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铁路隧道施工中,开挖掌子面距离仰拱、二次衬砌工作面的长度称为施工步距。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不被重视,施工步距超过规定值,留下安全隐患,导致某些隧道出现过后塌方关门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延误工期等不良后果。如何控制施工步距在规定范围内,保证施工安全与进度,值得研究。
2、关于施工步距的规定
根据铁建设【2008】160号文,结合铁建设【2010】120号文,对铁路隧道施工步距[1]作出了明确规定:Ⅲ级围岩掌子面距二衬不超过120m,掌子面距仰拱不超过90m;Ⅳ级围岩掌子面距二衬不超过90m,掌子面距仰拱不超过35m;Ⅴ、Ⅵ级围岩掌子面距二衬不超过70m,掌子面距仰拱不超过35m。
隧道工点在接受外部单位检查时,施工步距都是必查项目,由专人使用测距仪测量长度,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一律停工整改,整改完毕后申请复查,复查合格后才能恢复施工。
3、施工中遇到的困难 3.1 设计概况
高速铁路隧道的一般断面,多采用单洞双线形式,R净=641cm,有效净空断面面积约100m2;隧道内设置了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和下锚段(加宽段),各个构筑物有其自身功能,其中下锚段是站后工程安装接触网使用的,因此断面结构尺寸和施工质量要求甚高。
(1)隧道横断面 (2)下锚段
下锚段沿隧道方向纵向长度为5m,左右错开,间隔5m,此为一组。按隧道方向纵向长度约225m设置一组,个别地段因地质条件差异略有调整,因此Ⅲ、Ⅳ和Ⅴ级围岩均有可能遇到下锚段,下锚段的二衬混凝土中设计有配筋,其布置示意图如下:
3.2 隧道二衬施工
隧道二衬施工采用整体液压模板台车,台车长12m为一组,行走于钢轨之上,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隧道综合月进度参考指标如下:
(1)一般断面
对于一般断面而言,二衬施工的进度都大于开挖的进度,从隧道开挖、支护、仰拱到二衬等各个工序都要抓紧,做到同步推进,保持一定的施工节奏,即各工序均衡施工,施工步距便能控制在规范要求内。盲目追求开挖进度,忽略了后续工序,会因施工步距超标而造成停工整改,将得不偿失。
当遇到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时,各洞室提前准备,安装定制模板与正洞同时浇筑混凝土,对施工进度无影响。
(2)异形断面
隧道内下锚段的设置,导致隧道横断面发生变化,需要在模板台车的加宽侧安装特制骨架和模板,才能完成二衬混凝土施工。同时,由于下锚段长5m,左右错开,间隔5m,需要把这个15m分为两组或三组,在隧道衬砌分组时就要考虑周到,进行分组长度的调整,以满足台车施工需要。
通常,施工完成一组下锚段(L=15m)的二衬混凝土,需要10~13天时间,施工时间过长导致衬砌进度落后于开挖进度,施工步距逐渐增大,制约着掌子面开挖进度。由此可见,下锚段的施工进度与施工步距之间的矛盾必然存在,必须要想办法解决。
4、施工方案比选
隧道施工,掌子面开挖是关键,是整个项目的形象进度,可以说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如何加快开挖进度进行的,更不能说停止开挖了。在实际施工中,若后续的工序跟不上,施工步距超标,开挖进度只能放缓,否则遇到检查就是自觉停工与被停工之间的选择。如何控制施工步距在规范要求内,重点是解决下锚段施工的问题,而对于下锚段施工,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做法也不尽相同。
4.1 方案一:跳衬施工
顾名思义,就是跳过下锚段,下锚段暂时不施工,只施工一般断面的二衬,以保证二衬距离开挖面的施工步距达标,待一般断面的二衬施工全部完成后,回过头来再施工下锚段的二衬,俗称“补空”。这种做法有点钻空子的嫌疑,因为施工步距指的是二衬距离开挖面的长度,并没有说明二衬能否断开,而最终这种做
法被默许了。更有甚者,由于自身施工组织原因,一般断面的二衬滞后了,为满足步距,也照跳不误。跳衬施工见如下示意图:
这种做法在理论上满足了施工步距的要求,掌子面开挖不会因施工步距超标而停工,但是缺点也很突出,有以下几点:
(1)下锚段长时间不施工二衬,留下了安全隐患,要持续进行施工监测; (2)由于二衬不连续,导致两侧沟槽无法施工,因为先施工沟槽会影响台车通行;在后期为了提高沟槽施工进度,就要增加资源投入;
(3)把下锚段留在后期施工,影响总工期,“补空”越多对工期影响越大; (4)需要单独配置人员和机具,台车和输送泵行走距离过长,费用增加。 4.2 方案二:单独施工 (1)小型模板台车施工
针对下锚段的结构形式,单独设计加工一台小型模板台车,台车长6m,左右侧均可安装加宽段模板,把下锚段L=15m分为三个单元进行施工。主台车往前方施工一般断面,小台车在后方单独施工下锚段,两不耽误,既能保证施工步距达标,又能保证二衬施工的连续性和施工安全,隧道两侧的沟槽也能及时开展施工,保证了工期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两个台车距离较近,可以共用施工班组与输送泵,资源调配方便,降低了施工成本。
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缺陷,由于两个台车距离近,中间还有施工台架,过于密集,影响了隧道的通风效果,可以通过增加射流风机进行解决。
(2)满堂支架施工
搭设满堂支架施工,考虑的是材料可以周转使用,节约费用。但是隧道本身是弧形,要整体一次性施工完毕,若搭设满堂支架,则需要增加斜支撑,那么隧道内的交通将被截断,车辆无法通行。因此,该方法不可用。
4.3 方案三:顺序施工
这种做法是不跳衬,也不增加台车,就按照顺序进行施工,稳步推进。前面已经介绍,下锚段施工时间过长,二衬的进度会落后于开挖进度,实际施工中只能通过控制开挖进度进行协调,否则施工步距会进一步拉大。若开挖面是Ⅱ、Ⅲ级围岩,进度损失将很大;若开挖面是Ⅳ、Ⅴ级围岩,进度损失一般。
另外,下锚段施工时需要在台车的一侧安装定型模板,用于浇筑混凝土,而定型模板的骨架则需要支撑在台车表面上,就不可避免的进行焊接作业,待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对焊接位置进行打磨。如此反复,会对模板台车表面造成损伤,再施工一般断面时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受到影响,二衬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下降。
4.4 对比分析
从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等方面对以上各方案进行对比,见下表: 经过对比分析,方案二增加投入小台车,使施工安全、质量和工期都得到了保障,投入少,其性价比高,这种做法值得推荐用于长大隧道施工。而对于一些短隧道,下锚段的数量很少甚至没有,可使用方案三进行施工。
5、总结
近年来,铁路隧道施工中,施工步距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解决施工进度与施工步距之间的矛盾,决不能抱侥幸心理,要以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等指标为目标,该增加投入的必须增加投入,不能以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为代价。总的来说,隧道施工现场的组织要全面考虑,各工序同步推進,不能顾此失彼,真正做到了均衡施工,才能保证施工步距达标。
参考文献:
[1] 铁建设【2008】160号文、铁建设【2010】120号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