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七军在虎林的战斗历程
虎林人民的抗日斗争,自爱国将领高玉山领导的东北国民救国军于1934年1月撤往苏境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联四军、五军、七军都在虎林境内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尤以抗联七军是在虎饶地区发展壮大起来的,他们自始至终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殊死的搏斗,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敌人。在这场鏖战中,虎林各族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全力支援抗联部队的各项战斗行动。他们积极为抗联运送给养,传递情报,救护伤员,输送兵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使抗联队伍驰骋于虎、饶、宝、抚的深山密林里,与敌人进行巧妙地周旋,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并一直坚持到1941年撤入苏联进行野营整训。1945年8月,又同苏军出征东北,参加了消灭日本法西斯的最后决战。现将抗联七军在虎林的战斗历程予以简要的回顾。
虎饶地区抗日武装的由来与发展
中共满洲省委于1930年派人到饶河、虎林发展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当年成立了中共饶河县委。1931年改为饶河中心县委,办公地点设在虎林三人班(在今东方红林区海音山一带),10月转宝清,领导饶河、虎林、宝清、抚远等四县。
1931年9.18事变,日寇侵占祖国东北。1932年8月,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开始创建抗日武装,培训干部,在宝清县小城子沟里秘密创办了军政讲习所,受训的30多名男女青年学员,都是虎林、饶河、抚远、宝清等县党组织选送的。同年10月,饶河中心县委决定由崔石泉(崔抽健)、金文亨等6名党员,利用仅有的一支手枪,成立了特务队,经5个月的艰苦努力,发展了40多名队员。
1933年1月9日,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派密山支队队长人见顺士(大佐)率部乘50辆卡车奔虎林追击吉林爱国抗日将领李杜将军。在虎林大青山将俘获的28名李杜部下除一人逃跑外全部用机枪射死。当日中午,日寇的铁蹄踏入虎林县城(现虎头),李杜将军已安全过乌苏里江入苏境。凶狠残暴的日寇侵略者,到处搜索抗日部队。
不甘屈辱的虎林儿女,看在眼里,恨在心里。1933年1月,原李杜部下,战时自卫团第九大队长(虎林自卫团改编),家住虎林独木河的高玉山,挺身而出,揭起抗日救国的大旗。他们击毙了虎林县日本参事官隐岐太郎和警务指导官佐藤至男,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了虎林县城。声望大振,吸引下江一带一些抗日部队来虎林加入抗日救国军。
中国共产党饶河中心县委对虎林高玉山领导的国民救国军寄予极大关注,派出徐凤山、朴振宇二同志与高玉山第一旅参谋长王惠卿协商饶河抗日游击队与救国军共同抗战事宜。 1933年春,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决定,在特务队的基础上创建了饶河农工义勇军。此时,日本侵略者尚未侵入饶河地区,但以伪县长刘洪漠为首的饶河县反动统治者已暗中与日本人沟通,投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怀抱,在饶河县挂起了日本的“膏药”旗和伪满洲国旗。饶河反动警察当局察觉到我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因而一举逮捕了饶河区委书记等一些党的负责人和党员,使饶河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止活动。
1933年5月26日,高玉山率东北国民救国军,在原东北军十二团减景之部的配合下联合攻克了饶河县城,击毙了饶河保卫团长侯文才,伪县长刘洪漠弃城而逃。高玉山打开监狱释放了烧河地下党的负责人及所有反日会员,爱国群众。
同年6月下旬,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决定,联合高玉山共同抗日,派崔石泉,金文亨带领饶河农工义勇军,参加高玉山的东北国民救国军,编为救国军第一旅特务营,营长金文亨,参谋长崔石泉,政治委员朴振宇。同时特务营随高玉山第一旅驻扎于虎林独木河。之
后,又参加了收复抚远县城,攻克黑嘴子等战斗。东北国民救国军统领虎林、饶河、抚远三县的军民齐心抗日。
1933年8月,日本关东军为挽救黑嘴子的失败,再度攻入虎林县城。
1934年1月28日,高玉山在粮尽弹绝,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反守为攻,再次攻打虎林县城遭到失败,而退人苏境。金文亨同志在攻城中牺牲。崔石泉、朴振宇带领特务营留在国内,仍继续战斗在虎饶的深山密林中。1934年2月恢复并改编为饶河抗日游击大队,李学福(李葆满)任大队长,崔石泉任参谋长,朴振宇任政治委员。
1934年3月成立了中共虎林区委。1935年9月18日,根据中共吉东特委的指示,在饶河大叶子沟将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第四军第四团,团长李学福、副团长朴振宇、参谋长崔石泉、政治部主任李斗文,共250余人,继续游击在虎饶两县。1936年3月25日,根据中共吉东特委指示.在饶何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四团在饶河关门嘴子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二师,师长郑鲁岩、副师长李学福、参谋长崔石泉,队员500名。二师决定:由郑鲁岩率部分队伍到虎林、宝清方面开展游击战。同年李学福在饶河召集“九省”、“保山.’、“东胜”、“好胜”、“中山”、“.天君”、“北海”、“永远”、“花牙子”等山林队和其他抗日部队首领会议,把他们编为六、七、八团,由王风林、贾瑞富、君子人分别担任团长,在饶河、虎林坚持游击战。
1936年7月成立了中共虎林县委,使虎林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中流砥柱。
1936年11月间,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在暴马顶子召开党政领导干部会议,根据《八一宣言)和统一东北部队建制的指示精神,将第四军第二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陈荣久、参谋长崔石泉。活动于饶河、虎林、宝清、抚远、同江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下设三个师;第三师主要活动于虎林及附近各县。师长景乐亭。抗联七军的组建,把虎林地区的抗日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给敌人以更加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日寇的多次讨伐。
1937年春,第七军军长陈荣久同志在战斗中牺牲。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加强第七军的领导,召开了第七军党委和一部分反日山林队首领联席会议。抗联七军党委决定,崔石泉同志代理军长,将原第一、第二师合并组成新编第一师,李学福同志任师长。不久,收编了八个反日山林队450余人,成立新编第三师。
1938年1月,周保中同志代表吉东省委在饶河召开了中共下江特委扩大会议,决定一路整编东北抗联第七军部队。会议宣布抗联七军直属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指挥部领导。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总参谋长崔石泉。李学福同志当选为第七军军长和七军党委会执委常委。
1938年春,中共虎林县委委员毕于见在土顶子山(今东方红镇东村西北)建立了抗联七军虎林办事处,并任主任。在这个密营里成立了独立团。独立团不仅在密营附近种了几十响地,修盖了能住二、三百人的房屋和前后炮台,还为部队筹集了大量的粮食和被服等后勤补给。不幸的是同年9月中旬,七军政治部主任郑件岩为泄私愤,以毕于民与军部闹独立为名,派人将毕杀害。毕遇难后,中共虎林县委首任县委书记李一平被派到密营,将独立团改为补充团,下辖两个连,继续进行后勤服务和收容老弱病残者。在这期间,周保中同志领导的五军三师奉命来到虎饶地区和七军一起活动。五军三师九团在师长李文彬、团长蒋继昌同志率领下,于1938年6月4日从宝清东部会合,召开了五、七两军工作会议,决定两军联合行动。同年秋,五军三师九团来虎林地区,与补充团并肩战斗。
1939年3月,吉东省委下江三人团书记季青,在虎林秃顶子召开七军特委常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王效明、鲍林、崔石泉、景乐亭、金品三。郑鲁岩也列席了会议。经过三、
四天会议,重新建立了七军党特委会,并调整了七军领导干部,制定了七军在春、夏、秋季游击战争计划。会议决定:崔石泉任七军党特委书记,王效明、景乐亭任常委,李一平、鲍林、赫永贵任执委,王汝起、金品三任候补执委。在行政职务上,会议决定:景乐亭任代理军长(原军长李学福1938年8月8日患半身不遂病逝)、崔石泉任参谋长、王效明任政治部主任、金品三任军部秘书长兼教导团政委、团总支书记。撤销郑鲁岩军政治部主任职务,撤销云鹤英第三师师长职务、军特委候补委员资格,并以三人团和军特委名义给警告处分。会议还决定:隋长青任三师师长,鲍林任三师政治部主任,王汝起任一师师长,彭施鲁任师政治部主任,李一平任补充团团长。会后,王效明率三师、补充团到虎林与五军三师联合进行游击战争。这一年八、九月间周保中派总指挥部政务主任黄玉清视察虎林五、七军的工作。按照周保中的指示,李一平为五军、七军在老秃顶子、马鞍山一带的深山老林里,建立了两个团的自耕基地,解决了这年冬季的给养问题。五军、七军的两个团,这年在乌苏里江沿岸各地进行了大小战斗数十次,不但保存了队伍,还补充了部分新队员。1940年1月,根据吉东省委指示,缩编队伍,把补充团并人教导团,归军部直接领导。
1940年3月28日,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和副总指挥赵尚志带小部队到虎林县小木河北部,与七军取得了联系。在周保中的主持下,从4月3日至9日,召开了七军党代表大会。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任务。会议决定把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七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支队下设二个大队和一个导大队。王汝起任支队长,刘雁来任副支队长,王效明任政治委员。一大队长王汝起兼,副大队长李呈祥;二大长隋长青、政治委员李永镐、副大队长孙玉杰;教导大队长崔勇进、副大队长赵永久、政治委员金品三。会议宣布:崔石泉调二路军总指挥部任总参谋长、鲍林任二路军总指挥部虎饶宝密边区特派员、王效明兼任吉东省委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虎饶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由仅有一支手枪、六名党员组成的抗日游击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抗联七军,下辖三个师和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下
辖两个大队和一个教导大队。纵横驰骋在虎饶大地上,吸引了日、伪军十多万人的不断“讨伐”、“围剿”,巍然挺立,砒柱中流。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依靠虎林人民,英勇奋战,与敌周旋长达十年之久,创建了抗日游击战的光辉业绩。
打击侵略者峰火遍虎林
我党领导的抗联四军、五军、七军,在虎林坚持了十多年的抗日游击战争,大小战斗不下数百次,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普写了一曲又一曲顽强拼搏、悲壮高昂的胜利凯歌。让我们永远记住。抗战艰难日,当年老战士。碧血翻沧海,丹心照汉旗”。
1938年以后,日本侵略者把虎林划为特别国境,列为军事机密特别地区。日本侵略军驻在虎林的就有关东军铁边守备队;满洲第四冈境守备队。总兵力最多到过12000人;满洲第15国境守备队,总兵力1400名;善通寺第11师团(师编制)下辖6个联队(团编制);关东军宪兵队虎林分遣队;日本陆军特务机关虎林分机关等。除大批日军外,还有大批伪军。驻虎林的有伪吉林省军警备骑兵第4旅、混成21旅、及伪江防舰队虎林办事所。总兵力数万人,真可谓大军云集,严密封锁。又在农村实行毁村并屯的“集团部落制”,每部落周围筑一丈高的围墙,圈铁丝网,挖围村沟,警察把门,出入持《居民证明书》,企图完全隔断抗联队伍与群众的联系。又把每年春秋两季的“讨伐”改为常年“讨伐”、集中“讨伐”。正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我抗日健儿面对强大优势的敌人,在无外援、无基地、无供给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从完达山密林到乌苏里江畔,勇敢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坚持战斗十年之久,创造了无数次辉煌的战绩。
1934年6月,虎饶游击大队队长张文偕同志,率领队伍袭击了乌苏里江边的公司据点,击毙伪军40多名,俘虏日军官6名,缴获30多支枪和部分秘密文件。同年7月20日张文偕和政委崔石泉率100多名游击队员和收编的反日山林队共同攻打三人班(今虎林
境内完达山林区之作业点)之敌。行至三人班附近,因雨大,收编队未能按时到预定地点会合,游击队只好在三人班的北山宿营。由于后赶来的收编队行动不够隐蔽,被三人班守敌发现行踪。次日,大批敌人包围过来,双方激战五、六个小时,在敌众我寡的悄况下,张文偕决定组织突围,在他指挥下,我军顺利地突破包围,部队未受损失。但是,在后边掩护突围的张文偕同志却不幸中弹牺牲。他的牺牲,激起广大指战员的悲愤,纷纷请战,要为张文偕同志报仇雪恨,崔石泉同志接受大家的要求,组织队员第二天攻占了三人班。同年8月,崔石泉和新任队长李学福带队攻打五林洞伪军据点,30多名敌人被打死17名,缴获30支步枪和大批军用物资。
1935年6月初,虎饶游击队长李学福率队员25名和反日山林队联合进攻黑嘴子(今虎林镇)。在距黑嘴子10余里处与30余名日军、100余名伪军遭遇,从早9点激战到晚8点,以少胜多,击败敌人,解决了夏装。1936年夏季,在饶河中心县委领导下,以虎饶游击队为基础新编成的东北抗联四军二师,师长郑鲁岩带领部分队伍在虎林黑嘴子、倒木沟、大荒山等地与日伪军多次交战,共歼敌100多人,缴获30多支步枪,摧毁敌重机枪三挺。同时,抗联团长贾瑞福率领110人在三人班与日军100人、伪军75人,进行了战斗,从下午3点打到下午6点,把敌人打退,打死日军16人,伪军9人,缴获歪把机枪2挺、步枪10支、迫击炮2门。
1936年11月,以四军二师为基础,正式组建抗联七军,七军三师主要活动于虎林。从此,抗日烽火燃遍虎林大地,七军三师先后在后岗、黑瞎子沟、独木河、头道卡子、大顶子、独木河西木营等地,连战皆捷。1937年4月初,七军三师奇袭独木河西木营的运输队,打垮伪军一个连,敌伤亡19人,除全部缴械外,并得了100多匹马,以及大米、白面、鱼肉等物资。1938年7月,抗联七军副官长毕于民和七团团长贾瑞福率七军200余名战士,路过穆棱河南九牌,在包家林子与日本守备队60余人遭遇,激战两个小时,毙伤日军12人,我军胜利转移。同年8月,成功地组织了强攻西岗救劳工的战斗。虎林
县西岗有大批劳工在这里修筑日本兵营和地下军火库。劳工们住在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工棚里,吃橡子面干活,不少人俄死、累死、病死,稍有反抗,轻者遭毒打,重者被扔进狼狗圈。许多工人试图逃跑,但因敌人看守严密而无法脱离。抗联得悉这一情况后,七军补充团团长李一平和五军三师九团团长刘学悦决定攻打工程据点,解救劳工。敌人对这一工程据点看管较严,除有一支武装精良的守备部队外,还有一个警察分队。经多次派人侦察,把敌人的兵力部署、工棚位置、柜房仓库等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他们挑选30名精干战士,由刘团长、姜政委率领,于头天晚上悄悄潜入敌人工地,利用庄稼做掩护埋伏下来。第二天,李一平率两个连的兵力,于午夜前赶到工地接应。按预定计划,半夜时,小部队包围了敌人驻地,迅速消灭了敌守备部队,与此同时,李一平指挥大部队里应外合,接应出200多名劳工。然后打开仓库,让大家每人扛一袋白面,在天亮前赶到七虎林河进山。黑嘴子的敌人闻讯赶来时,遇到埋伏在半路上的战士的阻击。敌不明虚实,未敢紧追。这次战斗,消灭守敌日军30余人,伪警l8人,击毙敌人追击部队10余人,还打死一名日本指挥官。接应出来的200多名劳工,在敌人追击过程中,因天黑路生,逃散一部分,剩有百余人,志愿参加了抗联。补充团又增加70多名新生力量。同年冬,抗联七军补充团为了解决粮食,袭击了水克站(现半站村),抓了三名特务,三名汉奸,缴获一些衣服和给养。接着又去七虎林河附近的木柴场。这天晚上下大雪,刮大风,堵住了敌人的耳目,是我军偷袭敌人的大好时机。驻守在这里的日军骑兵排,龟缩在一个大地窨子里。地窨子只有一个南门,哨兵在门口站岗,风雪天,他把脑袋缩在大衣领里。我曲排长带一名战士,干掉这个哨兵,不料,他惨叫一声,惊动了室内的敌人。双方开了火,我军用两挺机枪封锁了两边的窗户和门,敌人无法外冲,一举歼灭敌人20多名。1940年1月,抗联七军领导王效明率部在虎林打游击。时值严冬,战士们身无棉衣,腹无粒米,在饥寒交迫的恶劣环境中与敌人周旋。一次当行军到七里沁河与敌遭遇,战士们奋不顾身,击毙敌人50多名。同年5月,王效明同志率抗联二支队二大队和教导大队转战于虎林地区大木河时,发现敌人大风船拖着3只小船,从乌苏里江下游开过来。王效明一声令下,当即打死伪警察四人,俘虏10余人,缴获700多袋面粉和萝卜干及日
军军装等物品。
在十多年的扰日斗争中,我抗联部队除主动出击外,更大量的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讨伐”。
日本关东军、伪满军自1934年开始,对我抗日军队每年都施行春秋两季“大讨伐”。至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扩大侵略战争,巩固其东北殖民地,不断增兵,加紧“讨伐”我抗联部队。在虎林地区,实行了“治标治本”相结合的治安肃正计划,强制推行“归屯并户”、“坚壁清野”、“匪民分离”政策。在军事上把一年两季“讨伐”改为常年“讨伐”、“集中讨伐”。
1934年11月,日本关东军一部分从密山坐汽车到虎林“讨伐”一部分坐100张爬犁到独木河“讨伐”,由于我军事前侦知,及时转移,使敌人一无所获。
1935年1月,日本关东军、伪靖安军1000多人,深人独木河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讨伐”,把老百姓过年的猪、鸡和粮食全翻出来吃了,说杀谁就杀谁。我游击队在群众的掩护下,早已撤走。同年8月,伪军官兵参与日军“讨伐”,在永平(现新乐乡永平村)与我游击队遭遇,日、伪军被打死200多人。
1936年8月13日,日本关东军“讨伐”队在七虎林河北,与毕于民和四军二师补充团王副团长带的队伍遭遇,我军迅即转移。是年冬季,伪军28团、32团在日本教官的参与下,至小木河、独木河一带“讨伐”,时间近一个半月,一无所获。
1937年春节前后,日木关东军进行春季“大讨伐”,组织袭击抗联密营,抗联部队旋即转移。同时,又一股日本“讨伐”队,在农历正月十六日,袭击抗联补充团迎门顶子密
营,抗联部队抵抗了一天一夜,打死日本兵80多人。天亮后,日军放烟幕弹将其尸体抢回去,即就地宿营,准备再攻。抗联部队乘机转移到另一密营。第二天日军又追来,双方激战半天,因连日降大雪,积雪三尺,日军找不到抗联营房,只好撤走。1938年农历二月,日伪军800名到迎门顶子(今迎春镇)“讨伐”,围攻抗联密营,从午后1点打到晚上,终于被抗联击退,打死日军二、三十人,抗联乘日军宿营之机转移。这次“讨伐”日伪军共死亡300多人,除被打死外,因雪大天寒冻死很多,其中冻死一名日军校官。八月,日伪军“讨伐”队六、七百人进攻抗联马鞍山密营,抗联部队与之激战一天然后转移。冬季日伪军“讨伐”队四、五百人带着迫击炮至独木河,向抗联三师密营进攻,我抗联有两连人与其抗击一天,打退敌人十五、六次冲锋,毙敌100多人,粉碎了敌军的冬季“大讨伐”。
1939年农历正月十二到十六日,下了五天大雪,关东军、伪靖安军出动大批人员进行“大讨伐”,在七虎林、秃顶子一带与抗联部队作战,日军被打死、冻死400多名。7月,日军集中大批“讨伐”队,以康德屯(现新民村)为兵站,向抗联秃顶子(今东方红镇西北)密营进攻、破坏了我密营,李一平夫人及其岳母等六名朝鲜族缝衣队的女战士被俘,库房存放的棉布、棉花被烧毁。8月23日,关东军100多人及伪军18团至马鞍山“讨伐”,围攻李一平所带的队伍。李一平同志在阿布沁河口居民窝棚内养病,被敌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而英勇牺牲。
从1939年起,日本侵略者将虎林境内165个村合并成37个所谓“集团部落”,严加管制,全面封锁,隔断民众与抗联的联系。总共调集约10万日、伪军,东从乌苏里江、独木河,西至秃顶子、马鞍山,北至花砬子,向抗联全面进攻,实施“拉网”战术。在此形势下,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为了保存实力,迎接全面大反攻,命令虎林境内的抗联部队,除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敌后斗争外,大部份分批突围,于1940年11月2日,安全转移到苏境整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