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商鞅变法后秦国普遍使用牛耕,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汉人《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战国和秦),……庶人之乘马者,足以代其劳……行则服梔(轭),止则就犁。这表明当时()
A.农业耕作中开始使用了马耕C.牛耕与马耕并存的现实B.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增强D.牛耕优势不及马耕
【答案】C
【解析】A.材料中虽然反映了马耕的存在,但并不能说明当时是马耕的“开始”,排除;
B.材料中没有反映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增强,排除;
C.材料“秦国普遍使用牛耕……庶人之乘马者……行则服梔(轭),止则就犁。”反映了当时牛耕与马耕并存,正确;
D.材料未将牛耕与马耕进行比较,不能说明牛耕优势不及马耕,排除。故选:C。
本题以牛耕与马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2.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
小的诸侯国,此举旨在()A.削弱侯国力量、加强中央集权B.树立皇帝的威信、加强君主专制C.改革嫡长子继承制、完善分封制D.为推行郡县制扫除障碍【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
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颁布推恩令。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下表是唐代宰相及科举入仕宰相数据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时期初唐武则天玄宗肃宗至德宗顺宗至武宗宣宗至僖宗59226321966971.88988687.7631宰相数目63151科举入仕5科举入仕%7.9420.5337.2933.33A.唐朝在科举制度之下,君主专制强化
B.初唐科举入仕宰相比例很低,说明世官制还有很大影响
C.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作用增强D.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
【答案】C
【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唐朝宰相由科举入仕的比例不断增加,由5%增加到86%,可见科举在当时选官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故C正确;A项在材料数据变化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不能体现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故排除;
科举入仕宰相比例上升不能说明当时行政效率逐步提高,材料也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隋唐的科举制,解题主要根据对图表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本题教材利用图表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结论,在做这类问题时,注意材料所要提出的问题主旨,防止受到干拢项的影响。
4.朱熹说:“天地之间,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形而下之器也;形而下
之器,自有形而上之道;就形而下之器,穷形而上之道。”这体现了朱熹理学()A.修养论中坚持格物致知的实践方法B.社会实践理论中坚持道统论的观点C.理气对立,存天理灭人欲的义利观D.理一气二、理气统一的哲学观点【答案】D
【解析】“天地之间,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形而下之器也;形而下之器,自有形而上之道;就形而下之器,穷形而上之道”体现了朱熹理学理一气二、理气统一的哲学观点,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天地之间,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形而下之器也;形而下之器,自有形而上之道;就形而下之器,穷形而上之道”。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朱熹为集理学之大成者,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5.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
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B.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
C.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D.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
【答案】A
【解析】A.明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小说属于世俗文学,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正确;
B.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并不是明代小说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排除; 本题以明代小说发展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6.如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