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跨既有铁路线的连续梁桥小天窗点转体施工技术

2024-07-22 来源:好走旅游网
重壹 .  .上跨既有铁路线的连续梁桥小天窗点转体施工技术 谢小飞 张月邈 周胜强 王少兵 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新建武汉至十堰高速铁路云安特大桥与既有汉丹铁路线交汇,故采用(60+1。0+60)m转体连续梁桥上跨穿越 既有铁路。为解决转体施工过程中仅有50 min“小天窗”点带来的难度,通过对转体施工难点进行分析,同时对转体 施工的配重试验、转动速度、制动距离等进行研究计算。并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安排,最终用时48 min精确地 实现了小天窗点转体施工。 关键词: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上跨既有线;小天窗点;转体施工;控制技术;精度 中圈分类号:TU99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144/j.cnki.jzsg.2017.12.042 Rotar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Overcrossing Existing Railway Lille Just at Limited Period XIE Xiaofei ZHANG Yuemiao ZHOU Shengqiang WANG Shaobing CCTEB Infrastructive Construction Co.,Ltd.,Wuhan,Hubei 430064,China ‘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新建线路和既有线路交汇 2 转体系统施工精度控制 处采用转体方式上跨穿越已经成为大多新建线路的首选。 转体系统的安装精度对后期转体施工能否顺利地进行 新建汉十高速铁路云安特大桥100 m转体连续梁桥上跨既有 有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对转体系统的安装精度控制至关 线汉丹铁路,转体施工需要占用既有线上下行天窗点,由 重要。转体系统安装精度控制的要点主要包括下球铰的安 于汉丹线车流量较大,可利用天窗点时间仅为50 arin。项 装精度、滑道的安装精度及撑脚与滑道间隙控制。 目技术人员通过精确控制球铰安装精度,优化转体施工部 2.1下球铰安装精度控制 署,改进精调施工工艺,最终在小天窗点时间内完成了转 2.1.1定位支架安装 体及精调施工。 定位支架的安装精度对下球铰安装影响较大,因此 定位支架需要精确安装。为保证定位支架平稳,支架基础 1 工程概况 采用砂浆抹面,基础成型面相对高差不大于2 mm。拱脚 新建汉十高速铁路云安特大桥上跨营业线汉丹铁路, 支架安装前在地面画出控制点后原位拼装,再根据地面上 线路夹角为30.27。(图1)。采用(6O+100+60)m连续 位置精调支架至设计位置。水平位置无误后,调节并复测 梁上跨既有铁路线,该连续梁桥采用承台平面转体施工工 高程,用楔形铁片抄平,使支架顶横梁相对标高差不大于 艺,在318 、319 承台上安装设计承载力为75 000 kN的球 2 mm,最后将支腿与下承台预留角钢焊接固定。 铰,然后通过转体技术将主梁旋转至新建线路上。 2.1.2下球铰安装 下球铰的安装是转体系统的重点控制工序之一,其安 装精度直接影响整个转体系统的安装精度。在固定完成的 定位支架上精确控制下球铰的位置并吊装下球铰到位。 进行对中调节施工的同时转动下球铰,使定位支架上 微调螺栓(图2)与球铰上的螺栓孔对齐。对中调节时, 把棱镜固定在下球铰中心位置,同时在下球铰中心处设置 图1连续梁与既有铁路平面关系 吊锤与地面中心复核,利用坐标和参照点“双控”法控制 下球铰安装。下球铰水平位置调节完成后,在定位支架上 焊接下球铰水平限位角钢,防止因后续进行的高程调节引 起水平方向变动。利用微调螺栓精调下球铰标高至设计位 置。下球铰安装完成后,水平方向最大偏差为0.6 mm,不 大于1 mm;高程最大偏差为0.3 mm,不大于0.5 inm,均符 合设计要求。 建筑麓工・第39眷・g12m 82亘 谢小飞 张月邈周胜强 王少兵: 上跨既有铁路线的连续梁桥小天窗点转体施工技术 , 图2微调螺栓大样 2.2滑道安装精度控制 滑道由滑道骨架和滑道钢板组成,滑道支架安装精 度控制同下球铰定位支架安装,滑道钢板分为20块,采用 逐块安装调节的方法。先铺设滑道钢板至骨架上,使其预 留螺栓孔与微调螺栓对齐,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调节微调螺 栓并精确定位。在每块钢板中心选取测量点并采用精密水 准仪进行循环测量调整,钢板调整完成后局部平整度最 大为0.47 耸 mm,不大于0.5 mm;任意两点最大相对高差为 0.49 mm,不大于2 mm,均符合设计要求。 2.3撑脚与滑道间隙精度控制 撑脚与滑道间隙精度主要由支撑措施决定,因此撑脚 的支撑措施是间隙精度控制的关键因素,撑脚的支撑措施不 仅要考虑支撑效果,还需要综合考虑后续施工。常见的控制 措施有钢楔子支撑和铁箍支撑【Il,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如表1所 示。 表1不同撑脚间隙控制支撑优、缺点比较 方案 制作 安装 间隙控制效果 拆除 造价 钢楔子 简单 方便 较好,可能出现滑移.需要固定在滑道上  困难。可能 破坏滑道 经济 石英砂+铁箍 简单 方便 一般,可能产生较大沉降 简单 经济 铁砂+铁箍 简单 方便 较好 简单 较高 通过比选可以得知,每种支撑方案各有其优劣,而该 项目的关键点在于间隙控制效果和拆除难易程度。如果采 用钢楔子,则钢楔子放置在滑道上,可能出现滑移,而钢 楔子不允许直接焊接在滑道上,需要在两侧焊接角钢以阻 止其滑移。 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沙箱沉降或者梁体偏压等情况将 导致钢楔子被撑脚压实,给拆卸施工带来困难,甚至需要 破坏撑脚的走板。若选择石英砂+铁箍,则后续拆除施工 相对容易,但撑脚落至石英砂上后将使石英砂沉降,需要 提前设置预抬值,而预抬值取值比较困难。如果把石英砂 换成铁砂,则可以同时方便拆卸和控制沉降,但是其造价 比较高。 综合以上方案的优缺点,项目部最终采用铁砂+铁箍 支撑撑脚与滑道的间隙。通过采用铁砂+铁箍支撑措施, 施工前设置2 mm预抬值,铁箍拆除后,现场间隙实测值均 在19.5~20.5 mm之间,满足施工需要。 82 2017・12・Building Conslmotion 3转体施工准备 3.1称重试验 3.1.1理论基础 假设悬臂箱梁绕球铰发生刚体转动,在对悬臂箱梁施 加转动力矩的同时测试球铰切向转动位移,绘出二者关系 曲线口】;而静摩擦与动摩擦的临界状态就在其位移发生突变 的那一点。利用竖向位移与切向转动位移,竖向顶力与转 动力矩存在的固定比例关系来绘制力一位移曲线,从而准确 地找出其临界点。 3.1.2球铰静摩擦因数确定 由于T构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及桥面附属的施工很难控 制得完全一样,故导致T构两侧存在不平衡。卸载后,如果 M >M ,则梁体有转动趋势,但不会绕球铰转动(图3); 如果 < ,则可能出现绕球铰转动(图4)。 j顺时针转动 /1、 MQ时试验示意 ;逆时针转动 ,r\ 图4当Mz<MQ时试验示意 1)当 > 时: =(PIL1+P 2)/2 (1) =(PlLl—P2L2)/2 (2) 2)当 < 时: =( 广P )/2 (3) Mg=(P落Ll+P升L1)/2 (4) =MJ(R×G) (5) e=MEC (6) 式(1)~(6)中: ——球铰摩擦力矩; ——转动不平衡力矩; I叠簟 、堕 里墼 壁塑三 .圭堕 堕垡竺壅竺 3.3确定启动牵引力 2 GR/3D 宣塞堕 塑三垫 .P——位移突变时相应的荷载值; L——顶推力对球铰的力臂; R——球铰半径; ——(9) 式中:T——启动牵引力; 静摩擦因数: D——牵引力力臂。 3.4转体速度的选择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转动角速度控制在0.0 l~ e——转动偏心距: C——T构重力。 3.1.3仪器布置 0.02 tad/arin之间,查阅类似转体工程转动角速度研究嘲,结 合本工程实际情况,该连续梁转体角速度定为0.0175 rad/s 在桥梁转动体两侧对称于桥梁中心线布置4台4 000 kN 千斤顶,并在每台千斤顶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以获取试验过 程中临时支点的数据。在两侧撑脚处的位置布置4个百分 表,记录每级加载时相应的竖向位移。在相邻位置布置4个 水平向百分表,记录每级加载时相应的水平位移(图5), 用以综合判断球铰转动的临界状态,合理地确定临界力 值。 图5试验仪器布置 3.1.4试验步骤 根据现场卸载后未发生绕球铰转动的情况可知,试验 需要按照图3模型进行。 1)先进行中合龙方向顶升。将数字百分表全部清零, 读取初读数后,将2台4 000 kN千斤顶在中跨侧施加力。每 级加载200 kN后读取横向、竖向百分表数值和记录相应的 顶升力,直至竖向、横向百分表读数出现突变,记录相应 临界荷载值(P1)及位移值,此时再向上加载3级,计数完 成后卸载。 2)再顶升边跨侧,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加载计数,测量 出临界荷载值(j)2)。 3.2配重方案 在转体施工中,顺桥向梁轴线宜设置一定偏心,略 呈倾斜态势,一侧撑脚落地,形成两点竖向支承,增加了 转动体在转动过程中竖平面内的稳定性。偏心距一般设为 5~15 cm。 Gl=( )/L (7) e (G,L+耽),(G+G1) (8) 式中:G.——梁体配重; et——配重后的偏心距。 (即l。/min,悬臂端线速度约0.858 m/min)。 3.5制动距离研究 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当转体的T构停止施加牵引力 时,梁体在惯性作用下会滑移一段距离。准确计算制动距 离可保证梁体准确就位。 计算原理是将转体简化为一个重力为Ⅳ的刚体沿球铰 半径2/3的圆周转动,在转体由动变静的过程中,根据能量 守恒可知,摩擦力做的功应等于转体由动变静的动能。 连续梁悬臂梁端设计线速度Vl:0.858 m/min,梁端至 转动中心的距离 ̄L=49 m,球铰平面半径 =1.75 m,球铰 2,3处的线速度 =o.023 8 m/min,则转体的动能 ;Ⅳ ,2。 设止动所需的转角为 ,则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2=wl: M (M 为摩擦力转动矩)。 M1-2/3RN ̄, =IVl/M1,则惯性制动距离l=La。 取动摩阻因数0.06(图纸设计值),将相关数据代 入以上公式,得中墩惯性制动距离为0.198 m。 3.6转体试验 为应对小天窗点时间,项目部决定减少点动施工转动 弧度(角度),利用转体试验全真模拟正式转体施工。结 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尽量多转来缓解后续施工压力和试转 后梁体不侵入既有线为控制因素,确定转体试验角度6。。 转体试验点动梁端转动弧长为0.4 m。在撑脚终点位置精确 设置限位措施以防超转,从而保证精准到位(图6、图7)。 图6限位装置 本次试转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理论启动力的可靠性, 得出准确的启动力;测试千斤顶的工作性能:检查转动速 度是否合适;检验本次转体施工人员的协同能力及主责分 1t1III r・113911・111211 2 谢小飞张月邈周胜强王少兵: 上跨既有铁路线的连续梁桥小天窗点转体施工技术 图7限位装置基础大样 工;检验转体终点限位装置的性能;全真模拟最后点动施 工及记录用时。 根据试转结果(3 1 8 墩)可知,启动牵引力为 574 kN,与理论计算值555.6 kN基本一致;匀速牵引力 为447 kN,启动用时101 s,点动用时7 arin,转动总弧长 5.129 m,制动距离0.20 m。 4 转体施工 4.1 转体施工卡控时间表 根据转体试验数据,编制转体施工卡控时间表,如表2 所示。 表2转体施工卡控时间 序号 工序 卡控用时/min 1 线路封闭及下达转体施工命令 2 2 转体启动 2 3 正常转体施工 24 4 点动施工 7 5 撑脚限位施工 5 6 高程调节施工 5 7 锁定,恢复封闭线路 4 合计用时 50 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故正式转体施工前, 需要做好转 体施工应急部署,做到转体施工有条不紊。 4.2转体施工 1)天窗点之前,全部施工人员就位,测量仪器架设完 成。 2)提前在限位装置上精确标出本次转体终点,并提前 在附近放置限位主梁、千斤顶、焊机等限位施工机具,以 便于后续施工。 3)天窗点开始后,总指挥下命令立刻开始转体施工。 4)转体的倒数第2个撑脚转过限位墩上终点标记线后 立刻安装限位主梁。 5)根据理论计算和试转试验,剩余弧长约为O.60 m时 开始停止施加牵引力,滑移后梁端剩余弧长约为0.40 m。 现场剩余弧长约为0.60 m时开始停止施加牵引力,滑移后 剩余弧长为0.41 m,与理论分析比较一致,然后开始进入 点动施工。 一82■201 7・1 2・Building Construction 6)点动梁体,贴紧限位主梁后停止。 4.3精调及加固 4.3.1轴线精调 与限位装置靠紧后,立刻展开复测,复测T构两侧 轴线偏差为7 mm ̄15 mm。根据TB l0752—2010《高速 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第10.4.20条规定,梁体 轴线偏位不大于L/6 000,本连续梁轴线偏差不得大于 10 000/6 000=1.67 cm,轴线偏差符合设计要求,立刻安装 撑脚限位梁,使T构在水平方向上锁定。 4.3.2高程精调 轴线调节完成后对撑脚限位,然后测量梁面高程,中 合龙端梁面高程低于设计高程6 cm。根据规范要求,梁面 高程偏差不大于20 mm,两悬臂端相对高差不大于15 m/n。 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千斤顶以1 inm为单位调节梁面高程, 最终T构端高程最大偏差7 him,两悬臂端相对高差5 mm, 满足规范要求。 4.3.3转体固定 高程调节完成后,立刻利用钢楔子对撑脚进行抄垫, 用双拼45 工字钢做成的铁盒子替代原千斤顶支撑后再卸 载。完成本次小天窗点的转体施工(图8)。 图8转体完成后现场实景 5 结语 该转体连续梁于2017年3月28日凌晨02"35开始转体 施工,用时48 min完成施工,转体完成后实测轴线偏差和 高程偏差均在10 mm以内。通过施工精度控制的分析、转 体过程中理论参数的研究以及现场的施工管理,完美地实 现了小天窗点转体施工,得到武汉铁路局的表扬和业主的 绿牌嘉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后续类似工程有较 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曙光.杭州石大路大桥转体施工工艺研究【J】.中外公路,2013,33 (3):1 88—1 9O. 2J蔡军田.客专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平衡称重分析 .城市道桥与 防洪,201 3(2):69—71. 3】徐飞.大跨度连续梁桥转体施工监控及力学特性分析【D】.兰州:兰 州交通大学,201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