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4【2023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长沙卷)】(解析版)

2022-05-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3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语文书做的字音字形分类笔记,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因多音字造成的误读,如:“拮据(jū)”不能读成“拮据(jù)”,“勾(gòu)当”不能读成“勾(gōu)当”,“冠(guān)冕”不能读成“冠(guàn)冕”。

B.注意因方言中前后鼻音发音造成的误读,如:“灰烬(jìng)”应读成“灰烬(jìn)”,“伶(lín)俐”应读成“伶(líng)俐”,“发怔(zhèn)”应读成“发怔(zhèng)”。

C.注意形似造成的误写,如:“亵渎”不能写成“亵读”,“羡慕”不能写成“羡幕”,“作楫”不能写成“作揖”。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前扑后继”应写成“前仆后继”,“自残形秽”应写成“自惭形秽”,“自吹自雷”应写成“自吹自擂”。 【答案】C

【详解】考查多音字及音近形近字的读音、字形。 C.有误,“作揖”是正确的写法; 故选C。

2.下面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今的时代,读屏、听读和读书三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所谓....阅读,不一定限制于某种方式,能做到随时随地阅读,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但是,即便如此,....阅读依旧没有做到全民普及化。在如今的青少年群体中,阅读的匮乏已经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否则,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将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事。 .....A.相得益彰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句中指的是“读屏、听读和读书三种阅读方式”,不是两者,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B.不二法门: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用来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句中指的是“能做到随时随地阅读”,使用该成语正确;

C.间不容发: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句中说的是“阅读的匮乏”,使用该成语正确;

D.可望不可及:意思是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句中说的是

B.不二法门

C.间不容发

D.可望不可及

“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故选A。

3.下面一段话表述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学校2002班级组织开展了关于班级管理的班会活动。①在会议中,如何让班级在学校班级管理的比拼中脱颖而出,班干部们作出的回答都是积极和肯定的。②同学们认为,班干部的个人魅力对于班级管理是很重要的,如纪律委员肖能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就是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同学,都能坦诚相对,毫无芥蒂成为朋友。③班主任老师也认为,如果班干部做到了公正无私,这不仅会使班级的管理更加井然有序,也能使班级的同心力得到更强的凝聚。④通过这次活动,班干部表示,一定会克服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种种不利条件,尽自己所能加强班级管理。 A.①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①成分残缺。在“如何让班级在学校班级管理的比拼中脱颖而出”的结尾加“的问题”;

②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就是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同学,都能坦诚相对”中,“就是”改为“即使”,“都”前面加“也”;

④搭配不当。“一定会克服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种种不利条件”中,把“不利条件”改为“困难”; 故选C。

4.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得体。

B项不得体。由题干内容可知这次主题活动是为“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举办的,这是一个沉痛的话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句俗语,意思是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故选B。

5.下列句子中传统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B.②

C.③

D.④

A.年龄虽相差一个“不惑之年”,但因共同爱好,我们很快成了忘年交,总聊个没完。

B.小满已过,芒种将至。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C.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其中一更天:戌时20:00-22:00;二更天:亥时22:00-24:00;三更天:子时00:00-02:00;四更天:丑时02:00-04:00;五更天:寅时04:00-06:00。 D.“端午小长假有划龙舟比赛,一起去看吧!”“好呀,别忘了把艾草挂在门上,再多带几个粽子!”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C.有误,一更天为戌时19点至21点,二更天为亥时21点至23点,三更天为子时23点至下半夜1点,四更天为丑时1点至3点,五更天为寅时3点至5点; 故选C。

6.在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写了一些感言,请你补充其中空缺的古诗文。(共4分,每空1分) (1)北京冬奥会的科技亮点精彩纷呈,从智能体育场馆、数字、低碳到很多细节方面的新科技,带给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般的惊喜。

(2)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依旧持续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在严冬里给世界带来温暖,对三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好友和运动员,中国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的诚挚热情欢迎他们。

【答案】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梨、亦”等字词容易写错。

综合性学习(共4分)

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都在北京举行,且这两届奥运会的会徽都融入了汉字元素,展现了汉字之美。

7.请参照示例,简述你对2022年冬奥会会徽中主要图形的理解。(2分)

示例:(2008年夏季奥运会会徽)这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刻着一个运动员在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图案。同时图案像“京”字,象征着奥运会的举办地北京;又像“文”字,取意中国

悠久的传统文化。 我的理解:

8.为宣传冬奥,学校开展对联征集活动。请你以“冬奥”“冰雪”为上下联的开头,补全下面对联,激发同学们参加冰雪运动的热情。(2分)

上联:冬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冰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示例:2022年冬奥会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又像汉字的“冬”字,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着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8. 示例:冬奥赛场传捷报, 冰雪健儿唱凯歌。 【详解】

7.本题考查对图形徽章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图标形态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作答。

示例: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意义是展现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 ,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8.本题考查对联拟写。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内容要相关,但又不能重复,上联出现过的字不能再次出现在下联中;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下联要平仄相反,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 示例:

上联:冬奥赛场谱华章 下联:冰雪健儿展英姿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六安署病中

【明末清初】 史可法

待理犹烦苦抱疴,公馀侧枕柰如何。 民饥由己嗟艰食,兵悍逢人欲弄戈。 抚字无能先布德,催科宁忍复为苛。 白云交瘁燕山下,国手谁怜妙剂多。

【注释】①抱疴:害病。②柰:音义同“奈”,怎样,如何。③弄戈:动刀兵,挥舞刀枪。④抚字:安抚教育人民。⑤催科:催科,催征粮税。作者曾奏免受灾地区农民的田租。⑥白云:白云,借指帝都。交瘁,困顿憔悴的意思。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燕山下指河北一带,当时清兵曾多次越长城入关侵掠,蹂躏河北、山东、河南等地。⑦国手:指医国手,《国语·晋语》:“上医医国”。 9.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苦抱疴”“公馀侧枕”反映出作者虽在病中,仍在为政务劳心。 B.“嗟艰食”“逢人欲弄戈”反映百姓饥馑与军队的威武强悍。 C.“抚字”“布德”能看出作者在施政方面的理念。

D.“白云交瘁燕山下”使用借代手法暗示了明王朝面临的危局。

10.下面是对本诗的创意朗读指导,请你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4分) 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答案】 9.B

10.①对民生艰难的关心与同情;②对共纾国难的焦虑与企盼 【解析】

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原文“民饥由己嗟艰食,兵悍逢人欲弄戈”一句意为“百姓们闹饥荒,都因我未尽到责任才难以吃上饭;将骄兵悍,动不动就舞刀弄棒冲着人耀武扬威”,表现了诗人因百姓饥荒的自责和兵将们的骄纵。B项中“军队的威武强悍”表述有误;

易错字读音 抱疴(kē) 弄戈(gē) ① 为苛(kē) 交瘁(cuì) ② 稍强 由强渐弱 情感内蕴 在病中操劳的烦闷与无奈 语气 低沉 由弱渐强 ⑥

故选B。

10.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

本诗写于作者出巡时在六安官署养病期间,当时作者正为明朝对付农民起义。通读全诗,文章首联写了诗人因政事烦乱却又患病,只能病中强自操持的无可奈何。颔联“民饥由己嗟艰食,兵悍逢人欲弄戈”意思是老百姓闹饥荒,都因我没有尽到责任;将骄兵悍,动辄要耍刀兵,对人耀武扬威。这联借百姓的饥荒和兵将的骄纵,流露出诗人对无法挽救百姓的自责与焦虑。颈联“抚字无能先布德,催科宁忍复为苛”意思是我没有治理百姓的才能,只可广布仁德,怎忍心逼迫他们完纳岢重的粮税?写自己只能光布仁德,不忍逼迫百姓纳税,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尾联“白云交瘁燕山下,国手谁怜妙剂多”意思是如今京城周围正在经历着困顿危难,那得有个医国手,提出一套救国的良方来诗歌先以“白云交瘁燕山下”表明情势之危急,体现作者内心的焦虑,最后以问句的形式表明作者期盼有人能够挺身而出,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间。据此,总结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

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 .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

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减)

【注释】①均:同等,此为动词,指共同承担。②阙: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借指朝廷,也借指京城。③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④赧:因羞愧而脸红。⑤殊:死亡。⑥袍笏:朝服和手板。品官朝觐君王时使用。 1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中的“潜”本义为“隐藏在水面下活动”,此处可引申为“偷偷地,

私下里”。

B.“以”在古文中有“用来”、“因为”、“认为”、“凭借”、“用”等含义,“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C.“薄城下”与“薄暮冥冥”的“薄”含义相同。

D.由“春蚕到死丝方尽”可知“王事方殷”的“方”含义为“才”。 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B.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C.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D.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14.在扬州城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激励了无数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你如何评价史可法呢?请结合原文内容作答。(5分) 【答案】 11.D 12.A

13.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他)就不先吃,将士没有得到衣服(他)就不先穿,因此得到将士用拼死的力量作战。

14.①史可法以身作则,清廉守信,深受士兵拥戴。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②史可法胸怀大义,顾全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③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D项中,“王事方殷”句意为:朝廷的事情正多。方,正在。选项中“才”表述有误。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非常桀骜不训。史可法开诚布公,以君臣大义引导他。根据句意可以推断该句的断句为: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故选A。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在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对于重点字词要翻译准确,字字落实。

重点词:行,出行;饱,吃饱;授,发放、授予;以故,因此。 14.本题考查人物评价。

从原文中“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可以看出史可法为官清廉、体恤士卒;从原文“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可以看出史可法忠于国事;从原文中“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以看出史可法坚贞不屈;从原文中“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以看出史可法生活简朴。 【点睛】参考译文:

史可法,宇宪之,祥符人。考中崇祯元年进士,授予西安府推官,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史可法身材短小精悍,脸黑,双目烁烁有光。清廉守信用,与部下同甘共苦。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将士的拼死作战。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听说贼军进攻京城,史可法誓师救皇上。(军队)渡江抵达浦口,听到北都已经被攻破,便身披白衣(丧服)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主张拥立福王。群臣入内朝见,福王觉得惭愧想要躲避。史可法说:“王不要躲避,应该正式接受。 ”朝拜之后,商议战守之事。史可法说:“大王不应该逃避,应该向天下之人表示一定报仇之意”福王连声答应。

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非常桀骜不训。史可法开诚布公,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非常感动(因而)醒悟,承奉指挥。高杰率师北征,到睢州,被许定国所杀。部下士兵非常混乱,屠杀睢州附近百里,几乎被杀光。变故传来,史可法流泪跺脚叹息说:“中原不能再有作为了。”于是到徐州。

不久报告说盱眙已经投降大清,史可法一天夜跑回扬州。大清军队大规模到来,迫近城下,城手是被攻破。史可法自刎未死,参将抱史可法出小东门,于是被捕。史可法大叫说:“我是史督师于是杀死了他。史可法年龄四十多,没有儿子,其妻想为他置妾。他长声叹息说:“朝廷的事正多,敢考虑儿女之事吗?”史可法死后,过了一年家人拿着他的衣袍和笏板招魂,埋葬在扬州城郭外的梅花岭。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6题。 【材料一】

①长沙某中学16岁男生阿涛(化名),近一年来学习和做事拖拉,成绩下降,经常头痛, 近日在医院做心理治疗。阿涛初中一直是年级前三名,今年高中开始寄宿,开学不久因生活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觉得自己被孤立,再加上高中学习压力增大,他开始有拖延行为,甚 至厌学情绪,并还渐出现紧张、烦躁不安、食欲差、头痛、失眠等现象。医生与阿涛详细沟通后,诊断他为青少年情绪障碍。医生表示,阿涛的症状因拖延行为所致。

②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已的人生不负责任。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

选自《长沙晚报》有改动

【材料二】

①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②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情,不愿做事。其次,造成拖延症的原因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如何克服拖延行为?医生表示,试着制定一些个人目标:将任务细化,使任务看上去更加简单、直接且具有可行性,并进行优先等级排序;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针对性做此事;学会暗示自己即刻开始行动;把重要的事情在自己工作效率最高时段优先做等。此外,注重日常生活的科学管理,如加强

锻炼,保证睡眠充足,提高身体机能,避免因分心而造成拖延。同时,应尽量优化日常工作和学习环境,减少用手机等使人分心的事物,要选择在注意力集中的氛围中学习和工作。

选自《长沙晚报》有改动

15.【理解推断】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有的成年人都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

B.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造成拖延症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娱乐诱惑、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

16.【迁移运用】一位学生患有拖延症,下面是对他的一份观察记录。假如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4分) 观察记录 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绝对没问题。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① (1)拖延症的类型 ② 对策 【答案】 15.D

16.(1)①盲目自信②不能自控

(2)将周日的任务细化,进行优先等级排序,作业优先,先完成作业再休息制定作业分步目标,留足够的时间把最重要的作业在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完成做作业过程中消除外界干扰,不吃水果,不

① ② 听音乐。 【解析】

15.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材料内容。

A.说法不正确。结合材料一第②段“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已的人生不负责任。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可知,是有一部分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并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 B. 说法不正确。结合材料二第①段“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可知,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职场人的拖延症最为严重,并不是“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 说法不正确。结合材料二第②段“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可知,“追求完美”是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并不是“造成拖延症的客观因素”。 D.说法正确。结合材料一第②段“当然,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可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与筛选概括信息。

结合材料二的图片可知,拖延的类型五种:理由多多、盲目自信、不能自控、埋怨他人、“‘懒惰’”附体;结合观察记录的表现,对号入座,就能准确作答。

①结合表格记录中“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绝对没问题”,“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可知,9点、11点和17点的借口均是“时间还早”,对应的拖延的类型是“盲目自信”;

②结合表格记录中“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17点:还在听音乐”可知,15点20分到17点,“跑去吃水果、听音乐”“还在听音乐”,这种“干别的放松一下”的借口,对应的是“不能自控”。 在制定对策时,可结合材料三“将任务细化,使任务看上去更加简单、直接且具有可行性,并进行优先等级排序;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针对性做此事;学会暗示自己即刻开始行动;把重要的事情在自己工作效率最高时段优先做等。此外,注重日常生活的科学管理,如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充足,提高身体机能,避免因分心而造成拖延。同时,应尽量优化日常工作和学习环境,减少用手机等使人分心的事物,要选择在注意力集中的氛围中学习和工作”提取概括出对策:将作业任务细化,使任务看上去更加简单、直接且具有可行性,并进行优先等级排序;留足够的时间把最重要的作业在学习效率最高

的时间段完成;尽量优化日常工作和学习环境,做作业过程中消除外界干扰,不吃水果,不听音乐;教他学会暗示自己即刻开始行动;注重日常生活的科学管理等。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舍 得 赵海宁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望着母亲的身影,一丝温暖涌入心间。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话。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

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住的第三年查出肺癌的。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眼睛里面蓄满了暖暖的光亮,手轻轻地拍打着我的手背。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本文有删改)

17.【梳理概括】文章记叙了母亲的许多事情,也穿插着“我”身处其中的心理活动,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2分) 时间 周末 有一次 半年后 那天

18.【分析鉴赏】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第⑨段划横线的句子。(5分)

她笑起来,眼睛里面蓄满了暖暖的光亮,手轻轻地拍打着我的手背。

19.【分析探究】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一谈你对“舍得”一词的理解?(7分)

【链接材料】以前,在农村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当柿子成熟的季节,农民不会把柿子全都摘光,总会特意留下几颗柿子挂在枝头。一来是为了给路过的行人享用;二来是留给鸟儿过冬的时候食用,

与母亲相关的事情 母亲为先生的同事做美食 母亲坚持让我们送钱给孩子患病的同事 ① 母亲检查出肺癌 “我”的心理活动 温暖 顺从 骄傲 ② 让它们能够存活下来。这样一来,来年春天,鸟儿就能够捉树上的虫子,让柿子“安然无恙”地生长。 【答案】

17.①母亲和我受到警察的特殊礼遇②心疼

18.这句话运用了神态以及动作描写,“笑”“光亮”等字词写出了母亲面对死亡的一种乐观和坦然,“轻轻地拍打”这个动作表现出母亲的一种温和和耐心,她在竭力安抚我的情绪。这句话体现出了母亲对于孩子深深的爱,不希望孩子因为她的逝去而悲痛不已。

19.母亲是一个贴心、热情、善良、乐观的人。(一定要答到善良和乐观)

贴心:母亲请先生的朋友们来家里吃饭;热情:母亲给邻居家的孩子送点心吃;善良:母亲让我们给孩子患病的同事送钱/母亲去世之后很多人自发前来送行,侧面反映出母亲的善良;乐观:母亲身患癌症,却笑着安慰我。

文中的母亲深谙舍得的智慧,用一次又一次的善举,换来了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在生命逝去之时也保有内心的平和和乐观。材料当中的农民正是因为懂得舍弃,在给鸟儿带来生的希望的同时,也让自己种的柿子能够迎来丰收。这告诉我们:学会舍弃,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敬;学会舍弃,才能换来他人的鼎力相助;学会舍弃,才能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和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死。学会舍弃,为他人奉献一份爱,才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解析】

17.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及人物的心理活动。

根据第⑦段“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可概括①处的事件为:母亲和我受到警察的特殊礼遇;

根据第⑨段“母亲是在跟我住的第三年查出肺癌的”“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可概括②处“我”的心理活动为:心疼。 18.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从“笑起来”“眼睛里面蓄满了暖暖的光亮。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可以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从“笑”“拍打”,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第⑨段“母亲是在跟我住的第三年查出肺癌的”,可知“笑”“光亮”等字词写出了母亲面对死亡的一种乐观和坦然,“轻轻地拍打”这个动作表现出母亲的一种温和和耐心,她在竭力安抚我的情绪;再结合第⑨段“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可知这句话体现出了母亲对于孩子深深的爱,不希望孩子因为她的逝去而悲痛不已。 1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母亲”的性格特点:

从第②段“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母亲请先生的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贴心的人;

从第③段“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母亲给邻居家的孩子送点心吃,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热情的人;

从第④段“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母亲让我们给孩子患病的同事送钱,以及第⑩段“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母亲去世之后很多人自发前来送行,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

从第⑨段“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眼睛里面蓄满了暖暖的光亮,手轻轻地拍打着我的手背”,母亲身患癌症,却笑着安慰我,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乐观的人。 “舍得”的理解:

本文的题目是“舍得”,文章也围绕母亲“舍得”的思想和行为展开叙述。“舍”与“得”本是一对意义相对的词,却融为一体。这是因为有“舍”才会有“得”,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文章第④段“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第⑤段“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从母亲教育女儿的数句话,就可提炼出“舍”“得”给人的启示。如:只有真诚、大方的“舍”,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敬;只有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社会才能和谐、美满等。 从链接材料中“农民不会把柿子全都摘光,总会特意留下几颗柿子挂在枝头。一来是为了给路过的行人享用;二来是留给鸟儿过冬的时候食用,让它们能够存活下来”“来年春天,鸟儿就能够捉树上的虫子,让柿子‘安然无恙’地生长”,可以看出农民正是因为懂得舍弃,在给鸟儿带来生的希望的同时,也让自己种的柿子能够迎来丰收。这告诉我们:“舍”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等。

(四)名著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20-21题。 【文段一】

从远古的墓莹/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艾青《太阳》,写于一九三七年春

【文段二】

有篇言语,单道梁山泊的好处,怎见得: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著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八方英城,异姓一家。天地。

——《水游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20.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阳”“月亮”“鸟”和“土地”是艾青早期诗歌中最常见的几个意象。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特点是诗句整齐,诗情深沉,诗意警策。 C.《水浒传》中,武松绰号行者,其最大的形象特点是忍辱负重、谨慎克制。 D.《水浒传》中与鲁达有关的情节有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拳打镇关西等。

21.理想,是西南联大师生心中不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于黑暗中前行。请根据以上两个文段,联系创作背景,简析《艾青诗选》和《水浒传》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分) 【答案】 20.D

21.《艾青诗选》:用“太阳”的意象象征着光明,温暖的未来,坚信我们民族将会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觉醒和新生。

《水浒传》;通过构建“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梁山泊世界,表达了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共同斗争的社会的向往。 【解析】

20.考查名著赏析。

A.艾青早期诗歌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是“太阳”和“土地”;

B.“诗句整齐,诗情深沉,诗意警策”是1978年诗人“归来”以后的诗歌特点;

C.武松最大的形象特点是侠肝义胆,快意恩仇。“忍辱负重、谨慎克制”是宋江最大的形象特点; 故选D。

21.考查名著赏析。

《艾青诗选》:《太阳》诗的第一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艾青的感受世界里,太阳竟是从远古的墓茔、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滚来的,这暗示着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第二节由第一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不仅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还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正是这些向往光明的热情和信念鼓舞着艾青,所以在第三、四节中,他把自己摆了进去,作了直接抒情,说他那陈腐、阴郁的灵魂已让太阳的火焰之手丢弃。艾青确要从人世苦难的感受中挣脱出来,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在这首诗里,太阳象征着光明与温暖,“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坚定信心,他中华民族一定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必将获得新生。

《水浒传》:根据选段中的“有篇言语,单道梁山泊的好处,怎见得: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可知,好汉们最终的梦想是构建“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梁山泊世界。根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可知,好汉们阶级不同,身份不同,但却能“一般儿哥弟称呼”“无问亲疏”可见,作者表达的是对人人平等,没有压迫与剥削,一起为了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2.下面图1中是最近的网络热词,请任选三个,参考图2“写作小贴士”,有创意地表达,写一段连贯的话,体现中学生眼中的正能量,不少于120字。(6分)

【答案】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社会虽然“内卷”严重,但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这一代“后浪”,决不能够选择“躺平”,因为“强国有我”,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青年一代继续奋斗。我们“后浪”要接过先辈的重担,用我们的肩膀扛起中国的未来。努力吧,后浪!奋进吧,后浪!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根据题干要求,从图一中选出任意三个词语,有创意的写一段话。有创意可从选材新颖、表现角度新颖、语言表达新颖等方面考虑。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得体,体现中学生眼中的正能量,100字左右。

示例:疫情期间,我们因无数逆行疫区的身影“破防”,他们无惧风险,只为守护一方平安。网上常看到“0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帖子,但是你看到在防疫一线的00后还会认为他们“垮掉了”么?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强国有我”,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后浪”!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生的相遇由无数个正面撞击和转身组成,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其实能发现很多东西。面对阴影,转过身来,你会看见阳光灿烂;面对挑战,转过身来,你就会发现机遇;面对泪水,转过身来,你会收获温情无限……转身不是逃避,而是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态,去拥抱生活。 请以“转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答案】例文

生命在转身间绽放

生命是不息的火焰,人生如旅程,总在不经意间停留,前进。每一次的蜕变总是在转身间完成,而生命亦在转身间绽放。

一灯如豆。青衣男子在灯下奋笔疾书,长期的伏案工作,让他疲惫不堪。他抬起头仰望星空,吁出一口气,心底不觉有个声音问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翌日,在府衙内,他看到的还是那一群与笔墨为伍的蝇狗求活的人。他遽然掷笔:大丈夫当如张骞立功西域,如何徘徊于笔墨间!华丽转身。他,就是班超。

他,才华横溢,飘逸绝伦。来到长安,醉入大唐。挥袖之间,力士脱靴,贵妃捧墨,狂态洒脱。一朝之间,离京万里,踏上征程,他不愿将才学埋没在逢迎谄媚中!华丽转身,从此盛唐留下了他不朽的诗篇。他,就是李白。

杨柳依依,豆蔻年华的小女,截长丝,收妆态,跨马横刀,替父出征。自此娇嫩的面庞为风霜所侵,柔美的双手长满了粗厚的茧子。少女的情怀只能寄托给了远去的大雁,寄给天边的那片云!就在这艰难的转身间,她跨越的不仅仅是两性差异,更为后世留下一段巾帼传奇。她,就是木兰。

异国,放映厅。影片中是一张张麻木的看客的脸,呆滞的眼神。耳边传来的是一阵阵的讥笑:“支那!支那!”手中的手术刀是否能够医治得了人类卑微的灵魂?什么时候才能唤醒我愚昧的国民?冥思过后,曾经深思熟虑选择的人生目标就这样被放弃了。他拿起了“投枪”,拿起了“匕首”,开始剖析

国民的灵魂,深刻挖掘国民的劣根性,唤醒了无数铁屋中沉睡着的人!他,就是鲁迅。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先辈以他们的转身之姿,绽放出了生命的异彩,中有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杜甫、苏轼等;外有拿破仑、梵高、海涅、丘吉尔等。每一次的转身都是思想的成熟、智慧的选择、价值的体现。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需要转身吗?审视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想必我们的生命也会在转身间绽放!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材料围绕着“转身”展开论述。阅读材料可知,“转身”可理解为“转过身”和“一转身”。“转过身”,既有现实生活“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象之意,又寓指人生途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据此,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急流勇退”“知难而退”“化蛹为蝶”“人生的拐点”等角度立意。

第二,选材构思。既可写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所荡起的情感涟漪,或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可联系某些典型人物“转身”后的成败,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可以写在灾难中,有人转身救人。如“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疗人员“逆行”武汉,就是2020年初最美丽的转身。可以写失足少年悬崖勒马,这是明智的转身。可以写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就是一种人生道路的转折。可以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这是国家命运的转折,是政治经济的华丽转身。可以记叙从小懒散的自己,在见到父母辛苦谋生的不易后,转身努力学习,懂得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在上学路上,因为赶时间没有去帮助遇到困难的小摊小贩,最后经过犹豫还是转身去帮忙,收获了助人的喜悦与成就感……也可以写作议论文,以“转身能够成就人生”“转身需要审时度势”等为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可以采用总分总式成文,也可以采用逐层递进式成文。要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