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嗔怒(chēn) 聒噪(ɡuō) ..朴刀(pǔ) 如雷惯耳 .
B.谮害(zèn) 绰刀(chāo) ..恁地(rèn) 唯唯连声 .
C.侥幸(jiǎo) 桑梓(xǐn) ..麾军(huī) 箪食壶浆 .
D.腻烦(nì) 簿子(bù) ..解元(jiè) 经世奇才 .
导析:D A项,“朴”应读作“pō”,“惯”应写作“贯”;B项,“恁”应读作“nèn”;C项,“梓”应读作“z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人活得要有意义,但无需赢得万人敬慕或挣得万贯家私。 ....B.安徽省委书记表示,安徽的发展思贤若渴,将不断加强与各大学在....科技、教育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C.春节期间,铜仁文化“大餐”丰富多彩,驻足街头,那娓娓动听的歌....声不时传入耳际,那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张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
导析:C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C项用来形容歌声,使用错误。
3.(2017青岛)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导析:A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项,动宾搭配不当,“突破”改为“实现”;D项,否定失当。否定词误用,去掉“不再”。
4.(教材原创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范进中举》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运用讽刺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谴责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B.《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叙述了七条好汉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 初人。
D.《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这部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导析:C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5.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6分)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1)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2分) 答案:晁盖等人在黄泥冈劫走生辰纲一事败露,官府要捉拿他们。 (2)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4分)
答案:宋江暗中报信,告诉晁盖等人官府要捉拿他们的消息;晁盖等人逃走时遇到官兵,奋勇迎战;朱仝、雷横故意放走他们,晁盖等人顺利脱险。
6.为强化规范的汉字教育,有人主张彻底禁止使用繁体字。请综合探究下列图文材料,表明你的态度并分点阐明理由。(7分)
汉字发展总体上呈简化趋势,在稳定使用两千余年后,繁体字再次迎来了变革,1956年,新中国开始推广简体字。1971年,联合国正式的中文文件改为简体字,但简体字和繁体字长期并行于联合国工作文件。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中国正式立法推广简化汉字,并提倡妥善处理繁体字使用问题。2005年,美国主流报纸开始出现简体汉字。2007年,世卫组织发布《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由
于不同国家使用的中文简体字各有差别,标准的中文部分使用的是繁体,该标准目前为我国政府承认。近年,不断传出汉字回归繁体的声音,有两会代表提交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台湾网友倡议两岸合作开展繁体字申遗工作;新加坡政府在推进简化字的同时,积极鼓励年轻人学会辨认繁体字。
接触繁体字途径调查
课本书籍 古建筑 邮件信件 媒体 字画等 其他 47.83% 60.87% 19.57% 47.83% 60.87% 6.52% 你的态度:
理由:
答案:(示例一)应该彻底禁止使用繁体字。因为简化汉字便于书写,便于提高人民的普遍文化水平;简化汉字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主要发展趋势。
(示例二)不应该彻底禁止使用繁体字。因为汉字简化导致表意功能弱化;汉字简化不利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祖国的统一。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2017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2分)
①进江州城的人,有一处必去,就是书场。
②一溜儿五间不大的屋子,几根粗木柱立着,全是串通的,宽敞明亮。屋子里的正北方,用砖石切成八仙桌大小的台子,高尺许。台上立一桌,小,宽,不过七八寸,长约三尺。四只桌腿像初生牛犊的小腿细,摇摇欲坠,随时会散架倒下的样子。这便是说书人的舞台了。屋外立一对联:汉萧何追韩信闻香下马,周文王访子牙知味停车。上无横批,只悬着匾额,三个字:铁嘴刘。
③铁嘴刘正是屋子的主人,江州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其实。“铁嘴刘”这名号已传下来三代人了。铁嘴刘说书有规矩,白天休息加学习,晚上才登场。铁嘴刘刚过不惑之年,因其喜好蓄须,倒是有了些仙风道骨。
④近日,正说《秦琼卖马》①,那情节人物大家伙儿早烂熟于心。但仍然喜欢来听,听过三四遍的,不下百人,但仍然来捧场。快八十的张老太爷说,又听一回,就像吃一道新菜,味道大不同呢。
⑤这日铁嘴刘正开讲,抚尺一拍,全场静息。长须一捋,大声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潞州天堂县投文,只因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
⑥他口里在说,目光一移,瞟至最东座椅上端坐的一人,五十上下,青衣小帽,口微张,耳微侧,入迷一般。铁嘴刘更是卖力,字字如珠玑,诗文对句,句句相连。
⑦“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明日分解。”铁嘴刘按住抚尺。子夜散场,听客散去,他与夫人正收拾屋子,抬眼,青衣小帽者还在,似有难言之隐。
⑧“欢迎客官光临……”铁嘴刘客套说。
⑨来人欠了欠身,轻声说:“久闻大名,今日果然。但明日为老母寿辰,在下得回楚州探母,三日后再来相扰,只怕听不到黄骠马之结局也。”说完,一步一回头,消失在黑夜中。
⑩白日无话,第一晚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说的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店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之周旋,足足说了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
暮色又合,第二晚。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鲜事,都来了,铁嘴刘开口便说黄骠马膘肥体壮,乃是匹宝马。……再说秦琼痛哭黄骠马。这黄骠马,说了一晚上。
第三晚,铁嘴刘拍拍抚尺:“前面说要知黄骠马命运,且听今日分解,我继续卖嘴啦……”
众人一惊,知道这是接上了大前天晚上的故事。那昨晚“黄骠马”和前天晚上的“人情世故”不都是在原地儿转么?在看最东边的座椅,端坐的正是那晚的青衣小帽人。
铁嘴刘的声音更响:“店主带过黄骠马,秦叔宝不由得两泪如麻。为还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 了吧……”
子夜散场,听客散去,青衣小帽人对着铁嘴刘深鞠一躬,铁嘴刘回躬相敬。没有言语,青衣小帽人骑马疾驰而去。
第二日,江州城传出消息,青衣小帽者为荆州知府蒋大人,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
铁嘴刘每晚照样说书,《秦琼卖马》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倒是有一回,夫人轻轻问了一句:“铁嘴啊,你当初咋就知道是荆州知府..蒋大人?”
铁嘴刘轻轻捋了捋长须:“天下清廉知府,谁人不知蒋大人?天下孝心知府,谁人不晓蒋大人?天下爱听评书知府,当然首推蒋大人,青衣小帽,且无随从,乃至行事风格……”
夫人也轻轻一笑:“难得你这么用心,等着蒋大人的那两晚,编..了那么多的情节。”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注】 ①故事梗概:秦琼落难卖马,与单雄信相识,二人英雄惜英雄。尽管后来一人保唐,一人反唐,但兄弟情谊始终如故。
7.本文主要写了铁嘴刘与蒋大人的故事,请结合相关情节完成填空。(6分) 情节人物 A B C D 蒋大人 听书入了迷 道出难言之隐 ②探母归来听说书 深鞠一躬 铁嘴刘 说得更是卖力 ①编情节等待蒋大人归来 续说黄骠马 ③回躬相敬 8.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1)第段和第段加点的“轻轻”都写出了夫人说话时不重视,随意的心态,但意蕴有所不同,第段的“轻轻”表现她好奇,第段的“轻轻”,表现她明白之后的会意。(3分)
(2)你从书场外立的那副对联中读出了刘铁嘴怎样的心意?(4分) 答案:①希望听书人欣赏自己的说书; ②希望知府蒋大人赏识自己。
9.第段中写“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蒋大人有没有来请呢?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看法和理由。(4分) 看法: 理由: 答案:(示例一)看法:没来请。
理由:蒋大人是铁嘴刘的“粉丝”,他会尊重铁嘴刘;蒋大人是铁嘴刘的“知音”,知道铁嘴刘热爱说书,无志于仕途;蒋大人清廉,不会以权谋私。
(示例二)看法:来请。
理由:一是蒋大人欣赏铁嘴刘有口才,说不定能在官场上做个“政府发言人”发挥铁嘴刘的特长;二是铁嘴刘编情节等蒋大人,表现了对蒋大人的欣赏和尊重,蒋大人让这样的人进入“知府衙门”,会更有利于官员之间的团结。(答来请时,理由不宜从蒋的自私角度去思考,这样不太符合蒋的正面清廉形象。)
10.本文第④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各自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5分)
【链接材料】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 先走。
都用了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的表现手法。
本文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以张老太爷又听《秦琼卖马》如吃新菜的陶醉样子侧面烘托了铁嘴刘技艺高超。
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窑 变
余显斌
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
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索索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2017年5月《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C )
A.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从第自然段画线句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第⑨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导析:AC C项,着眼于全文;A项,着眼于局部;B项,重点刻画的人物是“他”;D项,“他”怕被行家看出破绽。
12.第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案:动作描写,(1分)表现出民工司机非常珍惜他的血汗钱,每一张钱都来之不易,同时也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2分)
13.谈谈你对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3分)
答案:“窑变”指瓷器土胚在窑中经过数次高温烧烤后,最终形成美丽鲁山花瓷的过程,(1分)在文中,“窑变”的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讲诚信美德的影响下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2分)
1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4分) 答案:略。(能联系“自身缺点受到某人、某事物、某种现象的影响,得到启发,受到警醒,发生质的变化”进行回答,语言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得到满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