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四僧绘画言语所展现的独特情怀及其影响
殷罗
念
摘点遥
要院野清四僧冶是对清代四位著名画家的一个总称袁野四僧冶顾名思义就是指四位和尚袁这是他们最显著的共同
野清四僧冶创建了一个绘画流派袁其作品都有着非常强烈和浓重的个人情怀遥他们借助绘画这个表现形式袁表达他们
对故国山河乡愁的眷恋尧对家国身世变故的忧郁惆怅之情遥他们在文人画上大胆变革和创新袁画风冷峻孤傲袁把理想与现实冲突之间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袁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作画风格深刻影响着后世画家遥可以说他们把中国文人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袁在清代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遥
关键词院清四僧曰文人画曰画风曰情怀
一、清四僧生活的年代
清四僧活动于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政权交替,是中国周边少数民族替代中原汉族政权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阶层和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清政府要求百姓“剃发”,引起很多人的抵制和反抗。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的“遗民”“遗臣”们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僧,所以清代初期和尚众多。他们寻佛悟禅和绘画,以此发泄自己内心忧郁痛苦之情,所以出现了很多和尚画家,“清四僧”就是其中代表。
二、清四僧绘画言语的形成及原因
清四僧分别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他们都擅画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其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且各有千秋。他们都共同历经了明清政权更迭,对故国山河乡愁无限眷恋,对家国身世变故感到无比的忧郁,所以只能借助绘画这个形式表达自己内心无处发泄的复杂心绪,因此作品都有着非常强烈和浓重的个人情怀和风格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绘画上清四僧在学习古人的同时一直寻求突破和创新,他们师法于自然,取材于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所以他们的作品很是灵动而真实。其冷峻孤傲的画风,把理想与现实冲突之间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清四僧画中那些独特情怀
文人画发展到清代已经是备受欢迎和推崇,但清代的画坛的主流是以“四王”为首的正统派,他们强调传统严谨的中国画风。“四王”的风格沉稳但也显得比较缺乏新意,而清四僧则和“四王”完全不同。清四僧都是“明朝遗臣”,由于王朝的覆灭而严重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在新的朝代他们显得格格不入,所以绘画上极力突破传统绘画形式的束缚,努力探索着适合自己的艺术言语。他们构图上重“立意”,笔墨上简逸豪放,不拘于形式,出家之后因学习佛教禅宗的一些思想,对世界及人生有了新的认识,精神上顿悟式地得到了解脱。他们犹如找到了另一个“发声”的世界,他们在山间古寺中享受着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归属感,并在绘画上融入禅宗的思想,把文人画和佛家禅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
46
他们的作品展现出一种新的生命意境。在他们笔下尽是清逸、豁达、空灵、幽远的艺术世界,向世人完美地诠释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态度。
四、清四僧孤傲不羁的绘画艺术风格
渊一冤野横涂竖抹千千幅袁墨点不多泪点多冶要要要八大
山人
八大山人,真名朱耷,字雪个,还有道朗、人屋、个山、刃庵等别号,是明朝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的九世孙。他原是皇室后裔,童年过着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但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以后,颠沛流离的生活随之而来。由于清廷对明皇室后裔的追杀,他成了亡命之徒,被迫逃往山中并且隐居下来,后削发为僧。八大在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变故后,精神上极度压抑有时甚至陷入颠狂,心中久久不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却又无能为力。这种痛苦、悲愤、忧郁之情只能寄托于绘画上,以此达到精神上的发泄和慰藉,他把这些难以言表的内心情感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惜墨如金,极简式的大写意画风感觉一语千言,八大的构图追求不完整的画面感,很多景象令人感觉是一种“局部放大式”的构图,但是他在这种不完整的构图当中尽量去寻求一种平衡感、新的次序感。
八大一生坎坷,因为他特殊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所以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画风。他绘画上运用隐喻的手法,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通过笔墨抒发他对清政府的不满、仇恨、愤慨之情。近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评价八大“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这些情感在他的画中明显可以感觉得到,他所画的叶子“至今叶叶向南开”,有不屈服的傲骨,还有他画中的鸟兽要么是紧闭双眼要么是“白眼瞪天”,仿佛告诉世人这个世界是多么黑暗和惨不忍睹,还不如不看。他的画中还有着很强烈的孤独感,他的《荷花水禽图》,画中孤立的石头、残败的荷叶斜挂在空中,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孤寂,就犹如八大的真实写照一般。他仿佛要与世隔绝,但是又不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去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渊二冤
野画由心生冶要要要石涛
石涛,原名朱若极,也是明皇室后裔,有苦瓜和尚、
2019·05
清湘老人、大涤子、瞎尊者等别号,他出家法号有原济、元济等。他一生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他在父亲监国失败被处死后,逃到全州后落发为僧,一生奔走四方颠沛流离。他以淡泊名利清高自称,却不甘寂寞,康熙南巡时,这种矛盾使他自己陷入极其他参与接驾并献画自称“臣”
尴尬的境地,其晚年还俗后专职画画以卖画为生,生活凄,在绘画实践中注凉。石涛提出“无法自法、我自用我法”
为僧,后终日与画为友,参禅问道以解情趣。他非常看重对古人画作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元四家”的画风。但随着创作过程中众多问题的产生,觉得现有的古法不能满足自己需要,无法表达山川的险峻,所以他大胆创新并融入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画风。
他的作品构图上非常严谨但简逸精炼,他的画面擅于“留白”,画中很少用皴法,所以画面静逸而深远空灵,这重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画中之事物来自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内心,为清代画坛带来强劲的春风,令人耳目一新。
他一直在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构图简炼,运笔纵横。从石涛的绘画言语来看,其实他最擅用墨,有人曾评价说“八大长在于笔,石涛长于墨”,他的笔墨有种“空淡”的意境,墨中处处留情。他的一生不止画画还总结出很多绘画理论,很多观点到现在还一直影响着我们。他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传承古人之长但不拘泥于古法,大胆变革和创新,主张“笔墨随时代”,这种“笔墨随时代”就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创新。他尊崇自然师法于自然,认为所画的事物应该根据现实的变化而改变,画画应该是对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心境感受的真实反映。他的“一画论”又是另一番境界,“一画论”源自老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万物”,就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境界。石涛认为绘画应当是自由且拥有众多可能性的。
渊三冤
野苍劲情深冶要要要髡残
髡残是其法名,本姓刘,有石溪、白秃等别号。髡残虽然不是明皇室后裔,但是在清四僧中其“遗臣情怀”最为明显,对于清王朝灭明式的外族入侵异常愤恨。他性情刚烈,有着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对明朝一往情深而不移,画中尽是冷寂枯静,完全感觉不到人间烟火的气息。髡残作品的题材都是来自生活中所见所闻,构图较其他三位复杂但繁而不乱,画面幽深繁茂而显孤寂。他经常用秃笔作画且少水枯笔焦墨,他厚重的笔墨下画面显得豪放峻野而沉稳苍劲有力,向世人展现他倔强的气节和傲骨。
髡残和其他三人不同,他既不是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之后才出家为僧,而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经落发出家,也不是拥有皇室血脉的皇室后裔。那他为什么对清王朝这么愤恨呢?那是因为髡残常云游四方,清军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看到战争造成的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摧残的景象,再加上他本身也饱受战乱的痛苦且遭到压迫,所以“遗民情结”尤为强烈。髡残的绘画之路其实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他身体上饱受病痛的折磨,时好时坏,但是他的绘画创作一直在坚持着,但凡身体稍有好转马上拿起画笔,因为画是他精神的寄托,他在画中抒发他的亡国之痛,表达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
渊四冤
野浑厚峻逸冶要要要弘仁
弘仁,真名江韬,有六奇、鸥盟、名舫等别号。他自幼勤学好问酷爱文学,参加科举中了秀才,对国家的前途和自己仕途充满了希望,想闯出自己一番天地,在历经了明清政权更迭、故国山河覆灭以后,不屈服于清政府,虽有志抗清但确觉得回天乏力,所以在福建武夷山落发出家
也展现他禅学的思想语境。弘仁的笔墨苍劲有力,其作品不像清四僧其他人,画面很少有孤寂荒凉的感觉,他真实地表现秀丽的自然山川,作品有着很浓重的生活气韵。他的作品画风是清新、自然、灵动的。弘仁虽然性格沉稳不常表达情感,但是他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怀一直都在,其画面里的诗词、题词都在表达着他自己那份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五、清四僧的艺术言语和个人情怀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及其借鉴意义
清四僧独特的艺术言语在画史上独树一帜,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许多理论观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他们在继承和创新的道路上一直探索着,一直在改变和突破,且身体力行从未停止,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独特的绘画风格。清四僧崇尚自然,绘画“师法于自然”,非常重视生活经验和实践的积累,作品真实且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有着自己的理解。清四僧生于世家,幼时条件较好,再加上他们乐于研学,即使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依然刻苦学习,所以作品里处处显现出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底蕴,这种坚持不懈的研究态度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和思考。他们的画风影响着后世一代代画家,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的艺术言语都有清四僧的影响痕迹。
六、结语
清四僧生活在相同的时代,有相似的人生遭遇,都是明朝遗臣”,一生颠沛流离,尽管受尽苦难但依然怀揣着初心及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他们把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转到绘画上,反而在绘画上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他们独特的绘画言语、豪放不羁的人生、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在中国绘画史上都是一笔浓墨重彩,对清代画坛乃至中国画史都影响深远,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院
[1]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院延边大学4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