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的特点 茅草匍匐根状茎黄白色,细长,横走地下,甜而可食。节上生褐色鳞片和不定根。秆直立,高30~8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柔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背有坚硬而突出的主脉,叶鞘无毛或鞘口具纤毛,叶舌小,干膜质。圆锥花序圆柱状,密生长白色柔毛,将小穗完全隐蔽。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淡黄色,每小穗含2花,仅第二花结实。熟后自柄上脱落,随风雨传播。
茅草的`分布范围 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北方地区;生于低山带平原河岸草地、沙质草甸、荒漠与海滨。也分布于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亚、高加索及地中海区域。模式标本采自法国南部。[2]
原产旧大陆温带和热带地区。在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农业的耕作区是危害严重的杂草。白茅属共7个种,其中短叶白茅(I. brevifolia)是一种高草,原产北美西部,花簇稀疏,银白色,小穗生有许多丝状长毛。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亚及地中海等,中国全国。
茅草的主要作用 性状
根茎呈长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0.2-0.4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厘米。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无臭,味微甜。
根名茹根本经兰根本经地筋别录⑦。[时珍曰]茅叶如矛,故谓之茅。其根牵连,故谓之茹。易日,拔茅连茹,是也。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别录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管,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之根状皆如筋,可通名地筋,不可并名营也,正之。
[时珍曰]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3]
药材鉴别
(1) 取根茎粗粉5克,加苯30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5毫升,蒸干,残渣加醋酐l毫升使溶解,再加硫酸1-2滴,即显红色,后渐变成紫红色,蓝紫色,最后显污绿色。
(2) 取根茎粗粉1克,加水10毫升,煮沸5-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成1毫升,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毫升,置水浴中加热,发生棕红色沉淀。
性味归经
中药白茅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花序:味甘,性平。止血。
蒙药白茅根:味甘、涩,性平。利尿,解毒,止血,生津。 功能主治
中药白茅根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小便不利,小便热淋,反胃,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湿热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嗽,气喘。
花序主治:治衄血,吐血,外伤出血。鼻塞,刀箭金疮,蒙药治尿闭,淋病,水肿,各种出血,中毒症,体虚。
化学成分
根茎含有三萜成分芦竹素(Arundoin 0.1%)、白茅素(Cylindrin0.001%)、羊齿烯醇 (Fernenol)、异乔木萜醇(Isoarborinol)、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羊齿烯酮(Arborinone)、乔木萜醇(Arborinol)、无羁萜(Friedelin);叶含乔木萜醇甲醚,黄酮类化合物苜蓿素-5-葡萄糖甙、异荭草素(Iso-orientin)、异荭草素-7-O-葡萄糖甙等。此外,全草含5-羟色胺、木犀草定(Luteolinidin)、薏苡素等。
药理作用
家兔实验白茅花水煎剂可降低出血、凝血时间,并可降低血管通透性。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若撒于狗或兔的股动脉出血处,压迫1-2分钟,有止血作用。白茅根煎剂有利尿作用,另有报道:白茅根水提物有抗尿作用,使大白鼠尿量减少。白茅根无解热作用,煎剂在试管内对福氏、宋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志贺氏和舒氏痢疾菌无抑制作用。
实用验方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2、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台。饮之。(《妇人良方》)
3、治鼻衄不止:白茅根为末,米泔水服10克。《圣惠方》)
4、治喘:白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圣惠方》如神汤)
5、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哕者:白茅根、葛根(各切)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止则停。(《小品方》茅根汤)
6、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芦根、白茅根各100克。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千金方》)
7、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方》)
8、治小便出血:白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圣惠方》)
9、治劳伤溺血:白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纲目》)
10、治血尿:白茅根,车前子各50克,白糖25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1、治乳糜尿:鲜白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约1200毫升,加糖适量。每日分三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五至十五天为一疗程。(《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12、治肾炎:白茅根50克,一枝黄花50克,葫芦壳五钱,白酒药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忌盐。(《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3、治阳虚不能化阴,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白茅根一斤。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汤) 14、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15、治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黄汗: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尽啜食之。(《补缺肘后方》) 16、治血热经枯而闭:白茅根、牛膝、生地黄,童便。煎服。(《本草经疏》)
17、解曼陀罗中毒:白茅根50克,甘蔗500克。捣烂,榨汁,用一个椰子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18、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白茅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19、反胃,食肉即吐。用白茅根、芦根各100克,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