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博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12页(P24-35) 【作 者】张文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一.城市现状症结
沈阳大东区黎明地块在工业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居民因就业搬迁,使大量房屋空置,缺乏归属感;整个基地管理落后,绿化缺失,娱乐设施不足,无法为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基础条件;缺乏社区基础服务和文化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私人空间不足,活动空间少,生活质量低,固定活动场所零散。
由此症结总结为:1历史文脉残缺,由沈阳历史文脉形成的城市文化场所感缺失。2城市功能不足,具有沈阳历史文化的特色的复合型城市生活商务区缺失。3城市形象模糊,相对于大尺度地标建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小尺度文化街区形象缺失 那么在城市设计起点,如何实现本地块自我更新,聚合城市功能,形成人气活动,填补城市印象的空白,并打造大沈阳的区域亮点?是我们重点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成功案例 上海新天地改造项目
针对二千多户居民拥挤在这两块狭小的街区内,居住环境十分恶劣,违章搭建的情况又十分普遍,很多地方已很难看出旧时的模样。
我们不再继续大拆大建的低端策略,从旧建筑保护和改造入手,为老旧城区注入新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结合周边优势的交通和环境特点,填补和更新区域级的城市功能。富含历史底蕴的城市名片效应会从商业角度提升周边地块价值,持久的经济活力以及商业人气最终会带动大城市尺度的复兴和发展。
那么针对不同城市背景,却有相同生长基因的的区域案例,新天地模式如何对现有案例产生启发和影响?
三.思考设想
城市设计策略之一:构建骨架。提取原有场所空间中,西区的老广场节点,中区东西向肌理轴线,东区的黎明广场,重新打造为西区“印象广场”和中区“复兴大道”公共商务序列空间,东区“黎明城市公园”等概念,植入复合型的新兴城市商务生活,在功能上补足空白,在城市尺度和肌理上整合并更新。
城市设计策略之二,灵魂重生,重点利用历史资源。在西区保护并改造西区战俘营资源,中央轴线区域的苏式红砖多层院落,以及东区的保留老建筑黎明文化宫,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序列,强化城市变迁中的历史场所精神,这也是该区域最为珍贵
的灵魂资源。同时在功能上形成类似沈阳新天地气氛的历史旧区改造,并逐渐更新为休闲商业活动地标,形成商业活动气氛,聚合到大沈阳范围的人脉人气。 城市设计策略之三,门户效应,即强化本区域的领域感和标志性。本区域可以理解为城中之城,周边界限明确,要保留区域的完整性和领域感,即通过限定和设立西侧,东侧的城市接入口体量形象,形成强烈的出入感,同时也为整个区域的复兴计划提供感官气氛。
四.解决:历史之轴
整合如上城市设计策略,规划设计用历史之轴的概念将本区域的多方面资源重新梳理和整合。城中之城的历史之轴将包括战俘营遗迹,城市印象广场,超高层办公区,中央商务区,企业创客办公区,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综合商业区,历史文化广场及酒店商务区等,形成大东区新的复合功能新区,功能上实现办公,创业,历史旅游,休闲商业等多方位的造血效应,通过历史之轴辐射到其他南北地块。交通方面,在限定周边车行交通的同时,利用区域两端的地铁资源聚合人气,通过空中走廊系统及若干下沉广场系统,形成车行,步行,公共交通资源的立体使用。从门户形象上
形成完整的城市轴线体系,张弛有度,标志性和场所感强烈,可持续开发为大东区甚至范沈阳市的城市名片。
五.黎明复兴计划
以保护改造城市历史资源为契机,由此入手,注入新的城市公共空间,逐渐生长出新兴的城市功能,持续聚合自身和外来人气,大幅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如此策略和上海新天地复兴计划一脉相承,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形成城市名片效应,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即是本城市设计的愿景和初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