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姓源流有多种,以炎帝姜姓后裔为多,称为“正宗”。 1、炎帝后裔(主流)
谢氏为炎帝神农氏之后代,即姜姓谢氏。周宣王命召穆公灭古谢国,封舅父申伯于古谢国领土(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称为“申国”,又称“谢国”。后子孙以“谢”为氏。魏晋时,谢缵迁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号称“陈郡谢氏”。
2、黄帝后裔
谢氏为黄帝轩辕氏之后代。一支出自任姓,相传黄帝之子廿五人,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其中“禹阳”为任姓。任姓后人分居十个小国,其中第一为谢国,后人改谢氏。出自姬姓,周朝宗室居于谢国者,以国为氏。
3、少数民族后裔
为他姓改谢姓。如卫州(今河南卫辉)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称“卫州谢氏”,后人迁居洛阳,亦称为“洛阳谢氏”、“河南谢氏”。另有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谢姓的。
上古时候,有神农氏炎帝族群在姜水边繁衍,所以姓姜。他们开创农业,制作炊具,采摘草药,发展医学,姜姓部落由此而逐渐壮大,属下氏
族也丰衣足食。
相传部落中有大巫师巫咸,特别爱好巫医之术。他终日研究药理,治病救人,所以被众多部族人所依靠而敬仰,部族都视他为最有学问的人。他所领导的部族即为巫咸,族内拥有十氏,即为十巫。
后来炎、黄两族发生争斗,于阪泉之野展开大战,最后炎帝失利,被迫与黄帝和谈,结果两大部落合并,由黄帝统一指挥,从而出现了中华民族的雏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阪泉之战”。
巫咸不愿归顺黄帝,带领族人一路西迁,最后在山西安邑一带定居,号称巫咸国。他们从此采药于灵山,治病于万民,被世人誉为“神巫”。其后裔又被聘请为夏、商两朝的“王医”。
商中宗迁都之时,遂令一支巫人南下,迁至河南洛阳以西,定居一条溪流两岸。因为此族乃十巫中的巫谢,所以将此溪呼为谢水,巫谢也因此脱离巫咸,进入中原。随着生存需要,这一支巫谢人继续南下,迁至河南南阳一带。因为他们源自巫谢,所以对外自称谢人。岂知本地还有一群世代务农的原著居民,对外也都自称谢人。这一支本地谢人姓姬,是为黄帝子孙。据说黄帝的儿子任氏建有十国,其中谢氏居住此地。
夏朝建立以后,被夏启王正式封为谢国,对外亦称谢人。冥冥之中,炎、黄子孙在此会合,交错杂居,融为一体,所以这之一远古谢氏乃炎、黄大帝共同缔造的姓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