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势行功心法
十三势者:行拳先要做到心静,心静则”松” 如果要松,那么就要把心里的一切问题都摆脱,例如烦恼,忧伤,牵挂,包括所有”欲”的思维都要摆脱.所谓之:欲能改变人的行动,求能改变人的理智!所以心一定要”心无杂念”所谓:杂能生乱,静能生安,安能生稳,稳能生顺!所以”松”要从”心”做起.心静则神明,心静意合形自合!皆为此意也!
十三势者:行拳松而不软,松要松得沉,沉肩坠肘,肩沉劲注腰,肘坠力拨根,坐胯脚生根!所以松要松得很彻底,把所有的骨头.皮肤.肌肉都要松开!能松才能刚!如何能松上面已经说明了,请认真体会!不足之处请多多包涵!
十三势者:劲的所在,劲的所在是”意”,这个意已经包括了”心”古语云:”力从心打万斤重” 这当然不是说:意动身不动的意思,这是说:拳要动意要随,所谓之,拳未到意先到,拳不到意亦到,但劲力的起源是在脚,例如右肩靠势:未靠之前我脚下是”右弓步”,但靠出去的同时脚下已经转成了”左弓步”但在转换步法使靠势时,是有一个圆形的表现,这个”圆”的表现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整体的.包括:脚底,脚面,脚根,脚尖,小腿,膝,胯,腰,身,最后达到肩来完成肩靠势!这个圆的转换幅度不宜过大,幅度太大就会产生一种长劲的概念!具体的说:靠劲在靠之前是腰蓄而待发,右靠势的腰蓄是:肩要让腰来带动回拉也就是往右后拉动而蓄劲,就像一根竹子被拉紧一样蓄着!在蓄足的时候脚下转换方向送腰达肩去完成靠势,脚下转换的方式:应该用脚尖来移动方位,如果用脚根来移动就会产生一种失重的显现!脚下转换的幅度是越小越好,越细越足,右转左的同时右脚要瞬间伸直顶腰冲肩把所有的劲都顶到肩上把对手给靠出去或靠倒在地!
十三势者:形的重要,当然形是外象很多人不太注重形的本意,形虽是不重要,但正确的形还是必要的,形要处处体现个”圆” 要想处处有圆的表现那么它的所在就不能走”平劲”
这个平劲是指没有”弧形”的带引.这个弧形又要如何表现呢?例如手上的弧形,每个动作肘尖都是向地下的,如果肘尖和手臂拉平了就表现不出弧形了!手上的弧形该如何表现呢?解:它的弧形是由腰来引动肩来完成的,动的不在大臂和小臂,动的是腰和肩,用腰来转动肩膀的引动力来拉动大臂和小臂,此时还须有个手掌的弧形,这个弧形的表现也是一样,在腰,肩引动了手的几个关节的同时也要用肘关节来带动腕关节走弧形,这样肘关节一引腕关节一转就完成了手上的弧形了!手的弧形上面解释的还是不太清楚,简单几句吧!肘尖向内走时腕就向外走,如果腕向里走时那么肘就要向外走!(因文字水平有限解释的不得当请多多包涵)脚下的弧形就是腰的带动,转腰换虚实一转腰时脚必动,脚动要走个圆,紧记:脚走圆不在脚下动,动的是腰.膝.胯,用腰来带胯再由胯来引动膝走个弧形!注:上面上下两处的弧形是整体的,腰一动全身百骸都动的!请认真体会!
十三势者:眼神的表现,眼不可以只看手,眼要随身而动,身到那里要就要跟到那里,眼看要从近到远,再从远到近,从缥缈的眼神到迷惘的眼神,迷惘的眼神是随形而动的,永远都注视的对手的,也就是”佛”的眼神,这个迷惘的眼神在没有习惯时感觉是很模糊很缥缈视线不清,当然这个眼神要有一个”意”的所在,太极本就是意,用意去看用心去搓摸!这个眼神一定要配合意来使用,心的静意的清是可以看透一切的事物!而上面说的”迷惘” 这就像你看到一样你很喜欢的东西一样看到了入迷,已经失去了方向一样,只有专著的注视它,它走你走,它不动你不动.这种形式在文字上比较难表达出来,具体的上面也说明了!(也许是本人的水平问题,表达不好,请多多指教)
十三势者:行功心态的表现:行拳不一定要心求功夫,有求必有失,我们的功夫都在无意中求吧!心态要无求无欲,一切都要随自然而行,强求无过是身外之物,失的可是内在问题!心态要宽容,不必去强求一样,自然的去行拳,用意去领悟拳势的本意和概念!用心去强求是远远不够的!
十三势者:行拳发力的表现:太极虽是慢柔之术,但发力动作还是有的,我们发的是自然力,不是拙力,而自然该如何去发?这就是一个问题,自然的力发自心内和整体的配合,整体的配合就是在弧形的表现,上面已经注解了弧形的表现,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主要的自然力还是在腰间而发!发力的不是用手去猛然发力,所以说”先天之力脊背生”!
十三势者:行拳的呼吸与气:这个呼吸很多人都说要配合什么什么,才能练成内功,何为内功?不可思议!呼吸本是人的生命之源.控制了呼吸,那里还有气可言,呼吸畅通才是真正的养气之道,太极拳以慢来补足气的缺乏,用自然的行拳方式来做到呼吸畅通,所谓:”气神畅通脉相连”所以说呼吸是自然的,该怎么呼吸就怎么呼吸,不需要去控制它的一呼一吸!一切自然而行!
十三势者:虚实的分清:该怎么分清虚实呢?首先要分清了外虚实,重心虚实,手足虚实,劲的虚实,这里开始说虚实的注解吧!虚实,我们虚时也要有实的存在,如果一虚就空那就不是阴阳相济了!虚是为了实而虚的,虚时应该有五分的实,虚是用来做一种承受的能力,这个虚要配合松才能做到一种承受力,如果不去配合松就不可以做到承受力了!被击打的地方要虚下来,虚就要松,软似棉花,那怕千斤重!开始已经说到了,虚里有五分实,那就是:软似棉花,弹如球了!这就是虚里实的概念!这个虚里实该如何去应用呢?注解:软似棉花,弹如球,这里说的是,虚是要配合松和引化还有就是随,处处虚实不能空!被击的时候我们要松沉,松为化劲,沉为蓄劲,蓄劲而待发,拳论也说到,边化边打,这虚实也就是如此,虚了就要化,化了就要打!而打也不能打个”全实” 打个全实就不符合了!拳论也说了”独阳不长” 实里也要有五分虚,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以打的同时,我们还是要带有虚,有虚才能有防,所谓攻防兼备!为什么要实里带虚呢?那就是为了防,你打人家,人家不一定就站着给你打吧?你能打人家,人家就能还击,所以实里有虚才能防之!虚的概念上面已经注解了,就不多说了!现在再说整体的虚实:其实外虚实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太极本是一个整体的圆形,就太极图里已经可以看出了,阴阳鱼里黑中有白,白中也有黑,所以说这个虚实是分不开的,都是一个整体化的.如果硬要把它分
开了就不行了,所以它整体的虚实还是在腰,腰是主宰那么虚实的主宰也就在腰!用腰来转换变化虚实,所以虚实要在腰来分,正确的说,虚实是分不开的!那里都有虚也有实,实里有虚,虚里有实,你说那么是虚,那里是实呢?所以说呢,这个虚实是一个整体,处处都是虚实,根本就不可以分开!不过虚实的作用和应用还是需要去领悟和体会的,上面已经注解了虚实的应用和作用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