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怀化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2-11-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3怀化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请仔细品读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一联答苏辙的“________”,以“________”一句答苏辙的“无方骓马但鸣嘶”,以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

(2)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答苏辙首联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借助“名词解释”和“写作背景”,简析苏轼的用意。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震动。

(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提示:请先分别概述前两句和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沙湖晚归 (元)朱德润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滩红蓼①花。

【注释】①蓼(liǎo),开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的草本植物,也叫水蓼 (1) 诗题“沙湖晚归”,诗句哪些地方暗示了“晚归”?说说你的发现。

(2)全诗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沙湖傍晚的景色。说说你发现了哪些角度、哪些层次? 5.古诗文阅读

春日 秦观①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 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鸠相对鸣。

【注释】①秦观;北宋著名诗歌,先后多次贬官,一生潦倒失意。①庆历四年,苏舜钦被罢去官职,流寓苏州,在城南营建沧浪亭。

(1) 两首诗歌都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春日》中________写出了春雨淅淅沥沥,《初晴游沧浪亭》中________则写出了雨势不小,河水涨了起来。

(2)《春日》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而《初晴游沧浪亭》则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你选择其一,试做简要赏析,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6.古诗阅读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①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花浮午盏②, 蓼茸③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罢汝州职,游南山作此篇。②午盏:午茶。 ③蓼(liăo)茸:蓼菜嫩芽。

(1)词中“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别有风味,请结合诗句体味妙处。 (2)细读全词,谈谈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7.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①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花浮午盏②, 蓼茸③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罢汝州职,游南山作此篇。②午盏:午茶。 ③蓼(liăo)茸:蓼菜嫩芽。

(1)词中“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别有风味,请结合诗句体味妙处。 (2)细读全词,谈谈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结合全词,“”、 “”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壕:护城河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2)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1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情感的变化。请结合具体景物,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12.古诗阅读

南 邻 杜 甫

锦里①先生乌角巾②, 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③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④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②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③航:小船。④柴门:指作者自家的门。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13.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 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 狂风挽断最长条

(乙)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释】《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一时成之。

(1)(甲)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处境,(乙)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心情。 (2)结合(甲)(乙)两诗,分别分析每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释】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1)这首诗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哪两句?

(2)这首诗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表现出诗人清明时节郊游踏青怎样的心情? 16.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 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花”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

(2)从写作特色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1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题北榭碑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①,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

赋》以自伤。②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1)甲诗中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向来因生动奇巧而备受推崇,下列没有运用与之相同的艺术技巧的诗句是() A.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甲、乙两诗都写到笛声,引发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8.古诗鉴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①________,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②________ 的感伤。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被誉为“千古奇偶”,请赏析其好在哪? 1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字是, 点题的诗句是。 (2)品析“炉存火似红”一句中“似”字的表达效果。 2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B.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因思杜陵梦,鬼雁满回塘。

(2)诗句“马作的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D

解析: (1)D

(2)通过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

酬的无奈、悲愤。

2. (1)旧宿僧房壁共题;路长人困蹇驴嘶

(2)【示例1】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途,就像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示例2】苏轼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勉兄弟,即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示例 3: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踏”上去,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

【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简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从诗句筛选出内容相关的诗句即可,苏辙在《 怀渑池寄子瞻兄 》中说如果我们下次再在这里相遇, 还要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而苏轼在《 和子由渑池怀旧 》中告诉子由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苏辙在《 怀渑池寄子瞻兄 》中说遥想兄台独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骓马嘶鸣,而苏轼在《 和子由渑池怀旧 》中告诉子由 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据此答题即可。 (2)首先要理解苏辙诗中的“怕雪泥”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再简析苏轼 “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句话的用意。“怕雪泥”中的雪泥有有两层含义,一是本义,二是比喻义,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仕途的艰难。苏辙的意思是说,当年我们曾经一起讨论仕途的艰难。而苏轼在应答诗中说,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苏轼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

故答案为:⑴旧宿僧房壁共题,路长人困蹇驴嘶

⑵ 【示例1】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途,就像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示例2】苏轼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勉兄弟,即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示例 3: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踏”上去,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整首诗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合适的诗句即可。

⑵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3. (1)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

大雨的磅礴威猛气势:风急雨骤,黑云压城,电闪雷呜,大雨倾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恬静平和景象:雷雨过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声一片。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回味。(意思对即可)

(2)理趣: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决不会长久;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本首诗前两句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云是“压”的,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2)阅读诗歌,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故答案为:⑴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气势:风急雨骤,黑云压城,电闪雷呜,大雨倾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恬静平和景象:雷雨过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声一片。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回味。(意思对即可)

⑵ 理趣: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决不会长久;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意,注意诗歌中的意象,注意重点词语的描述。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结合诗人的情况和环境等进行分析。

4. (1)①落雁斜,雁鸟斜飞回巢;②茅屋起炊烟;③橹声归去

(2)①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作者看到了傍晚的落雁、炊烟、红蓼花,听到了摇橹声。②动静结合。动态的船橹摇动蓼花与静态的山野、茅屋相结合。③由远即近,由上到下,随着视线的移动描写出山野、茅屋的远近,再到近处的湖景;由天上的落雁、到空中的茅屋、再到水面,由上而下。

【解析】【分析】(1)诗中“落雁(归巢的雁)”“炊烟茅屋起”“橹声归去”的景物可以看出是“晚归”。

(2) “落雁”“炊烟”“红蓼花”从视觉角度,“橹声”从听觉角度;“落雁斜”“起平沙”“摇动一滩红蓼花”描写动景,“山野”“茅屋”描写静景;从“山野”到“茅屋”再到湖面“浪痕”“红蓼花”,由远到近;从“落雁”到“茅屋”再到湖面“浪痕”“红蓼花”,由上到下。 故答案为:⑴ ①落雁斜,雁鸟斜飞回巢;②茅屋起炊烟;③橹声归去

⑵ ①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作者看到了傍晚的落雁、炊烟、红蓼花,听到了摇橹声。②动静结合。动态的船橹摇动蓼花与静态的山野、茅屋相结合。③由远即近,由上到下,随着视线的移动描写出山野、茅屋的远近,再到近处的湖景;由天上的落雁、到空

中的茅屋、再到水面,由上而下。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结合题意找准答题内容。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意,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分析理解。 5. (1)落万丝;春水生

(2)①《春日》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借“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来寄寓自己人生的愁苦:②《初晴游沧浪亭》中“时有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表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或对沧浪亭的喜爱之情),以此寄托忧思。

【解析】【分析】(1)一空,“一夕轻雷落万丝”:一声春雷,落下绵绵细雨。所以写出了春雨淅淅沥沥的内容可提取“落万丝”作为答案。二空,“夜雨连明春水生”: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所以写出了雨势不小,河水涨了起来的内容可提取“春水生”作为答案。

(2)“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经历春雨的芍药花上饱含雨露,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运用拟人手法,或以美人喻花的手法,来寄寓自己人生的愁苦之情。“时有鸠相对鸣”: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雨后沧浪亭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恬静安逸的心情及对沧浪亭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 落万丝;春水生

⑵ ①《春日》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借“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来寄寓自己人生的愁苦:②《初晴游沧浪亭》中“时有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表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或对沧浪亭的喜爱之情),以此寄托忧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的意思提取答案。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考生要结合题意,进行对诗句的赏析,抓住要点,结合切入点进行分析。注意对诗歌的整体感悟。

6. (1)一个“媚”字,赋予柳条以人的情态,将微雨初晴,稀疏的柳条沐浴晴辉的娇媚姿态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轻松)之情。

(2)清欢既指诗人早春游山时,沿途富有生机的美景带来欣喜,也指与同游者清茶野餐,品茗尝鲜的闲适心境,还指历经人世沧桑后于平凡中体味出清淡的欢愉,此句也可窥见苏轼清雅的情趣和旷达的胸襟。

【解析】【分析】(1) 结合全诗内容品析,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淡烟疏柳媚晴滩”意思是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赋予柳条以人的情态,将微雨初晴,稀疏的柳条沐浴晴辉的娇媚姿态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轻松)之情。

(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这是一首纪游词,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

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第三句是说,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一个“媚”字,赋予柳条以人的情态,将微雨初晴,稀疏的柳条沐浴晴辉的娇媚姿态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轻松)之情。 ⑵ 清欢既指诗人早春游山时,沿途富有生机的美景带来欣喜,也指与同游者清茶野餐,品茗尝鲜的闲适心境,还指历经人世沧桑后于平凡中体味出清淡的欢愉,此句也可窥见苏轼清雅的情趣和旷达的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⑵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7. (1)“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2)人世的悲和欢、聚和散犹如这月亮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为。既然这样,就不必再慨叹和悲伤了。

【解析】【分析】(1)“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8. (1)一个“媚”字,赋予柳条以人的情态,将微雨初晴,稀疏的柳条沐浴晴辉的娇媚姿态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轻松)之情。

(2)清欢既指诗人早春游山时,沿途富有生机的美景带来欣喜,也指与同游者清茶野餐,品茗尝鲜的闲适心境,还指历经人世沧桑后于平凡中体味出清淡的欢愉,此句也可窥见苏轼清雅的情趣和旷达的胸襟。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淡烟疏柳媚晴滩”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的表现,精神境界的高人之处。(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诗人感情的理解。联系上文中的“雪沫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故答案为:⑴一个“媚”字,赋予柳条以人的情态,将微雨初晴,稀疏的柳条沐浴晴辉的娇媚姿态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轻松)之情; ⑵清欢既指诗人早春游山时,沿途富有生机的美景带来欣喜,也指与同游者清茶野餐,品茗尝鲜的闲适心境,还指历经人世沧桑后于平凡中体味出清淡的欢愉,此句也可窥见苏轼清雅的情趣和旷达的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参考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9. (1)寒山;暝色

(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回家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

思。(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前四句的意思“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可知“寒山”“ 暝色”体现了“空”的意境。

(2)本题抓住“何处是归程?”可品味出游子思乡之情,抓住“有人楼上愁”可品味出思妇盼归人的情思。因此认为第一种或第二种或两者兼而有之都有道理。本诗从主题上有多种理解,答此题时关键要从诗句下手,只要写出一种理解即可。但要具体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⑴寒山;暝色;

⑵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回家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分析诗歌的情感,需从诗歌中寻找依据。理解的情感不同,注意分析的角度。 10. (1)春天,从超然台望去,密州城里,虽是微风吹拂,杨柳轻扬,护城河水清浅,满城繁花,密州城的千家万户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2)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豁达乐观的情怀。

11. 乡村秋夜苍苍霜草、切切虫声、行人绝迹的凄凉景象,让诗人倍感孤独寂寞;而出门远望,田野的荞麦花在月光朗照下如同一片晶莹白雪的美景,却又让诗人不胜惊喜。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具体景物,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这首诗表达出诗人感情由孤独寂寞到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主要是因为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故答案为:乡村秋夜苍苍霜草、切切虫声、行人绝迹的凄凉景象,让诗人倍感孤独寂寞;而出门远望,田野的荞麦花在月光朗照下如同一片晶莹白雪的美景,却又让诗人不胜惊喜。

【点评】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

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12. (1)江村送别图。(大意对即可)

(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或隐者)。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诚恳而又热情。

13.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盼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的赏识,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14. (1)杨柳;燕子

(2)甲诗后两句借杨柳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乙诗借“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表达诗人在草堂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同时这些描写中也写出了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之情。

15. (1)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2)对清明时节西湖(苏堤)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和郊游踏青的喜悦之情。

16. (1)不是,《梅花》中的“花”是指自然中的梅花,《春雪》中的“花”是指如花飞舞的白雪。

(2)王冕的《梅花》末两句写,听到一声悠悠的羌管,却无人出现,只见无数梅花飘落在野桥上,手法很写实,但很有意境,前句有声反显静谧,后句有动反显安详,静动之间,还有画面感,很有艺术魅力。韩愈《春雪》末两句,很有想象力,喻雪为花,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迟了,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作者幻化的一片春色是神来之笔,把雪写得美好而有灵性,在常景中翻出新意,浪漫灵动,独具风采。

17.C

解析: (1)C

(2)不完全相同。甲诗开头写登城所见的月下景色(或描写了触发征人情感的典型环境),营造了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此时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自然唤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乙诗作者先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在流放途中,他仍然眷恋朝廷,可惜长安迢迢,望而不见。听到黄鹤楼上传来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全诗传达了身为迁客的诗人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18. (1)词牌名;年华流逝(或:年华易逝)

(2)示例一:对偶,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表达作者伤春怀旧之情。示例二:借景抒情,借“花落”“燕归”的自然现象,抒发伤春怀旧之情。示例三:对比,一去一来,“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强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19. (1)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2)“似”字意蕴丰富。诗人不说炉中火已然燃尽,而偏偏要说“似”有火,而且还接一个“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一个“似”字点出幻境。这样的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表达诗人“安史之乱”期间,身陷长安内心的痛苦与渴望。

20.C

解析: (1)C

(2)军马都像那传说中的古代名马“的卢”一样跑的如风似电,拉弓引箭射出的箭有如霹雳一般势不可挡,所向披磨。箭出之后,弓弦在这惊天一射下不由自主的震动,发出响声。 【解析】【分析】(1)“梦回吹角连营”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B.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环境险恶,前途未卜,纳兰胸中风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以平静。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年老病弱,但在梦中仍然念念不忘戍守边疆,上场杀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D.因思杜陵梦,鬼雁满回塘。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故选C。

(2)考查描绘诗句内容。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注意把战斗的激烈场景描绘出来。 故答案为:⑴C

⑵ 军马都像那传说中的古代名马“的卢”一样跑的如风似电,拉弓引箭射出的箭有如霹雳一般势不可挡,所向披磨。箭出之后,弓弦在这惊天一射下不由自主的震动,发出响声。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熟读诗歌,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要对诗句进行正确的理解,结合内容和情感进行理解和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意,对诗句要理解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描绘。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修辞手法的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