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的一日,近黄昏了。
浮生的一日,太阳沉落了。
“生命的主啊!因你的复活给我们带来了永生的盼望。”
在这周末的黄昏,反复品味着《圣经》中的语句,耳边回荡起充溢了希望的钢琴曲,郁乱的内心逐渐向窗外那最后的一片夕阳张开,思绪随之飘得很远很远。此刻,疲劳的双眼,因为略过主的指引,不知不觉开始为心灵冲动中升起而涌出的泪水引流。
又一次,在这礼拜日的幽暗时刻,我孤寂的心被上帝的福音所触动……
当初,从外教手中接过这本《圣经》后,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积累每个周日的空隙,把它好好读了一遍,反倒错过与诸位法学大师神交的机会。但我清醒的回忆告诉我:它的确在我心感迷茫时,指点过我。它带给我的会意之泪,对精神的一番施洗之后,我反思过去,不致于在昏沉中迈出下一步。
在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地方,我有着自己的乐趣,也经历过内心的挫折,但我的精神家园仍显得那般匮乏,这是一种孤寂,迷惘之中的匮乏。
置身于大学这个活跃的团体中,我也保持着与同龄人在精神上同样的共性:聚会时的快乐,聊天时的放松,回帖后的期待……时常那喧闹的夜里,卧于床上的我,在记忆中回眸起留在身后的痕迹,发觉它竟是那么让我摸不着头绪……我用思想造就的灵魂,和身体分离得好远好远,几乎没有了形踪,可悲地落在心灵之后。雅各书中有这么一句:“身体如果没有灵魂,是死的。”而我的灵魂却正处于死亡的边缘,我多么渴望将它拉回来,让它指导身体的行为。可惜的是,尽管消化了许多名著,我还是未能在心里抓住你——我思绪紊乱的灵魂。
时常在无奈,恐惧,焦虑和困惑中睡去,也时常在醒来后翻翻枕边的那本《圣经》。后来,我渐渐发展到每个礼拜天都要看它几眼,就像现在一样。
我不敢夸口自己通过读《圣经》后心境达到如何的高,但在不知不觉的度日中,我感到了灵魂的归来,虽然它有时还会偏离身体的行迹……但毕竟,我在共性当中看见了属于自己的那点个性,不再像以前那般随波逐流,波平人静;毕竟,我的行为是按照以前规划的信心所发生的;毕竟,我清楚的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这一点,我知道很多人还不会在意。同样这一点,也会有很多人已经达到了。但我相信,在我周围,像我这样,从一本宗教的经典中悟出身心哲理的人很少。
中国人本来就不是一个有着群体信仰的民族,无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从来都没有一种信仰体系占据过所有人的灵魂,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是脱离他的思想和灵魂而存在的。对基督徒来说,信仰与生活的结合十分重要。基督徒如光有信心没有行为,这种信心是死的;如只有行为,没有信心,那他们无法从神那里得到永生之道的力量和源泉。对我们这些大都“心中无神”的人而言,我们的胆量很大很大,却缺乏那一点对灵魂的信心。内心受狂妄的支配,我们的行为“纵穿”过天地,“横辟”过山河,超过我们的灵魂所能达到的限度,回过头来,我们很难发现自己在做什么,因为我们极少认真地对它进行考究。如果再不懂得“信心因着行为才能得以成全”的道理,我们在经过物质生活上带来的大量快乐和精神生活上的那点欢愉之后,仍不会清楚自己的“所在”和“所为”。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复如此。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各书2∶26)。身体不能没有灵魂,身体必须要有灵魂才能继续活下去,才是正常的人,信心加上行为才是完全的人。我们不能忽略行为与信心的平衡,我们知道外在工作的效果,乃是起源于内在的美好素质,因此,基督徒的美好的品格、属灵的生命、各样的学识、丰富的恩赐、希望爱平衡的信仰生活与见证,都是通过信仰和行为结合和统一而彰显出来。这即是《圣经》所说的听道和行道的关系。主耶稣教导人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自己的相貌如何。”(雅各书2-22)
思绪走到这里,灵魂示意着,我可以停住了。这礼拜天的傍晚,我再次品味了《圣经》,今天读的是雅各书。灵魂与它的接触的前前后后,依次诞生了孤寂的泪水,触感的情思和会意的劝导。诚然,我并非一个基督徒,因为我的灵魂深处还达不到和他们一般的完美和虔诚,但,也许我已开始用它来填补我内心的信仰空虚。我的朋友们,对于上帝和《圣经》,信不信由你。让这种对《圣经》的感觉从笔尖淌出,是为了通过一种新颖的出处来告诉人们:我们的行为不能没有信心的支配,人可以没有信仰,但不能没有思想。用无神论的说法,即我们不可没有思想的主线。我始终觉得它很有理,因为,我曾亲身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