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云解决方案

2020-10-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解决方案

一、 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而管理数据的人却越来越少。具体到我们的高校体系,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教育资源匮乏。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一种新型的教学教务模式,用以平衡这种倾斜,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能力。

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纲要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目标:

•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013年4部委局下发了《关于同意北京等16城市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示范城市开展重点项目建设。通知指出“把握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以移动智能终端为着力点,提高移动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能力。加快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培育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具备一定规模的移动互联网骨干企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综合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服务能力。

二、 建设思路

2.1、整体目标

通过对教育云资源平台的部署及实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使教学、教务、校务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让教学科研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同时,促进国内云计算技术的落地,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水平,有效地

2.2、整体架构

智慧型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作为开放的、灵活的公共服务平台,其内容包含教育资源共享资源池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和教育资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图2-1 项目建设整体架构图

 教育资源支撑服务云平台

通过整合计算、存储、网络等物理硬件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由云管理系统实时管理,实现资源智能调度,降低资源分配复杂性,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共享;提高IT生产力、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 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通过构建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应用集成,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教务管理互联互通,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消灭数据孤岛。  教育资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结合桌面云、SaaS等技术服务建立教育资源应用一体化教学体系,规范的教务、校务管理系统,智能的教学平台,使师生间、同学间能够交流,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

2.3、具体建设内容

2.3.1、教育资源支撑服务云平台建设

教育资源支撑服务云平台的建设是由国腾“创智云”底层核心平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云管理系统、云计算系统、云存储系统和云监控系统实现教育底层硬件资源的智能调度、按需分配,通过构建教育IaaS基础设施云服务实现资源的全方位共享。

图2-2 教育资源支撑服务云平台框架图

2.3.1.1、云管理系统

云管理系统按照分级管理制度(平台级管理、项目级管理和用户级管理)提供对数据中心各种资源的管理,保证平台的可靠性、高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安装向导、自动安装等优化功能,将管理员从复杂的环境部署工作中释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 角色访问管理

云计算系统提供多角色访问控制策略,将其分为用户认证管理角色、网络管理角色、存储管理角色、计算管理角色等多种管理角色。只有获得多种角色的权限组合时,才具有相应的对平台的管理和使用权利。  自动安装

为提高应用部署能力,简化部署过程,云管理系统采用系统“模板”(系统镜像文件)进行虚拟机自动部署。用户只需要在启动虚拟机时挂接这个镜像就可以使用这个操作系统。同时采用CPU和I/O资源互补策略,将承载CPU消耗业务的虚拟机与承载I/O消耗业务的虚拟机尽可能分配到同一物理服务器上,从而最大化地利用物理服务器资源。

为保证平台稳定、可靠,云管理系统除提供虚拟资源的自动部署外,还提供远程物理服务器自动部署功能,当数据中心资源出现短缺的情况下,管理员只需要将新增的服务器或存储资源直接挂载到云平台上,完成通电及简单的客户端IP配置操作,系统将自动侦测到新挂载的物理服务器,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节点的安装和配置,并自动将其添加到云平台中。整个过程不需要管理员参与,也无需关闭或重启其它的服务器。  向导操作

云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安装向导和友好的操作流程,包含虚拟机创建向导、卷创建向导等。管理员只需要按照创建向导提示完成信息填写即可完成虚拟机或卷的创建。且可以根据需求在创建向导中指定需要创建的虚拟机或卷数量,一次性完成大规模的创建。

 分区部署

云管理系统的分布式架构保证了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中高安全性的要求。通过从物理架构进行分区域部署保证平台的安全性。我们把核心业务与普通业务区别开来,在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制度前提下,坚持“分散部署统一管理”原则,在低等级区域运作普通业务(例如共享资源),而那些具备一定秘密等级的业务(例如学籍管理等),则运行在高等级保护区域,两者绝不混淆不分。

2.3.1.2、云计算系统

计算系统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数据中心各类软硬件资源实现不同层次和粒度的资源抽象,使得系统软件环境与其底层硬件基础架构分离,将多个服务器、存储等基础架构和网络聚合成共享资源池;并将所有资源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等进行分区、隔离、封装,实现资源的负载管理和动态调度、快速部署、按需分配、资源隔离和安全可靠等,同时为管理员快速、精确的掌控系统运行情况提供基础信息。

用户通过云计算系统提供的API提交各种请求,系统管理服务器通过异步可靠通信方式把这些请求分发到各个服务子系统,完成资源管理、资源分配、资源调度、备份管理、安全策略以及系统中各种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的有效监控等工作。  多控制节点,消除单点故障

云计算系统通过云控制器来提供一套工具来实现云环境的部署,包括运行实例、管理网络以及控制用户和其它项目对云的访问。部署云控制器的服务器被称作云控制节点,云控制节点采用的集群部署模式为无中心架构,而非主/备模式,多个云控制器通过多路分发实现负载均衡,消除云控制器的单点故障问题,提高云平台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 资源按需分配,合理化利用

云计算系统将全部资源进行整合在分割,实现资源按需供给。用户只需根据当前应用系统负载状况申请资源数量进行部署,当未来某时段

系统监控到资源负载较高时,系统会自动生成新的资源(例如计算资源)并将其加入到该应用系统中分担部分负载,保证系统稳定性。而当该应用系统在某时段的平均负载相对较低时,云计算系统会自动移除部分资源供其它应用系统调配。达到资源最大合理化利用。  智能调度,热迁移技术最大化保障系统稳定性

云计算系统提供热迁移技术,通过资源监控模块对云平台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并对每台虚拟机每小时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记录;资源分享模块对虚拟机的资源使用记录进行分析,计算出每台虚拟机在每周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的资源使用情况。当资源调度模块需要分配资源的时候,除了根据当时云平台的资源使用情况,还可以使用这些统计信息进行决策,从而可以更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分配和调度。当增加一个应用项目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并提供资源均衡调度模式、节能调度模式等多种调度方式为各个应用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向上层提供负载均衡、主动容错、资源优化等服务。

在均衡模式下,平台根据资源最佳匹配策略,当集中在物理机上虚拟机使用过量,造成物理机利用率过载时,系统自动将部分虚拟机迁移到其它负载较低的物理服务器上,而当所有物理服务器都出现饱和状态时,系统将开启已关闭的物理服务器,并迁移虚拟机到新开启的物理服务器上,在达到资源使用的最佳匹配策略的同时保证大并发量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在节能模式下,平台根据资源最大化利用策略,当虚拟机分散在不同的物理机上,且各物理机资源均未达到饱和时,系统通过迁移分散的虚拟机来释放部分物理服务器。并将释放出来的物理服务器自动关闭,从而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能源的最小化消耗。  高速响应,保证系统高性能运行

云平台支撑物理服务器的裸机快速安装,不仅可将未安装任何操作

系统的物理服务器快速加入到云平台环境中,且支撑虚拟机模板创建,利用模板文件或系统原有镜像文件创建虚拟机。新建一台虚拟机响应时间不超过15s,并保证虚拟机系统热迁移时间在30秒钟内完成。  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网络资源灵活分配

通过带宽流量限制功能,云平台可根据不同应用对带宽的需求,为不同的虚拟机或应用设置不同的网络带宽。避免某些应用过度使用网络资源而造成其它应用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确保处于同一个云数据中心的虚拟机能够获得可靠的网络带宽保证。

同时对云平台的结构进行调整,在物理层对虚拟网卡做网络带宽限制时,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两个虚拟网卡分别控制内网和外网的网速,实现云平台虚拟机内外网不同级别限速。  虚拟防火墙

通过在虚拟机上克隆出多个防火墙系统,每个防火墙系统对应一台应用服务器,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应用服务器首先穿过对应的防火墙系统,同时用户通过自定义防火墙规则有针对性的对受保护的应用服务器进行个性化安全设置,提升虚拟机的网络安全性。例如设置虚拟机之间所在网段、IP和端口等信息的访问策略,完善虚拟机之间的隔离和通信策略。

 分离管理网络和应用网络

在云平台中管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跑在在不同的物理网络上,通过采用物理隔离的办法,保证管理信息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保证平台的安全性。

 虚拟局域网VLAN

云计算系统在逻辑上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网段,将各类应用放在不同的VLAN地址段里边,组成小的虚拟局域网,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 数据加密

云计算系统不仅提供对虚拟机数据采用高强度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保证即使被非法窃取也无法获得重要数据。同时还提供对数据卷双重加密策略,对数据卷加密的密匙再加密。非法用户就算拿到数据卷的密匙也没办法打开,从而保证数据不被非法盗窃。  平台兼容性和标准化

平台访问接口遵循国际上被先进国家政府认可的云计算接口标准规范:如Amazon EC2,S3、OpenStack等;虚拟机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CentOS Linux、RedHat Linux、SUSE Linux、Ubuntu Linux等;同时支持现有市场上主要服务器厂商的X86服务器,包括IBM、HP、DELL等。

2.3.1.3、云存储系统

云存储系统提供无中心单元或主控结点的架构,保证系统的高扩展性、冗余性和持久性,通过利用普通的服务器来构建冗余的、可扩展的分布式对象存储集群,存储容量可达PB级。存储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文档、网站图片、缩略图等信息。

 多副本存储

云存储系统体统多副本存储策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 多区域存储

如果将所有的存储都放在一个机架或一个机房中,那么一旦发生断电、网络故障等,将造成用户无法访问。因此我们按CAP策略中的分区容忍性规则对机器的物理位置进行隔离,我们把集群中的不同存储节点分配到不同存储区域中,其中同一数据的不同副本不能放到同一区域的同一节点上。

 弹性扩展,无单点故障

云存储系统采用完全对称的架构,元数据存储是完全均匀随机分布的,并且与对象文件存储一样,元数据也会存储多份。扩容只需简单地新增机器,系统会自动完成数据迁移等工作,使各存储节点重新达到平衡状

态。同时将增加相应的读写能力。保证数据存储容量无限可扩展和性能可线性提升。  并发读写,高吞吐量

云存储系统支持无中心架构,采用并发读写,在高并发和大流量的访问情况下,系统保证较高的吞吐量和较低的响应时间。

2.3.1.4、云监控系统

云监控系统实现数据中心7X24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使用情况;以及各个虚拟机上的资源使用情况;平台运行情况;主要应用运行情况等。在底层采用主动和被动的轮询方式采集各个模块状态信息、平台信息及其应用的关键数据,通过友好的监测视图将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的展示出来,并根据管理员需求生成真实可靠的各类状态统计分析报告以供系统运维人员及决策者参考,通过故障预警系统、故障定位排查系统,大幅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图2-3 教育资源支撑服务云平台监控功能模块图

 全方位系统监控

云监控系统内置多种监测器,全面深度监测整个数据中心架构及其应用,例如数据中心所有网络设备、服务器、虚拟机、存储、等设备运行状态、网络连接状态和运行情况。  跨平台监测,高兼容性

云监控系统可以对Windows、 AIX、Linux、Solaris、FreeBSD、UnixWare、HPUX、OpenServer等不同平台的服务器进行监测,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动态定制监测系统,从而满足大型数据中心自动化、智能化、集中监测运维的需求。

 分布式部署,超大规模管理

云监控系统通过分布式架构对大型网络进行集中管理,它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用户管理的分离,而且实现了大规模网络的分层分级管理。

 分级管理,操作便捷

云监控系统用户权限定制灵活多样,分平台管理员、项目管理员、普通用户等,适用于运维人员数量有限、责任范围明确的大规模网络。监测页面信息丰富、操作灵活。用户可自行创建和拖拽界面的各功能模块,用户操作方便、简单,整个管理界面高度人性化。  多种全局视图, 高效查询:

云监控系统提供美观实用、清晰详尽的全方位监控视图:全局监控视图、局部监控视图、动态拓扑图。  报告系统

为方便管理员掌握系统的整体状况,云监控系统通过自动分析所有系统记录、告警、资源(CPU、内存、磁盘)使用情况、接口等数据生成丰富直观的图表报告,如实时报告、趋势报告、统计报告和TOP报告等。管理员还可以根据需求设定统计报告生成的时间(每日、每周、每月等),将生产的报告导出到不同的终端,如打印机、文件或Web服务器,提供Excel报表、HTML、报表等形式。

 故障预警,定位排查

云监控系统提供灵活多样的报警方式,根据管理员预先设置的基线阀值,在出现异常时自动启用报警系统,发出警告。为方便管理员随时随地诊断网络运行状况,云监控系统提供了包含Ping、Telnet、TraceRoute、SNMP在内的多种网络诊断工具。通过这些便捷的诊断工具,网络管理员可以无需经过繁杂的手工诊断程序,只需轻松点击鼠标即可实现迅速、快捷的网络诊断。

2.3.2、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图2-4 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逻辑框架图

如上图,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整体逻辑架构由以下功能组成: 首先,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管理服务,统一安全服务,统一标准、规范和法规体系,统一建设标准,避免管理混乱。

第二,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多个数据中心用来保存各种数据。这些数据中心将基础公共数据共享给各应用系统,从而实现统一数据管理,解决数据应用和维护困难问题。各应用系统业务数据,也可以通过教育云共享平台,同步到数据中心,从而使数据中心存储所有业务数据。统一的数据标准,为数

据分析、辅助决策打下了基础;统一数据存储使用户只需要维护一个数据中心就可以保存所有系统的数据。

数据中心包括:教工库,学生库,作业库,内容库,资产库,平台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等。

第三,通过云服务中间件实现各应用系统的整合,从而达到信息共享与交换,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统一搜索,单点登录。

第四,通过统一的信息展现层将所有应用系统的信息集中展现。展现层包含教育资源门户和个人桌面。教育资源云门户具备自助的云汇聚、云检索、云阅读的功能。用户可以从中获得与教育资源有关的各种资讯。个人桌面,可根据不同人员对信息和应用的不同需求,有选择地将与其相关的个人信息和应用汇聚在一起,形成个人特色的展现桌面。

第五,提供“云+端”的多终端一致体验用户体验。学生在回家途中,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浏览网上作业;老师在家里,通过电脑备课;家长通过手机查看子女在校情况;管理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快速处理各种工作等等。“云+端”是云端和客户端的整合,在云端获得和客户端相同的应用体验,同时整合后,客户端数据自动同步到云端。

第六,提供共有软件和通用服务,并提供标准接口供无代码开发工具和代码开发工具使用,来快速开发个性应用或者新的应用来适应应用变化的需求。为教育云平台的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通用功能服务包括:统一信息发布服务,统一搜索服务,工作流服务,证书服务,数据分析服务,通知消息服务,表单服务,视图服务,触发器服务,定时器服务等。这些通用功能服务已包含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开发者直接调用即可。

2.3.3、教育资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教育资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是通过先进的云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建立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之上的教育资源应用平台(SaaS)。主要包括:云教程、云作业、云教研、云资源、云文件、云存储、云档案、云办公、云统计、虚拟实验室、基础软件(即时通讯、视频会议、邮件、论坛)等。

教育资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是教育平台的对外门户,应用云技术扩展和开

发新的教育应用服务,提供了更好的应用体验。具有如下新特点:

信息汇聚:具备内、外网信息汇聚功能。自动、及时将内网各系统发布的文件及外网相关的信息汇聚在门户上,供用户使用。

文件阅读: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发布的有关政策和报表文件,不需要终端安装Office软件。无论终端是传统的桌面电脑,笔记本,还是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都可以在线访问并获得在客户端访问同样的用户体验。

全文搜索:实现统一的各种文件的全文搜索。不仅提供对文件标题这种关键字搜索,同时提供对文件里面的内容进行搜索。即提供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双重搜索。

共享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共建、即时互动三位一体的特色资源建设云平台,提供跨平台、跨数据库的深度整合。各系统的资源,可通过标准接口,集中在云资源系统进行存储管理,保持资源唯一性;资源通过标准接口,将资源链接发送到网络教学等系统中供使用,同一资源,数据库只存一份,避免了数据库的臃肿,节省了教师上传下载资源的时间,节省了网络带宽。同时,各类教育资源冲破校际边界,实现跨边界共享。

全面统计:支持跨系统、跨数据库提取数据,可从不同系统,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要分析的数据。实现自助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强大而灵活,支持开发扩展。分析工具分析好的数据可以直接发布到网站上,并通过浏览器动态打开。

图2-5 教育资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框架图

2.3.3.1、数字化教学

 教学资源服务系统

通过先进的云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实现在线教育的创新模式。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各种设备,实现网络课程学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自测自评、实验课程与环境的快速部署,以及通过邮件、即时通讯等多种方式,实现师生教学沟通的无障碍化。

同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分别归类,形成过程资料,方便统一存储、查询与管理。教师的教学资源来自于云资源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资源,也归档到云资源平台;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归类到云学档平台(学生成长档案);家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归档到云教档平台(教师档案)等。  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课程开发功能,如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各类教学测验设计、教育统计等。其丰富的课程活动功能几乎囊括了教学活动需要的大部分功能,诸如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Wiki等。通过云课程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发布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公布学生成绩。通过使用讨论组、聊天室等通讯工具,支持这门课程师生之间的交流。课程管理系统还采集学生学习时的一些学习信息并做出数据统计,以便老师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好,监视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了解学生的用功程度,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教师可以全面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选择课程的格式为主题、星期还是社区格式,决定课程主页界面风格。

管理课程参与者——创建班级和小组,分配角色,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集体智慧的发展。

管理课程资源——整理整个课程的资源结构和题库,并对所有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清晰的资源脉络和题库体系,便于教学的管

理和使用。

管理课程评价体系——自定义评分等级,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制作评价量规,管理学生成绩,将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师生共同参与,互动进行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

交互式课程模块: • 作业模块

允许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准备一份电子文档(任意格式的)并上传到服务器。常见的作业包括论文、项目和报告等等。这个模块 • 投票模块

选举投票。教师问一个问题并指定一些供回答的选项。它可以用于举行一场快速的投票以激起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允许全班对课程的方向投票或者收集一些研究资料等。 • 问卷调查模块

内置的问卷调查作为分析在线课程的工具已经被证明有效。教师可以使用这些问题从学生那里收集资料,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 自测自评模块

这个模块允许教师设计和设定小测验,其中可以包括选择、是非和填空等题型。这些问题会分类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在课程之间重用。测验可以尝试多次,每次尝试都会被记录下来,教师可以选择是给出正确答案还是其它反馈信息。这个模块还包含了评分及分析的功能。  课程评价系统

评价贯穿整个课程其中,支持多种学习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和参与协作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并可以利用插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提供了多种对于学生作品的提交与互动评价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设置

一个单个文件上传的作业,学生将课堂完成的作品上传至平台提供的学生作品发布模块,老师就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的作品给出评价分数和评价信息。第二种方式是设置一个互动评价,教师设定好评价量规及评价范例,学生同样将作品上传至平台,此种方式,不但老师可以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打分,相互给出评价信息,这对学生之间交流作品、交流思想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环境。第三种方式是利用平台的讨论区可以上传附件的功能实现作品上传,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作品是绘画作品,如画图、金山画王课程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回复帖子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作品给出自己的评论,这种方式就像集体讨论,最能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评价学习的方式多样化,通过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形成反思日志以促进学习的持续进步;教师通过评价和反思来促进教学。  建立共享存储系统

由于大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在校学习和寒暑假期间出现的空间位置距离,当前个人资料管理存在着各种问题。存在计算机的重要资料,常常因为计算机崩溃、病毒破坏而丢失;在家不能异地访问和编辑学校计算机上的资料;共享只能通过U盘拷贝或QQ传输,造成一个文件多个副本,文件更新后内容不能保持一致;备份需要另外上传,增加使用者的负担。

基于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教育云存储系统,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不需用户额外操作的前提下,实现后台自动备份、双向同步、文件共享、文件分发,避免单位知识流失。主要功能有:

1. 与Office深度整合,直接创建文件,直接共享,自动备份至云端; 2. 文件修改,自动更新云端文件;

3. 与本机文件交换,支持直接拖放,或复制、粘贴;

4. 文件共享:支持权限控制,可共享给他人阅读或共享给他人修改。 5. 协同编辑:可与他人一起修改共享文件,系统自动合并修改结果。

6. 脱机使用:不能连上云端,也可以修改文件。连上云端后自动更新云端文件,不需要人为干预。

7. 可通过平板,智能手机,未安装OFFICE的电脑直接在线阅读和编辑OFFICE文件。

8. 文件分发:将个人文件,分发到其他系统,比如资源系统、教学系统等。

2.3.3.2、数字化科研

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虚拟实验室建设

虚拟实验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虚拟实验室由虚拟实验台、虚拟器材库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组成。虚拟实验室为开设各种虚拟实验课程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虚拟实验台与真实实验台类似,可供学生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教师利用虚拟器材库中的器材自由搭建任意合理的典型实验,或实验案例,这一点是虚拟实验室有别于一般实验教学课件的重要特征。

利用自身在虚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上的实力,结合3维成像技术,设计开发计算机、物理、数学、微电子、通信技术等多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这样的虚拟实验室可根据使用情况自由扩大和缩减规模。既不会出现学生人数过多,无法满足实验需要的情况,也不会因为实验学生过少,资源闲置。并且,基于云平台资源可根据需求弹性扩展的特性,高校中特色专业的实验课程在满足本校学生实验的同时,可对外提供课程共享服务。

 建立科研及教改管理平台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模式的不断提升,高校师生已逐渐走出了象牙塔。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让技术实力良性循环。构建教师沟通平台,可促进科研队伍建设,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利用2-3年时间,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加强。逐步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现

代高校发展模式。

2.3.3.3、数字化管理

 全程式学生管理系统

学生进入成都学院,就在该系统中获得一个独立ID,在今后的4年学习过程中,系统对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籍情况、考勤情况等各类信息都统一保留,老师家长及用人单位都可通过系统记录了解该学生的整体情况。尤其是系统中可保留和展示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实验实践作品,有利于用人单位全面直观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现在很多需要班主任、辅导员做的工作,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

2.3.3.4、数字化生活

 打造智慧校园后勤保障服务系统

通过建立后勤保障服务系统,实现校园物业管理平台化。统一的物业管理平台,可以让各类物业信息一目了然。

三、 项目部署及实施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