面现象,关键是《三国演义》中很多主要人物形象已 经不是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了。《三国演义》中的 人物性格及历史功过与《三国志》中的史实也是有 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 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可以说,诸葛亮在 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 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 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而,但又无限夸大,把他 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 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 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 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 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 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 挠,终不为下”。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作者把刘 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 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 描画,极尽夸张。例如写刘备的“哭”,罗贯中就为 给刘备塑造仁义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写刘备的哭: “请诸葛亮,哭得衣襟尽湿”、“护庶民,刘备又是大 恸”、“尊爱将,边哭边摔子”、“白帝托孤,更是泪流 满面”,其实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载刘备的 性格是比较粗豪的,车胄、蔡阳都是刘备杀的,督邮 是刘备鞭打的,而鞭打的理由仅仅是求见不许而不 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所描述的督邮索贿不与,显 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 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 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直赏,不吝千金”。他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 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 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 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 面人物典型。其实,郭嘉、张辽,张邰等当代俊杰都 甘为曹操驭使,良禽择木而栖,若非曹操有大能为他 们哪会甘心为他卖命。 三、《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几种虚构方法 《三国演义》虚构人物事件的方法很多,现列举 如下: 1.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例:(1)鞭督邮是刘备而非张飞(第2回)(《三 国志・蜀书・先主传》)。(2)斩华春雄是孙坚而非 关羽(第5回)(《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3) 袭杀车胄是刘备,而非关羽(第21回)(《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4)诛文丑乃曹操“纵兵击,大破 之,斩丑”,而非关羽(第26回)(《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5)斩蔡阳是刘备而非关羽(第28回)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6)博望烧屯是刘 备而非孑L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7)草 船借箭乃孙权在赤壁战后第三年所为,而非孔明赤 壁所“借”(第46回)(《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8)火烧赤壁本黄盖献策,而非周瑜、孔明预谋于掌 上(第46回)(《三国志・蜀书・周瑜传》)。(9)擒 张任乃刘备建安十八年夏所为,其时孑L明尚在荆州, 非孔明定计所擒(第46回)(《三国志・蜀书・先主 传》)。(10)空城计本是文聘拒孙权于石阳所用,孔 明之空城计是据“郭冲三事”,然所拒者是曹真而非 司马懿。(第95回)(《三国志・魏书・文聘传》)。 (11)刮骨疗伤非华佗,佗于建安十七年以前已为曹 操所杀(《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而关羽疗毒是 在建安二十四年(第75回)。(12)捉放曹中的中牟 一49— 今(第4回)也非陈宫(《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以上诸例,或为了集众美于一身,如例(2)至例 (8);或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如例(1);或为了显 出棋逢对手,水涨船高,如例(9);或为了对比人心 得失和爱憎分明,如例(11)(名医华佗,关羽不请自 来;曹操请而不往);或为了突出奸雄多诈和忘恩负 义,如例(12)。 2.本末倒置,改变历史 例:(1)义释张辽(19、20回):据传张辽是主动 “将其众降”的,小说改为张辽被俘后宁死不屈,刘、 关讲情,曹操义释。(2)一气周瑜(第51回):据《三 国志・吴书・吴主传》是建安十四年周瑜打败曹仁 占领南郡,又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和《通 鉴》,于次年刘备去吴见孙权,求借荆州,“鲁肃劝借 之”,而小说改为孔明趁周瑜、曹仁急夺之际,授计 赵云袭取南郡。(3)气死周瑜(第56回):据《三国 志・火书・周瑜传》瑜确曾拟取西蜀,但“道于巴丘 病卒”。按巴丘在洞庭湖东,距荆州尚远。而小说 改为瑜用“借途灭虢”之计,欲夺荆州杀刘备,但被 孑L明识破,埋伏在荆州大败吴军,气死周瑜。(4)单 刀赴会(第66回):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是 双方“单刀俱会”,结果是刘备一方让步,“割湘水为 界”。(5)史实是曹操临终遗令简葬:“敛以时服,无 藏金玉珍宝”(《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但小说却 改为操遗命众女每日在铜雀台高祭,必令女伎奏乐 上食,又令设七十二疑冢,恐后人掘坟(第78回)。 以上诸例的改变史实,大抵都是为了尊蜀汉而 贬曹、孙的需要,以突出蜀汉英雄们的智勇爱才,而 作为陪衬的曹、孙等人物自然成了牺牲品。至于 (2)、(3)两例,还兼有加强刘、孙集团矛盾冲突的作 用,使故事情节更臻曲折多姿。 3.于史无证,虚构事件 这种情况以蜀汉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最多。应当 承认,《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史有其人的。 但次要人物却有不少不见于史传。如曹魏方面:降东 吴的蔡中、蔡和;被关羽过五关所斩的孔秀、孟坦、韩 福、下喜、王植、秦琪;被严颜斩首的夏侯德;被赵云长 板坡斩杀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被张飞怒 吼吓死的夏侯杰;被关兴、张苞所杀的董禧、薛则、崔 一5O一 谅、杨陵;还有在祁山拒蜀的郭淮的先锋苏喁、万政, 曹休的大将张普,曹真的副将秦良,司马懿的部将郑 文,以及前来助曹的西羌越吉元帅、雅丹丞相等等;又 如桃园结义、献帝认皇叔、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收关平 周仓、义释华容道、王泉山显圣;庞统巧授连五计、阚 泽献诈降书、魏延长沙救黄忠等。蜀国方面:追随关 羽的周仓、关索;攻打陈仓的谢雄、龚起;造木牛流马 的杜壑等等。还有仅夷陵之战出现就在谭雄、南夷中 的孟优、孟禹、史迹、夏恂、周平等将。此外,尚有貂蝉 和西南夷中的孟优、孟节、祝融夫人、金环三结、董茶 那、阿会呐三洞元帅、朵思大王、木鹿大大、杨锋、兀突 骨等等皆是书中的虚构人物。 事件方面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七牲祭 风、智算华容、柴桑吊丧,南征中哑泉中毒、伏波显 圣、木兽驱真兽、火烧藤甲兵、馒头祭泸水,六出祁 山、火烧上方谷、五丈原禳星、遗计斩魏延等等均属 虚构。 以上情节,有的是为了埋伏线索:如魏延救黄 忠、征管略卜封;有的是为了丰富情节,弥补正史的 过于简略,如南征诸事;更多的则是为了突出或衬托 证面人物的智勇重义。这些情节,有些在《三国志 平话》和元杂剧中已初具梗概,也有二者所无或二 者不大相同的,如南征孟获诸例、五关斩将、蒋干中 计等就与《三国志平话》大不相同;而陇上妆神、火 烧上方谷、遗计斩魏延、庞统授计、阚泽献书、黄魏争 功、火烧南徐等事,更为《三国志平话》杂剧所无。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l中华书局,2009. [2]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o03. [3]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3. [4 J《三国演义》论文集[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5]丁锡根.中国历史小说序跋集,E-国志通俗演义序[M].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96. [6]纪德君.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2. [7][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胡益民等译)[M].南昌:江西 人民出版社,2001. [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i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责任编辑:王雪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