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

2023-04-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目录

摘要 .............................................................. 1 引言 .............................................................. 3 1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 3 1.1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 3 1.1.1强化电子银行业务 ............................................ 4 1.1.2强化开发平台获客能力 ........................................ 4 1.1.3拓展互联网融资业务 .......................................... 4 1.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 5 1.2.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 5 1.2.2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 5 1.2.3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效 .................................... 6 1.3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异同点比较 .......................... 7 2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合作关系分析 .......................... 8 2.1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领域 ................................ 8 2.1.1活期存款 .................................................... 8 2.1.2中介支付 ................................................... 10 2.1.3信贷业务 ................................................... 11 2.2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领域 ............................... 12 2.2.1共同拓展客户资源 ........................................... 12 2.2.2共同扩大金融覆盖范围 ....................................... 13 2.2.3共建信用评价体系 ........................................... 14 2.2.4共同实现效益多元化 ......................................... 15 3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问题 ............................... 16 3.1互联网金融变革意识不强 ....................................... 16 3.2内部业务流程繁琐 ............................................. 16 3.3信用风险防控环境薄弱 ......................................... 16 3.4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 17 4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分析 ............................... 17

4.1重视互联网金融变革,建设全方位金融生态圈 ..................... 17 4.2优化内部业务流程,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 18 4.3共建信用评价体系,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 18 4.4重视客户服务体验,提升服务质量 ............................... 19 结语 ............................................................. 19 参考文献 ......................................................... 21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研究

摘要: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凭借自身处理能力强、业务成本低、便捷高效等特点,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消费方式,也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的代表,一定要顺应当前金融变革的形势,从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汲取经验,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理念,创新业务模式,在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中,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新型银行线上服务平台,实现自身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引入建设银行的实例,对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进行深入研究,在介绍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建设银行的竞争合作关系,并指出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障碍和问题,最后,提出建设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建设银行等传统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竞争与合作;对策

Research o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s and Internet Banking

Abstract: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ternet ban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new financial model, with their own Internet banking processing capability, low operating costs,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features, changed people's financial consumption, but also broke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gency business model. As a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 finance representatives, must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reform, drawing experienc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anking, using the Internet banking technology and ideas,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at Internet banking,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establish a new bank online service platform, to achieve their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refore, by introducing the Construction Bank of instances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s and financial depth Internet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et-base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epth

1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on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Construction Bank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nstruction Bank pointed out obstacles and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anking, 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Bank to deal with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Strategy, aim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assistance for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and other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ing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Internet Banking;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ing;Construction Bank;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Countermeasure

2

引言

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为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同比提升2.1%,这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一直以来都以信贷业务作为主要盈利项目支撑的传统商业银行遭受巨大影响,自身发展遇到严重阻碍。相比传统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信贷业务来讲,互联网金融具有处理速度快、操作效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等特点,因此自兴起一来迅速占领市场,赢得广大社会群众的关注。截止到2013年底,互联网在融资领域、支付领域均取得强劲的发展,各项金融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的发展一种重要新型模式,然而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研究的还是很少,有关常规商业银行和网络金融竞争和协作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首先,分析常规商业银行和网络金融两者的竞争和协作能够充实目前的有关原理体系,网络金融如今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因此,探究其发展的动力、核心运营方式及显著优点、它的发展将会对身为国家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效应,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其次,借助于分析建设银行的案例,为商业银行怎样面对网络金融的挑战制定全方位的策略,对商业银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科学面对网络金融的挑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文章的分析极富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价值。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包括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主要模式、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概况;第三章,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合作关系分析——以建设银行为例,引入建设银行的实例,分析两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第四章,分析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障碍和问题;第五章,提出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分析,针对前面劣势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第六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1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有别于央行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的核心运营主体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债务,核心运营产品是货币及货币资产,主要进行货币支取、贷款及多种和货币行为相关的金融业务。简而言之,常规商业银行将储蓄、贷款和第三方业务视作其核心运营产品。为了应对因我国金融行业运作制度转变而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大量商业银行陆续接触互联网,诸如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陆续涉足网络金融市场,以便在日渐残酷的网络金融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讲,在互联网金融这一强大的对手面前显得惊慌失措,由于自身发展模式的限制,让其难与互联网金融在相关领域一决高下。为了让自身利益能够有所保障,传统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对互联网金融所持有的偏见,并通过采取

3

切实有效的措施与互联网金融展开广泛的合作,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发展实力,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如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商业银行为了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积极加大资源投入,多层次、多维度、多方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1强化电子银行业务

传统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而,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抓手就是传统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发展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两大方面。

传统商业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业务形式应该是我国最早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网银也以其自身便捷、灵活、快速等特点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从而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传统商业银行又对传统网银业务进行升级改造,改变了传统网银只作为银行柜面服务和产品销售等线上延伸的现状,使之更加开放,通过简化流程、扩大应用前景、开发针对性产品等策略,不仅提升了网银的获客能力,也丰富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线。此外,移动金融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极大提升了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便捷性,这不仅包括手机银行客户端,为传统商业银行打造了“移动银行”,还包括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推出定制的APP,使商业银行构建出融合消费、娱乐、金融等多元化服务的完整生态圈。

1.1.2强化开发平台获客能力

2012年以后,我国五大商业银行都先后进入电商行业,建设银行推出“善融商务”、工商银行推出“融e购”、农业银行推出“e管家”、交通银行推出“交博汇”等等平台,传统商业银行进军电商行业的主要目的在于电商交易过程中嵌入银行服务,通过有效整合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也可以为传统商业银行后续大数据融资等各项业务创新奠定基础。

1.1.3拓展互联网融资业务

传统商业银行除了强化电子银行业务和开发平台获客这两项互联网金融业务外,还积极利用自身的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线上融资服务。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积极推出网络贷款业务,实现了线上审贷、放贷全流程服务,极大简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放贷流程,提升了客户体验,例如,建设银行“快贷”、浦发银行“网贷通”等等;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积极搭建P2P平台。商业银行利用自身较强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和信誉保障,通过P2P平台促成投资和融资双方进行交易,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例如,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小企业E家,这一平台为小微企业、小企业客户群提供了融资空间,客户数量迅速增加。

4

1.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2.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实现资金支付、资金融通、投资以及信息中介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交易公平透明、交易成本低、便捷高效等特点。

1.2.2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发展为五种模式:

一是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企业与国内主要银行机构签订合约,以自身的资金实力和信誉作为重要前提,拥有第三方独立组织能力的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具有中间交易费用较低、支付服务细分化、金融创新合作加强等特点,极大推动了支付行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典型代表包括财付通、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等。

二是P2P模式(Peer to Peer)也就是个人对个人,是指以第三方借贷平台为介质,个人在支付一定交易费用的条件下,为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新型金融模式,典型代表是人人贷、合力贷等。

三是众筹模式,是指互联网作为个人或小企业展示自身项目的平台,以此获得网友支持,从而在社会上筹集到闲散资金的新型金融模式,典型代表是翼龙贷。众筹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资金的融通、投资和交易,不仅有利于对社会闲散资金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对资金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调节,最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是互联网金融门户。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不仅提供金融产品销售,还为购买金融产品的顾客提供第三方服务的门户平台。当前,互联网金融门户通过采用“搜索+比价”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垂直搜索平台、第三方资讯平台和在线金融超市三类。安贷客、融360是垂直搜索平台的典型代;和讯网、网贷之家则是第三方资讯平台的典型代表。

五是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对客户大量非结构化大数据资料进行实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客户未来消费行为的准确预测,从而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极大提升了经营效率。

五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对比情况如下所示:

表1互联网金融的五种模式

细分领域 发展阶段

行业特点 5

主要参与者 第三方 中期 支付 快速成长P2P网贷 期 众筹融资 互联网金融门户 电商小贷 起步期 快速成长期 起步期 产业链 1.2.3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效 发展势头渐起,参与者较少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用户渗透率显著提升 覆盖用户有限、补充电商企业参与者众多,行业问题凸显 行业稳定,巨头垄断 支付宝、银联、 易宝支付、财付通 有利网、宜人贷、 人人贷、陆金所 京东众筹、天使汇、微投网 余额宝、联通沃百宝、 民生如意宝 阿里小贷、苏宁小贷、 京东供应链金融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策环境利好。自2013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利好政策出台,2013年6月国务院推出了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措施;7月以后,金融“国十条”出台,对民资进入金融业的政策进行明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发展普惠金融和金融创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政府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P2P模式与众筹模式影响更强。数年间,国内P2P形式的互联网贷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4年上半年,国内共有1263个P2P形式的互联网贷款企业,当年前6个月的交易总量早已同上一年度整年的交易总量持平,到了2014年年末,整年的交易总量则突破三千亿元大关;并且,国内P2P形式互联网借贷的参与总人数突破了29万,具备大于227.6亿元的市场资本存储规模,较去年同期的增幅达到了100%。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P2P信贷公司有:人人贷、拍拍贷和证大e贷等。同时,国内众筹形式的公司总数持续攀升,到2014年年末,国内共创建了15个众筹公司,诸如点名时间、追梦网、淘宝众筹及众筹平台等等。

三是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国内第三方支付涵盖了电子商务、基金、保险、企业付款、代收费等常规银行的业务,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第三方付款网站高速发展,到了2014年7月,国内共有269个获得第三方支付许可的公司,发放了共计大于五百张的各种业务许可证书,到2013年年末,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成交总量大于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涨幅达到了60%;2014年前6个月,国内网络信贷的交易规模为818.37亿元,同时整年的交易总额突破了两千亿元大关。

四是网络信贷机构与日俱增。网络信贷机构主要是通过与银行合作,为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两项金融服务,创建“小贷+平台”的融资模式。其中,信用贷款是以卖家的信用为前提条件;而订单贷款则是针对平台上卖家已经发货的订单提供的贷款。截止2014年

6

底,阿里小贷总放贷额已经超过350亿元。

1.3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异同点比较

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不仅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巨大突破,也实现了金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存在较大差异:

一是服务对象不同,传统金融以大企业与少数的优质个人客户为主,目标是高端市场;而互联网金融则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为主,目标定位在低端市场。

二是规模不同,传统金融在信贷规模、负债规模上很大,而互联网金融的信贷、负债规模相对较少,即使互联网金融中最具影响力的阿里金融的累计放贷总额也仅有1000亿元,这与传统商业是无法匹敌的。

三是优势各有不同,传统金融具有严格法律保护、严格风险控制、强大资金保障等优势,而互联网金融则具有交易成本低、金融风险偏低、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等优势。

四是销售渠道不同,传统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庞大的物理网点,建立了较为稳固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而互联网金融则主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电商交易数据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获取有用的数据和小微企业信用等级。

五是风险控制重点不同,传统商业银行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评级的过程中集中在贷前审查阶段,主要以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银行调查人员所获取的相关证明资料为准,而对于贷中、贷后风控控制严重缺乏;互联网金融则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来获取客户相关信息,涉及贷前、贷中、贷后等每一个环节,在方式选择上更为灵活,风险控制水平往往也比较高。

六是思想文化存在差异。传统金融业发展至今,在很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垄断特性,商业银行也在利用这些垄断特权获取丰厚的利益回报,导致自身创新缺乏动力,思想文化比较僵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思想文化往往更为先进,更多体现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等经营理念,这也是二者思想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表现。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异同点比较表如下所示:

表2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比情况

比较项目 服务对象 高端市场 信贷与负很大 债规模 优势

传统商业银行 大企业与少数的优质个人客户为主的互联网金融 个人和微企业融资需求为主的低端市场 较小 易成本低、金融风险偏低、技术先严格法律保护、严格风险控制、强大资7

金保障 竞争模式 客户关系和业务运营 进、创新能力强 重视金融产品设计、客户体验、个性化服务 利用多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获取销售渠道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物理网点和客户关系 有用的数据 信息不对称 数据丰富、完整,信息对称 贷前审查,而贷中、贷后风控工具不足,数据分析及时获得信息,风控点更成本太高 思想文化 行业垄断导致缺乏创新动力 协作、分享 多更灵活 公开、透明、高效、开放、平等、2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合作关系分析

现阶段,常规商业银行依旧是市场的最核心要素,这是由较高的金融业务需求总量所决定的;然而,随着网络金融的高速发展,常规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越发残酷。常规商业银行和网络金融均具有各自的相对竞争优势;前者具备充足的资金、批量的客源、优质的信誉和风险调控能力;后者则具备高效地平台、分散的顾客和大量的数据。可以为金融长尾市场供应集中且规范的业务。并且,商业银行因为信息失衡和平台闭塞等原因,小型公司和个人贷款业务是它的缺陷;而网络金融不能为大型顾客供应面对面的定制业务。两者各有优缺点,分析常规商业银行和网络金融两者的竞争和协作联系能够发现,两者间的金融合作要超过市场竞争。下文举例建设银行,归纳了建设银行和网络金融两者的市场竞争和金融合作:

2.1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领域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以及建设银行相关业务内容以及经营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竞争关系显露无疑。二者存在竞争的领域主要包括活期存款、中间支付和信贷业务三方面:

2.1.1活期存款

相比于互联网金融,建设银行在资金成本、信用成本、操作成本和政策红利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这种优势下,建设银行仍然延续着“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效益”的粗放式发展和盈利模式,主要的收入来源仍然是利差收入。长期以来,建设银行都以利差盈利模式为主,即通过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方式来保证银行的盈利。据调查数据现实,2014年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75.68%,这要远高于国外隐含的60%。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活期存款相比,活期存款利率远远高于银行利率,同时在操作上不再需要到银行办理,自己通过计算机便可轻松完成随时存、随时取。因此,互联网金融在活期存款领域抢占了建设银

8

行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例如,余额宝吸收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成为引领整个金融市场的主要力量。2014年的年报显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85亿人,余额宝年度收益240亿元,而自上线以来,余额宝累计为宝粉创收257.94亿元;相比之下,建设银行活期存款规模不限缩小,从2014的活期存款数据来看,建设银行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而且建行2014年一季度有700亿至1000亿元存款流向货币市场基金。而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建行发展趋势受互联网金融影响,活期存款占比下降1.5 百分点,定期存款和同业存款分别攀升0.9 百分点和0.6 百分点。建设银行2010年至2014年的利息净收入及营业收入的情况如下所示:

表3 建设银行2010-2014利息净收入及营业收入情况统计表

年份 利息净收入 (百万)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24920 211885 251500 304572 353202 利息净收入增长率 16.67% -5.80% 18.70% 21.10% 15.97% 营业总收入 (百万) 267507 267184 323489 397090 460746 营业总收入增长率 21.20% -0.12% 21.07% 22.75% 16.03% 利息收入 占比 84.08% 79.30% 77.75% 76.70% 76.66% 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各年年报数据整理

图1 建设银行2010-2014利息收入占比情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各年年报数据整理

以上图表数据可知,建设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和营业总收入在2012至2014年实现了较快增加,只有2011出现小幅度下滑,但是,我们必须看到,2010年以来,建设银行的利息净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利息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这不仅因为互联网金融对建设银行传统金融模式带来的直接影响,也与建设银行自身的转型升级有关,可以预测建设银行未来利息净收入占比仍会持续下降。

9

2.1.2中介支付

网络金融的产生不但在活期储蓄方面对常规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同时弱化了建设银行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诸多网络金融服务逐渐取代了银行的中介服务模式。诸如,《我国网络金融年报(2014)》的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国内网络支付的份额达到了31.2%,同时呈现出网络支付三足鼎立的局面:当中,位列首位的是以银联贸易为核心的银联支付公司,市场份额为39.8%;紧随其后的是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网络金融主体,市场份额为28.9%;位列第三的是其余第三方支付平台,份额为17%。因此能够发现,网络金融赢得了常规商业银行中间支付业务的部分市场比率。

目前,我国具备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有269家,总共有超过500张的不同服务牌照,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6万亿元,同比增长60%,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互联网支付、货币汇兑、银行卡支付、电话支付、保险代缴、车票代购等方面,几乎可以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服务,因此,第三方支付已经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对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形成了明显的替代作用。

此外,在代理业务开发上,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基金代销业务上面。自第三方支付平台成功获取基金代销牌照之后,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都受到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显著影响。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第三方平台,其基金销售的范围和销售规模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代理资金收入也增至数十亿元。仅从2011年到2012年一年间的时间变化里,我们便可以清晰的看到建设银行基金代销收入出现了负增长,销售收入由13亿元降至不足7亿元,变动情况比较明显。多元化的基金代理渠道给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建设银行的代理业务也激烈的竞争中也变得十分被动。

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20382000010104.8100000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100.01%36589.166.00%46.80%32.57%20.00%0.00%118.10%53729.8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62478.6第三方支付净收入 (亿元)第三方支付净收入 增长率

图2 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各年年报数据整理

10

上图数据可知,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发展对建行中间业务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视。

2.1.3信贷业务

在信贷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与建设银行等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交易成本低、风险管理成本低、信用评级成本低、信息收集成本低、信息不对称低等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就会使建设银行信贷业务受到冲击。

首先,网络金融会占据建设银行融资中介的部分需求,随着互联网借贷的高速发展,特别是P2P形式的高速进步,为中小型公司和一些个人化解了融资投入高、信息失衡的难题,这势必会对建设银行的贷款服务带来一定的挑战。到2014年上半年,国内共有1263个P2P互联网信贷企业,前六个月的交易规模早已和2013年整年的交易总量相同,2014年整年的交易总量甚至突破了三千亿元,国内成立了15个众筹平台,例如,点名时间网站、追梦网站、淘宝众筹、众筹平台等等。到2014年年末,点名时间平台累计创建了86个融资项目,融资项目的存活率为55%;追梦网则创建了融资项目96个,项目存活率为56%;阿里金融平台当前的信贷总额突破了两千亿元,为八十多万个小型公司提供业务。以上数据均表明,网络金融对建设银行的贷款产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沉淀量与日俱增,对建设银行造成巨大冲击,我们可以通过建设银行2012年至2014年存贷款情况统计表看出(如表4-2所示),虽然建设银行的客户存款、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客户存款、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的增长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

表4 建设银行2010-2014利息净收入及营业收入情况统计表

年份 客户存款 (百万)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6375915 8001323 9075369 9987450 11343079 客户存款 增长率 27.06% 25.49% 13.42% 10.05% 13.57%

客户贷款和垫款净额(百万) 3683575 4692947 5526026 6325194 7309879 客户贷款和垫款净额 增长率 17.31% 27.40% 17.75% 14.46% 15.57% 11

图3 中国建设银行2010-2014年客户存款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各年年报数据整理

2.2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领域

合作才能共赢,建设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在一些领域也与互联网金融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并且从合作中收获较多的利益。

2.2.1共同拓展客户资源

由于互联网金融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客户满意度问题,能够保持与客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利用这一优势开发出更多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新业务。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能够轻松的实现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与反馈意见的收集,这对于改进服务方式、开发新的服务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建设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在业务功能方面往往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传统的金融信贷业务为主,并且因其缺乏便捷、成本较高等特点,逐渐失去客户的信赖,但是建设银行虽然在有些业务功能上不够创新,但其传统业务功能还是非常强大,有许多值得互联网金融学习的地方,而支付宝与建设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就是有效支撑。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增加建设银行的资源。截止201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为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同比提升2.1%,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建设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也在发生变化,建设银行应积极抓住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的个人及中小企业这一客户资源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2011年-2014年建设银行客户资源情况如下图所示:

12

图4 中国建设银行2011-2014年客户资源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建设银行各年年报数据整理

上图数据可知,建设银行互联网相关客户数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4年,手机银行客户数为8390万,比2011年增加6962万户;而个人网银客户数达到11926万户,比2011年增加7967万户。因此,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建设银行拓展客户资源。

2.2.2共同扩大金融覆盖范围

市场的健康发展往往需要多个不同实体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金融服务领域来讲,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商业银行由于在贷款方面对于客户资料的审核要求较高,主要还是以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由于他们在资产规模、技术实力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更强的实力,因此容易受到银行的青睐,而将大部分信贷资金用于扶持这类企业。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讲,由于自身资金规模、技术条件等的限制,使得银行贷款难以及时审批,融资渠道极其有限。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恰好瞄准了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这一全新领域,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信贷方面的支持,这对于扩大当前我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金融与建设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范围方面的合作必不可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达到4.12亿,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5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建设银行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力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建设银行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扩大业务服务范围。

13

图5 2013年中国手机银行市场交易份额

资料来源:尚普咨询2013年统计资料

上图可知,2013年中国手机银行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中国手机银行客户交易规模达到127,073.09亿元,建设银行凭借强大的用户基础占据市场第一位,占比达到28.11%。下图也可以看出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扩大了建设银行的金融服务覆盖范围。

图6 建设银行金融业务覆盖领域示意图

资料来源:建设银行2014年年报

上图可知,建设银行金融业务已经覆盖到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期货、专业银行七大领域,建设银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总资产合计24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91%,净利润21.60亿元,同比增长47.62%。

2.2.3共建信用评价体系

建设银行2014年年度统计数据表明,当年建设银行的资金规模为16.74万亿元,净收益达到了2282.47亿元,资金规模仅小于中国工商银行,位列行业第二,较去年同期的增长幅度达到了16.3%。

14

相对而言,网络金融的资金规模则存在较大的差距,阿里小额借贷的注册资金只有10亿元。所以,相较于网络金融平台,建设银行具备其难以企及的资金优势,建设银行涉足网络金融,能够推动信息的分享。在金融市场中,风险如影随形,当中最核心的风险就是信誉风险。在面对客户信用风险方面,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对目标客户网络交易信息的广泛收集与科学分析,总结出客户的消费习惯、信用特征、交易行为并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从而用于指导相关金融业务的办理;而作为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来讲,往往掌握着的现实交易数据,自身较为严格的信用评价体系也对每一位客户信息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与汇总,这些数据对于处在发展初期、尚未拥有稳定信用客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讲显然十分有利。由此可见,信息共享是二者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客户信用评价方面,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商业银行大都依据现实中的实体信贷行为,而互联网金融所参考的主要是用户在网络上的交易行为、信用特征,这样一来,如果建设银行能够发展好互联网金融业务,就能够将二者进行很好的融合,从而实现对客户信用的全面、准确评价,这也将成为未来个人征信系统建立的重要依据。例如,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之间所共同打造的客户信用沟通机制,就为彼此完善自身客户信用评价记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6 互联网金融下建设银行完善客户信用评价过程

2.2.4共同实现效益多元化

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两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实现“普惠金融”目标具有重要共享意义。一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都存在严重程度的垄断现象,而垄断现象长期存在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极其不利。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金融市场又增加一个新的参与主体,这对于尽快打破传统银行垄断格局,推动金融行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元化的市场发展格局,能够让参与主体将目光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深入改革与创新。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增加金融服务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建设银行按照“智慧、泛在、跨界”的发展方向,全面启动互联网金融战略,积极抢占互联网金融制高点,实现效益多元化。

15

一是积极开辟了三大网络渠道,即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截止2015年7月份,建设银行线上银行和自服平台的商务型成交总额的比例为88.03%,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63%,网上银行用户为1.82亿人,涨幅为19.10%,移动客户端用户总数为1.47亿,涨幅25.98%,微信支付用户总量为1400万人。

二是结合用户的日常需要打造了三个生活业务版块,“融资商务”、“悦生活”、“会生活”,当中“悦生活”业务版块历经三年的进步早已升级升建设银行民生业务的核心内容。

三是迎合用户“挣钱”、“消费”和“借贷”的诉求,建设银行调整了三个主要的业务体系,缴费付款、投资理财及贷款集资,2014年全年建行网络平台的成交总量为20271亿元,在支付宝、铁路运输(12306)等核心支付平台的市场占有率方面位居业界前茅。

四是为了提升自身品牌竞争力,应用了三大智慧技术,即大数据、“金融云”和智能客服,2014年智能客服自动应答量达到7574万人次。这些都是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实现效益多元化的体现。

3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问题

基于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广泛影响,建设银行为了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发展互联网金融显得十分必要。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业务内容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必然会面临一些障碍和问题。

3.1互联网金融变革意识不强

尽管建设银行高层领导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表现得十分关注,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互联网金融变革意识仍需强化,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有效融合,实现自身经营模式的创新与转变。建设银行高层管理者一直缺乏对自身层面开展更多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思考,对如何保持行业竞争优势缺乏深入研究。建设银行当前应该及时抓住机遇发展互联网金融,建设全方位的金融生态圈。

3.2内部业务流程繁琐

业务流程繁琐是建设银行开展金融服务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建设银行希望能够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尽量的降低经营风险,因此,其业务流程就变得愈加繁琐,需要审核的环节较多、客户提供的资料也较为全面。一般情况下,客户从提出借贷申请到审批下来基本都要经历一周左右的时间,而这与互联网金融相比显然不够便捷。

3.3信用风险防控环境薄弱

建设银行信用评价体系及风险控制暴漏出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信用风险控制环境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和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两方面。一是建设银行风险管理定位不准确。这一点最直观体现在建设银行在信贷评级、统一授信以及担保品保管等关键环节的衔接方面不够专业,在审批、监

16

控和不良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改进,这些都体现出建设银行对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信用风险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缺乏垂直管理信贷风险的组织结构。二是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建设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职责和权力不统一、信贷风险审核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显存在,这也导致建设银行管理层和决策层在风险信息掌握方面存在滞后性,信贷风险管理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这对于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威胁。

3.4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所推行的价值实现方式都是典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关注规模忽视品质、关注效率忽视监管、关注利润忽视服务”,以上均为管理水平低下的明显特征,阻碍了建行网络金融的长远发展,建行在新业务研发和战略改革等方面,均必须关注本身服务水平的提高,务必要贯彻“以用户为核心”的业务宗旨,关注用户的产品体验,进而塑造正面的网络金融品牌。然而,当前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质量仍有待提升,一方面,建设银行对于民生服务、消费等领域投入的金融资源还不够,并没有将客户需求进行有效转化,建设银行的金融媒介和资源配置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建设银行对于客户的需求、体验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现金管理、资产托管、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尚未建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可以囊括产品、价格、流程、授权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4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分析

4.1重视互联网金融变革,建设全方位金融生态圈

建设银行必须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认清互联网金融对自身传统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全面认识互联网金融。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建设银行应结合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以及战略定位,对自身未来发展战略定位进行科学修正,突出互联网金融在业务结构中的核心地位,积极投身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中。

其次,加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客户关系与市场前景的研究。时刻关注同行的发展动态以及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动向,在自我创新中,取长补短、不断超越,积极加强与同行业的合作,共同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与冲击。

最后,积极建设全方位金融生态圈。一方面,建立门户金融生态圈,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建设银行应以当前互联网平台为载体,逐步建立起融合金融超市、金融精品店、金融直营店和金融便利店为一体的综合型金融平台,从而为客户提供理财顾问、客户服务、产品营销以及金融咨询全面一体化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建设电商金融生态圈,顺应电商时代发展步伐,建设银行应该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通过共享信息资源,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服务、电商商务服务、资金管理服务等专业化服务。

17

4.2优化内部业务流程,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建设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冲击,还应练好内功,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管理水平。 一是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利用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巨大的客户资源,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建行可以收购尚未取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使之成为建行支付平台的组成部分。

二是积极拓展网上支付空间,既可以利用自 身发卡通道优势,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传统商户联合发行预付卡;也可以利用自助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联合打造网联平台,提供第三方账户充值、第三方账户信息查询等服务。

三是加强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发展网络借贷业务。通过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建设成为个人与中小微企业的在线融资平台,利用自身风险控制优势,强化与客户的深度合作,通过对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将全流程业务链条打通,从而为个人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流和资金流服务、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

四是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建设银行不仅要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招聘比重,还应对现有员工开展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建立一支既具备金融专业知识,也擅长计算机相关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五是完善绩效考核指标,突出互联网金融考核指标比重,并运用财会知识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指导,对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准确计量,通过强化与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推动其发展。

下表为建设银行可以合作的互联网企业统计表:

表5 建设银行可以合作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统计表

合作企业类型 支付类企业 电商类企业 小贷类企业 社交类网站 生活服务类网站 信用卡类企业 典型企业代表或产品 财付通、易宝 阿里、京东、苏宁 人人贷、信用宝 腾讯微信、新浪微博 平安一账通 银绿卡、我爱卡 4.3共建信用评价体系,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还必须提升信用风险防控意识,共同建设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一方面,强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沟通合作,共同建设科学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信

18

用体系与网上信用体系的有效对接,建立线上线下补充的混合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广度和力度,增加其违法违约成本。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交易记录与建行自身的信用记录有效结合,使之成为信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诚信指标,以此来衡量顾客是否是优质客户;而通过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管理和匹配,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信用风险成效。

另一方面,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规避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存在的风险,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建设银行必须创新金融产品,这就要求建设银行能够全面分析、识别和评估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充分做好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监督,通过精确定位产品,多角度开展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提高建设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4.4重视客户服务体验,提升服务质量

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开发式的金融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以及交互式的营销手段,这也造成了建设银行大量客户资源流失。因此,建设银行若想在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重视客户服务体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人性化的服务、特色的网络营销策略。

一是重视客户服务体验,将原有的事后客户体验转变为事前的客户体验,并将客户体验加入绩效考核指标之中,切实改善客户体验。

二是简化业务流程,在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等业务审批环节进行简化,为客户提供多样的、灵活的、便捷的、高效的服务,通过成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率,通过建立客户与业务的无缝衔接机制,快速发现目标客户,从而迅速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三是建立互联网化的多维市场营销体系,在客户信息采集方面,完善建设银行内部系统,呈现出信息全面、多维展示的客户信息全景视图;在营销渠道上,通过自身现有物理网点,建立开放的、智能化的智慧网点体系,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融入各种所需的营销资源,提升线上营销能力;在营销策略上,建设银行可以通过与社交网站合作,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利用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进行个性化的网络营销活动,通过与客户交互式的交流沟通,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建设银行品牌竞争力。

结语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会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传统商业银行只有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发展现状做到充分了解,并与之建立起科学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才能在强大的互联网金融冲击下,迎难而上,突破自身局限,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本文通过引入建设银行的实例,在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领域、合作领域以及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遇到的障碍和问题,从而提出了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化对

19

策,希望本文研究可以为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参考和帮助。当然因为本人能力有限,论文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请老师批评指正!

20

参考文献

[1] Agarwal,Hauswald.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Lending[M].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8.

[2] Steelman and Gleisner F. 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on Electronic Markets: 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Frankfurt,2012.

[3] McPhail.Business Innovation of Third-Party Payment in China[J].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2013,08:1-4.

[4] John Simpson.Research on Regulation of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in Func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2012,01:91-95.

[5] Clara Centeno.Micro Payment System Using OTP for Customer's Anonymous[J].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2014(05):1-5.

[6] 谢平,邹传伟,瓦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7]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8] 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 (08):44-50. [9] 李麟,冯军政,徐宝林.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N].上海证券报,2013-01-22A08.

[10] 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05):54-58.

[11] 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07):47-51.

[1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86-88. [13]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 ,2013, (04):14-16. [14] 王旭磊,王宝海,孙春薇.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合关系分析[J].金融电子化,2014, (08):47-48.

[15] 孙晓红.网络支付的护身符[J].互联网周刊,2015, (08):47-49.

[16] 于宏凯.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竞争合作发展问题探讨[J].福建金融,2014,01:68-70. [17] 莫易娴.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J].财会月刊,2014,14:50-53. [18] 谢海.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4.

[19] 张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0] 王亚琦.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同发展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1

[21] 郭伟.中国建设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2] 于强,程宇,王玲玲.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争与竞合[J].赤子(上中旬),2015,09:142. [23] 王招治.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合作博弈分析[J].海南金融,2015,05:7-10+21.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