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作室”里的校企合作

2020-03-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工作室”里的校企合作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2011 年7月,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获得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复。根据《建设方案》,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4个专业之一。该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胆创新,厉行改革,以“九点工作室”为载体,积极探索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重点专业建设优质创新发展。

一、面对挑战,转变观念事在必行

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突破现有工学结合限制、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 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般意义的“工学结合”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难题:企业出于人力成本考虑而不愿费力培训毫无经验的学生;即使出于长远发展考虑,有的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忠实员工,但由于设施设备、培训师不足等原因难以真正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易使学生沦为短期劳动力,难以真正得到专业提升;学生外出又带来了安全、管理等诸多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校的积极性,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推行难度重重,但高职教育的目标又要求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此,我们以“九点工作室”为载体,率先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上进行试点,探索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厉行改革,大胆探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作室制的设想

借鉴企业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室团队,以项目为学习载体,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以实践为学习重点,集实践与理论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工作室为组织形态,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不断实现自我建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作室的前期建设

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二是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师资绩效评估、奖惩;学生学分互认、奖惩等方面);三是教师申报创建工作室,建立工作室团队;四是实践环境建设;五是广泛市场调研,确立培养方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核心能 力课程;六是招聘学生(学生自主申报、班主任推荐)。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起于2006年,2008年正式启动,2010年渐成体系,此后逐步推广。目前,九点工作室占地5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200余万元,常驻教师11人,外聘行业专家4人,每年有来自学校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共计100余人。工作室的学生培养分为四个方向进行,分别是新动力:程序开发、网站开发方向;互动设计:网站设计、电子杂志制作、LOGO设计、平面设计方向;动漫部落:三维动画制作、建筑表现、工业产品设计方向;新视觉:影视拍摄、后期制作方向。各方向都形成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具体包括:各方向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群,培养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 构,毕业标准,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考核方法等。

(三)工作室的过程建设

一是运用数字资源,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学习。

二是实施虚拟项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参照企业的真实项目,构建虚拟项目;结合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实施虚拟项目。

三是通过各种平台,展示学生虚拟项目的成果,得到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争取真实项目。

四是实施真实项目。根据真实项目开展的需要成立项目组。通过虚拟项目考评的学生进入真实项目组,根据学生能力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以行业标准实施和控制整个项目。

五是从真实项目个案开始,积累成功案例,扩大影响,与企业进入更紧密的长期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九点工作室”教学团队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工作室实施教学的核心理念,彻底打破传统的由相互独立的课程组成的教学体系,建立起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化项目课程体系。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借助数字资源,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在此基础上,第二年开始实施虚拟项目,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虚拟项目的开发中,通过实践找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目前,四个培养方向都有13-20个不等的虚拟项目。在第三、四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全程参与真实项目,以行业标准来实施和控制整个项目。目前,该工作室与镇江市文广集团、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政府、神州数码江苏分公司、金蝶软件镇江分公司、镇江润欣科技有限公司等近4 0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四个培养方向共有近60个的真实项目。

(四)工作室的管理

在项目管理上,真实项目的引进严把质量关,坚持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避免把学生变成企业廉价劳动力,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

在学生管理上,一是注重日常管理,参照企业管理,实行日报制和周报制,及时监控学生学习和项目进展动态。二是注重绩效管理,定期进行项目考评,优胜劣汰,对通过考评的学生根据能力认定其在团队中的岗位;同时,实施动态岗位管理,每个学生也可自主申报更高级别的岗位。学生在团队中岗位晋级的情况将作为各项评优(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的重要依据。

在教师管理上,参照企业管理,实行周报制和项目经理制;根据教师业务能力进行绩效考核,实施动态管理。此外,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提升业务能力,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室的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工作。

三、且行且思,“工作室制”带来悄然变革

(一)创新课程体系,建立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沿用的学科体系课程的扬弃与发展。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相关性)或认知规律而展开的“平行”体系,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使学生由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要求的过程。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了行业标准项目教学。工作室坚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项目方案遵循职教课程开发的过程,在社会需要分析、行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三个

阶段基础上进行设计、编制,采取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突出工作岗位需求,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各方向教学团队根据真实项目开展的需要成立项目组,设置工作岗位,聘定人员,以行业标准实施和控制整个项目,以用户最终满意为目标,彻底实现了项目制教学。

(三)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考评机制。评价内容上,由原来单一的知识测评到现在综合能力测评;评价方式上,由原来了无生机的试卷到现在活生生的项目,由原来只评价“一个人”到现在评价“一个团队”,由原来重视终结性评价到现在更重视过程性评价,由原来学生被动地接受考评到现在主动参与考评。

(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 “三个结合”、“三个转变”。

工作室的建立,学校利用其科研力量的优势、场地的优势和人力成本的优势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最为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了优秀而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而企业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项目管理的经验,完善了学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为学校相关专业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科研素材,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了双赢。学校“亦校亦企”,从而实现“三个结合”、“三个转变”。“三个结合”是指,一是角色上的结合,学生既是劳动者,又是受教育者,实现职业角色与学习角色的结合;二是内容上的结合,教育的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相一致;三是过程上的结合,即在职业教育教程中引入企业一线的生产劳动过程。“三个转变”是指,一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从对立转向统一;二是将开专业与办实体从对立转向统一;三是由过去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分开干变为合一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把握了市场与育人的双重方向。

四、回顾过去,“工作室制”收获累累硕果

(一)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和综合寿质的提升。“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工作室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发展的平台。学生可以对工作室进行选择、对工作室的学习内容进行能动地设计,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与教师、同学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工作室准企业化学习工作和管理方式,可以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的实践环境和职业氛围,通过工作任务的探讨、交流、质疑和碰撞,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和学会创造。学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式、任务式教学,其特点在于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实现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创造意识和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室的设置依据专业教师的业务专长和职业发展方向,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搭建了平台。由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选题、共同研讨项目、共同享受成果,对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通过工作室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近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30篇以上,主编或参编教材3本;市级以上各类骨干教师3人;建成1个名师工作室和1个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三)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国示范校重点建设的4个专业之一,圆满了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协力共建开放型教学资源库,完成了《ASP. net程序设计》、《CAD工程制图》、《计算机网络基础》等11门课程的整套集教学、实训、管理、考核与一体的三维数字化综合教学软件。

(四)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室师生团队共获得过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2人次,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人次 、二等奖10人次的好成绩。在2012年举行的省首届“状元”大赛中获得动漫设计与制作项目二、三等奖各一名。

(五)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目前为止,工作室各方向团队共完成了近四十个项目的开发和制作,实现产值?百万元。其中一些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芜湖弋江区政府门户网站获2011年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奖;镇江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宣传电子杂志第一期印刷3000册,第二期印刷1000册;江苏省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获省专项资金20万;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管理平台已在全省推广使用;网络教(职)代会管理系统V1.0和课堂教学互评互学信息系统V1.0已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五、逐步推广,引领和示范效应曰益凸显

2011—2012年,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媒体三次报道了我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12月,我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被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收录为 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案例。2013年2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路》 发表于《江苏教育》。2013年8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参加首届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并被推荐为特等奖候选项目。

校内推广:鉴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成效显著,学校其他专业也在不断效仿。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实习工厂,财经专业搭建平台引企入校,旅游系利用自己的酒店,纷纷开始推广其经验。到2013年,学校所有的专业都开始了基于226人才培养目标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集团学校推广:我校于2010年6月牵头成立了 “镇江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又25 家企业和7所职业学校。在七所职业学校,我们不断宣传推广这种模式,部分学校也在尝试中。

省内外学校推广:我校是江苏省国示范建设协作组组长单位,我们利用有利条件,宣传推广这种模式。近年来,除了市内、省内兄弟学校,还有来自山东、河北、广东、浙江、陕西、黑龙江等省的20多所同类型学校来参观学习“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及管理办法。此外,在省内外的示范校建设工作交流会议上,我校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得到了同类学校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