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目集_(含答案)

2021-07-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A)

院系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 0分)

1、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

A.《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神圣家族》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德意志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3、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

A.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系统的观点 D.否定的观点 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5、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 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时间的一维性 B.时间的持续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9、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 )的基础

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再生产理论 D.流通理论

1 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蛇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1 1、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D.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1 2、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B.消极直观反映论 C.二元论 D.诡辩论 13、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D.人们的阶级兰系 1 4、唯心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表现为(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 5、国家是代表( )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统治阶级利益的 1 6、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17.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是( )

A.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B.建立工农联盟 C.通过发展商业建立市场经济 D.实行粮食税制度 18、民主社会主义是( )

A.科学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

C.社会主义改革的科学探索 D.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 1 9、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 )

A.选择的自主性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2 0、社会进步根源于( )

A.物质文明的发展 B.精神文明的发展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人的解放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 0分) l、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 )

A.唯物史观的发现 B.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 C.剩余价值的发现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刨立 E.无产阶级政党的刨立

2、1 9世纪4 0一9 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和清算了(

A.蒲鲁东主义 B.工联主义 C.拉萨尔主义 D.巴枯宁主义 E.杜林的假社会主义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

A.机械性 B.朴素性 C.不彻底性 D.形而上学性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在对外开放中,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同对也要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体现了(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辩证否定的原理 E.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5、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E.唯心主义诡辩论

6、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E.检验真理的尺度

7、下列哪些说法不科学( )

A.知识价值论 B.经理阶层主体说 C.科技史观 D.历史人学 E.社会经济制度趋同论 8、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主张( )

A.世界的可知性 B.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 E.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9、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

A.没有研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 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忽视了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 E.不承认社会意识的作用 10、共产主义是指( )

A.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 B.人类社会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C.一种渺茫的幻想 D.共产主义的运动和实践 E.理论上的一种假说

三、辨析题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5题,任选作4题,5题全作,只取前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l、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4、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5、人权高于主权。

四、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共2题,任选作1题,两题全作,只取第1题。14分) 材料题(一) 材料1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材料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材料3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材料4

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材料5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波,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3,作者认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2)结合材料4、5作者认为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人类认识的必然趋势,要实现这个飞跃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3)引结合材料1、2、3、4、5,你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应包含哪两次能动的飞跃? 材料题(二)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坚持运用它来分析和研究今天的实践。„„同时,要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那个年代、针对当时的形势和斗争需要所提出来的具体论断、具体行动纲领区分开来。”(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第12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7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特点和品质?

2、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论述题(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共3题,任选作2题,3题全作,只取前两题。每小题10分,共2 0分)

1.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2.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 国的马克思主义。

3.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A)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D 3.B 4.A 5.B 6.C 7.B 8.A 9.B 10.A 11.C 12.B 13.B 14.D 15.D 16.A 17.C 18.D 19. B 20.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E 2. ABCDE 3.ACD 4.ABDE 5.ABC 6.ABCD 7. ABCDE 8.ABD 9.BC 10.ABD

三、辨析题答案要点

l、错误。(1分)“科学的科学”是对旧哲学的称呼,以往的哲学家(例如黑格尔)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分)

2、错误。(1分)存在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1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不是统一于存在,而是统一于物质。(2分) 3、错误。(1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本质特征不是有用,而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2分)上述观点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观。(1分) 4、错误。(1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1分)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2分)

5、错误(1分)。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民族传统、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对于人权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也不相同。(1分)国家主权是保证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高于主权”是帝国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借口。(2分)

四、材料题答案要点

材料题(一)答案要点:

(1)根据分析材料1、2、3,作者认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分) (2)要实现这个飞跃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第一,感觉的材料要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第二,要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波,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4分)

(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应包含两次能动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次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6分)

材料题(二)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高度科学性和彻底革命性的统一。(2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4分) (2)、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4分)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始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坚持运用它来分析和研究今天的实践。要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那个年代、针对当时的形势和斗争需要所提出来的具体论断、具体行动纲领区分开来。(4分)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 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3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形成和丰富发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党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3分)

(3)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褒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4分)

2. 答案要点:

(1)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完全、无条件的正确认识。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真理的内容客观的;其二是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是相对、有限的正确认识。它也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认识广度的相对性;其二是认识深度的相对性。(2分)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感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不同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辨证转化。(3分)

(3)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始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分) (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分)

3. 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2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形成

和丰富发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党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2分)

(3)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褒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3分) (4)在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作为归结点和最终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继承和发展。(3分)

※<习题二> 填写内容

院系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找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错选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

1、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这是( )

A.所有哲学都承认的命题 B.所有唯心主义都承认的命题 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的命题 D.唯心主义也承认的命题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

A.经济地位 B.分配多少 C:社会分工 D.政治立场 4、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 )

A.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B.绝对主义的静止论

C.割裂物质和运动 D.割裂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6.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B)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7、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8、主观与客观、理沦与实践的统—应是( )

A.循环的 B.绝对的 C.具体的 D.无条仆的 9、发展的实质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11、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本质的出发点 ( )

A.社会关系 B.自然界 C.人 D.生产力 12、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 )

A.唯物辩证法的命题 B.形而上学的命题 C.唯心主义的命题 D.似是而非的命题 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题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对立统—规律 15、“自然从来不飞跃”, 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

A.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B.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C.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D.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16、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社会生产 B.社会制度 C.文化教育 D.社会意识 1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足( )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18、国家的实质是( )

A.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社会力量 B.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C.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关 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19、认识的本质在于( )

A.能动的反映 B.自由选择 C.科学评价 D.主观创造 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二、不定项选择(在所给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有多少选多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

A. 政治学 B.文学 C.道德 D.宗教 E. 修辞学 2、以下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A.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C.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 D.一切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E.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 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 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E.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 E.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 5、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它是事物分化形成多样性的条件 B.它是人们理解事物运动的前提 C.它是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 D.它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E.它是辩证法革命本质的根本体现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

A.同—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 B.同—性是斗争性的基础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

7、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因为( )

A、 它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 B.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 C、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D、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E、它开辟了绝对真理的时代

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E.历史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

A.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 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E.审美关系

10、质变量变的复杂性体现在( )

A.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B.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质变和量变唯以区分 E.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5题,任选作4题,5题全作,只取只取前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2.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3.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4.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5.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四、材料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共2题,任选作1题,两题全作,只取第1题。14分 。) 材料题(一)

材料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请运用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原理分析: (1)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材料题(二) 材料1: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

材料2: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1包含有哪些基本思想?这些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2包含中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哪些基本思想?这些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五、论述题 (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共3题,任选作2题,3题全作,只取前两题。每小题10分,共2 0分)

1.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2.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3.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B)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C 3.A 4.A 5.C 6.B 7.D 8.C 9.D 10.B 11.A 12.A 13.C 14.D 15.D 16.A 17.C 18.D 19.A 20.B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ACDE 3.ABC 4.CE 5.ABC 6.ABCD 7.ABCD 8.ABE 9.BCDE 10.ABCE 三、辨析题答案要点

1.错误。(1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1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2分)

2. 错误。(1分)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实质的区别。运动的外延最大,它包括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的外延次之,变化既包括量变也包括质变,既包括前进性的变化也包括后退的变化;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产生,是指事物前进性的变化。(3分)

3. 正确。(1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标准;一切认识的正确与否,最终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因此,实践标准是确定的。(1分)任何实践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一定的实践不能证明一切正确理论观点的真理性,也不能反驳一切错误理论观点的荒缪性。(3分)

4. 错误。(1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3分)

5. 正确。(1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3分)

四、材料题答案要点 材料题(一)答案要点

(1)材料1的合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强调一种民本主义。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问题的。(4分)

(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4分)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认为英雄创造历史,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6分)

材料题(二)答案要点

(1)材料1包含的基本思想是:辩证法是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和方法看世界,强调事物的永恒发展;辩证法强调辨证的否定,认为辨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批判又继承;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4分)这些思想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 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

(2)材料2包含中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有: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根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分)这些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思想路线,反对思想僵化,反对教条主义。(3分)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 答案要点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辨证关系的原理。(1)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完全、无条件的正确认识。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真理的内容客观的;其二是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是相对、有限的正确认识。它也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认识广度的相对性;其二是认识深度的相对性。(2分)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感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不同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辨证转化。(3分)

(3)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始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把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否认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5分)

2. 答案要点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而孤立存在,矛盾的普遍性制约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同富裕,放弃了这一条,现代化建设就会走上邪路,失去社会主义性质。(3分)

(3)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3分)

3. 答案要点

(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表现在:它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它是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革命力量;它作为革命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更新。(3分)

(2)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准备了物质技术基础。(3分)

(3)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既要反对科技决定论,又要反对科技异化论。(4分)

※<习题三> 填写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院系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

一、在下面各题的 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 A.对世界状况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模式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趋势的不同回答 2.承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 )

A.是一切哲学的观点 B.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C.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 D.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 A.世界观和人生观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认识论和真理观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

A.感性认识 B.意识的能动性 C.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6.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根源性是( )

A. 一切哲学派别的共性 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 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性 D.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前提 7.“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 )

A.都是正确的 B.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C.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D.都是错误的 8.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A.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 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 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 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 9. 认识的本质是 ( )

A.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摹写 B.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在头脑中对客体的重构 D. 主体对客体的创造 10.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

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 B.否定世界的统一性 C. 坚持世界不可知性 D. 坚持世界可知性

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生产关系 B.地理环境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12.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和物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13..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主要是看 ( ) A.劳动者的技能状况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状况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4.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经济管理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15.在下列社会心理中,最稳定的是( )

A.阶级心理 B.阶层心理 C.团体心理 D.民族心理

1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好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 )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则 17.“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是( )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1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是指( ) A.唯物主义哲学 B.产生于一切时代的哲学 C.唯心主义哲学 D.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哲学 19.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 ) A. 对立和统一 B.运动和静止

C.肯定和否定 D. 量变和质变

20.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

A.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B.人们的普遍愿望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其他国家的影响 2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 国家政权 B.法律制度

C.物质文明 D.军队警察

2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包含的哲理是( )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没有质量就没有量变 C.量变就是质变 D.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24. 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 ) A.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 D.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 2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生产劳动发展史 B.精神文明发展史 C.国家政权发展史 D.阶级斗争发展史 26.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是无限的 27.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 )

A.选择的自主性 B.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29.人生观的核心是关于 ( )

A.人生理想的观点 B.人生目的的观点 C.人生态度的观点 D.人生意义的观点 30.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是 ( ) A.努力学习书本知识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C.不断改选自己的世界观 D.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下面各题的 5个选项中,请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为 ( )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C.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E.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不同于其他哲学,就在于它实现了( ) A.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E.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统一

3.下列观点中,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B.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C.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E.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4.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人脑是可以认识的

C.思维是可以模拟的 D.人类的思维将进一步发展为机器的思维 E.随着机器人的发展,会产生出比人类更高的思维 5.下列观点中,表明时间一维性的有 ( )

A.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一寸光阳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E.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6.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 A.空气污染严重 B.世界性水源危机 C.臭氧层变薄 D.森林惨遭毁灭和物种减少 E.地球的生物圈已经不复存在

7. 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 ( )

A.社会人口结构 B.社会消费结构 C.社会经济结构 D.社会政

治结构 E.社会意识结构

8.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后者不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B.前者是某一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 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部分质变 C.前者的发动者是被统治阶级, 后者的发动者是统治阶级 D.前者一般都是暴力的形式, 后 者一般是非暴力的形式

E.前者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

9.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 ) A. 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 B. 真理具有普遍性,价值具有特殊性 C. 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因素

D. 真理是主体认识与客体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E.真理的追求以价值为目的,价值的实现以真理为条件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人权的观点有 ( ) A.人权即人的基本权利 B.人权是抽象的 C. 人权是具体的

D.人权就是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E.在阶级社会里,人权是有阶级性的

三、辩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6题,任选作5题,6题全部作答,第6题的答卷无效。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4.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5.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四、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共2题,任选作1题,两题全部作答,第2题的答卷无效。10分 。) 材料题(一) 材料1: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当一种政治上层建筑成为严重束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时,推翻旧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革命则是新社会的催生婆。” 材料2:

“我们在改革开始时,对社会主义理解着重于物质文明,在80年代初提出精神文明,要求两手抓,现在认识到还应包括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健全,即政治文明,或者说是一种制度文明。” 问题:

1.结合社会发展动力的有关原理对材料1 加以分析说明。(10分) 2.结合教材第五章和第七章的有关内容对材料2加以分析说明。(14分) 材料题(二) 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

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问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材料1的观点加以评析。(10分)

2.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10分)

五、论述题 (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共3题,任选作2题,3题全部作答,第3题的答卷无效。每小题10分,共2 0分)

 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2.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3.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共20分)

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A 3.C 4.D 5.B 6.B 7.A 8.D 9.B

10.B

11.C 12.D 13.B 14.C 15.D 16.B 17.B 18.D 19.D 20.C

21.A 22.A 23.C 24.B 25.A 26.B 27.D 28.B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DE 2.CDE 3.CD 4.BC 5.ABE 6.ABCDE 7.CDE 8.ABCDE 9.ACE 10.ACE

三、辨析题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歪曲反映。(2分)

(3)客观存在与思想意识的关系。(2分) 2、答案要点:

(1)正确。(1分)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人脑加工和改造了的东西,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4分) 3、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革命的运动必须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要接受实践的检验。(2分)

(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分) 4、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只有社会规律才会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2分)。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2分 5、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4分) 6、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 (3)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2分)

四、材料题答案要点

材料题(一)答案要点:

(1)料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形。(5分)

(2)材料2: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两者的有机统一。(5分) 材料题(二) 答案要点:

(1)材料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自然环境当然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以至于整个社会进步都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5分)

(2)材料2:材料1强调的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2强调的是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主要在于前者辨证地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5分)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

(1)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分析各自的地位和作用。(5分)

(2) 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其关系。)(5分) 2、答案要点:

(1)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依靠的是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5分)

(2)无产阶级道德与资产阶级道德的区别,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5分) 3、答案要点: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5分)

(2)三个代表的内容;上层建筑反作用之好坏的根本鉴别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5分)

※<习题四>

填写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B卷)

院系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_

一、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写在题干后面

的括号内,错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变化性 B.相对稳定性 C.客观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 2、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

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4、一位哲学家认为,世界万物像旋风一样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5、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7、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发展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9、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的状况 C.劳动对象的利用 D.劳动者的技能 12、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

A. 阶级妥协的结果 B.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的结果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使用暴力的结果 13、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两种固有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1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形式而言它有( )

A.主观性 B.能动性 C.随意性 D.物质性 15、唯物史观的创立使( )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活动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 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 16、质和量的关系是( )

A. 内在根据和外在表现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 17、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 C.质变和量变的问题 D.辩证的否定观的问题 19、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20、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2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 实践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 ( ) 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2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24、认识的起点是( )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知觉 25、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6、社会存在是 ( )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7、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

A.政体 B.国体 C.生产关系的形式 D.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28、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29、社会进步的含义指( )

A.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B.社会阶级的消灭 C.社会成员的和谐一致 D.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改善 30、人类解放就是(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二、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请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写在

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 ( ) A. 生产方式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2、下列( )

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没有内容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E.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3、某山区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放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从

( )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全面地看问题的原理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E.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的原理 4、唯物辩证法

( )

A.是事物成为其自身并 区别于它物的规定性 B.是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 C、是多方面的 D.与属性是不可分的并通过属性表现出来 E.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总趋势 5、下列属于世界

( )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唯心主义一元论 C.二元论 D.存在论 E.可知论 6

(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7、下列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

A.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E.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8、下列各项

的有

(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意识性 D.能动性 E.实践性 9

( )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态度和辩证法精神的统一 E.必然和自由的统一

10、在对待无产阶级领袖作用的问题上,我们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 ( ) A.搞个人崇拜 B.尾巴主义 C.命令主义 D.贬低以至抹煞领袖的作用 E.经验主义

三、辩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6题,任选作5题,6题全部作答,第6题的答卷无效。每小题4分,共20分) 1.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3.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4.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5.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6.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

四、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共2题,任选作1题,两题全部作答,第2题的答卷无效。10分 。) 材料题(一)

2002年5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冬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明,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还有第4种夸克。有了第4种,就可能有第5种、第6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请分析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材料题(二)

下列是关于人性与人的本质的有关材料(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材料1:

对“人”进行哲学探讨,在中国始于春秋战国时代。人性是这个时期各派思想家争论的一个问题。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后来人们将他们的观点表达为:人之初,性本善,或者人之初,性本恶。 材料2: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把人看作是上帝的创造物,并从“原罪”中引出人的本性。认为人生而有罪,只有摒弃自然的欲望昄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获得拯救。 材料3:

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批判神性对人性的贬抑。其中,以法国唯物主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的人性论把人看作是一种具有更高感觉能力的动物,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自身,即人的自然本性。爱尔维修就曾宣称,人“只是一个感性实体”,趋乐避苦的肉体感受性是支配人的一切活动的永恒本性。 材料4:

近代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人性论将人从感觉实体上升为思维的实体,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而理性也就是自由。其中,康德就认为,人只有不受感觉世界的支配,服从自己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才是一个自己主宰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材料5:

马克思认为,离开了实践,必然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请回答:

(1)请你对材料1中的孟子和荀子的观点加以简单的评价。

(2)比较材料2和材料3,评价一下爱尔维修观点的历史进步性。

(3)比较材料3和材料4,评价一下爱尔维修和康德的观点各自的局限性。 (4)比较材料5和材料1、2、3、4,谈一谈你对材料5中马克思论断的理解。

五、论述题 (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共3题,任选作2题,3题全部作答,第3题的答卷无效。每小题10分,共2 0分)

1.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联系邓小平理论论述坚持与创新真理的方法论意义。

2. 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 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C D A A C D 11.

B 21.

A

12.

C 22.

A

13.

B 23.

B

14.

A 24.

C

15.

C 25.

C

16.

D 26.

B

17.

D 27.

B

18.

A 28.

A

19.

B 29.

A

20. C 30. 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 BCDE 6. CD

2. ACDE

7. ABDE

3. ABCE

8. ABCDE

4. ABCDE

9. ABCDE

5. ABC10. AD

三、辨析题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要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2分)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分) 2、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只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才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2分) (3)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2分) 3、答案要点: (1)正确。(1分)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两点论与重点论。42分) 4、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必然性是人的自由的限制和约束,也是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的条件。(2分) (3)自由和必然的关系。(2分) 5、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个人的社会价值在个人的价值中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2分) (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2分) 6、答案要点: (1)错误。(1分)

(2)社会发展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但同时也具有统一性。(2分) (3)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分)

四、材料题答案要点

材料题(一) 答案要点:

(1)人们要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循环。(4分)

(2)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6分)

材料题(二) 答案要点:

(1)两者都是谈论抽象的人性;孟子的性善论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荀子的性恶论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2分)

(2)材料2抬高神性贬低人性,是对人性的压抑。材料3注重人本身,强调人的感觉。爱尔维修的观点把人从对神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具有历史进步性。(2分)

(3)材料4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比材料3中人的本质是感觉的观点更进了一步。但两者都仍是抽象的人性论。(3分)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揭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因为有实践的观点。如果说人作为一个“类”有共同本质的话,那么这个共同本质就是实践。(3分)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答案要点:

(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5分) (2)邓小平理论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5分) 2、答案要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内容。(5分)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三个代表” 的关系。(5分) 3、答案要点:

(1) 依法治国的含义。(2分)

(2)依法治国是建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分)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4分) ※<习题五>

※<习题六> 填写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A)

院系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

一、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

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3.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6. 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 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 ) A.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B. 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C. 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D.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8.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的是 ( ) 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0.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11.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 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 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有客观规律的 D. 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1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17.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在生产中进行分工的结果 C.产品分配的结果 D.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18.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阶级关系 D. 思想关系

19. 人生观的核心是 ( ) A. 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 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 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 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20.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 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 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 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二.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E.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源泉的问题

2.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说法 ( ) A.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 B.包含一定的合理因素 C.是十分荒谬没有意义的观点 D.具有直观性、简单化的缺陷 E.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体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 A.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在意识能动作用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 )A.意识在一切条件下都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

C.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D.意识能够引导人们破坏生态环境,使人类受害 E.意识越符合客观规律能动性越大

6.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7.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总和

) (D.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完全相同的

8. 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 )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的内容有 (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政治上层建筑 E.社会意识形态

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社会规律

B.人民群众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6题,任选作5题,6题全部作答,第6题的答卷无效。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 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4.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 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6.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四、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共2题,任选作1题,两题全部作答,第2题的答卷无效。10分 。)

材料题(一)

材料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

材料2:“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1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些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2中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哪些基本思想?试说明这些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材料题(二) 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鸣?论法的精神?)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其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3: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保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回答: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论述题 (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共3题,任选作2题,3题全部作答,第3题的答卷无效。每小题10分,共25分)

1.试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10分) 2.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15分) 3. 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规律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15分)

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A 3.D 4.D 5.C 6.D 7.A 8.B 9.D 10.C 11.A 12.C 13.C 14.B 15.C 16.C 17.D 18.B 19.D 20.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 2.ABD 3.BDE 4.ABCE 5.CDE 6.ACE 7.ABD 8.ABCDE 9.ABC 10.CDE

三、辨析题答案要点 1. 答案要点:

①不正确。(1分)

②意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只会起阻碍作用。(4分)

2. 答案要点:

①正确。(1分)

②辩证的否定包含三层思想: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否定即“扬弃”。“扬弃”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下保留,既批判又继承。(4分)

3. 答案要点:

①不正确。(1分)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表明主体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2分)

③ 客观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4. 答案要点:

①不正确。(1分)

②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让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2分)

③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2分)

5. 答案要点:

①不正确。(1分)

②哲学上的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分)

③人们认识规律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但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而不是按自己的意识办事。(2分)

6. 答案要点:

①不正确。(1分)

②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究思想史。(2分)

②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2分)

四、材料题答案要点

材料题(一) 答案要点:

1. 材料1的基本思想有:辩证否定的思想;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思想;运动、变化、发

展的思想。(3分)结合实际分析上述思想的意义。(2分)

2.材料2中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有: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3分)结合实际分析上述思想的意义。(2分)

材料题(二) 答案要点:

1. 材料1中的观点包含有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个方面。其合理性在于:肯定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的影响和作用。不合理性在于: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3分)

2. 在材料1和2中,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在于:孟德斯鸠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的

作用;恩格斯指出了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因为对自然破坏越大,受自然惩罚和报复也就越大。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3分)

3.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结合材料2和3展开分析)。(4分)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 答案要点:

①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只能对实践起阻碍作用。(5分) ②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5分)

2. 答案要点:

①分析社会基本矛盾,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力。(5分)

②结合上述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5分)

3. 答案要点: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具体阐述联系及其特点)(5分)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业、农业、商业,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