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
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谐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
B. 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 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 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 B. 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C. 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D. 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
B. 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 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有盛唐的气象。
D. 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表述不严密,原文“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仅指《离骚》。 B项,“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于文无据。
D项,“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因果关系颠倒。原文是“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表述不严谨,以小见大只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之一,参见原文“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错,据原文,盛唐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不同,《楚辞》的风格与盛唐风格不同,因此A项的判断错误。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
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0%,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的92.6%下降1.6个百分点。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8%,较2014届的2.0%略有下降;“正在读研”的16.8%及“准备考研”的3.3%较2014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
由于深造的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4.2%,较2014届的4.5%略有下降。
(摘编自《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材料三: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何芳表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难”一直被认为是“考研热、读研热”的主要原因。这种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塞于推迟就业而表现出的逃避心理和逃避行为,会使个体在读研期间因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产生被动学习、无所适从等问题。更会因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而缺少前进的动力,进而虚度光阴。
这种动机是把学历的衍生功能作为读研的动力,缺少对学术本身的兴趣,因而也缺少为之奋斗的动力,
进而影响读研的收获和成效。“仅就‘改善就业’的功利目标而言,这样的读研方式,其实已经很难保证3年后他们就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动机状态下,他们的求学体验也很难幸福,因为如果不具备学术热情,研究生阶段所必需的大量的阅读、研讨、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写。都可能让他们痛苦不堪。”
河南某高校教师焦翔宇表示,确实有一些同学以考研为名逃避就业,这些同学报名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等。但她同时也认为,考研是一件好事:“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还是鼓励去考,毕竟进一步的学习会对学生个人非常有益。”
“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如果抱着其他目的考研、读研,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是连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综合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焦翔宇说。
(摘编自《逃避式考研渐热:留恋校园?恐惧社会?》)
材料四:
在高考之后的研究生考试,再次赋予了受教育者一次竞争机会。在任何时候,机会公平的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也许在顺利考上名校研究生以后,本科来自非名校的学生发现自己与“土著”学生
[注]
存在不同
程度的差距,但是,只要研究生阶段的学校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差距就有机会缩小以至消弭。
确实有不少非名校的学生冲着就业优势而考研,当他们在求职时,发现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土著”学生,难免产生心理落差,旁人更会讥俏他们“考上研究生也找不到出路”。然而,只要认真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就会养成区别于本科生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在职场上获得优势。必须明白的是,考研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下一轮竞争的起点。
读研,意味着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虽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毕业之后都要从事科研工作,但至少在选择考研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对学术有所向往和追求。外界会赋予学历各种各样的附加值,这或许是“有用”“无用”引发争论的基点。不过.如果不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锻炼思维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研究能力,那所有的附加值就无所依托。
(摘编自《非名校生考研不在于熬一锅浓浓的“鸡汤”》)
[注]“土著”学生:这里指本科在名校就读的学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4届到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自主创业”两项的比例都持续下降。 B. 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压力并未因就业率下降而上升,这和考研热有关系。 C. 大多数人选择考研与就业问题有关,提高就业竞争力更是考研的最主要动机。 D. 某些本科毕业生考研目的茫然,可能与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等有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何芳教授认为,基于推迟就业而考研的学生可能会在读研期间产生诸多问题,导致他们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
B. 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考虑,焦翔宇老师认为考研对学生个人非常有益,毕竟进一步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值得鼓励。
C. 研究生考试赋予受教育者第二次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体现了机会公平的价值观,更是考研的最高价值所在。
D. 应该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有用”。
6. 请结合材料,试给准备参加考研的本科生提出一些建议。 【答案】4. A 5. C
价值理念,只有这样,社会所赋予高学历的各种附加值才有意义,才能体现
6. ①考研前:做好读研的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以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为考研的动力,幸福求学。②读研后:正视心理落差,摆正心态,以考研为起点,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题干中“2014届到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自主创业”两项的比例都持续下降”,关键词“持续下降”错误,原文材料一中表述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8%,较2014届的2.0%略有下降”,其中“受雇工作”确实持续下降,但“自主创业”并没有表明“持续下降”,而是“略有下降”,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题干中“更是考研的最高价值所在”理解错误,从文中无依据,材料四第一段中“在高考之后的研究生考试,再次赋予了受教育者一次竞争机会。在任何时候,机会公平的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故理解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的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试给准备参加考研的本科生提出一些建议。从材料三中“会使个体在读研期间因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产生被动学习、无所适从等问题”、“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求学体验也很难幸福”、“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可分析总结为:考研前:做好读研的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以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为考研的动力,幸福求学。从材料四中“考研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下一轮竞争的起点”、“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锻炼思维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研究能力”,可分析总结为:读研后:正视心理落差,摆正心态,以考研为起点,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点睛】实用类文本信息筛选题。首先这种题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对所要求筛选的信息进行总体上的概括。第二步,对第一步所概括的观点进行具体的陈述。即:①总体概括+②结合文本具体阐释。只有依照这样的公式做出来的答案才有得满分的可能。而有些同学不了解答题步骤,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些具体的事件,结果最好的成绩也只是拿到这道题目一半的分值。其次,这种类型的题本身不是难度很高的题,但是它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能否找到所有要求的信息就是能否得满分的第二个关键。 (三)文学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了。”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又问:“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刘姥姥女婿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但只一件,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了,都是琏二奶奶当家。”刘姥姥听了,罕问道:“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她了。”周瑞家的道:“这是自然的。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她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说着,一齐逶迤往贾琏的住宅来。
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进了院门,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名唤平儿的。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起初来历说明,又说:“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儿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她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平儿听了,便作了主意:“叫他们进来,先在这里坐着就是了。”
周瑞家的领他两个进入院来。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听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嫂,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
屮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展眼。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她。刘姥姥于是携了板儿下炕,到这边屋内来。只见那凤姐儿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拔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凤姐儿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拔手炉内的灰,漫漫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己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几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儿,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像。”凤姐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托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咧,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话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
周瑞家的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儿。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凤姐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大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进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教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们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喜的浑身发痒起来,说道:“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刘姥姥拿了银子钱,回到周瑞家。坐了片时,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的儿女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于平儿着墨不多,仅通过对其穿戴及言行举止的简单描述就点出了她在荣国府众丫头中的特殊地位。
B. 王熙凤“不接茶”、“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并责怪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显示她事烦心急。 C. 刘姥姥自知身份低微,在贾府处处小心翼翼,但又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最终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D. “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虽然粗鄙,却是对凤姐的奉承之语,极符合刘姥姥乡下人的身份和心理。
8. 请概括周瑞家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选文通过刘姥姥这一“府外人”的视角来写贾府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重情义:帮助刘姥姥虽为还人情但也出于一份热心,刘姥姥要留下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执意不肯,这都说明周瑞家的有些人情义气在里面。(或答:知恩图报:帮助刘姥姥是因为“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②虚荣:她没有拒绝刘姥姥的请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显弄自己的体面”。③精明练达:周瑞家的听了刘姥姥的三言两语,便已经猜到来意,可见其精明;周瑞家的层层引见,并给刘姥姥递眼色,可见其能干周全。
9. 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以刘姥姥“府外人”的视角来看贾府里的人,可以引出对周瑞家的、平儿等次要人物的介绍,可以完善对王熙风等主要人物的塑造,让读者对贾府有更全面了解;②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来看,以“府外人”的视角来看“府内事”,实现了对贾府的多种角度的观照,交代了贾府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凸现贾府尊卑分明的等级制度,视角更为客观,叙述更为冷静,更容易让人信服;③从叙事效果来看,对于刘姥姥这个身份、见识、思想完全不同于贾府的人来说,贾府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奇异的,因此通过刘姥姥的眼睛,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包括人物、环境、事件。如选段写刘姥姥将自鸣钟认作匣子、秤砣,就通过刘姥姥的错位造成一定的喜剧效果,显得幽默风趣,也见出贾府之奢华。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该项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赏析。结合下句王熙凤“漫漫的问道”能见其并不是事烦心急,而是她看不起刘姥姥,不大想理会刘姥姥,所以才“只管拨手炉内的灰”。责怪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也只是王熙凤做做样子,显示她对亲戚的热情而已。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此题可以从“重情义”、“虚荣”、“精明”等角度概括周瑞家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结合“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刘姥姥女婿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可知周瑞家的为人热心知恩图报。结合“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周瑞家的听了刘姥姥的三言两语,便已经猜到来意,可知她精明、虚荣、显摆自己。结合“一面说,一面递眼色儿。”可知周瑞家的层层引见,并给刘姥姥递眼色,可见其见机行事的能力。结合“周瑞家的在旁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可知她做事能干、周全。结合“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的儿女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可知周瑞家的义气、重人情。据此,本题分点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叙述故事视角的能力。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方式。
本小说通过刘姥姥这一乡下人的视角来写贾府,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叙事的,其好处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叙事效果这三方面分析。首先,小说对周瑞家的、平儿等次要人物的介绍,对王熙风等主要人物的塑造,是刘姥姥“府外人”的视角完成的。如“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 ,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再者,刘姥姥是个“府外人”,通过她的眼睛,能更客观清楚地看到贾府内的事情,贾府之著华,凸现贾府尊卑分明的等级制度。如,“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股,不防倒唬的展眼。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都迎出去了。只见那凤姐儿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著儿拔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个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最后,刘姥姥的身份、见识、思想完全不同于贾府的人,贾府的一切对于刘姥来说,都是新鲜的,然而读者随着刘姥姥这一局外人更清楚看到了贾府的人物、环境和发生在贾府的事件,使小说内容更丰富。根据以上分析,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叙事效果等方面分点回答。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
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
复挺者,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B. 登高而招 .D. 蟹六跪而二螯 .
11.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外连衡而斗诸侯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在文体上,和《论语》《孟子》有相似之处,都采用问答式来阐明观点。
B. 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
C. 第三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 第四段中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来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而”的用法。“而”作为虚词,一是作连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2)表示递进关系;(3表示承接关系;(4)表示转折关系;(5)表示假设关系; (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二是作助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解答本题,应先明确例句和选项中“而”的用法,然后在做判断。 例句中的“而”表转折关系,句意为: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A项,“而”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表修饰关系,句意为:我曾经整天思索。所以排除; B项,“而”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表修饰关系,句意为:登到高处招手。所以排除; C项,“而”表转折关系,句意为: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D项,“而”表并列关系,句意为: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所以排除。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解答词类题型,应从句式结构和句意角度判断词的活用类型,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出选择。 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C项,名词作状语,对外;
D项,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都采用问答式来阐明观点”错误;《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孟子》是对话式论辩文,故这两者采用问答式来阐释观点。《劝学》是典型的议论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析论点,故不属于对话,所以A项错误。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虽”:即使;“槁暴”:晒干;“复”:再;“然”:这样。(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黄泉”,地下泉水;“一”,专一。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
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 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语言精炼,词约义丰,首联中包容了六种意象——风、天、猿、渚、沙、鸟,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
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15. 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哪些情感? 【答案】14. C 15. 示例:①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②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③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④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项,“缠绵悱恻”错误;这首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由此可知,本诗抒情上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而非缠绵悱恻。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概括分析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分析情感。
艰难:国家艰难,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个人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在老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在外漂泊八个年头了。此时的杜甫是既忧国,又忧身,还忧民。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事准则,而杜甫却是有名的忧国忧民的诗人,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心中始终装着百姓。苦恨:极度痛恨自己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在这战争年代,不能为国效力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以上分析,从个人、国家、社会(百姓)等角度分条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 (1). 小学而大遗 (2). 吾未见其明也 (3). 沧海月明珠有泪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5). 江山如画 (6). 一时多少豪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遗”“明”“沧”“珠”“日暖”“豪”,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 ,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 ,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 。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7.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 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 B. 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 C. 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 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 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
们的兴趣。
C. 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 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A项,表示强调重点; B项,表示语意的转换; C项,表示解释说明; D项,表示声音延长。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
第二组,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
第三组,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
第四组,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 “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C。 故选D。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拟写标语。
家的附近有一片芳草地,为了保护它,旁边插有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警示和劝告行人不要随意进入的标语。记得上面最初的是八个大字:“严禁入内,违者罚款!”每天上班路过时,见到这块小木牌,我总有被人当头断喝的感觉。这块草地一眼望去,毛茸茸、绿莹莹,但因有了这块小木牌, 似乎它的可爱也打了折扣。后来城市开展礼貌教育,草地上的小木牌也发生了变化,八个字变成了六个字:“①_____________。”说老实话,宣传牌上虽然有了一个“请”字,但在我看来,似乎只是“外交辞令”,这句话听上去仍旧冷冰冰……有年春天,我从外地出差归来,无意瞥了一眼小木牌,发觉上面又有了新内容:“②______________。”这十个字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一种倡导文明风尚、守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前我又再次见到了小木牌,发觉上面又恢复为八个字:“③____________。” 拟人的笔法,温柔的口吻,加上眼前青翠的绿色,营造出了十分温馨、亲切的氛围。我不知不觉停立在小木牌前,脑海里思绪翻滚。我想,一块小木牌也许承载不了历史,然而它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折射了社会文明的足迹。
【答案】 (1). 请勿践踏草地。 (2). 当护绿使者,做文明市民。 (3). 小草休息,请勿打扰。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应用的能力。题干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拟写标语”,单从的题干的要求来看,此题考查考生拟写标语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考虑,此题考查考生仿写的能力,但此题和平日单纯的拟写标语又有些不同,此题是给定一个完整的语言材料,让考生品读文段,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在一个文段中填写三个标语,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解答此题,第一步,读文段,明大意,通读文段,把握文段话题。
具体而言,此文段的内容是针对不践踏草坪的标语的变化过程,文段给出最开始的标语,让考生结合语境补写剩下三个标语。考生标语的内容是宣传不要践踏草坪,第一处,根据前后的文句“八个字变成了六个字”“说老实话,宣传牌上虽然有了一个“请”字,但在我看来,似乎只是“外交辞令”,这句话听上去仍旧冷冰冰……”,故此处所填文句一定是六字句且带有“请”字。第二处,从所要填写的标语后面的文句“这十个字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一种倡导文明风尚、守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可以推断得知,所填标语的内容应和“倡导文明风尚、守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有关,形式上应具有呼吁性,让“我”很赞同这种标语。第三处,结合所填标语的前后语句“发觉上面又恢复为八个字”“拟人的笔法,温柔的口吻,加上眼前青翠的绿色,营造出了十分温馨、亲切的氛围”可知,所填文句必须是八个字,且用拟人手法。语意合理即可。
21. 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2019年9月3日,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剧院座无虚席。一束光波伴着袅袅烟雾倾泻而下,照亮了舞台上席地而坐、身披铠甲的将军。悠远的古琴声拉开芭蕾舞剧《花木兰》的序幕。芭蕾舞剧《花木兰》凭借唯美浪漫的色彩、精湛曼妙的舞姿、跌宕起伏的剧情,将中国传统英雄故事与西方经典技术完美融合,征服了纽约的观众。美国观众从中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接续历史又承接当代,因而更加自信也更加开放。 【答案】①2019年9月3日;②芭蕾舞剧《花木兰》在纽约演出;③它融合中西艺术之美;④让美国观众看到了更加自信和开放中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一句话新闻拟写原则: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抓住“2019年9月3日”“悠远的古琴声拉开芭蕾舞剧《花木兰》的序幕”“将中国传统英雄故事与西方经典技术完美融合”“今天的中国接续历史又承接当代,因而更加自信也更加开放”等分析概括。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秋季入学,已有六个省(市)的高一新生使用了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大范围使用新教材。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必修教材中,精心选择了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的单元主题和文本,其中包括以下单元主题:
青春激扬 劳动光荣 良知与悲悯 责任与担当 自然情怀 媒介素养 探索与发现 抱负与使命
的
请从中选择一个主题,结合你的思考和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
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
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
会进步。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一个教师想要在他所教的班上树立威信,想要管理好这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那么他身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担当起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切实地负起责任,才会让学生相信他,敬佩他,从而在班上树立一个老师的威信。
有的人肯定会认为:想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是很困难的事,但世界上就有人做到了。现在由我来讲述一个实例: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一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她犹豫了,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负责人一边说就一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她被饭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千万不能做。《狼来了》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小男孩,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地乱喊乱叫,才造成在最后让自己也被狼吃掉了的结局。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
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
的。担当责任
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材料选择了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单元主题及作品选择的问题,罗列出八个单元主题:青春激扬、劳动光荣、良知与悲悯、责任与担当、自然情怀、媒介素养、探索与发现、抱负与使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当今时代高中教育、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要求。材料中的这八个主题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立意空间,共同指向了现代人类应该具有的各种素养,是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指引。第二部分为引导语,规定了写作任务。“选择一个主题”:考生必须从第一部分材料中列举的八个主题中选择一个;不能多选也不能少选,这是对数量的严格要求。“结合你的思考和体会”:要求考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然后明确了文体要求,必须是议论文。
参考立意:
(1)激扬我们的青春,成就我们的梦想;
(2)我们或许平凡,却能用劳动的双手托起这不平凡的世界; (3)悲悯,它是真善美的结晶,它是人类的疗伤良药; (4)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 参考素材:
(1)“在青春的轨道上,洒满了月光。”当时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音韵和意境都很美。直到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心里乱得很,于是就找清清出来散步。我们沿着学校围墙外长长的甬道一直走,道路两边都是孕育着白色洋槐的乔木。不知过了多久,月亮爬了上来,淡淡的月华清澈宁静,又带着如水的浅浅忧伤。靠在槐树旁边,花苞脆裂的声音短暂却动魄,如同吉他那干净明亮的音符。在月光的笼罩下,我看到花瓣白色的微笑。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忽然难过得想哭。我终于明了清清的话,明白了青春那如水般晶莹易碎的月光。
(2)“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劳动
是光荣的,它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每一点,每一处都会显露出劳动的光荣,有时虽是星星点点,却那样照耀人心!
(3)悲悯情怀,是以博大、真纯的爱为前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一切真纯的爱都是同情。”真正的悲悯,不是为了在帮助别人时获得自身心理的快慰,而是本着尊重平等的态度对不幸的人的遭遇在情感上与他发生共鸣,发自内心地去关爱他人,正如德兰修女从来不以施舍者的身份自居,而是把自己摆在与对方同等或者更低的位置,在尊敬别人的同时给予关爱!
(4)莎士比亚离家寻自立:莎士比亚走出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道。他出生在斯特拉福的一个富商之家,但他16岁就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他当过乡村教师,在屠宰场当过学徒,还帮人家做过书童,他还参加过英国远征军,做过律师,任过小官。为了自立,他还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荷兰、意大利闯荡。寻求自立过程,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为他后来创作出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成为世界戏剧的伟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担当责任”亮明观点,揭示主题;作文以对老师、学生、警察、清洁工等人的责任的论述,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之后从为什么需要担当责任、怎样担当责任来分析中心,并且从反面用《狼来了》这个例子说明不担当责任可能带来的后果。结尾点题并发出呼告,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窗口,心灵之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透过标题,我们可初步感知作者的文学素养,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有经验的考生,往往会在作文中,尤其是短时间内就要判定分数的考场作文,拟一个亮丽新颖的标题,留给阅卷老师良好的第一印象。
常见拟题方法有:1.论点式,表现为主谓、动宾短语,或判断句、祈使句形式:直接亮出观点,为阅卷老师节省时间,避免误判;2.问悬式,巧用问句,设置悬念或矛盾,引发兴趣,新奇抢眼;3.并列式,对偶、对仗、排列词语,形成对比、对照、类比关系,整齐生美;4.反复式,指题目中有词语重复的现象,又叫复沓、叠词或反复;5.化用式,巧借相声小品、影视剧歌曲的名字或经典语句,古诗词、名言警句、歌曲题目和歌词等;6.比拟式,巧用比喻、拟人,想象丰富,形象亲切生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