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浅探
作者:李小慧
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1期
摘; ; 要: 2014年教育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教育要德育为先、能力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活动型课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活动型课堂需要教师做好课程活动设计,聚焦社会热点时事,真实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宽松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己见;最后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 活动型课堂; ; 学科素养
2014年教育部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改革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方向,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制定出能够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科素养发展体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构建活动型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在活动型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从简单地教知识变为学生学习知识,从片面地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及学校的高升学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轮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对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教学活动设计要鲜活生动
教学活动设计是活动型课堂的第一步,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活动型课堂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堂设计环节,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与学科要求设计出既贴近生活实际又紧跟时代脉搏的鲜活生动的教学活动。 (一)贴近学生生活
教育不应该只是教师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认为讲解了知识就完成了任务,那么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联系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联系生活体验并思考答案。笔者所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每一章节的开篇都有“运用你的经验”这一栏目,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建立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连接,对课本知识有亲切感和认同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并自觉地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例如,在设计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运用你的经验”中“自己的梦想是怎样的?”和“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都能各抒己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表达想法。这样设计不仅可以自然过渡到课堂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关注时事热点
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当然需要培养他们这种关心、亲近、服务社会的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因此,在课程素材的选取上我们不应该脱离社会时事热点,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活动素材时,需要联系当下的热点话题,通过加工处理社会话题之后,为学生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总结观点,使学生关注他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关注国家的发展。这样,学生既能理论联系,又能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将来为祖国发展贡献出一分力量。在进行《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新冠肺炎肆虐,众多医生、护士、警察、社区工作者等都坚守在一线,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关注疫情发展,尤其关注医生、护士等一线工作者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行业工作人员承担的责任。在了解了其他社会成员承担的责任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之心。 (三)注重真实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培养的学生素養是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在其他问题中将能力进行迁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中设计的情境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且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只有教师提供的情境具有真实性,学生才能有兴趣探索,才能培养出独立收集材料分析事例的能力。反之,如果教师设计的情境过于脱离现实,那么只会让学生生出厌恶之感,自然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设计《法不可违》这一课时,同样可以利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话题。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具备很强的有效性,学生能够充分收集材料。教师引用这一话题导入新课,首先为学生讲解法律的庄严性,让学生明确“法不可违”的法律理念,再结合疫情防控过程中,某些人散布谣言这一真实情境给学生讲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告诉学生散布谣言是违法行为,让学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生活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公民。 二、教学活动开展要开放有序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及具备真实性,这是活动型课堂高效有序开展的必要基础。在设计好教学情境与话题之后,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在课堂中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 (一)让学生进行课堂现场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真实的社会生活,提高实践技能,以符合活动型课堂的培养目标。在给出具体的实践课题比如“对上海市实行垃圾分类的看法”等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下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可以是演讲的形式,也可以是PPT展示等。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进行课堂现场辩论
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的学科素养除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包括理性精神。理性精神的培养就是让学生面对不确定问题不畏缩,而是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所以说,教师选择的话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辨性。话题具有可辨性,也就是说对于问题,学生能够拥有不同观点,不同的观点持有者能够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为了说服对方,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而不仅仅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素材。在这样训练之后,学生往往能够形成独立和全面思考的能力。教师要持有宽容开放的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说出心中所想,但教师同样需要在学生充分表达己见之后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辩论“互联网的应用是否真正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现在的学生基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这一话题学生会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多的观点,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学习理性精神,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教师对辩论话题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网络交往利弊共存,是把双刃剑,从而慎重结交网友。需要说明的是,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老师不要急于表态,要静观事态发展,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空间,最后可以补充材料进行指导,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向思辨中的理性。 三、教学活动评价多元综合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缺少这一环节是不完整的。不同于传统课堂,活动型课堂需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如果不加调整地运用传统课堂的评价标准,那么活动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因此,活动型课堂需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要改变
现在传统课堂的评价标准往往重视学生的答案,但是很多问题没有绝对和单一的答案,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一味强调需要有单一和绝对的答案,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新课改要求培养的学生不是单纯地背诵知识却不解其意,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在经过锻炼的思维能力的帮助下,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型课堂的课后评价中注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变评价方式。评价时要立足全面健康的学生发展观,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立足价值引领的教育教学观,从重结论表达转移到重思维过程,关注核心素养的提高。总之,评价方式要力求发展性、全面性、过程性和综合性。
比如“遵守规则”这一课堂教学,可以选取几件有关野生动物园伤人事件,让学生展开分析探索,最终不是单纯看学生懂得遵守规则,而是看学生能否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在自己去野生动物园时切实遵守动物园制定的规则,即学以致用。 (二)评价体系要多元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标准不应该单一化而应该多元化。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生接受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对同一件事情学生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不相同,他们的表现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会按照教师设想的那样雷同。因此,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将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局限在一个评价体系上,应该注重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共同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发展经验和评价方法,以求合理公正地评价众多学生的表现。具体到“遵守规则”这一课中,活动的评价标准不应该局限于对自由与规则辩证关系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看到学生在这一课中最终学到的知识及運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创设活动型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课前,教师设计活动情景需要真实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紧密联系社会时事,让学生联系生活收集资料并思考;课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堂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后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时需要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综合,力求个性化、过程性和发展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众多一线教师在多次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方法,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朱志伟.《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建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8):19-21. [2]张海艳.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探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4):45-46. [3]陈美兰.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理念与创新[J].江苏教育,2018(75):21-2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顾冬梅.基于活动型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6):39-40. [5]陆月祥,蒋沈锋.例谈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4):34-35.
[6]郭然.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7]施丽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型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