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它是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各地广泛开展研究性课程的探索过程中,有关其如何具体实施和操作已经成为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要让研究性学习成功地进课堂,首先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有所改变。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在促进传统教学的改变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需要在学习内容方面辅导学生,需要在新的学习技能和技术方面指导学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复杂的问题,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学生需要在面对认知复杂性的真实世界的情境时,采取一种自己的学习风格,采取自身的认知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需要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创设良好学习情景的重要部分。研究性课题选题时,应参考《教学大纲》,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特长、兴趣、学习实际等,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争取最佳研究效果。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有:①题目不宜过大,要易于研究实施的深入;②要找准题目的切入口,切入口宜小,要易于研究实施的着手;③所需资料是否来源多、易搜集,当地是否有实地调查研究的地方和对象;④对所选课题的意义、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十分明确;⑤研究方案要切实可行,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条件是否具备。
教师可以将相关情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造成学生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的不平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选题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到探究的问题。例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形盒子的问题,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无盖的长方形盒子展开后的形状是什么?任意一张正方形纸片的折叠,体积变化与高度的关系?无盖长方形盒子的容积怎样表示?但实际上如果以上问题都要搞清楚的话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多知识是学生暂时还没有学到的,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最终应由教师确定课题和进度。在实际中,将课题分为几个层次,如第1层次可以讨论任意一张正方形纸片的折叠,体积变化与高度的关系;第2层次讨论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纸,如何制作出体积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形盒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弥补不足,最后以小组形式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的原则,让学生亲自动手,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把动手的机会留给学生。这里作为指导教师切忌因急功近利或急于求成而犯越俎代庖的错误。学生喜欢亲自动手,也乐于动手,特别是一些自然科学类实验,小组成员个个想尝试一下,这就要求我们指导教师放得开手脚,让学生们做,哪怕让他们犯一些小错误,我想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最好时机。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放开手脚让学生们做的同时,应该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形盒子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亲身感受纸盒的变化。
3、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优化方案
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关注的角度、思考的重点和方法不同,可能会形成多种解决方案。因此,需要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个问题。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要求每一位同学参加每一次活动;二、每次活动每人都有具体的任务;三、组内分工协作,同学们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四、教师直接或经由组长监督个别学生,与他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方法使我们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使各人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只有每个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研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闪现出集体的智慧。
4、成果展示与评价
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提炼,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多种方法,分工制作汇报用的图片、研究报告、实物模型及其他资料,总结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课题研究中,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看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