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2022-10-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篇1:唐诗三百首原文及翻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下是唐诗三百首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第 1 页 共 31 页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第 2 页 共 31 页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

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

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

第 3 页 共 31 页

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第 4 页 共 31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第 5 页 共 31 页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

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

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

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

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第 6 页 共 31 页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第 7 页 共 31 页

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第 8 页 共 31

页: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

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第 9 页 共页

31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

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

朗,朴实俏丽。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第 10 页 共 31 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夜思》

第 11 页 共 31 页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举:抬。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第 12 页 共 31 页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颦蛾眉:皱眉。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第 13 页 共页

31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

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

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

人可以自解。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第 14 页 共 31 页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

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

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登鹳雀楼》

第 15 页 共 31 页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第 16 页 共 31 页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17 页 共页

第 31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

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

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

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第 18 页 共 31 页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

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第 19 页 共 31 页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

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第 20 页 共 31 页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

第 21 页 共 31 页

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

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

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

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第 22 页 共 31 页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

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

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第 23 页 共 31 页

新娘三朝下厨房,

洗手亲自作菜汤。

不知婆婆啥口味,

先叫小姑尝一尝。

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

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

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

可。

《玉台体》

作者: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

第 24 页 共 31 页

唐诗三百首篇2: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唐诗三百首》目录: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二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春思

杜甫:望岳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佳人

杜甫:梦李白·其一

杜甫:梦李白·其二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第 25 页 共 31

王维:送别

王维:青溪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西施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第 26 页 共页

31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东郊

韦应物:送杨氏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溪居

王昌龄:塞上曲·蝉鸣空桑林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李白:关山月

李白:子夜秋歌

27 页 共页

第 31

李白:长干行

孟郊:列女操

孟郊:游子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李颀:古意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琴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第 28 页 共页

31

李白:宣州谢

唐诗三百首篇3: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唐诗三百首》介绍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唐诗三百首》编选背景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 沈德

第 29 页 共 31 页

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 蘅塘退士 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

第 30 页 共 31 页

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其中以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教为简明。

第 31 页 共 3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