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等情绪。 (2)请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
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4.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第一句中两个“难”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7.古诗阅读。请结合诗句,分析两文作者的情感。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杜甫①
西山白雪三城②戍,南浦③清江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④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时年杜甫50岁。②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③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④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①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②,便教莺语太丁宁③。
【注释】①无赖:不讲道理。②遣:派。深造次:频频拜访。③丁宁:嘱咐。 (1)诗中哪两个字是全诗之纲?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诗的最后两句,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要分析。 9.古诗阅读。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诗中“”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弄
(2)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解析】【分析】(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2)古诗中常使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古诗中景语皆情语,根据诗人所写景物的特点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点评】(1)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11.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樵夫 (宋)萧德藻
一担乾(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1)樵夫居住的环境远离城市喧嚣,从诗中、两处可以读出。
(2)有读者觉得诗中樵夫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也有人说樵夫的生活充满忧伤。试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所包含的寓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圣明”“肯”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14.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樵夫 (宋)萧德藻
一担乾(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1)樵夫居住的环境远离城市喧嚣,从诗中、两处可以读出。
(2)有读者觉得诗中樵夫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也有人说樵夫的生活充满忧伤。试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字是, 点题的诗句是。 (2)品析“炉存火似红”一句中“似”字的表达效果。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2)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1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任务。
(甲)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qū)______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zhē)_______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1ǒu)______,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乙) 观刈①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②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A)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③遗穗,左臂悬敞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B),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注释)①刈:割(草或谷类)②覆:________,如:天~地载。③秉:________,如:~烛夜谈。 感知诗意
①根据拼音,填写(甲)诗中的汉字。 ②依据文意,补写(乙)诗中的注释。 (2)探究诗形
艾青诗歌往往不拘泥于形式,极具“自由诗”的特点。对比(乙)诗,简要说明(甲)诗在形式上有哪些“自由”之处。(至少两点) (3)体会诗心
①(乙)诗写刈麦全景,满溢诗人的同情。请在加点的两个“尽”字中选择其一,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甲)诗为什么专写孩子割草的画面?结合具体文字,探究作者的意图。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①共凄凄, 春半②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诗中的“尽”和“乱”两字描绘了“春半”时节怎样的景象? (2)面对二月春景,诗人为何生发了“如秋”之感? 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情感的变化。请结合具体景物,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
【参考答案】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徘徊(犹豫);昂扬(向上)
(2)这两句诗用了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仍在
2.D
解析: (1)D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D
(4)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乙文借幽深凄清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解析】【分析】(1)A. 甲诗作者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B. 甲诗为酬答诗。C. 甲诗不是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故选D。 (2)本题注意关键词: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3)A.“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错误,不是实写。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C. “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错误,甲诗尾联中“长精神”表达作者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故选D。
(4)乙文,柳宗元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甲诗,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 D;
⑵(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⑶ D;
⑷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乙文借幽深凄清
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诗文内容分析理解。
⑷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参考译文】
甲诗: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乙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3. (1)在清澈的泉水边上,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春风习习,碧绿的垂柳飞舞在岸边的巨石之旁,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2)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自得意趣。
【解析】【分析】⑴要注意调动想象,结合诗歌内容来描写。注意诗中的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这些景物不能落下,要发挥想象,把画面描绘出来即可。
⑵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诗人反问若春风不善解人意,怎么会送来落花呢?实际上就是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就综合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故答案为:⑴在清澈的泉水边上,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春风习习,碧绿的垂柳飞舞在岸边的巨石之旁,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⑵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自得意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描绘图景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诗的前两句写盘石临水、杨柳拂杯,已是可爱之至,而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画面: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垂杨拂水,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
⑵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写春风飞花低吟高唱,春风啊难道不解人意?如果说你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以问答和猜测的语气抒情遣意,耐人咀嚼回味。泉水激石、垂杨拂杯、春风送花,都在无意之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自然万物生灭变换,各随其宜,各得其所,是生动形象的禅理论。
4. (1)“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出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2)人世的悲和欢、聚和散犹如这月亮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为。既然这样,就不必再慨叹和悲伤了。
【解析】【分析】(1)“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5.C
解析: (1)C
(2)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解析】【分析】(1)ABD理解和分析正确。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并不是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而是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2)结合这两句的意思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因此这两句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也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 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6. (1)第一个“难”意为困难,指客观之难;第二“难”意为痛苦(或“难受”“难舍”),指主观之难。
(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意思是: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个“难”指难受。写出想与心爱之人见面是困难的事,与心爱之人分别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就好比夏天风的若有若无和花落一样,是无可奈何的。
(2)“考查对诗句的鉴赏。“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使用双关语和比喻、象征的手法。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作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据此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⑴ 第一个“难”意为困难,指客观之难;第二“难”意为痛苦(或“难受”“难舍”),指主观之难。
⑵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按照要求,选取赏析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
7. 王绩的《野望》处处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第一,从“薄暮”、“秋树”、“落晖”凄清落寞的秋景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第二,颈联中借牧人驱犊、带禽返回的场景反衬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第三,尾联中借伯夷叔齐的典故抒发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
世退隐的愿望。杜甫的《野望》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看见“西山”和“清江”的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不堪人事日萧条”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词的鉴赏和所表达思想情感的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示例:王绩《野望》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首联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寞之感。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杜甫《野望》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但是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作者看见“西山”和“清江”的凄清景色,融情于景。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尾联以出郊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写出杜甫“不堪人事日萧条”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故答案为:王绩的《野望》处处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第一,从“薄暮”、“秋树”、“落晖”凄清落寞的秋景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第二,颈联中借牧人驱犊、带禽返回的场景反衬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第三,尾联中借伯夷叔齐的典故抒发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杜甫的《野望》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看见“西山”和“清江”的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不堪人事日萧条”的忧国忧民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句的内容、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8. (1)客愁。饱受离乱,客居他乡的郁愁心绪。
(2)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9.无
10.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盼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的赏识,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11. (1)古渡头;涧底
(2)示例1:诗人觉得樵夫生活充满快乐。“盘缠一日颇优游”中可以读出来,“颇优游”是对樵夫生活的一种羡慕,这种远离尘嚣,在自然中劳作,心满意足、悠然自得的生活是许多文人雅士一心向往的状态。
示例2:诗人觉得樵夫生活充满忧愁。从诗句“又作全家明日谋”中可以读出来,“又作”“明日谋”表达了诗人对樵夫每天都要为家里的生计劳心劳力的一种担忧,虽然有短暂的悠闲生活,但终究逃离不了现实的泥沼。
【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樵夫早起上山砍了一担干柴,挑到人来人往的古渡口去卖,得到的钱足够一天的花销,便心满意足回家了。他没有休息,而是来到山涧边,在石头上磨快刀和斧头,准备明天再去砍柴。所以描写樵夫居住的环境远离城市喧嚣的词语可提取“一担乾柴古渡头”中的“古渡头”、“归来涧底磨刀斧”中的“涧底”作为答案。
(2)如第一种观点,把渔翁和樵夫的生活描写的充满诗情画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青山绿水间劳作,没有和职场的勾心斗角,没有人情世故的困扰纷争,自食其力,逍遥自在,樵夫的生活让人羡慕。所以说诗人觉得樵夫生活充满快乐。第二种观点,写出了樵夫的忙碌与辛苦,每天要去山里砍柴,挥汗如雨,才能砍得一挑干柴,然后远远地挑到集市上去卖,再用这些钱买米买盐,回家之后还是不得休息,要磨好刀子和斧头,为第二天砍柴做准备。所以说诗人觉得樵夫生活充满忧愁。 故答案为:⑴ 古渡头 ; 涧底
⑵ 示例1:诗人觉得樵夫生活充满快乐。“盘缠一日颇优游”中可以读出来,“颇优游”是对樵夫生活的一种羡慕,这种远离尘嚣,在自然中劳作,心满意足、悠然自得的生活是许多文人雅士一心向往的状态。
示例2:诗人觉得樵夫生活充满忧愁。从诗句“又作全家明日谋”中可以读出来,“又作”“明日谋”表达了诗人对樵夫每天都要为家里的生计劳心劳力的一种担忧,虽然有短暂的悠闲生活,但终究逃离不了现实的泥沼。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诗句的理解,抓住重点字词把握。 ⑵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明确写出了樵夫每日生活的片断,是苦是乐任由读者去解读。结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2.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表达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酸楚和愤懑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13. (1)圣明:皇帝;肯:岂肯、哪能
(2)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流露出诗人思家念亲、、感伤国事的伤悲及忠而获罪、英雄失路的惆怅悲愤。或: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雪漫蓝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表达身家无寄的渺茫感和被逐朝廷的失意感,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14. (1)古渡头;涧底
(2)示例1:诗人觉得樵夫生活充满快乐。“盘缠一日颇优游”中可以读出来,“颇优游”是
对樵夫生活的一种羡慕,这种远离尘嚣,在自然中劳作,心满意足、悠然自得的生活是许多文人雅士一心向往的状态。
示例2:诗人觉得樵夫生活充满忧愁。从诗句“又作全家明日谋”中可以读出来,“又作”“明日谋”表达了诗人对樵夫每天都要为家里的生计劳心劳力的一种担忧,虽然有短暂的悠闲生活,但终究逃离不了现实的泥沼。 15. (1)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2)“似”字意蕴丰富。诗人不说炉中火已然燃尽,而偏偏要说“似”有火,而且还接一个“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一个“似”字点出幻境。这样的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表达诗人“安史之乱”期间,身陷长安内心的痛苦与渴望。
16.C
解析: (1)C
(2)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地安静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17.A
解析: (1)曲;遮;篓;①盖②拿着,持着
(2)①句式自由,长短句交错,标点符号根据情感内容多变;②韵律自由而灵动,没有押韵;③镜头多变,在夕阳、孩子、草原、竹篓、镰刀之间转变跳跃。④诗体自由多变,语言自然朴素,富有散文之美。
(3)①示例1:【A】“尽”字写出了农人因为劳作早已精疲力尽,然而,他们似乎连酷热都已感觉不到,只知珍惜夏日时间,竭力苦干。可见农人对麦子的珍惜程度。
②示例2:【B】这个“尽”字写出了农人因繁重的税收而将赖以生存的田地都卖光了,表现了辛苦劳作却家无恒产、食不果腹的艰辛。2)示例:诗人专写孩子割草,强调了孩子割草的动作,描摹出孩子辛苦劳作的画面:在辽阔的草原中,是孩子小小的身子,他们在“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即使夕阳西下,孩子还在艰辛的劳作;即使年龄还小,却要承担超过年龄的生活重担。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们的父母呢?这其实是一种画面聚焦与特写,隐藏着诗人对孩子的深深同情与对民不聊生的时代的愤慨。 18. (1)雨后百花凋零,榕叶落满庭院,黄莺乱啼,呈现出一派凄惨景象。
(2)第一,这凋零的景象,让作者有了秋风扫落叶之错感。第二,诗人借景抒情。当时诗人被贬柳州,仕途不顺,羁留在外,远离故乡,所以产生了秋天般的凄苦和孤独之感。 【解析】【分析】⑴根据“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两句,可知“尽”“乱 ”二字的主语为“百花”“莺”,描写的内容便明确了。再根据画面的内容大意及上句中的“凄凄”以及“春半”的时节,即可确定描绘的景象特点了。
⑵“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触发情感的直接原因,“宦情羁思共凄凄”是点明写作背景、人物心境关键的语句,也是间接原因。
故答案为:⑴雨后百花凋零,榕叶落满庭院,黄莺乱啼,呈现出一派凄惨景象。 ⑵第一,这凋零的景象,让作者有了秋风扫落叶之错感。第二,诗人借景抒情。当时诗人被贬柳州,仕途不顺,羁留在外,远离故乡,所以产生了秋天般的凄苦和孤独之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注意,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19. 乡村秋夜苍苍霜草、切切虫声、行人绝迹的凄凉景象,让诗人倍感孤独寂寞;而出门远望,田野的荞麦花在月光朗照下如同一片晶莹白雪的美景,却又让诗人不胜惊喜。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具体景物,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这首诗表达出诗人感情由孤独寂寞到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主要是因为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故答案为:乡村秋夜苍苍霜草、切切虫声、行人绝迹的凄凉景象,让诗人倍感孤独寂寞;而出门远望,田野的荞麦花在月光朗照下如同一片晶莹白雪的美景,却又让诗人不胜惊喜。
【点评】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0.D
解析: (1)D
(2)通过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