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草坪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24-02-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草坪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摘要 白粉病为草坪禾草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草坪的观赏价值。介绍草坪白粉病的病理学特性、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草坪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坪白粉病;病理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白粉病为草坪禾草常见病害,可侵染草坪禾草的中狗牙草、细叶羊茅、草地早熟禾、鸭茅等,其中以狗牙草、细叶羊茅、草地早熟禾发病最重,是早熟禾和羊茅属草的重要病害,常致使草坪生长不良,出现秃斑或死亡,严重影响或降低草坪的观赏价值。

为了科学防治草坪白粉病,多年来笔者对草坪白粉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研究,并对该病的病理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以为草坪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病理学特性

草坪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布氏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 DC. ex Merat),属于子囊菌亚门,生长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畅、长期光照不足的草坪都容易受到该病菌的侵染。草坪受害后,起初在叶片上出现1~2 mm椭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以叶面居多,以后逐渐扩大成绒絮状霉斑,霉层表面有白色粉状物,后期霉层中出现橙色、黄色或褐色颗粒。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叶片变黄,出现早枯死亡,一般新叶较老叶发病轻,以春、秋2季发病较为严重。无性世代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草坪植株叶片上产生白色或稍带褐色的无形斑片,草坪休眠季节(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可以产生黑褐色的闭囊壳,闭囊壳上附属丝简单,丝状,1~3根,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2 发生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3—4月闭囊壳、菌丝体分别释放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然后通过气流传播侵染禾草的叶片及叶鞘,形成初侵染,之后分生孢子萌发引起再次侵染,可成活4~5 d,病菌侵入禾草后,寄住在叶片的表皮层细胞,通过吸器从活细胞中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病菌喜一般性温暖与相对较干燥的环境,生成后的分生孢子只能成活4~5 d,萌发时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一般情况下,10 ℃以下病菌发展缓慢,15~20 ℃为发病适宜温度,25 ℃以上病菌受到抑制,同时对湿度要求不严格。空气、环境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子对病菌发生(发病条件)的影响:①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但气候条件如早晨露水较重时,草坪叶片上易长期存在水滴,又不利于分生孢子的生成和传播;②若在发病关键时期连续降雨,环境因子不利于病菌的发生或流行;③水肥管理不当、荫蔽、通风不良等都是诱

发病菌发生的重要因素;④上海地区属海洋性的亚热带气候,病菌一年之中可以有多次发病高峰期[1-3]。

3 防治技术

3.1 种植抗病草种,并合理布局

选用抗病草种并混合种植是防治白粉病危害的最重要的基础性保证,也是经济上最有效的措施。抗白粉病的主要草种有高羊茅、结缕草、地毯草等,对于早熟禾品种,有公羊1号和塔屯等。种植时,在选择抗病品种的同时要合理布局种植禾草。

3.2 加强科学养护管理

一是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适时增施磷、钾肥或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二是要减少草坪周围乔木、灌木的遮阳,并保证草坪冠层的通风透光;三是要合理灌溉,勿过干过湿(上海地区盛夏季节的7—8月),要防止由于草坪过度干旱而引起抗病性的下降;四是控制合理的种植密度,适时修剪,提高草坪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增强草坪的综合抗病能力[4-7]。

3.3 药剂防治

一般在草坪播种时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量的0.025%拌种或生长期可以选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600倍液喷雾。每年春季(3月中下旬)发病初期就开始喷药防治,药剂可选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600倍液,或25%效力脱乳剂2 500倍液;每次发病高峰期,间隔10~15 d连续喷药2~3次,药剂可选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一般性发病的草坪,每年夏、秋2个季节,发病初期各防治2~3次,药剂选择与高峰期用药相同,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张会茹.草坪白粉病的诊断及防治[J].农技服务,2008(12):72-73.

[2] 杨芬.园林草坪白粉病的识别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08(3):62.

[3] 李玉鸿,刘兆红.龙羊峡地区草坪白粉病的防治措施的探讨[J].青海畜牧兽医,2004,34(4):38.

[4] 杨福荣,尤少增.草坪白粉病的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02(2):32.

[5] 白彦宏.浅谈无锡地区草坪病虫害防治技术[J].大观周刊,2012(3):267,266.

[6] 李亚绒,梁文娟,刘建海.陕西关中地区草坪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1(9):39-41.

[7] 崔建业,杨守波.草坪病虫害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65,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