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2023-11-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这一说法(C) 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唯一发明者 B.可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 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 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解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是对造纸术进行改进,不是发明者,A项错误;材料是历史论文,不是史料,不可以作为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的材料,B、D两项错误;由“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以看出C项正确。

2.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赞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B)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 C.纸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解析】据材料提到,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赞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这反映了道教有实践探索的特点,火药的发明即与此有关,故B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属于毕升,排除A项。纸的发明与道教无关,排除C项。指南针的发明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

3.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解析】由题干中天文学被官方控制,民间禁止研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为统治者服务的,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天文知识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C、D两项表述错误。

1 / 8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4.下面是几副颂扬元明时期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对联。哪副对联所颂扬的名人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D) A.“一梭穿行宇宙,两手织就云裳” B.“治水业绩江河长在,观天成就日月同辉”

C.“钜著仰先贤,纲举目张传本草;大名驰四极,西欧东亚拜崇丘”

D.“虔信天学,泛爱众人,富国利民树贤范;深研博物,躬行农政,学贯中西创伟功” 【解析】根据时期和对联内容可以推测出,四副对联所指的人物分别是黄道婆、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利玛窦带来的欧洲水利方法,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故选D。

5.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注重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注重创新和逻辑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人与自然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6.有人评论说:“《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这表明《诗经》 (B)

A.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 B.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C.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D.引领着诗歌的发展方向

【解析】材料“《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反映了《诗经》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即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B项符合题意;A项表达不全面,排除;C项说法错误,由材料“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可以看出《诗经》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再加上《诗经》本身就是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7.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

2 / 8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C)

A.《论语》 B.《离骚》 C.《子虚赋》 D.《赤壁赋》

【解析】解题时把握材料信息“汉代文学艺术的南楚乡土本色”。《论语》是春秋时期的文学,A项错误;《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文学,B项错误;《子虚赋》是汉代司马相如的作品,C项正确;《赤壁赋》是北宋苏轼的作品,D项错误。

8.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中写道:“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A)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变化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解析】材料中“开元……天宝”说明此人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唐玄宗时代,即唐代由盛而衰时期。故选A项。

9.“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劝)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C)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的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词的演唱是佐欢侑酒的娱乐手段,但不能以此说明词兴起于娱乐场所,A项错误。词是宋代文化发展繁荣的表现,B项错误。由材料“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可知,词的繁荣与商业的发展有关,C项正确。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D项错误。

10.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A)

A.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B.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C.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D.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解析】古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雅”转向“俗”,明清小说讲故事,迎合了市民、平民的趣味。

11.下图为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瘗鹤铭》摩崖拓本,作者为葬自己所养的鹤而作这篇铭文。这幅书法作品以较为成熟的楷书之中参以篆隶笔法,行笔苍古,体势开张,有“大

3 / 8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字之祖”“书家冠冕”之美誉。据此推断它最早可作为下列哪一时期书法艺术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C)

A.先秦 B.秦汉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

【解析】楷书之中参以篆隶笔法,说明是楷书形成时期,故选C。

12.《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柳骨颜筋”分析正确的是(B)

A.“颜”“柳”分别指颜真卿与柳宗元 B.唐代楷书由此步入盛世时期 C.该书法的字体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D.开启了书法艺术的自觉阶段

【解析】“颜”“柳”分别指颜真卿与柳公权,A项错误;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的是草书,C项错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一个为自发阶段,一个为自觉阶段。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的是书法的实用功能;魏晋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人们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D项错误。故选B项。

13.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魏晋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B.西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具有写实倾向, 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C.文人画在两宋时期已经有所发展,元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

D.从《夫妇宴饮图》《洛神赋图》到风俗画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绘画平民化的趋势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说法均正确,《夫妇宴饮图》具有写实倾向, 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是东汉时期墓室画;B项说法不正确,答案选B。 14.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

4 / 8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①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 ②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 ③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 ④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干中展示的是《市担婴戏图》,这是一幅宫廷画家所画的风俗画,并且体现出宋朝时期的商业情况,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③④内容在绘画中没有体现,排除。

15.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反映了(C)

A.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元曲地位提高 B.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起源阶段 C.元曲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D.商品经济发展是元曲繁荣的根本原因 【解析】题干中的信息“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这说明元曲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 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编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

5 / 8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部巨著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答案】(1)不同特点:

主持上:《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百科全书》由狄德罗主持编撰(狄德罗反对政府参与); 内容上:《四库全书》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了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百科全书》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

目的上:清政府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政治意图明显,《百科全书》是为了推动人们的思想启蒙。

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后期,清朝国力强盛。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文化思想高度专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

(2)《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

《百科全书》:提倡科学技术,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材料二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文学体裁繁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歌颂的精神。并简析这种精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关系。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代文学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6 / 8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答案】(1)第一,繁荣的社会经济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第二,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清明;第三,帝王的提倡;第四,开明兼容、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第五,国内各民族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

(2)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明清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社会背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出现了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

(3)文学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清末以来汉字汉语变革的根本原因不是语言自身,而是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变革的要求。中西方自明末开始交流以来就时有冲突,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落败,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则使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面对西方列强的攻势,中国一方面是抵御、自保,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进而痛苦地向西方开放,向西方学习。反思的路向和进程最后认为文化也不如西方——原因在于教育不发达、国民素质不高等,可以说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开始时认为器物不如西方,后来又认为政治制度不如西方,后来又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和文化就此发生了现代转型,于是有了中国现代社会、现代文化。清末汉字汉语改革就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发生的。

——高玉《汉字简化思想:百年历程及其反省》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别说明该建议的实施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汉字(汉语)改革的原因,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汉字和汉字改革。 【答案】(1)建议:统一文字。

影响:对秦朝:(政)巩固统一、维护统治;(经)有利于经济交流与发展;(文)建立统一的文化、有利于各地域各民族文化交流。

7 / 8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对后世:汉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文字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的扩大。(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近代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战败,民族自信心受打击;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由器物、政治制度到文化;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态度:汉字和汉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有其自身客观规律;要辩证地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文字改革;文字改革要慎重等。(言之有理即可)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