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有Ⅹ、Y、Z三种金属,Ⅹ的盐溶液能用Y制容器盛放;将X、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X、Y溶解
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下列是厦门人民的日常饮食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Y Z X B. X Z Y C. X Y Z D. Z Y X
7.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通过升温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
量相等
A.
豆浆
B.
沙茶面
C.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D. 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一定大于乙
8. 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
C.
高粱酒
D.
元宵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2. 小颖同学用pH试纸测得家庭常用洗涤剂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pH 厕所清洁剂 1 洗发精 8 洗衣液 10 厨房清洁剂 13 A. 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 B. 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Zn
C. 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Zn、Cu、Ag
D. 当滤液为无色时,则滤液中只有 ,滤渣中一定有Cu、Ag,可能有Zn
9.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关系,测定结果
分别如图A、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上述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厕所清洁剂 B. 厨房清洁剂 C. 洗衣液 D. 洗发精
3.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洋细记述了金、铜、铁、镁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
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金 B. 铜 C. 铁 D. 镁
4. 将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吸热反应 C. 60s时溶质为HCl和NaCl
D. 40s至60s之间的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0. 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
-1
热量为QkJ•g)、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
A. 氢氧化钠固体 B. 硝酸铵固体 C. 浓硫酸 D. 氯化钠固体
5.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铁锈
B.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可止痒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金属 1 / 11
铁 铝 镁 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 31.02 24.7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 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B. 金属 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计算确定 C. 金属 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D. 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 最小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1. 神涛同学从一中超市买了一包纯碱,其包装说明如图1所示。他称取了12g纯碱样品溶于水中配制成
50g溶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70g氯化钙溶液,其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发生的反应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1)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 (2)计算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1.0分)
1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学习道路千万条,学好化学第一条。
(1)利用洗洁精具有______功能,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2)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高”或“低”)。 (3)改良酸性土壤可以用______(写物质的俗名)。
(4)中国002型航母成功完成海试工作,作为当前中国建造的最大水面战舰,为保证其长期在水中航行不被腐蚀,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一条即可)。
(5)铝由于其密度小和抗腐蚀性好的特点在高铁等交通运输方面用途广泛。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的混合物在引燃剂引燃产生的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并放出大量的热。此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3. 可用带柄Ⅴ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
(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写出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______。 (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若另取一相同Ⅴ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
14. 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
(2)t1 时,将30gB物质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2 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形瓶中C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______。(5)若A为硝酸钾,B为氯化钠。111班“朱威”实验小组配制的某一溶液中硝酸钾、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4:1:95.现仅用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配制100kg该营养液,所用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列出计算式即可),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______。该营养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2018-2019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15. 小关键同学在实验室探究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17. 小丞博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图:
(1)操作A中能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的现象为______。 (2)操作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D可以判断金属镁、(3)操作C、银、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操作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如果只用三种试剂,验证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三种试剂为______。 (5)室温下,将锌片和铁片(用M或N标识)分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图象如图:
(1)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3)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改正操作后,小丞博同学顺利完成了溶液的配制。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记垫上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⑥砝码生锈了
(5)取上述溶液10g,加水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18. “哲旭”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已知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1)B中溶液颜色为______。B中导管______(填“能”或“不能”)插到瓶底,原因是______。 (2)请补充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①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接下来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②证明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
操作及现象是______;此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A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______。
①将等量的锌片、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②将足量的锌片、铁片分别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序为______。 ③将足量的锌片、铁片分别缓慢加入等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金属的质量的关系图序为______。
④将足量的稀盐酸分别缓慢加入等量的锌片、铁片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序为______。
16. 某工厂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的生产流程如下。(提示:铜灼烧后的固体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和水;含铜废料中,除铜外其余物质不与氧气或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水。)
(1)“酸浸”步骤需加热。写出该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经操作Ⅰ分离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______(填微粒符号)和H2O。 (3)过量试剂X与操作Ⅰ分离所得溶液发生反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请补充完整由固体物质Y得到铜粉的实验方案:向固体物质Y中______,用水洗涤固体2~3次,干燥得到铜粉。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 / 11
2018-2019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金属活动性大小为:镁>铁>铜>金,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进行分析比较。
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 4.【答案】B
【解析】
解:A、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A错;
B、沙茶面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 C、高粱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元宵汤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答案】B
【解析】
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熟记以下物质: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 5.【答案】A
【解析】
解: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显酸性。 B、厨房清洁剂的pH为13,大于7,显碱性。 C、洗衣液的pH为10,大于7,显碱性。 D、洗发精的pH为8,大于7,显碱性。 厨房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B。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pH=7显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
解:A、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硫盐酸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
5 / 11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可止痒,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是利用了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X的盐溶液能用Y制容器盛放,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X>Y;将X、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X、Y大Z,由此可知,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 故选: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答案】B
【解析】
解:A、通过升温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
B、20℃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 C、3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7.5%,60%错误;故选项错误;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一定大于乙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状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甲大;A、通过升温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B、20℃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正确;C、有关的计算要准确;D、10℃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一定大于乙错误;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B
【解析】
解:A、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Zn(NO3)2,可能有Cu(NO3)2、AgNO3,该选项说法正确;
B、当滤液为蓝色时,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没有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铜,一定没有Zn,这是因为含有锌,则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锌,即锌过量,则滤渣中一定有Zn、Cu、Ag,该选项说法正确;
D、当滤液为无色时,说明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有Zn(NO3)2,滤渣中一定有Cu、Ag,可能有过量的Zn,该选项说法正确。
2018-2019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故选:B。
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不能和铜、银反应。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答案】D
【解析】
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正常燃烧,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氧气中实验获得,故A错误;
B、金属的燃烧值不同,需要的金属质量也是不同的,所以m(金属)不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计算确定,故B错误;
C、m(金属)过小产生的热量较少,温度达不到氯酸钠的分解温度,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金属量过大,会消耗产生的氧气,将减小产氧量,故C正确;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不用催化剂时,铁的燃烧值最小,所以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铁在空气中不能正常燃烧进行分析;
B、根据金属的燃烧值不同,需要的金属质量也是不同的进行分析;
C、根据m(金属)过小产生的热量较少,温度达不到氯酸钠的分解温度,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金属量过大,会消耗产生的氧气,将减小产氧量进行分析;
D、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不用催化剂时,铁的燃烧值最小,所以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答案】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10g y
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60s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应在40s至60s之间的某一时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60s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
解得:x=10.6g y=11.7g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88.3%<95%; 所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说明不相符;
(2)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12g-10.6g)=13.1g; 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50g+60g-l0g=100g; 7 / 11
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13.1%; 答:(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说明不相符; (2)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3.1%。 【解析】
根据图象可以知道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g,可以据此进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解答时要注意求算反应后溶质的质量要考虑到纯碱样品中的氯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学生需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并正确分析各物质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答题。 12.【答案】乳化 低 熟石灰、消石灰 在航母表面涂漆 8Al+3Fe高温
3O4
4Al2O3+9Fe
【解析】
解:(1)利用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故填:乳化。
(2)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故填:低。
(3)改良酸性土壤可以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故填:熟石灰、消石灰。
(4)为保证其长期在水中航行不被腐蚀,可采取哪些措施:在航母表面涂漆,镀一层金属、制成合金等。
故填:在航母表面涂漆。
(5)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的混合物在引燃剂引燃产生的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Al+3Fe3O4
4Al2O3+9Fe。
故填:8Al+3Fe3O4
4Al2O3+9Fe。
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成分的熔点; 氢氧化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高温条件下铝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2H2O 2
2H2O+O2↑ 节约药品 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 分
子不断地运动
【解析】
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2)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
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氨水挥发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所以,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不断地运动。
故答案为:(1)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2H2O22H2O+O2↑;节约药品;(2)无色酚酞试液的
长滤纸条变红;分子不断地运动。
(1)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解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解答,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2)根据分子是运动的,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一定的难度。掌握固定变量法探究物质性
质的思路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饱和 B>A>C 盐酸和镁反应放出热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
小
×100%=4% 99:1 KNO3、NaCl 【解析】
2018-2019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C;
(2)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B物质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15.【答案】黄铜 铜丝表面变黑 Mg+CuCl2=MgCl2+Cu 铝片、硫酸亚铁、铜片 C B B A
【解析】
解:(1)操作A中能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的现象为纯铜表面留下划痕。 (2)操作B中,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铜丝表面变黑;
(3)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4)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形瓶中C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盐酸和镁反应
(3)操作C中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Cl2=MgCl2+Cu。
(4)在验证三种的金属的活动性时常用三取中的实验方法,可以取两边的金属和重金属的盐溶液,所以可选择的三种试剂为铝、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放出热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①将等量的锌片、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锌反应的要剧
(5)设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a,氯化钠的质量为b,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则 (ax):b:a(1-x)=4:1:95 ① a+b=100 ② (ax):a(1-x)=4:95 x=
×100%
烈,完全反应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多,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序为C; ②将足量的锌片、铁片分别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锌反应的要剧烈;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序为B。
③将足量的锌片、铁片分别缓慢加入等量的稀盐酸中,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多,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相同,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金属的质量的关系图序为B。 ④将足量的稀盐酸分别缓慢加入等量的锌片、铁片中,等质量的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序为A。 故填:(1)纯铜表面留下划痕;(2)铜丝表面变黑;(3)Mg+CuCl2=MgCl2+Cu;(4)铝、铜和硫酸亚铁溶液。(5)①C;②B;③B;④A。 (1)根据合金的性能分析回答。
(2)根据在加热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分析现象。
(3)根据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置换出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时常用“三取中”的实验方法分析回答。 (5)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判断。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 / 11
a:b=99:1
该营养液中的溶质是:KNO3、NaCl。 故答案为:(1)C; (2)饱和; (3)B>A>C;
(4)盐酸和镁反应放出热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
×100%=4%,99:1,KNO3、NaCl。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2Cu+O2+2H2SO4
2CuSO4+2H2O 过滤 Cu2+、H+、S Fe+CuSO4=FeSO4+Cu、
Fe+H2SO4=FeSO4+H2↑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
解:(1)铜、氧气和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u+O2+2H2SO4
2CuSO4+2H2O;
(2)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酸浸过程中加入的
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经操作Ⅰ分离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Cu2+、H+、S
和H2O;
(3)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4)固体物质Y中含有生成的铜和反应剩余的铁,所以向固体物质Y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干燥得到铜粉。 故答案为:(1)2Cu+O2+2H2SO4
2CuSO4+2H2O;
(2)过滤,Cu2+、H+
、S
和H2O;
(3)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4)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1)根据铜、氧气和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酸浸过程中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进行分析;
(3)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4)根据固体物质Y中含有生成的铜和反应剩余的铁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答案】C BDCEA 搅拌,加速溶解 ①②③ 20
【解析】
解:(1)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操作错误的步骤是C;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BDCEA;
(3)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①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导致氯化钠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正确;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正确;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溶剂质量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③正确;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④错误; ⑤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⑤错误; ⑥砝码生锈了,量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⑥错误。 故选:①②③;
(5)取上述溶液10g,加水
-10g=20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故答案为:(1)C; (2)BDCEA; (3)搅拌,加速溶解; (4)①②③; (5)20。
(1)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 (2)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 (3)根据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进行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由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质量所决定的,能否引起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就要分析在称量氯化钠和量取水的出现了怎样操作失误;
(5)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2018-2019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红色 不能 导管插到瓶底后溶液不能倒吸入A中 打开K1,B中液体倒吸入A中,A中溶
C中溶液倒吸入A、B中,B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Ca液变浑浊 打开K2,(OH)2+2HCl=CaCl2+2H2O 氯化钠、氯化钙 【解析】
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1)B中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原因是导管插到瓶底后溶液不能倒吸入A中。 故填:红色;不能;导管插到瓶底后溶液不能倒吸入A中。
(2)①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接下来的操作及现象是打开K1,B中液体倒吸入A中,A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变浑浊。
故填:打开K1,B中液体倒吸入A中,A中溶液变浑浊。
②操作及现象是打开K2,C中溶液倒吸入A、B中,B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此时B中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故填:打开K2,C中溶液倒吸入A、B中,B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Ca(OH)
2+2HCl═CaCl2+2H2O。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说明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等显碱性物质完全反应,有白色沉淀存在,说明盐酸不足,A中溶质: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等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氯化钠。 故填:氯化钠、氯化钙。
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等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